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苏州中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五)近代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史

文档属性

名称 2017届苏州中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五)近代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史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3.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05-18 19:42: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7届苏州中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五)
第5讲
近代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史
考点梳理
一、近代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
名称
时间
侵略国
条约
暴行(罪行)
影响(危害)
鸦片战争
1840-42
英国
《南京条约》
倾销鸦片
开始—
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6-60
英法,美俄
圆明园150万
进一步—
甲午中日战争
1894-95
日本
《马关条约》
旅顺大屠杀
大大—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00-01
英法等
《辛丑条约》
洗劫北京城
完全—
日本侵华战争
1931-45
日本
南京大屠杀
伤亡—
例:【广东省揭阳市中考】在中国近代上,西方列强发动了多次侵华战争,其中导致中国社会性质改变的是(

A、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D、第二次鸦片战争
二、近代三大不平等条约
三大条约
《南京条约》
《马关条约》
《辛丑条约》
有关战争
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主要内容
割地
割香港岛给英国
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赔款
2100万元
2亿两
4.5亿两
通商
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增辟通商口岸
主权沦丧
协定关税
口岸开设工厂
列强统治中国工具
影响
开始沦为
大大加深
完全沦为
例:广东省揭阳市中考】爷爷把在北京东交民巷拍的照片给大家看,并介绍说是1905年的作品,而小明马上看出其中一幅不符合史实,它是(

A、东交民巷居住着大量北京市民
B、各国大使在东交民巷举行宴会
C、东交民巷有许多西式建筑
D、
外国军队在东交民巷进行操练
三、近代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
1.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斗争
(1)1839年6月,林则徐领导的虎门销烟。(2)鸦片战争中的虎门战役(关天培牺牲)。
(3)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太平军抗击洋枪队。(4)19世纪70年代,左宗棠打败阿古柏,收复新疆。(5)甲午中日战争中的黄海海战(邓世昌牺牲)、威海卫战役。(6)1900-1901年,义和团在天津、北京一带抗击八国联军。
例:【福建省龙岩市中考】虎门销烟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领导虎门销烟的民族英雄是(

A、林则徐
B、魏源
C、左宗棠
D、邓世昌
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斗争——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1)1937年八路军取得了平型关大捷,是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
(2)1938年春李宗仁指挥的台儿庄大捷取得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
(3)1940年彭德怀指挥的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
例:【江苏苏州卷】今年86岁的杨老先生少年时的习作“不要放鞭炮”写道:新年到,放鞭炮,蹦硼蹦硼虽热闹,金钱耗去太无聊!如今年国仇还未报,不如省钱买枪炮……。这篇习作写于(
)【答案】C
A.北伐战争时期B.甲午中日战争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D.人民解放战争时期
难点解析
1.
近代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1)1840-1842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中国开始由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1856-1860年,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进一步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3)1894-1895年,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4)1900-1901年,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这场战争是日本长期以来推行对外扩张政策和蓄谋侵略中国的必然结果。1869年,明治天皇就颁布一道“御笔信”,直言“要开拓万里波涛,宣布国威于四方。”此后,日本军国主义分子特别制定《征讨清国策》,提出与中国进行一场“国运相赌”的战争。
材料二“我们卫国从军,生死早已置之度外。我们虽然牺牲了,但可以壮国家队声威。”他下令开足马力,朝日舰“吉野”撞去。
材料三
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增辟通商口岸。
—《马关条约》
请回答:
﹙1﹚材料一导致了材料二这场蓄谋已久的侵华战争发生,这场战争指的是什么战争?
﹙2﹚材料二中的“他”是谁?“他下令开足马力,朝日舰‘吉野’撞去”说明他怎样决心?
﹙3﹚《马关条约》签订于哪一年?针对近年来中日钓鱼岛领土主权问题的纠纷,《马关条约》划线部份内容的签署,能够说明什么?
﹙4﹚近期日本将钓鱼岛所谓的国有化,请你就此谈谈看法。
2.
近代史上,首次在中国取得开设工厂权利的是哪个国家?依据的不平等条约是什么条约?
日本;《马关条约》。
例:首次在中国取得开设工厂权利的是(

A.日本
B.法国
C.英国
D.美国
3.
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⑴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变化: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由封建社会逐步转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它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⑵使中国的社会矛盾发生变化: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开始转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其中前者为最主要矛盾。
⑶使中国人民的革命任务发生变化:中国人民开始了反对外国侵略者,同时反对本国封建统治者的斗争,中国历史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⑷促进中国新思潮的萌发:部分知识分子开始认识到清政府的腐败,也认识到国家的危难,要求改变现状和学习外国。如:林则徐和魏源等。
例:中国近代史以鸦片战争为开端,主要是因为(

A.中国开始遭受大规模的的外来入侵
B.长期的闭关锁国状态被打破
C.民族矛盾取代了阶级矛盾
D.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4.
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确定9月3日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和12月13日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决定。这一决定有何作用?
(1)牢记历史,以史为鉴,避免历史悲剧重演。
(2)维护世界和平,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例:四川乐山卷)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确定9月3日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和12月13日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决定。这一决定有利于(

①全世界清醒认识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②激发中国民众对日本的仇视③牢记历史,以史为鉴,避免历史悲剧重演④维护世界和平,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达标专训
1.曾经不可一世高高在上的大清帝国一夜之间被英国人打得颜面扫地,这掀开了中国一百多年的屈辱史.这场导致中国走进屈辱历史的战争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中法战争
2.“数日后,一匹快马向热河方向飞驰,恭亲王向咸丰帝报告了‘花园’被烧的消息……”该历史情景应出现在
A.林则徐广东禁烟期间
B.鸦片战争期间
C.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D.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3.“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此诗反映的是
A.洪秀全定都天京
B.左宗棠收复新疆
C.关天培广州抗英
D.林则徐虎门销烟
4.从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开始,列强通过侵略战争的方式,与中国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上述内容出自: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辛丑条约》
D.《瑷珲条约》
5.《清议报》(1898年2月创刊)在第16册发表的时政评论中说:“岂不知寡不可敌众,弱不可敌强哉!然处于爱国之心,忍之无可忍,故冒万死以一敌八,冀国民之有排外自立之一日也。”其评论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五四运动
6.近代以来,腐败的清政府多次被西方列强“惩罚”。观察漫画《“惩罚”中国》,此次中国被“惩罚”导致了
A.中国领土主权开始遭到破坏
B.中国开始被卷进世界资本主义的漩涡
C.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D.清政府变成了“洋人的朝廷”
7.“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深重灾难,使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A.《南京条约》破坏了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
B.《瑗珲条约》割占了中国大片领土
C.《马关条约》破坏了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
D.《辛丑条约》严重损害了中国主权
8.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外来列强侵略史,又是一部中国人民的抗争史。下列属于中国人民在这一时期抗击外来侵略的史实是
①黄海海战中邓世昌抗击日军
②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
③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④抗美援朝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
9.下列能为抗日战争“使中华民族的觉醒和团结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提供史料支撑的有
①美苏等国协同作战②中共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③华人华侨归国参战④人民群众广泛开展游击战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能体现中国军民团结抵御外侮的战役有
①血染卢沟桥
②台儿庄战役
③渡江战役
④百团大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1.面对列强的侵略,近代中国人不断探求适应时代巨变的生存之路。阅读下列材料:
背景链接: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材料一
在近代中国变革的道路上,如果说19世纪最后几年的时代象征是康有为,那么到了20世纪初年则进入了以孙中山为代表的时代。——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背景链接:20世纪30年代,日本加速对外扩张,发动了侵华战争。
材料二
(1)材料一中的“康有为”领导了哪一场变法?写出该变法在文化教育方面的措施。(1分)
(2)材料一中的“孙中山”领导了哪一场革命?这场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这场革命引起了近代社会生活的哪些变化?(举一例)(3分)
(3)材料二中国共两党的宣言(谈话)是在哪一事变后发表的?依据材料概括国共两党的共同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别举出国共两党英勇抗日的战例。(4分)
(4)综上所述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探求生存之路的过程中领导力量变化特点。(1分)
参考答案
1-10
ACBBC
DADDB
11.(1)戊戌变法;(1分)
开办新式学堂;翻译西方书籍;创办报刊;(写1点给1分)
(2)辛亥革命;(1分)
三民主义;(1分)
剪发辫(停止缠足等);(1分)
(3)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1分)
实行全民族抗战;(1分)
国民党:台儿庄战役等;(1分)
共产党:百团大战等;(1分)
(4)从单一到联合。(1分)
“全国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
——1937年7月8日,中共中央向全国发表号召抗战的宣言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