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苏州中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十)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

文档属性

名称 2017届苏州中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十)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4.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05-18 19:29: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7届苏州中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十)
第10讲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
考点梳理
一.近代无产阶级的斗争
(一)英国的宪章运动:1836-1848年
1.背景:工业革命后,工人为改善劳动生活条件、提高政治地位,工人运动欧洲兴起。
2.特点:规模宏大、持续时间长久的运动。
3.政治纲领:《人民宪章》。
4.目的:取得普选权,以便有机会参与国家的管理。
5.性质:它是世界上第一次群众性的、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6.结果:进一步发展受到影响。(原因是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
(二)马克思、恩格斯创立马克思主义
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
《共产党宣言》是第一部较为完整而系统地阐述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伟大著作,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意义: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例:【江苏盐城卷】《共产党宣言》的理论价值在于(

A、提出人文主义思想
B、揭示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客观规律
C、揭穿教会神创论
D、阐述国家干预经济理论
(三)巴黎公社:1871年
背景:1870年普法战争法国战败投降,资产阶级政府准备镇压人民。
主要事件:1871年5月21-28日,“五月流血周”
性质: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四)《国际歌》:1.创作背景: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失败。2.作词:欧仁·鲍狄埃。
3.作曲:狄盖特。4.影响:成为世界无产阶级的革命战歌。
二.一战后的社会主义革命
(一)俄国十月革命
1.背景:一战影响,俄国爆发“二月革命”,推翻沙皇专制统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两政权并存。
时间:1917年11月;领导人:列宁;地点:彼得格勒;指挥部:斯莫尔尼宫。
3.经过:列宁到彼得格勒指挥起义,11月7日起义取得胜利,历史上称为“十月革命”。
4.结果:俄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列宁当选为主席,这就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维埃俄国,简称苏俄。
5.意义:⑴性质: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⑵影响: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俄。十月革命的胜利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斗争。十月革命开辟人类历史新纪元。
例:【山东菏泽卷】十月革命使俄国走上了实现现代化的独特道路,对20世纪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刻影响。对“独特道路”的最佳理解是(

A.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
B.列宁的现代化道路
C.斯大林的现代化道路
D.暴力革命道路
(二)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1.列宁时期:
(1)内战时期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战胜国内外敌人。
(2)内战结束后,实施“新经济政策”,促进苏俄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3)苏联:1922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简称“苏联”。
例:【四川广安卷】“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列宁为纠“错”而采取的措施是(

A.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实行“新经济政策”
C.建立以国家为核心的、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D.开展大规模垦荒和推行“玉米运动”
2.斯大林时期:1924-1953年
(1)经济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
苏联完成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建立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工业国,国防力量加强。加快实现了农业集体化的步伐。
(2)政治方面:形成了斯大林模式
①形成标志:苏联通过新宪法,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
②特点: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在经济上,排斥市场调节和价值规律。指令性经济计划。政治上,党和国家决策集中到斯大林个人手中,民主法制匮乏,个人崇拜和家长制作风盛行。
(3)评价斯大林模式:
①积极性:使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巩固了十月革命的成果。
②消极性:优先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严重损害农民利益,农民没有生产积极性。经济效益低下,大量消耗和浪费了资源。
三.二战后的社会主义革命
(一)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1.赫鲁晓夫改革:1953年
(1)目的:主要对斯大林时期存在的一些弊端进行改革。
(2)内容:经济上,他把农业作为改革的突破点。政治上,批判个人崇拜,平反冤假错案。
(3)结果:失败。
(4)失败原因:没有从根本上改变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2.戈尔巴乔夫改革:1985年。
(1)背景:苏联经济发展面临停滞的局面。
(2)具体做法:经济改革作为重点,但没有取得成果。改革重点转到政治方面,使一党制变为多党制。
(3)结果:国家权力分散,分裂趋势加强。
3.苏联解体
(1)原因:
①根本原因:斯大林模式的严重弊端。
②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的错误改革。
③催化剂:“八一九”事件。
(2)时间:1991年底。
①标志:“独立国家联合体”成立。
②实质:社会制度发生了变化,由社会主义社会演变为资本主义社会。
③影响:标志美苏冷战和两极格局的结束。
难点解析
1.
一位学者说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在20世纪20年代前的发展特点是“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由理论到实践,由理论到现实”,其中“由空想到科学”“由理论到实践”“由理论到现实”标志性史实分别是什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巴黎公社革命;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即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因此说它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由“空想到科学”的标志;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因此说它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由理论到实践”的标志;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因此说它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由理论到现实”的标志。
例:“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由理论到实践,由理论到现实”是一位学者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在20世纪20年代前发展特点的概括。下列能体现“由空想到科学”的史实是(

A.欧洲工人运动的兴起
B.《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C.巴黎公社的成立
D.十月革命的胜利
2.俄国十月革命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相比较,结果有何不同
建立的社会制度不同。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成功后,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建立君主立宪制的资本主义国家;俄国十月革命成功之后,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例:俄国十月革命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都在历史的长河中掀起过巨大的浪花。“浪花”的主要不同表现在(

A.革命进行的方式
B.人民群众的参与
C.旧统治的结束
D.建立的社会制度
3.
俄国十月革命最突出的历史功绩是什么?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4.苏联解体的原因有哪些?
(1)历史原因:苏联长期推行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存在着严重弊端;政策上的失误积累许多社会问题和民族问题。
(2)现实原因:戈尔巴乔夫推行了错误的路线和政策,背离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和方向。
(3)外部原因:西方长期对苏联实行和平演变的战略。
(4)根本原因:苏联未能推动现代化经济持续发展,导致国民经济比例的失调,从而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劣势,导致了两极力量对比失调。
例:
前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在1991年12月25
日辞职演讲中说;“我们什么都多:土地、石油和天然气、其他自然资源,智慧和才能也都不错。我们的生活却比发达国家差的多,越来越落在他们的后面。……”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B.长期的美苏争霸
C.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D.西方的经济封锁A
5.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实质是什么?说明了什么?
实质是由社会主义社会回到资本主义社会。说明了社会主义遭遇了挫折。
苏联解体的实质是社会制度发生了变化,由社会主义社会回到资本主义社会,但苏联解析并不能说明社会主义失败了,只能说社会主义遭遇了挫折。这说明了社会主义社会取代资本主义社会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达标专训
1.以下文献及内容,哪一项不是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产物
A.《共产党宣言》——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B.《国际歌》——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
C.《人权宣言》——人们生而自由平等
D.苏俄政府《土地法令》——没收地主土地
2.如图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实践的示意图,图中的空白处应该是
A.英国宪章运动
B.法国大革命
C.巴黎公社成立
D.《共产党宣言》发表
3.十月革命的胜利把社会主义的理论变成了现实。十月革命的领导者和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者分别是
A.列宁
马克思和恩格斯B.列宁
斯大林
C.斯大林
马克思和恩格斯D.斯大林
马克思和列宁
4.《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下列事件中,实践了这一思想的是
①英国宪章运动
②法国巴黎公社成立
③俄国十月革命
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5.从《共产党宣言》发表到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其间相隔约
A.30年
B.70年
C.90年
D.110年
6.曼弗雷德·马伊在《一口气读完世界历史》中认为,1848年2月发表的某一文献,“对某些人来说,这是一个救世福音,对另外一些人,它则是一个魔鬼学说”。该文献是
A.《人民宪章》B.《共产党宣言》C.《国际歌》
D.《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7.
列宁曾说:“到1921年春天已经很清楚了——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即用简洁、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我们……开始作战略上退却,趁我们还没有被彻底打跨,让我们实行退却,一切都重新安排,不过安排得更稳妥。”材料中的“退却”指的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社会主义工业化
D.农业集体化
8.阅读下表,分析苏联工业总产值所占位次发生显著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1913—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在世界中的地位
1913年
1928年
1937年
世界第5位
世界第5位
世界第2位
A.农奴制的废除
B.两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C.未受到经济危机的冲击
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
9.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成就令世界惊讶和赞叹,其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第二,这一成就得益于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斯大林模式
C.优先发展农业和轻工业
D.戈尔巴乔夫改革
10.2016年是我国实施第十三个“五年计划”的开局年。我国政府以“五年计划’作为经济发展的规划是受到
A.美国的影响
B.德国的影响
C.苏联的影响
D.英国的影响
11.
“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游荡。……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从无产阶级运动的伟大理念﹣﹣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到现在,无产阶级运动经历了许多风雨曲折。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什么?中国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政治舞台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2)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蓬勃发展起来。俄国十月革命的领导人是谁?中国共产党是哪一年诞生的?
(3)毛泽东和邓小平为新中国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的是什么会议?形成了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是什么会议?
参考答案
1-10
CCABB
BBBBC
11.(1)《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五四运动
(2)列宁,1921年
(3)遵义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