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苏州中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八)新中国的建设成就

文档属性

名称 2017届苏州中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八)新中国的建设成就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0.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05-18 19:45: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7届苏州中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八)
第8讲
新中国的建设成就
考点梳理
一.经济建设
1.1950-1952年,基本完成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农民成了土地主人,巩固了新生人民政权,为国家工业化准备条件。
2.1952-1957年超额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3.1953-1956年,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我国开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4.1956-1966年,实现原油和石油产品自给,原子能工业、航天工业从无到有地发展起来。
5.改革开放时期,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农村开始富裕起来,城市国有企业改革,增强企业的活力;设立经济特区、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对外开放格局。
例:【浙江嘉兴卷】1956年,中国可能出现的景象有(
)
A.第一辆国产汽车在欢呼声中缓缓驶出工厂
B.收工后的农民在集体食堂里吃着“大锅饭”
C.上海繁华的南京路上到处能够看到大字报
D.全国城乡炼铁炉星罗棋布,炉火日夜不熄
二.民主与法制建设
1.新中国成立之前,建立中国革命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
2.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建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4.改革开放新时期,邓小平地提出“一国两制”伟大构想,在这一科学构想的指导下,中国政府成功收回香港、澳门的主权,建立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
三、祖国统一大业
1.1951年实现西藏和平解放。
2.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施民族区域自治政策,设立了各级少数民族自治机构。
3.1997年,香港回归;1999年,澳门回归。
例:【内蒙古呼和浩特卷】我国政府用“一国两制”的构想解决港、澳、台问题,主要是考虑了①三地的现状
②三地的历史
③三地与大陆的差异
④大陆的社会主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四.国防建设
1.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和空军从无到有发展起来,成为保卫祖国领海和领空的钢铁卫士。
2.1966年,中国组建导弹部队,主要担任核反击任务。不断发展壮大,具有较强的战斗力。
例:【四川乐山卷】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人民解放军确立了科技强军的战略。其目的是
A.组建导弹部队B.进一步提高军队现代化程度C.永葆人民军队本色D.完善设立新兵种
五.外交成就
1.20世纪50年代:
(1)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2)周恩来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间关系基本准则。
(3)周恩来在隆会议上提出了求同存异”的针,促进了会议的满成功,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2.70年代:
(1)1971年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2)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对抗结束,关系开始正常化;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
(3)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出现与中国建交的热潮。
3.改革开放新时期:
(1)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2)香港回归
(3)澳门回归
(4)中国上海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规模最大规格最高多边外交活动。
(5)上海合作组织成立,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难点解析
1.
新中国第一辆汽车、第一架飞机生产于何时?“一五”计划期间。
例:(山东省泰安卷)旧版1分纸币的正面主景图案,是国产第一辆解放牌汽车。这辆汽车最早产生的时期是(

A.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B.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C.改革开放初期D.21世纪初
2.1950年至1952年的土地改革有没有建立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为什么?
没有。土地改革是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仍然属于私有制。1956年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才标志着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
3.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有何作用?
(1)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2)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3)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4.
当前,实现祖国统一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分别有哪些?
(1)有利因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陆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两岸有共同语言、文字、文化传统;祖国统一历史趋势、民心所向;《反分裂国家法》奠定了法律保障;港澳成功回归为台湾统一提供了好的范例。
(2)不利因素:台独势力的阻挠;外国反华势力借台湾问题干涉中国内政。
5.新中国对外关系发展过程中,与原来敌对国家改善关系最重要突破是改善与哪国的关系?
美国。因为中美关系正常化后,原来敌视新中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中国开始进入那次高潮。
例:(内蒙古呼和浩特卷)新中国对外关系发展过程中,与原来敌对国家改善关系的最重要突破是(

A.万隆会议召开B.第26届联大召开C.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D.参加“亚太经合组织”
6.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那么重视发展科技,给我们什么启示?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是综合国力核心因素,国际竞争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竞争。
例:(新疆卷)科技引领时代,观察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图一
坦克
图二
原子弹爆炸
图三
王淦昌等四位老科学家
(1)图一武器最早出现于哪一场世界大战?它的动力装置来自于哪次科技革命?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在这次科技革命中逐步向帝国主义过渡,并对中国发动了一系列侵略战争,导致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图二采用了第几次科技革命的成果?这次科技革命对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为紧跟世界高新技术发展步伐,根据图三科学家的建议,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制定了什么计划?请举一例说明我国在实施这一计划期间,航空领域取得的成就。进入90年代党和政府又实施了什么发展战略?
(4)根据上述信息,谈谈科学技术与国家综合实力之间的关系。
达标专训
1.我国“一五”计划的主要建设成就可概括为“一桥二铁三公四厂”。“一桥”指武汉长江大桥,“四厂”有第一飞机制造厂、第一汽车制造厂等。可见,“一五”计划集中力量发展
A.农业
B.商业
C.轻工业
D.重工业
2.为了加强政治和法制建设,1954年9月,我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一致通过
A.《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D.《中华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3.1956年底,全国加入农业合作社的农户占农户总数的96.3%,加入手工业合作社的人数占手工业者总数的91.7%,全国私营工业人数的99%、私营商业人数的85%实现了全行业的公私合营。导致这些数据的直接原因是
A.新中国建立
B.召开一届人大
C.实施三大改造
D.掀起大跃进运动
4.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是人民的选择、历史的结论。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标志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土地改革完成
C.“一五计划”完成
D.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5.“企业的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转变,这在世界上早就出现过。但采用这样一种和平的方法,是历史上的第一次。”材料中这种开创性的“和平方法”是指
A.建立人民公社
B.实行赎买政策
C.建立合作社
D.实施公私合营
6.“魂飞万里,盘归来,此水此山此地,百姓谁不爱好官?……路漫漫其修远兮,两袖清风来去,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随了平生意。绿我涓滴,会它前倾澄碧。”习近平总书记这首词作称赞的历史人物是
A.共产主义战士雷锋
B.“铁人”王进喜
C.党的好干部焦裕禄
D.敬爱的总理周恩来
7.“为了吃饱肚皮,冒上杀头的风险,这是时代的荒谬,却是普通人跃上历史浪尖的荣光。一纸惊世骇俗的契约,十几个庄严的血指印,宣告一个尊重人性尊重常识的时代到来了,亿万农民从此告别饥饿。”上述文字描述的对象是
A.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贫苦大众
B.培育杂交水稻的袁隆平团队
C.研制“两弹一星”的科研工作者
D.安徽凤阳小岗村的普通农民
8.十一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维方式,下列属于这一范围的“改变”包括
①发展乡镇企业
②实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③扩大经营自主权
④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9.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从1980年开始,我国相继建立五个经济特区,除了深圳、珠海、汕头、海南之外,还有
A.大连
B.厦门
C.福州
D.天津
10.学习历史,需要分清哪些是事实,哪些是观点。下列表述属于观点的是
A.1982年在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提出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B.邓小平于1992年到南方视察并发表讲话
C.1997年中共“十五大”将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D.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11.歌曲《爱我中华》谱写了56个民族交融相处,生生不息,共同铸造中华民族辉煌的历史篇章。下列哪一政治制度的实行体现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团结和兴盛?
A.政治协商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科教兴国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2.“两岸之道,唯和与合,势之所趋,事之必至。”我国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是
A.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B.相互尊重,互补互利
C.民族平等,共同繁荣
D.坚持立场,排除阻力
13.一位美国记者评论周恩来在某次重大会议中的作用时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这次会议是
A.万隆会议
B.第26届联合国大会
C.日内瓦会议
D.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会议
14.如图是1971年11月8日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其反映的新闻背景是中国
A.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参加万隆会议
C.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5.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下列建国后的外交活动
①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
②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③举办上海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④恢复我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⑤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A.①②④⑤③
B.①②⑤④③
C.②①④⑤③
D.②①⑤④③
16.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是推动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原因。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材料一
材料二
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摘自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1992年)
材料三
习近平主席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发表的讲话中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请回答:
(1)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A、B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是因为在农村实行了什么政策
并说说C图中的对外开放格局是怎样的
(2分)
(2)
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邓小平南方谈话主要是针对什么问题
(1分)
在发展经济的思路或手段上有了什么新的主张
(1分)
(3)
请你举出新中国建立以来两个体现“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促进社会发展的事例。(2分)
参考答案
1-10
DBCDB
CDDBD
11-15
DAACC
16.(1)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图中对外开放的格局是: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对外开放格局
(2)改革开放遇到了姓“资”姓“社”的问题困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有企业改革,设立经济特区,提出“一国两制”解决香港澳门回归问题等等。
“The
Chinese
Are
Coming”
(中国人来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