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苏州中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四)
第4讲
中国对外关系史
考点梳理
一、旧中国对外政策的演变
(一)古代
1、两汉至明朝前期,我国政府对外实行开放政策:
(1)两汉:西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促进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东汉派(2)隋唐:唐朝同新罗、日本(鉴真)、天竺(玄奘)、西亚和欧洲各国均有来往。班超出使和经营西域,并同日本、大秦等国有往来。
(3)宋朝时海外贸易。广州、泉州。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市舶司。
(4)元朝时,马可·波罗,宫廷任职,将东方文化传入西方。
(5)明朝前期:郑和下西洋,加强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促进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2、明中后期开始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1)明中后期,倭寇骚扰和西方国家入侵,闭关锁国政策,反侵略斗争(郑成功、康熙帝)
(2)清朝前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①原因:
根本原因: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直接原因:西方殖民者正向东方扩展势力。
②目的:防止沿海居民与外国勾结推翻清朝的统治和日益严重的鸦片贸易。
③表现:清朝“闭关锁国”主要表现为限制对外贸易。禁海政策。
④历史影响:
A、积极方面: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一定自卫作用。
B、消极方面:最终导致近代中国落后挨打;不利于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二)近代中国被迫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和屈辱外交政策:《南京条约》
二、新中国对外政策的演变及外交成就
(一)1949年至1978,美国等西方国家封锁禁运政策,后中苏关系恶化,对外闭关政策。
(二)1978年开始,开始对外开放政策(十一届三中全会)特点: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三)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1.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美国对华政策:敌视态度,外交孤立政策,封锁。
3.新中国外交成就:
(1)同苏联等17年国家建交,为恢复经济建设创造好外部环境。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基本准则。
(3)万隆会议,“求同存异”方针。
4.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成就:
(1)中美关系正常化。尼克松《中美联合公报》1979年元旦,中美建交。承认一个中国。(2)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国外交重大胜利,利于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3)中日建交: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建交。
5.改革开放以来外交成就
(1)原因:综合国力提高,国际事务中越来越重要作用。
(2)表现:①亚运会;奥运会和残奥会②亚太经合组织;香港澳门回归。“上海合作组织”世界贸易组织(WTO)。
难点解析
1.“民族英雄”是指在反侵略斗争中作出巨大贡献的人。
例:【江苏仪征市九年级第二次适应考历史试卷】小芳同学在班级举行历史人物图片展,下列图片符合“民族英雄”主题的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
清朝闭关锁国政策给我们哪些启示?
(1)闭关锁国就会落后,落后就要挨打。
(2)坚持对外开放政策,积极学习别国长处,发展自己,国家才能富强。
例:阅读图文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清朝统治者以天朝大国自居认为国内“物产丰盈”,不需要外洋货物,面对西方殖民者日益猖獗的侵扰活动,从国家安全出发,关闭国门。
(1)材料一中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哪里?简要评价郑和下西洋的历史地位。
(2)材料二中反映的是清朝实行什么政策?该政策对中国社会有何严重危害
郑和
(3)结合明清不同对外政策,联系今天对外开放的巨大变化,请谈谈你的感想。
3.
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有何重大意义?
(1)国内:洗雪百年国耻,完成祖国统一大业重要的一步,“一国两制”成功实践。
(2)国际:为国家间通过平等协商解决国际争端提供了成功范例。
例:(浙江嘉兴卷)嘉兴有一位著名大师——金庸。他作为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成员,参与基本法的起草,见证了香港回归祖国。香港回归祖国(
)
①结束了英国在香港的殖民统治
②使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
③是“一国两制”构想的伟大实践
④标志着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4.
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的标志性事件是(
)
A、26届联大召开
B、《中美联合公报》发表C、中美正式建交D、亚太经合组织建立
达标专训
1.下列古代史实或措施,能直接促进中外交流的有
①张骞出使西域
②创立行省制度
③郑和七下西洋
④设立驻藏大臣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2.下列有关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相互影响的叙述,符合史实的是
A.玄奘西行引发了欧洲人对中华民族的兴趣
B.鉴真东渡将元朝的佛教、医学等传到日本
C.意大利人马可 波罗开通了海上丝绸之路
D.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国与亚非的经济交流
3.2016年4月15日,“一带一路”中欧国际货运班列联盟在新疆成立,共商中欧国际货运班列发展大计,共谋合作共赢之路。历史上最早开启丝绸之路的使者是
A.班超
B.张骞
C.鉴真
D.郑和
4.“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胸襟开放、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文中的“伟大僧人”是指
A.张骞
B.玄奘
C.鉴真
D.郑和
5.右图是江苏苏州枫桥铁铃关的一张照片。铁铃关建于明嘉靖三二六年(1557年),关上楼阁的题额上写着“御寇安民”四个大字,是苏州仅存的明代军民抗击外国侵略者的遗址。此遗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岳飞抗金
B.郑成功收复台湾
C.威继光抗倭
D.左宗棠收复新疆
6.近年来,南海问题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南海争议应由直接有关的主权国家通过友好协商和谈判,以和平方式解决”。目前,我国在处理南海问题上的立场是
①表明我国采取直接发动战争的方式
②体现了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③表明我国已发展成为发达国家
④符合当今时代和平与发展的主题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7.中国缅甸两国总理声明指出:“两国总理同意这些原则也应该是指导中国和缅甸之间关系的原则。如果这些原则能为一切国家所遵守,则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和平共处就有了保证,而侵略和干涉内政的威胁和对于侵略和干涉内政的恐惧就将为安全感和互信所代替。”这里所说的“原则”是指
A.求同存异原则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不结盟原则
D.和平外交原则
8.1955年万隆会议上,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提出了“求同存异”的原则,得到国际社会普遍认同,这一原则体现了中国政府
A.不以社会制度异同处理国际纠纷
B.主张国家不分大小一律平等
C.倡导世界各国避免战争和平共处
D.大力支持弱小国家共同发展
9.“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承认她的政府的代表为中国在联合国组织的唯一合法代表并立即把蒋介石的代表从它在联合国组织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所非法占据的席位上驱逐出去。”这一决定出自于
A.第24届联合国大会
B.第25届联合国大会
C.第26届联合国大会
D.第27届联合国大会
10.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旧中国“屈辱外交”的历史,从此我国以崭新的外交形象活跃在世界舞台,下列外交成就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周恩来率团参加万隆会议
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③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
④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⑤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
A.②①⑤③④
B.①②③⑤④
C.①②⑤④③
D.②①③④⑤
11.材料一
随着封建社会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萌芽,世界在发生巨变。在神学笼罩的黑暗中,思想文化的巨人向愚昧和无知发起了挑战;在惊涛骇浪的大海上,勇敢地探险者找到了沟通世界的新航路,腐朽的封建城堡在风雨中动摇,资本主义新时代即将到来。
——
川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材料二:郑和下西洋比欧洲航海家哥伦布、达·伽马和麦哲伦的航行都早得多,远航规模也大得多。但郑和下西洋后,明朝的经济仍然是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体,资本主义经济
仍处于萌芽阶段。而欧洲在新航路开辟以后,资本主义经济却得以迅速发展。
——《历史教师教学用书》七年级下册
(1)材料一中“思想文化的巨人”有哪些人?(列举三位)他们作品集中体现了什么精神?
(2)结合材料一分析新航路的开辟有哪些重大意义?
(3)郑和下西洋和欧洲航海家开辟新航路,对明朝和欧洲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截然不同的结果,试说说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
参考答案
1-10
BDBBC
DBACA
11.(1)但丁、
达·芬奇、莎士比亚。人文主义
(2)打破了世界各地相互隔绝和孤立发展的局面,世界各个地区开始连在了一起;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3)郑和下西洋主要是为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进行友好往来,增进明王朝与海外各国的友谊;而欧洲新航路开辟以后,大西洋沿岸国家随之殖民侵略,抢占市场,进行血腥的资本原始积累,资本主义经济从而得以迅速发展。(符合题意,言之成理即可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