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苏州中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十二)三次科技革命

文档属性

名称 2017届苏州中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十二)三次科技革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63.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05-18 19:32: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7届苏州中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十二)
第12讲
三次科技革命
考点梳理
阶段
第一次工业革命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
起止时间
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上半期
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
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
主要标志
蒸汽机广泛应用
电力内燃机广泛应用
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重大突破;核心是计算机广泛应用
重要发明家及其发明成果
珍妮机(英国哈格里夫斯)、瓦特改良的蒸汽机;交通工具:汽船(美国的富尔顿)、火车机车(英国的史蒂芬孙)
电力方面:发电机和电动机、电车、电话、电灯(美国的爱迪生)、电报;交通工具:飞机(美国的莱特兄弟)、汽车(德国的卡尔·本茨)、;内燃机(德国的卡尔·本茨)
核电站、电子计算机、手机、火箭、卫星、航天飞机、宇宙飞船(神五、神六)、比尔·盖茨和微软
能源

电力和石油(新能源);煤(旧能源)
核能(原子能)、太阳能、地热能等(新能源)
动力机器
蒸汽机
内燃机、发电机、电动机
核动力机器
交通工具
汽船(轮船)、火车
电车.汽车.飞机
宇宙飞船、航天飞机
进入时代
蒸汽时代
电气时代
信息时代、太空时代、原子时代
特点
从英国开始,后向法美等国扩展;②以机器发明为主要标志,发明者主要是工匠、技师等。
电力广泛应用是最显著特点,第二次工业革命主要包括新能源发现和应用、新机器和新产品创制、新交通工具出现,以及远距离传递信息新技术和新设备发明与应用
①第三次科技革命不仅涌现了大量科学成果,而且大大加快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速度,缩短了知识变为物质财富过程;②科学技术各领域之间相互渗透,一种技术发展引起好几种技术的革命;③新技术成为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因素,促进经济增长各种因素中,科技所占比重不断上升
影响
①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②使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形成了两大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③改变了世界面貌,形成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①科学技术大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②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③推动了资本主义国家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和加紧对外侵略扩张;④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途径
①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②进一步引起了世界经济结构和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推动了世界经济结构的多极化;③产生了一大批新型工业,第三产业发展迅速;④推动了社会生活的现代化,改善了人们的日常生活;⑤给各国经济发展带来机会,也带来竞争;⑥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
难点解析
1.列举三次科技革命的主要成就:
第一次工业革命:珍妮机、蒸汽机、汽船、蒸汽机车等。
第二次工业革命:电、内燃机、汽车、飞机、电车等。
第三次科技革命:电子计算机、原子能、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
2.三次科技革命的相同之处有哪些?
三次科技革命都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都改变了世界的面貌,都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生活观念。
第一次工业革命把人类带入“蒸汽时代”,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劳动,同时改变了人类的出行方式;第二工业革命把人类带入“电气时代”,电力广泛应用于人类的生产、生活领域,也改变了人类的出行方式;第三次科技革命把人类带入了信息时代,同样改变了人类的出行方式。由此可见,三次科技革命都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都改变了世界的面貌,都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生活观念。
达标专训
1.科技创新改变世界面貌。下列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改良蒸汽机的出现——“电气时代”的到来
B.发电机、电动机问世——工业社会的开始
C.内燃机的发明和使用——“铁路时代”的开启
D.计算机网络技术诞生——信息社会的到来
2.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相同之处是都伴随着
A.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B.纳米新材料技术的应用
C.能源的改进和更替D.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
3.下表为两次工业革命重要成果表。据表2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其特点是
时间
发明者
国家




1782

瓦特
英国
改进蒸汽机
1825

史蒂芬孙
英国
蒸汽机车试车成功
1866

西门子
德国
发电机
1876

贝尔
美国
电话机
1882

爱迪生
美国
开设发电厂
1885

卡尔·本茨
德国
以内燃机为动力的汽车试制成功
1903年
莱特兄弟
美国
飞机
①美国和德国成果突出②新的技术和发明超出一国的范围
③涉及的领域更加广泛④大机器生产成为工业生产主要方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4.分析美国和德国的煤炭、钢产量变化表,我们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国家时间
类别
美国
德国
煤炭

煤炭

1870—1879年
4900万吨
38万吨
4600万吨
31万吨
1910—1914年
47400万吨
2657万吨
24700万吨
1479万吨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B.第二次工业革命提高了生产力
C.两大军事对抗集团形成
D.资产阶级统治得到巩固与扩大
5.美国《时代》周刊往往以自己的视角和价值观选择封面人物进行报道。下列对《时代》周刊杂志封面解读错误的表述是
爱迪生
比尔·盖茨
乔布斯
A爱迪生发明的电灯促进了人类进步,照亮了世界
B.比尔 盖茨最早发明了电子计算机,改变了世界
C.乔布斯的发明方便了人们生活,提高了生活质量
D.第二次工业革命以来美国科技发展处于领先地位
6.归纳历史发展线索,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蒸汽时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电气时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确立;信息时代,世界经济联系更加紧密。”从中可以得出,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这一线索密切相关的是
A.世界格局的演变
B.科技革命
C.资产阶级革命
D.殖民扩张
7.“一个苹果让牛顿吸引了世界,一壶沸水让瓦特转动世界,一个元素让爱迪生点燃了世界……”。下列选项不能体现这段话含义的是
A.英国科学家牛顿是自然科学的奠基人
B.蒸汽机使人类有带动机器的动力
C.爱迪生发明电灯改变了人们生活
D.上述任务都与第三次科技革命有关系
8.下列图片所展示的科技成就,由法国人发明的是
图①
图②
图③
A.图①
B.图②
C.图③
D.图①②
9.2016年5月,全国科学创新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强调:“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民族强。”下列关于三次科技革命的描述,正确的是
A.改良蒸汽机的广泛使用﹣推动石油的大量开采
B.火车的发明﹣使世界交通进入“汽轮时代”
C.内燃机的发明﹣标志人类跨入“电气时代”
D.计算机网络技术﹣标志人类进入“信息社会”
10.“空间技术包括电子技术、自动化技术等新科学技术,并以数学、物理、化学等多门学科知识为基础。空间技术的发展开创了卫星通信、空间科学和军事应用等领域。”这一材料反映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哪一特点
A.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相互渗透
B.加快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
C.引起世界经济结构变化
D.推动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11.科技革命不断改变着人类社会。阅读下列图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3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空战
图4中国自主研制大型客机C919
(1)材料一所示的科技成果最早出现在哪次工业革命中(2分)?图3和图4分别从哪两个角度反映了该成果的用途(2分)?
材料二
图5
列宁格勒原子能发电站
图6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2)指出哪次科技革命中诞生了材料二所示的科技成果(1分)。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次科技革命的特点(3分)。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科技发展改变着人类社会”的认识(2分)。
参考答案
1-10
DCABB
BDBDA
11.(1)第二工业革命;(2分)战争与日常生活。(2分)
(2)第三次科技革命。(1分)
特点: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学科交叉渗透;快速、便捷、高度智能化和全球化(3分)
(3)科技是把双刃剑,和平利用科技成果能推动社会进步,反之,则给人类带来灾难。(2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