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苏州中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十五)日本的崛起与中日关系

文档属性

名称 2017届苏州中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十五)日本的崛起与中日关系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1.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05-18 19:38: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7届苏州中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十五)
第15讲
日本的崛起与中日关系
考点梳理
一.日本的崛起
(一)两次改革
1.大化改新(7世纪中期)学习唐朝。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2.明治维新(1868年,学习欧美资本主义国家)
(1)背景(原因):幕府统治出现危机(农民起义不断和遭受列强侵略)
(2)改革者:富有改革精神的中下级武士(领导阶级)
(3)特点:学习欧美资本主义国家。
(4)主要内容:政治,“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经济,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社会生活,提倡“文明开化”,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
(5)性质: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6)影响(意义、作用或评价):①积极性:明治维新使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②消极性:日本强大起来以后,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
(二)两次侵华
1.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背景: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结果: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屈辱的《马关条约》。它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原因:客观原因:日本是一个黩武的资本主义国家,侵华阴谋已久。主观原因: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弱国。
2.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侵华战争(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1931-1945年。
背景:日本为摆脱经济危机,1931年9月18日发动“九一八事变”;1937年7月7日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结果:日本被迫无条件投降,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取得了伟大胜利。
原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全民族的抗战;国共两个战场相互配合,尤其是敌后战场抗日根据地军民的英勇作战;爱国官兵的奋战;国际进步人士的支持;爱国华侨的支援;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战,采取维护和巩固扩大统一战线的政策;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各个战场的相互配合。
例:大使馆是一国派驻建交国首都的外交机构。在历史上,美、苏、英、法、澳等30多个国家先后在重庆开设大使馆,与之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抗日战争
D
(三)两次飞跃
1.第一次飞跃:明治维新后,日本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大力引进先进技术,开始崛起。
2.第二次飞跃:二战后,由于美国扶植,经济恢复到战前水平,并进入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到20世纪70年代,跃居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与美国和西欧成三足鼎立局面。
例:下列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发展的表述,正确的是(

A.20世纪五六十年代,日本经济持续高速发展
B.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
C.20世纪末,欧盟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
D.21世纪初,美国经济开始进入新经济时代
二.中日关系
(一)中日友好交往
古代:
1.早在西汉时期,日本就与中国有来往。东汉光武帝时,日本委奴国遣使来汉,光武帝赠给日本来汉使者一枚金印,上写“汉委奴国王”。
2.隋唐时期,中日两国交往密切。隋朝时,已有日本遣隋使到来。唐朝从贞观年间开始,日本来中国的遣唐使有十多批,同来的还有留学生和留学僧等。唐玄宗时,高僧鉴真东渡日本传播唐朝的文化。
现代:
3.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二)中日冲突
古代:1.元末明初,倭寇骚扰我国东南沿海地区,被民族英雄戚继光打败。
近代:2.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1895年,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使占领我国台湾和澎湖列岛等地,中国丧失更多的领土和主权,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民族危机加深。
3.1900年,日本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1年,强迫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4.1919年日本据《凡尔赛各约》,夺取德国在中国山东特权,导致中国五四运动爆发。
5.1931年9月18日,日本为转嫁国内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三省,中国人民局部抗战开始。
6.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又称“卢沟桥事变”或“七七事变”。中国人民全面抗日战争爆发。
7.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正式签署投降书。抗日战争取得胜利,台湾回到祖国的怀抱。
现代:8.新中国成立初期,日本跟随美国,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政策。
难点解析
1.战后,日本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最重视的是什么?
教育。
由于日本是一个资源非常匮乏的岛国,它把教育作为经济发展的原动力,即通过教育来培养科技人才,以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
例:
“二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号资本主义大国。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因中最重要的原因是(

A.要有谋求政治大国的欲望
B.力争成为大国的军事物质供应地
C.重视科技、发展教育
D.照搬别国的先进技术或经济模式
2.
近代史上,首次在中国取得开设工厂权利的是哪个国家?依据的不平等条约是什么条约?
日本;《马关条约》。
3.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是什么战役?百团大战。
达标专训
1.日本在不同时代都留下了寻道图强的足迹。将下列图片相关的日本重大史实按其发生时间的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A.acb
B.cab
C.bac
D.cba
2.文物是指历代遗留下来的具有历史、艺术价值的物质遗存。下面图片体现的主题是
空海纪念碑(陕西西安)
招提寺(日本奈良)
A.古代经济重心南移
B.唐代的对外交往
C.明朝的建筑成就
D.清朝的经济繁荣
3.2016年1月,经我国考古专家考证鉴定,在辽宁丹东附近海域发现的一艘沉船就是北洋舰队的致远舰。这一考古成就可直接用于研究
A.黄海大战
B.辽东战役
C.威海卫战役
D.廊坊之战
4.吴玉章在回忆录中沉痛地写道:“这真是空前未有的亡国条约!它使全中国都为之震动。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引文中的“亡国条约”指的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5.下边两则材料出现的共同历史背景是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卢沟桥事变
D.南京大屠杀
6.近代中国的历史是一部屈辱史、抗争史。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
7.当日本在19世纪中叶开始面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威胁时,能够以这些国家为榜样,顺利地实现了本国的社会变革,走上独立的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文中的“社会变革”指
A.大化改新
B.武装倒幕
C.明治维新
D.废除农奴制
8.学习历史需要有清晰的时序感,小王同学绘制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年代尺”,请帮他在其中的①处填上相应的内容
A.《三国同盟条约》签订
B.日本偷袭珍珠港
C.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
D.雅尔塔会议召开
9.二战后,某国在短短40年间,从国民经济濒于崩溃的边缘一跃而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创造了经济发展的奇迹。这个国家是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日本
10.20世纪70年代后,日本不断增加军费支出;80年代,主张摆脱美国控制的《日本可以说不》广为流传;
90年代后,向海外派兵,谋求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日本的上述演变主要说明
A.日本成为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
B.日本谋求世界政治大国的地位
C.日本拒绝承担第二次世界大战罪责
D.美国已经丧失世界霸主地位
11.【材料析史】
日本是我国重要的邻国,请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治政府)于1870年设立工部省,聘请大批外国专家和技师,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和管理方法,建立国营为主、铁路和矿业为重点的近代工矿企业,同时扶植、保护私人资本主义企业。1872年,解除买卖禁令,承认土地私有和买卖自由。
——摘自人教版九年级《世界历史上册教师教学用书》
  材料二
(日本)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逐渐转向以购买专利为主来引进新兴技术;从70年代中期开始又以引进尖端技术为主。日本经济在此期间得以高速发展,跃居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位资本主义经济大国。
——摘自人教版九年级《世界历史下册教师教学用书》
  材料三
日本是缺乏资源的国家,是用教育的作用开采人的脑力、心中的智慧资源和文化资源的。这是今天日本在经济上、社会上、文化上获得发展的原动力。
——摘自人教版九年级《世界历史》(下册)教科书
⑴根据材料一的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它反映的是明治维新中哪项具体改革措施?明治维新使日本强大起来后很快就走上了什么道路?
⑵依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归纳日本经济得以高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⑶通过对以上材料的研读和问题的探究,你觉得日本有什么经验对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有借鉴作用?
参考答案
1-10
CBACC
CCBDB
11.⑴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先进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对外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
⑵积极引进西方先进技术,重视发展教育。
⑶要积极学习引进别国先进技术或要重视发展教育,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或要坚持实行改革开放。
“全中国的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
——中共中央向全国发表号召抗战的宣言
“如果战端一开,那就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
——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谈话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