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苏州中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十八)
第18讲
中外思想变革史
考点梳理
中国思想变革史
一、古代
(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1.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需要解决,各派就战争和统治者如何统治人民发表了各自的见解。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主流是总结巩固地主阶级统治的经验教训。
2.主要学派、观点:七上P48-49
学派
代表
时期
主要观点
观点出处
儒家
孔子(创始人)
春秋末期
提出“仁”的学说,主张“为政以德”,“爱人”,反对苛政
《论语》
孟子
战国
主张“仁政”、“民贵君轻”,反对一切战争,认为“春秋无义战”,主张有节制地利用自然资源
《孟子》
墨家
墨子(创始人)
战国
主张“兼爱”、“非攻”,支持正义战争,反对侵略战争;提倡节俭,反对奢侈浪费
《墨子》
道家
老子(创始人)
春秋末期
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双方能够互相转化
《老子》(《道德经》)
庄子
战国
认为治理国家要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庄子》
法家
韩非
战国
主张改革,提倡法治,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
《韩非子》
兵家
孙武
春秋晚期
“知已知彼,百战不殆”
《孙子兵法》
3.影响:有力地促进了思想文化的发展和中国社会的进步。
(二)历朝历代加强对人们的思想控制
1.根本目的: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2.典型事例:(1)秦始皇:“焚书坑儒”。(2)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3)明太祖:八股取士。(4)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大兴“文字狱”
3.影响: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扼杀了人们的创新意识,影响创新能力的发挥,阻碍我国科技发展与社会进步。
二、近代
(一)19世纪中期地主阶级改革思想
1.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林则徐2.代表人物:魏源《海国图志》。目的:“师夷长技以制夷”,即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来抵御西方的侵略。
(二)19世纪60-90年代的洋务思潮
1.洋务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奕?、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2.口号:“师夷长技以自强”3.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科技来维护封建统治。4.目的: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
5.具体实践:(1)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如:曾国蕃、李鸿章创办的安庆内军械所;李鸿章创办的江南制造局;左宗棠创办的福州船政局。(2)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创办一批近代民用工业。如:李鸿章创办在上海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的湖北织布局和汉阳铁厂。(3)从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筹建了南洋、北洋、福建三支海军。(4)为适应中外交涉和开展洋务运动的需要,开始兴办新式学堂。1862年成立的京师同文馆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
6.失败的标志: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7.失败的原因:(1)主观原因:洋务派只学习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不改变落后封建制度。
8.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1)性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2)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它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三)19世纪末的思想启蒙运动:戊戌变法时期的维新变法思想
1.资产阶级改良思想的宣传
严复主张效法西方,推行维新改革,以挽救民族危亡。译著《天演论》中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于今”的进步观点。
2.具体实践:19世纪末,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资产阶级改良派发起维新变法运动。
戊戌变法的影响:
(1)性质:戊戌变法是一次失败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2)影响:戊戌变法引进西学理论,主张学习西方的制度,发展资本主义,启发人们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因而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四)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民主共和思想(辛亥革命时期的三民主义)
1.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宣传
1905年,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创办机关刊物《民报》,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革命纲领,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把这一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成为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2.实践: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的影响:
(1)性质: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历史意义:它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促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促进中国人民生活观念和社会习俗的更新。进一步推动中国近代化的进程。(3)局限性:辛亥革命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任务,并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五)20世纪初的思想大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
1.背景:中华民国成立后,西方传入的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观念,受到知识阶层,尤其是青年学生的欢迎,但袁世凯仍然尊奉孔教,维护独裁和专制。
2.开始的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
阵地:《新青年》。
3.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
口号(旗帜):民主和科学。
4.主要内容:(1)前期: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2)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如:1918年,李大钊在《新青年》上,连续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论文,颂扬十月革命。创办《每周评论》,宣扬马克思主义,第一个高举马克思主义的旗帜。
5.评价(影响):
(1)性质: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2)积极影响: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3)消极影响:新文化运动中也有对东西文化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
(六)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思想。
1.创立者: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2.具体主张:把马列主义普通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3.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4.成果: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建立了新中国。
三、现代:邓小平理论。
(一)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1.背景:“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致使“文化大革命”
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改变。思想理论界展开了真理标准的讨论,通过讨论得出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唯物主义原则。2.意义: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从理论上否定了“两个凡是”;重新确定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这打破了长期以来束缚中国人民的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精神枷锁,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二)邓小平南巡讲话:
1.背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遇到姓“资”姓“社”等问题的困扰。在这关键时刻,邓小平于1992年初到南方视察。
2.讲话的重要观点:发展才是硬道理。3.讲话的意义: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外国思想变革史
一、古代:中世纪的神本主义思想
西欧封建社会时期,罗马教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教皇和教会不仅是西欧最大的土地所有者,还是西欧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在精神领域,神权凌驾一切。
二、近代
(一)14-16世纪的人文主义思潮——文艺复兴
1、时间:14-16世纪。
地点:欧洲(开始于意大利,后来扩展到欧洲其他国家)
2、背景:(1)14世纪前后,意大利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手工工场;(这是根本原因)
(2)资产阶级产生;(3)欧洲天主教会对思想文化的摧残和对人们精神世界的控制。
3、文艺复兴的阶级实质是新兴资产阶级文化运动,为资产阶级政治经济服务。
4、核心思想:“人文主义”。“人文主义”追求个性解放和思想自由,要求以人为中心,不以神为中心,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幸福。
5、方式:通过弘扬古代希腊、罗马文化传统方式宣传人文主义思想。(原因:天主教势力大)
6、性质:一场崭新的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运动。
7、主要代表人物:(1)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先驱但丁,代表作品《神曲》,他被誉为“旧时代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2)意大利画家达 芬奇,代表作品《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3)英国莎士比亚,代表作《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等。
8、文艺复兴对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所起的作用:文艺复兴是促进人们思想解放的文化运动,它推动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资本主义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二)18世纪法国的资产阶级思想启蒙运动
1.主要启蒙思想家及其思想主张
思想家
时间
国籍
观点
地位
备注
伏尔泰
18世纪
法国
批判封建专制制度,特别是它的精神支柱天主教会
启蒙运动领袖
卢梭
18世纪
法国
否定封建君权神授。主权在民
《社会契约论》
孟德斯鸠
18世纪
法国
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三权分立
《论法的精神》
2.启蒙思想的作用:
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为新兴的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取代封建贵族提供了有利的支援,促进了欧洲的社会进步和中国、日本等亚洲国家的思想解放。
(三)19世纪中期马克思主义思潮
1.马克思主义诞生标志: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1)《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分析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历史中的作用;提示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代替的客观规律;号召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为获得自己的解放而斗争。包括政治经济学、哲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大理论。
(2)《共产党宣言》发表的历史意义:《共产党宣言》是第一部较为完整而系统地阐述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伟大著作,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2.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意义:从此,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3.实践:法国巴黎公社革命。4.变成现实: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5.发展: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等。
难点解析
1.
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是什么含义?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用来抵御西方侵略。
2.四次近代化探索运动中,其中受甲午中日战争影响的有哪些探索?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
3.
从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到井冈山根据地的创建,再到井冈山会师,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终于找到了一条怎样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4.
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我国首先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是什么?真理标准问题。
5.文艺复兴与中国新文化运动有何共同之处?它们都是思想解放运动,都反映了当时进步知识分子的愿望。
6.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三位思想家中,强调天赋人权的是谁?伏尔泰。伏尔泰反对封建专制制度,主张由开明君主执政,强调资产阶级的自由和平等。同时,他还批判天主教会的黑暗和腐朽。这些都证明了他强调天赋人权。
达标专训
1.“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行动”。据此,下列理论(思想)与行动对应正确的是
①马克思主义——宪章运动
②马克思主义——巴黎公社
③三民主义——武昌起义
④三民主义——戊戌变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能促进社会的进步。在历史上,一批又一批思想家站在时代的前沿,提出了先进的思想理论。”下列能够论证上述观点的史实有
①文艺复兴
②新文化运动
③五四运动
④《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3.一位社会学家曾说:“思想是行动的基础.”能够佐证这一观点的有
①新航路开辟使世界开始走向一个整体
②文艺复兴推动了近代科学革命的发展
③启蒙运动为法国大革命奠定思想基础
④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准备了思想条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春秋战国时期,学派纷呈。其主张能体现下表所示内容的学派是
层面
日常规范
个人
用礼仪规则来要求自己,可以不犯错误
家族
父母健在时,要对他们表示尊敬和爱戴
政府
君主遵守礼仪规则,臣民就听从他召唤
A.墨家
B.儒家
C.道家
D.法家
5.历史学家费正清说:“在证明了法家思想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正确思想——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这一评论中“孟子的一个正确思想”应该是
A.“兼爱”、“非政”
B.“仁政”治国
C.提倡法治
D.“无为而治”
6.17-18世纪,欧洲兴起一股强大的社会思潮:“让真理来代替迷信,让正义来代替偏私,让平等来代替强权,让人权来代替压迫。”这股思潮的杰出代表是
A.莎士比亚
B.但丁
C.达·芬奇
D.伏尔泰
7.“他们将自己视为大无畏的文化先锋,并且有义务引导世界走出充满着传统教义、非理性、盲目信念以及专制为目的‘黑暗时期’,他们应用理性之光驱散现实的黑暗,把人们引向光明。”材料中的“他们”不包括
A.但丁
B.伏尔泰
C.孟德斯鸠
D.卢梭
8.1936年,毛泽东回忆说:“我在师范学校学习时,就开始读这个杂志(指《青年杂志》)了。我非常钦佩胡适和陈独秀的文章。他们代替了已经被我抛弃的梁启超和康有为,一时成了我的楷模。”《青年杂志》对青年毛泽东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主要是因为它宣扬
A.民主科学
B.自强求富
C.变法图强
D.三民主义
9.列宁在1895年指出:“(它)篇幅不多,价值却相当于多部巨著:它的精神至今还鼓舞着、推动着文明世界全体有组织的正在进行斗争的无产阶级。”材料中所指的文献是
A.《人民宪章》
B.《共产党宣言》
C.《庶民的胜利》
D.《论联合政府》
10.列宁是这样评价马克思和恩格斯这两位伟人的:欧洲无产阶级可以说,它的科学由两位学者和战士创造的,他们的关系超过了古人关于人类友谊的一切友谊的一切最动人的传说。材料中“它的科学”是指
A.三民主义
B.马克思主义
C.列宁主义
D.空想社会主义
11.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沦是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的思想理论成果,是引领中国人民不断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旗帜。阅读下列材科,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改革中国的主义,是三民主义。三民主义的精神就是要建设一个极和平,极自由,极平等的国家,不但在政治上要谋民权的平等,而且在社会上要谋经济的平等。
------1919年间孙中山和戴季陶一次谈话
材料二
我们主张的新民主主义的经济,也是符合于孙先生的原则的。……按照孙先生的原则和中国革命的经验,在现阶段上,中国的经济,必须是由国家经营、私人经营和合作社经营三者组成的。而这个国家经营的所谓国家,一定要不是“少数人所得而私”的国家。一定要是无产阶级领导下而“为一般平民所共有”的新民主主义的国家。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
材料三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1)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的主要观点。(2分)
(2)据材料二,概括毛泽东有关新民主主义国家的经济、政治主张。并指出这些主张与孙中山三民主义之间的关系。(2分)
(3)据材料三,指出邓小平发展经济的思路。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三位伟人共同的追求。(2分)
参考答案
1-10
CCDBB
DAABB
11.(1)观点:以三民主义改造中国,力图建立一个和平、自由、平等的社会。
(2)主张:多种经济形式并存;无产阶级领导;实现社会的平等发展。
关系:继承和发展
(3)思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大胆吸收和借鉴资本主义文明成果。
追求:改善民生;发展生产力;追求社会平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