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苏州中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十一)
第11讲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考点梳理
一、新航路开辟——经济全球化的开始
1、最早开辟新航路的国家是葡萄牙和西班牙。
2、经过:迪亚士发现好望角;达·伽马到达印度,实现航行目标;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麦哲伦首次实现环球航行。
3、影响:密切了世界各地联系,使世界逐渐连成一个整体;使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当地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欧洲殖民者开辟殖民掠夺的道路。
二、列强的殖民扩张——经济全球化的推动力
1、背景:新航路开辟后,葡萄牙、西班牙、英国、法国等先后走上殖民扩张的道路。
2、方式:(1)在美洲:强占土地,屠杀印第安人(2)在非洲:进行罪恶的黑奴贸易。
(3)在亚洲:经济渗透与武力征服并举。
3、结果:英国先后打败西班牙、荷兰、法国等国,成为“日不落帝国”。
4、对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欧洲列强在全球范围内的扩张,破坏了当地原有秩序,但也传播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思想观念,把殖民地、半殖民地纳入资本主义体系。
三、三次科技革命——经济全球化的经济推动力(交通通讯工具的发明缩短了世界的距离)
1、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时代的到来(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上半期)
(1)开始:从发明和使用机器开始。(开始的标志:珍妮机的发明)
(2)开始国:英国。
(3)重大发明:①纺织:珍妮纺纱机、水力织布机、水力纺纱机。②动力:瓦特改良蒸汽机。(主要标志)③交通:史蒂芬孙发明火车机车。
(4)扩展:由英国扩展到欧美各国。
(5)结果:到19世纪上半期,大机器生产基本上代替手工生产,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法国、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也先后进行了工业革命。
(6)影响:①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②社会形成两大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
③改变了世界面貌,形成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例:【江苏连云港卷】导致下表某国农业人口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殖民扩张
B.工业发展
C.掌握霸权
D.世界大战
2、第二次工业革命——人类迈入电气时代(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
(1)领先国家:美国、德国。
(2)表现:①新能源开发和利用:电力和石油。②新机器和新交通工具创制:发电机、电动机、内燃机(德国的卡尔·本茨)、汽车(德国的卡尔·本茨)、飞机(1903年即20世纪初美国莱特兄弟)。③新信息传递工具发明:美国贝尔发明电话。
(3)对世界经济影响:大大促进资本主义发展;密切世界各地之间联系,为经济发展提供更广泛途径。
例:【广西桂林卷】直到今天,我们仍然享受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感受着科学技术在推动历史发展过程中神奇而巨大的力量。下列科技成果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是
A.电话
B.原子弹
C.蒸汽机
D.计算机
3、第三次科技革命——人类进入信息化时代(20世纪四五十年代开始)
(1)标志:人类在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方面重大突破,其中电子计算机广泛使用是核心。
(2)对世界经济的影响:①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②进一步引起世界经济结构和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推动世界经济结构的多极化;③产生大批新型工业,第三产业发展迅速;④推动社会生活现代化,改善人们日常生活;⑤给各国经济发展带来机会,也带来竞争;⑥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
例:【云南昆明卷】第三次科技革命使人类进入信息时代。信息社会到来主要标志是
A.蒸汽机应用B.原子能技术产生和发展C.电力广泛应用D.计算机网络技术产生和发展
四、20世纪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1、1924-1929年资本主义相对稳定时期(特点:“繁荣”背后,正孕育着严重的危机)
2、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从美国开始,波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1)特点:范围广、时间长、破坏性大。
(2)各国应对措施:①美国:实施罗斯福新政,国家干预经济;②德日:建立法西斯专政,对外侵略扩张。
3、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
(1)美国:繁荣(20世纪五六十年代)——危机(七十年代)——调整(八十年代)——新经济的出现(九十年代)
(2)西欧的联合:欧共体——欧盟(1993年)
二战后,西欧经济恢复和发展的原因:美国的援助;利用原有的高素质的劳动力优势;采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制定恰当经济发展政策。
(3)日本的崛起
①二战后,日本经济恢复和发展的原因:美国在日本进行社会改革,推行非军事化政策,后又扶持日本;日本政府制定了恰当的经济政策,引进最新的科技成果,发展科技和教育等。
②表现:20世纪60年代末,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资本主义经济大国。
五、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1、经济全球化趋势
(1)原因:20世纪入九十年代,东西方冷战结束,国际形势趋于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发展趋势;在发展经济过程中,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都需要加强联系。
(2)表现: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迅速增长;跨国公司的影响增大,生产活动的全球化趋势加快;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最重要表现)。
2、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减少了国家间经济往来的障碍,企业世界范围内组织经济活动促进经济的发展;各国经济相互依存、互相竞争。发展中国家由于科技水平和经济实力相对较弱,在国际竞争中常常处于不利境地。(对发展中国家是有利又有弊,是一柄“双仞剑”)
难点解析
1.
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历史开始的标志是什么?为什么?
新航路开辟。因为新航路开辟把世界连成了一个整体,世界各地不再是孤立地发展,而是互相影响。
2.
第二次工业革命新发明的以内燃机作动力机器的汽车和飞机使用的燃料主要是什么?
石油。内燃机主要以石油为燃料,因此,以内燃机作动力机器的交通工具汽车和飞机使用的燃料主要是石油。
3.
三次科技革命的相同之处有哪些?
三次科技革命都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都改变了世界的面貌,都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生活观念。
第一次工业革命把人类带入“蒸汽时代”,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劳动,同时改变了人类的出行方式;第二工业革命把人类带入“电气时代”,电力广泛应用于人类的生产、生活领域,也改变了人类的出行方式;第三次科技革命把人类带入了信息时代,同样改变了人类的出行方式。由此可见,三次科技革命都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都改变了世界的面貌,都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生活观念。
4.当今国际经济政治形势是怎样的?
经济上出现多极化和全球趋势;政治上出现多极化趋势。
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美苏对立的两极格局不复存在,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但由于中国、欧盟、日本、俄罗斯等国家和国家集团的实力大增,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经济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但是一个新的相对稳定的世界格局迄今还没有定型。同时,由于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孤立地发展下去,世界经济日益成为一个整体,经济全球化趋势加速发展。
达标专训
1.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正如整个世界感受史蒂芬孙的机车、富尔顿的汽船,加特林的机枪的影响一样,它也感受到《独立宣言》《人权和公民权宣言》和《共产党宣言》的影响。作者在这里要说明的是
A.科技革命对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
B.工业革命对历史发展有重大影响
C.美国革命和法国大革命影响深远
D.世界各地的横向联系进一步加强
2.某历史学家认为:“全球意义上的世界历史直到哥伦布、达·伽马和麦哲伦进行远洋探险时才开始。”该认识形成的主要依据是,哥伦布等人的探险活动
A.加剧了“三角贸易”
B.使用了蒸汽轮船
C.传播了启蒙思想
D.打破了人类彼此隔绝的状态
3.《大国崛起》的开篇解说词:“公元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拉开了不同国家相互对话和相互竞争的历史大幕。由此,大国崛起的道路有了全球坐标﹣﹣正是从那个时候起,割裂的世界开始连接在一起,经由地理大发现而引发的国家竞争,拉开了不同文明间的相互联系、相互注视,同时也相互对抗和争斗的历史大幕。
”材料中的“地理大发现”是指
A.文艺复兴
B.新航路的开辟
C.启蒙运动
D.英国工业革命
4.“欧美国家事先实现了从有机物经济向无机物经济的转变,即生产活动中的动力来源从动植物向矿物的转变。”直接推动这一转变的是
A.珍妮机
B.蒸汽机
C.电动机
D.计算机
5.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曾说:“如果由于害怕全球化的破坏而希望挡回全球化的力量,我认为是不可取的。”其中的“破坏”主要是指
A.美国利用优势干涉他国内政
B.发展中国家经济安全面临挑战
C.恐怖主义在全球范围内蔓延
D.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
6.海尔集团是一家知名家电企业。其发展历程(下图)体现了
A.经济区域化趋势
B.经济制度化趋势
C.多极化发展趋势
D.经济全球化趋势
7.发展中国家组装一部售价260美元的iPhone,只能从中赚取4美元,其他的都由苹果公司赚去了。作为个案,它可以说明全球化时代
A.应改善国际分工中的利益分配
B.发展中国家并未收益
C.应大力消除国家间的关税壁垒
D.高科技产业前景堪忧
8.“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大海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在一条船上。”对这句话理解不正确的是
A.解决世界面临的共同问题需要各国通力合作
B.经济全球化必然会导致世界经济走向衰退
C.经济全球化对世界各国、各地区有巨大影响
D.当今世界经济联系密切,各国经贸往来频繁
9.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是
A.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
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C.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
10.下面是美国麦道公司飞机零部件产地供应分布图,它从一个侧面可以看出当今世界呈现出
A.经济区域化趋势
B.经济封闭化趋势
C.政治多极化趋势
D.经济全球化趋势
11.【世界被发现】1492年10月2日,这一天,大西洋强劲的信风将哥伦布的舰队送上了梦寐以求的新大陆,也就此吹开了隔绝各个大陆的无形屏障。从这一天起,来自欧洲的航海家们,用新航线连接起一个完整的“世界”。
——《大国崛起》解说词
(1)“用新航线连接起一个完整的‘世界’”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1分)该事件有何重大意义?(2分)
【畅游天地间】科技革命改变了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人与人之间的时空距离不断缩短,整个世界紧缩成一个“村落”。
(2)以交通工具的发明为例,说明“人与人之间的时空距离不断缩短,整个世界紧缩成一个‘村落’”。请将下表填充完整。(每空1分,共4分)
类别
时间
交通工具
发明人
水路
1807年
①
富尔顿
陆路
1825年
火车机车
②
1885年
③
卡尔·本茨
航空
1903年
飞机
④
【合作你我他】
据资料显示,苹果第5代iPad有451个部件,苹果在全球有数百家供应商,分布在中国内地、中国台湾地区、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捷克以及美国等地,但是大部分产品是在中国组装。
(3)通过上述材料可以看出如今的“地球村”你中有我,我中有他。这一现象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这一趋势有何积极影响?(3分)
参考答案
1-10
DDBBB
DABAD
11.(1)新航路的开辟。(1分)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2分)(2)①轮船(汽船);②史蒂芬孙;③汽车;④莱特兄弟;(每空1分,共4分)(3)经济全球化。(1分)各国相互依存、互相竞争,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2分)
●1996年,海尔建立印度尼西亚海尔莎保罗有限公司,标志着海尔首次实现生产国际化。
●1999年,海尔建立了第一个海外海尔工业园——美国海尔工业园。
●2001年,海尔在意大利并购了当地一家工厂,开始了在欧洲大陆生产家电的历史。
●2003年,海尔集团在全球建立13家工厂、18个贸易中心,产品出口近100个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