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测试卷(答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测试卷(答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5-18 20:18: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测试卷
(时间:100分钟 总分:120分)
一、积累运用(30分)
1.下列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D)(3分)
A.沁园春(xìn)  塞外(sài)
萦绕(yíng)
红绡(shāo)
B.素裹(guǒ)
姹紫(cà)
惟余(wéi)
可汗(hán)
C.分外(fēn)
笙箫(shēng)
烙印(lào)
屏障(píng)
D.咏梅(yǒng)
麾廿(huī)
的卢(dì)
哺育(bǔ)
2.下列各组词语的书写有误的一项是(C)(3分)
A.风骚  摇篮  斑澜  万丈狂澜
B.青荇
撑篙
沉淀
山舞银蛇
C.驿站
嘉肴
糜子
原弛蜡象
D.呼唤
彩虹
榆荫
吹角连营
(解析:C项中“原弛蜡象”的“弛”应写为“驰”。)
3.下面各处都有语病,请加以改正。(4分)
①“唱红歌、读经典、讲故事、传箴言”四位一体的群众性文化活动新格局的局面正在我市形成,创作和发送红色短信已蔚然成风。②巴渝文化、红岩文化,都是创作红色短信的源流,而激励重庆人创作就是激发重庆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③通过开展发送红色短信,我们可以④在发展文化和传承文化的同时,进一步提升重庆市民的素质。
(1)第①处词语赘余,应删去“的局面”或“格局的”(只删“格局”也可)。
(2)第②处搭配不当,应将“源流”改为“源泉”。
(3)第③处成分残缺,应在句末添加“的活动”。
(4)第④处语序不当,应调整为“在传承文化和发展文化的同时”。
4.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B)
(3分)
A.“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中的“风骚”原指《诗经》中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这里指文学才华。后人也把诗人称为“骚人”。
B.《使至塞上》中的颔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写出了塞外景象的开阔鲜明、气势雄伟,堪称千古名句。
C.《再别康桥》的作者徐志摩是中国现代著名诗人,“新月诗派”代表人物,著有《志摩的诗》《猛虎集》等。
D.《黄河颂》是诗人光未然写于抗日战争初期的一首很有影响的抒情歌词。诗人通过赞美黄河,歌颂了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民族精神,表现了中华儿女一往无前的勇气。
(解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是《使至塞上》的颈联。每首律诗都是八句,一二句是首联,三四句是颔联,五六句是颈联,七八句是尾联。)
5.古诗文默写(7分)
(1)毛泽东《沁园春 雪》中承上启下的句子是: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兑折腰。
(2)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卖炭翁
》)
(3)日暮相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黄鹤楼》)
(4)辛弃疾在《破阵子》一词中用“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两句表明自己虽已隐居乡间,但心中仍在忧虑国事,不忘战斗生涯。
(5)根据你积累的古诗文,写出一句与黄河有关的诗句:示例: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6.对下面这首小诗修辞手法作用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B)(3分)
给友人
不站起来 才不会倒下
更何况 我们要去浪迹天涯
跌倒是一次纪念
纪念是一朵温馨的花
寻找 管什么日月星辰
跋涉 分什么春秋冬夏
我们就这样携着手
走呵 走呵
你说 看到大海的时候
你会纵情欢笑
是呵 是呵
我们的笑 直上云霄
A.诗中说“跌倒是一次纪念”,又把这种“纪念”比喻成“花”,生动形象地表达了挫折也是人生中的美好经历的感悟。
B.诗中的“寻找 管什么日月星辰/跋涉 分什么春秋冬夏”,运用对偶,句式工整,抒发了对同甘共苦的友谊的赞美之情。
C.诗中反复使用“走呵”,强调了无论前方的道路有多少艰难、多么漫长,“我们”都要携手前行、永不言弃的态度。
D.诗的结尾用笑声“直上云霄”的夸张表述,形象地表达了实现人生愿望时“我们”的喜悦之情,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解析:B项中运用对偶,句式工整,表达了在人生路上要执着前行的坚定信念。)
7.今年“唱响中国”群众文化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城乡男女老少引吭高歌,学校也组织有关活动,现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7分)
(1)给北海市政府门户网站报道的下面这则消息拟个标题。(不超过15个字)(2分)
5月16日上午,在合浦县廉州镇中山路38-2号80多岁退休教师陈铭莲的家门前,由县老体协40多名老人组成的“夕阳红”歌唱队在陈老师的指挥下练唱红歌,陈老师告诉笔者,为迎接中国共产党90周年大庆,这些老人每周集中三天一起练唱十首红歌,抒发自己对党、对祖国的无比热爱之情。
示例一:合浦“夕阳红”唱响红歌__示例二:老人唱红歌迎“七·一”
(2)你所在班级也准备参加学校组织的庆“七·一”大合唱比赛,同学们积极行动,纷纷推荐参赛歌曲,你觉得下面哪一首歌曲作为班级的合唱曲目更合适?理由有哪些?(3分)
北风那个吹(歌词)
 人民军队忠于党(歌词)
北风那个吹
雄伟的井冈山
雪花那个飘
八一军旗红
雪花那个飘飘
开天辟地第一回
年来到
人民有了子弟兵
我盼爹爹快回家
从无到有靠谁人
欢欢喜喜过个年
伟大的共产党,伟大的毛泽东!
欢欢喜喜过个年
抗战八年整
风卷那个雪花
打败侵略者
在门那个外
解放战争得胜利
风打着门来门自开
建立人民新中国
我盼爹爹快回家
成长壮大靠谁人
欢欢喜喜过个年
伟大的共产党,伟大的毛泽东!
欢欢喜喜过个年
①你选择的班级合唱歌曲是:《人民军队忠于党》
②理由:示例:《人民军队忠于党》写出了军队的缔造、壮大和夺取胜利都离不开党和毛主席的领导,抒发了对党和毛主席的热爱之情,抒发了军人的自豪感。内容切合庆“七·一”的歌咏主题;歌词雄浑有气势,适合合唱形式。《北风那个吹》表达的是女儿盼望父亲回家过年的心情,与歌咏主题不切合,从歌词中“我盼爹爹快回家”一句看,此歌适合独唱而非大合唱。(须两相比较,写出歌词内容吻合主题1分,适合合唱形式1分,语言表达1分)
(3)大合唱后,不少同学感慨很多歌曲的歌词写得非常好,是语文学习的好材料。下面是《祖国颂》的一段歌词,请你仿照其句式,再补写两句。(2分)
你是无边原野醉人的花香,你是月亮树下动人的歌唱,你是美丽的家园祥和的目光,你是满目斜阳平安的广场。我祝福你的麦穗永远金黄,我歌唱你的门窗永远吉祥。
示例一:你是飞天神舟千年的梦想,你是奔月嫦娥无上的荣光。示例二:你是竞赛场上激情的飞扬,你是健儿胸前金牌的闪光。示例三:你是丰收渔港欢笑的繁忙,你是绿色长城勇敢的担当。
二、阅读理解(40分)
(一)阅读《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回答问题。(1
2分)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3分)
(1)八百里分麾下炙(烤肉)
(2)五十弦翻塞外声(演奏)
(3)了却君王天下事(指收复失地、统一国家的大业)
9.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的壮观场面。(2分)
兵士们欢欣鼓舞,饱餐将军分给
的烤牛肉,军中奏起振奋人心的战斗乐曲。将士们排着整齐的队伍,在这秋高气爽的时节接受将军的检阅。
10.试体味“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秋”字的表达效果。(2分)
既点明了季节,也为战士出征增添了肃杀的气氛。
11.作者为什么说自己写的《
破阵子》
是赋壮词?请分别从题材上、感情表达上、语言风格上进行简析。(3分)
①从题材上看是写军营中的生活情景,极勇猛雄健;②从感情看表达的是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③从语言风格看壮丽而不纤巧,所以叫赋壮词。
1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抒发了抗敌救国、建功立业的情感,表达了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悲愤之情。(意思对即可)
(二)(上海中考改编)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14分)
爸爸教我读中国诗
程怡
①十个月的时候,我得了一场可怕的脑膜炎,到了一岁半还不会说话,父母非常担心。一天,爸爸看报,我坐在他的膝上,指着某一个标题中的“上”字,爸爸说:“上?”我对他表示满意,赶紧从他的膝上爬下来,拽着他走到书箱前,得意洋洋地指着书箱外“函上”的“上”字,表明我认识这个字,这件事对父母而言,真是“上上大吉”!他们不再担心我有智力障碍了。之后,爸爸开始教我读诗。
②爸爸常教我念两个人的诗:一个是杜
甫,一个是陆游。
③依稀记得,孩提时的一个夏夜,我困极了,趴在爸爸的膝上,爸爸摇着大蒲扇,满天的星斗朦朦胧胧的。“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突然,爸爸那江西乡音很重的诵读声使我睁开了眼睛,我不知道那奇特的吟啸中有什么,但我一下子记住了这首诗。
④上学前我已经会背那首《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爸爸问我懂不懂最后那句,我很得意地嚷嚷说:“那意思就是烧香磕头的时候别忘了告诉你爸爸!”当时,爸爸高兴得眼泪都流出来了。
⑤1959年秋,我上小学。那年冬天,爸妈因故很长时间不能住在家。姐姐是长女,照顾我和弟弟。一天晚上,爸爸出乎意料地出现在我们面前,令我们欢天喜地,难以入眠。躺在床上跟爸爸念杜甫的诗:“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爸爸问我懂不懂这诗句,我说:“我懂的,不过,爸爸想念我们的时候,我们也想念爸爸的。”爸爸不再说话,只是听我继续背他教我的诗。
⑥爸爸生命的最后几年,完全卧床不起。每当德沃夏克的大提琴协奏曲悲鸣的旋律在蕉影婆娑的窗边响起的时候,爸爸就会喃喃吟诵杜甫的诗。他告诉我,那一刻让他想起了故乡老宅,想
起了祖母和母亲。
⑦那时我已在大学教中国古代文学,我理解父亲:人生无非家国之情,杜甫、陆游,我父亲他们这一代的知识分子,对家国,都有一种深情。父亲吟诗的声音,永远留在了我心底。
⑧很多年后,我看见报上某篇文章引了一首绝句,感觉就像遇到了一个老熟人。我没有念过那首诗,但我熟悉那种风格。回来一查,果然是陆游的诗,“征车已驾晨窗白,残烛依然伴客愁。”我当时的感受真是难以名状。爸爸在我童年时便种在我生命里的东西,突然宣告了它的无可移易的存在!
(有删改)
13.文中围绕爸爸教我读中国诗,记叙了三件事,请概括。(4分)
(1)__孩提时,爸爸以自己奇特的吟啸教我记住了陆游的诗;
(2)上学前,爸爸教我理解《示儿》诗中的句意;
(3)上学后,爸爸教我理解杜甫诗中思念
亲人的感情。
14.对第③段画线部分分析错误的一项是(B)(2分)
A.写出了夏天夜晚满天繁星的景色。
B.突出了我童年学诗歌的模糊记忆。
C.表现出了夏夜我朦胧欲睡的状态。
D.引出我被父亲吟诗声唤醒的情节。
15.第④段爸爸高兴得流泪,其原因是还未上学的我小小年纪居然懂得了诗的意思。(2分)
16.根据全文,
概况爸爸的形象。(4分)
(1)爸爸是一个有家国情怀的知识分子;(2)爸爸又是一个深爱孩子、懂得教育的慈父。
17.谈谈你对第⑧段画线句的理解。(2分)
爸爸教我的诗永生难忘,这些诗蕴含的精神情怀(爸爸的人格魅力)影响我的一生,表达了我对爸爸的感谢与怀念。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4分)
祖传青瓷碗
①落日照着那只旧船一起一伏,芦竹映衬着这古朴的木刻般的景色。老人一动不动地蹲在船上。咬着烟管,斜视着不远处车来人往的斜拉桥。他脸上毫无表情,眼角皱纹向下斜伸着。新建的独塔式斜拉桥使他孤僻的性格更加古怪了。
②大桥落成剪彩那天,是他摆渡生涯的终结。
③他不能离开他的渡口。每天傍晚都这样蹲在船上,咬着烟管斜视着不远处车来人往的大桥,一动不动,好像在等待他往日的顾客。
④听到凌乱的脚步声,他知道儿子和孙女又送饭来了。儿子在镇上做临时工,他是一个不安分的人。
⑤“爷爷,爷爷,吃饭了。”小孙女捧着青瓷碗跑过来。这只青瓷碗也是老人心爱之物。他兄弟分家各得一只,但兄弟的已经和主人一起入了坟茔。青瓷碗厚实笨重,形体大而容量小,虽不是越州名产,但它的古朴也是别有风味的,不过老人对它的钟爱,却是因为这是祖传家珍,神圣可敬。老人历来用它吃饭,成了不容更改的规矩。而现在,渡口废弃,渡船闲下来,用这碗便成了他怀旧的一种慰藉。
⑥他拉一下披着的黑布衫,没回过头来。
⑦儿子一步跨上船,一边跺跺脚,好像考察一下船的适用度,一边说:“爸,你以后别再来这儿了。在家听听广播、看看电视好不好?”
⑧老人知道儿子早
在打他的主意了。这船陪他经历了几十年风雨浪涛,他靠了它立门面,翻造房屋,又靠它娶儿媳,现在儿子要用它来搞运输,搞长途贩运,他感到格外凄凉。他敌视地看了一眼儿子,一声不吭。
⑨“爸,你快吃饭嘛,都凉了。”儿子不耐烦地说。
⑩“爷爷,你快吃饭嘛。”小孙女用碗碰碰老人。
11老人一转过身来。不料碰落了他那祖传的青瓷碗,一声沉闷的钝响,碗碎了。小孙女呆住了。老人抡起他的粗手掌,瞪圆布满红丝的
眼睛,怒视他素来钟爱的小孙女。
12儿子忙过来护住女儿说:“爸,碗碎了就罢了,也该换新的了。”
13老人把怒气发在儿子身上,指骂着:“你这败家子,败尽家当的是你!”儿子耸耸肩,讪笑着说:“旧的不去,新的不来。你翻屋不是拆了旧屋吗?”
14老人暴怒了,喘着粗气,抖动白短髭,脸憋得通红,说不出话来,好久才哼了一声,跳下船慢腾腾地穿过芦竹回家去了。
15“爷爷生气了。”女儿泪汪汪地说。
16父亲淡淡一笑,背对着晚霞,看着那郁郁青青的芦竹说:“来,我给你做吱吱管儿玩。”
18.第①段和第③段为什么反复描写老人的神态动作?(2分)
作者意在突出表现老人失落、怅惘、怀旧的心理。
19.第④段中说:“他是一个不安分的人”,细读全文,你认为“儿子”是个怎样的人?(2分)
“儿子”是一个不安于现状,勇于改革进取的青年。
20.“爷爷”的思想性格特点是什么?(2分)
勤劳、纯朴、守旧、迂腐。
21.本文运用了对比、象征的手法,请举例说明。(2分)
对比:以儿子的勇于改革进取同老人的守旧迂腐相对比。
象征:①以“独塔式斜拉桥”象征社会主义建设的新事物。
②以“祖传青瓷碗”象征旧传统、旧观念、旧事物。
22.作者以《祖传青瓷碗》为题,其意图是什么
?(最少写出两个方面)(4分)
①以青瓷碗为引文
线索
;②以象征性的青瓷碗说明,要革新开拓就必须打破“神圣”的旧传统、旧观念。
23.下列四句名言中,与《祖传青瓷碗》的旨趣最为接近的两句是(BD)(2分)
A.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B.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C.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D.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三、作文(50分)
24.希望,多么诱人的词语,它能让你绝处逢生,摆脱困境,振奋精神,走向成功。生活中有了希望,就会五彩缤纷,充满阳光;学习中有了希望,就能无所畏惧,勇攀高峰;前进中有了希望,就能目标明确,满怀信心。希望是精神支柱,希望是动力、方向。请以“希望”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戏剧外,体裁不限;②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③字数在600字以上。
作文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