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平双语学校2016—2017第二学期期中模拟考试
(普通班) 高一年级 历史试题
(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答案写入答题纸)
1.明代山西商人范世逵“占良田数百亩”,清代山西商人亢氏建造的亢园“长里许……临河造屋一百间,世人呼之为百间屋”。这反映了( )
A.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B.重农抑商观念阻碍了明清商业的发展
C.海禁政策阻碍了经济发展 D.土地集中阻碍了经济发展
2.下列是从古诗“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中读出的信息,其中错误的是( )
A.农民生活艰辛 B.土地兼并严重
C.农副产品进入流通领域 D.小农业和小手工业紧密结合
3.《唐律疏议》规定:“其坊正市令,非时开闭坊门者,处徙刑两年。”这表明唐朝时期( )
A.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B.严格维护坊市制
C.城市商品经济繁荣 D.允许郡县开设市场
4.明清时期(鸦片战争之前),中国在农耕文明轨道上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并分离出一些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这些变异带有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向。其中“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主要是指( )
A.民营手工业占据了主导地位 B.“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佣关系
C.江南出现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
D.白银逐步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5.下列关于右图(曲辕犁)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是继汉代犁耕发展后农具改革的又一次突破
B.自此之后,牛耕得到广泛的推广
C.与旧犁相比具有省力、提速、耕作随心所欲的特点
D.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
6.某电视剧出现了“一个因私自出海与外国做生意的人被惩处”的场景,我们可断定( )
A.属于编导自己的杜撰 B.可能出现在清代初年
C.执行了“重农抑商”政策 D.早在秦朝就已出现,不足为奇
7.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的经济条件是( )
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开始产生
B.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C.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出现“短暂的春天”
D.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8. 下表是1912-1915年外资在华创办工厂数量变化表。影响变化的因素除了“一战”外,还包括( )
年份 1912 1913 1914 1915
工厂数(家) 46 46 12 2
A.自然经济最终解体 B.实业救国开始兴起
C.国货运动的推动 D.新文化运动的直接冲击
9. 如果为右图选择一个主题,最贴切的应是( )
A.“清王朝自救运动”
B.“近代工业的发展”
C.“实业救国的浪潮”
D.“民族工业的春天”
10. 19世纪中叶以后,中国逐渐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体系。从人类文明演进的角度看,这对中国最主要的影响是( )
A.清政府统治土崩瓦解 B.自然经济迅速崩溃
C.近代化进程开始启动 D.农民起义风起云涌
11. “梳一东洋头,披件西式衣,……宣读婚约,互换戒指,才一鞠躬,即携手而归,无傧相催请跪拜起立之烦。”——《申报·自由女子之新婚谈》以下不属于民国时期婚姻习俗发生变化原因的是( )
A.近代工业文明的发展 B.近代教育的发展促进人们思想观念发生改变
C.中国封建制度的结束、社会的进步 D.近代西方思想的传播
12. 新航路开辟后,来自美洲的白银源源不断流人中国,货币金属匮乏的中国消除了自从北宋以来持续数百年的“钱荒”。由此对中国造成的影响不包括( )
A.部分地区生产专业化程度提高 B.各地区的商业往来和市场扩大
C.打破了中国闭关锁国的状态 D.使国内白银贬值,物价上涨
13. 有人说:“工业革命从本质上就是人类在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方面的广泛应用过程。”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结构发生的最大变化是( )
A.重工业开始占据主导地位 B.轻工业的地位在逐步下降
C.交通运输业获得巨大发展 D.电力工业的发展最为突出
14. 旗袍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成为中国城市女性的时尚着装。其社会原因是( )
A.西式服饰传入,生活方式完全西化 B.中华民国建立,人们思想观念变化
C.城市化进程中,女性开始引领时尚 D.旗袍典雅大方,体现女性的曲线美
15.1967年,英国工党领袖麦克米伦在参加首相竞选时提出的口号是:“让每个英国人都成为股东。”该口号所反映的经济发展趋向是( )
A.经营权与所有权分离 B.资本的社会化
C.社会救济日益制度化 D.分配领域的社会化
16. 为了切实减轻农民负担,我国政府取消了长期实行的农业税。历史上我国农业税的起征时间是( )
A.春秋时期 B.战国时期 C.两汉时期 D.隋唐时期
17.考古工作者从一艘打捞的沉船中整理出青铜器、开元通宝、珐琅瓷瓶和青瓷碎片等文物,
由此判断该沉船最有可能是( )
A.商朝 B.唐朝 C.宋朝 D.清朝
18. 鸦片战争后,中国的茶叶和生丝出口的数量猛增。这一现象说明了( )
A.中国在对外贸易中逐渐取得优势 B.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中国掌握了茶、丝市场 D.茶、丝出口给中国带来了丰厚的利润
19. 1978 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为 3624.1 亿元。 2003 年已达到 11.67 万亿元。我国国民经济取得迅速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
A.参与国际经济合作,扩大商品出口 B.发展服务贸易加快经济结构调整
C.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增强生产能力 D.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进改革开放
20. 历史学者王家范评论说:“它对市场经济的破坏作用是双重的,即把皇室官僚乃至政府工程所需产品排斥于市场之外,依靠直接劳役实行自给,同时也使民生日用商品带有浓厚的政治财政色彩,成为一种假性商品经济。”这里的“它”指的是 ( )
A.民营手工业 B.官营手工业 C.家庭手工业 D.个体手工业
21. 新航路开辟后引起的所谓“商业革命”,其表现是 ( )
①世界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和文化交往扩大 ②欧洲的商路及贸易中心转移
③ 世界市场和贸易扩大 ④工业资产阶级获取了暴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2. 马克思说:“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被消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
开始进行征服和掠夺,把非洲变成商业性的掠夺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材料说明了 ( )
A.殖民扩张传播着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 B.黑奴贸易促进美洲资本主义经济产生发展
C.殖民扩张给殖民地造成了沉重灾难 D.殖民扩张与掠夺加快了资本原始积累
23.读下表,中国古代农业科技成就(部分)该表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 ( )
时期 内容 备注
春秋战国 牛耕、铁农具
都江堰、郑国渠
测知二十四节气 有利于安排农事
秦汉 耧车 提高播种效率
选种、育秧 提高单位产量的重要途径
A.发明创新农业生产工具 B.注重总结推广农业经验
C.注重农时,改进耕作技术 D.精耕细作的模式形成发展
24. 1819年8月,一份讣告说:“它武装了人类,使无力的双手变得力大无穷,……它为机械动力在未来创造奇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它”是指( )
A.发电机 B.蒸汽机 C.珍妮机 D.内燃机
25. 苏俄历史上曾出现过一个有趣的现象:一向与布尔什维克为敌的美国资本家福特在苏联建成了汽车制造厂,并成为他最满意的生意。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
A.福特企图干扰苏俄的经济恢复
B.福特为经济利益放弃政治信仰
C.苏俄放弃布尔什维主义的理想
D.苏俄新经济政策吸引外国资本
26. 1971年,苏联政府在关于五年计划的报告中说:“商品货币关系在我国具有新的、社会主义的内容。当然,我们要批驳主张用市场调节作用取代国家集中计划的主导作用的各种错误观点。”这表明苏联政府试图( )。
A.强化对企业的指令性计划 B.减少对企业的行政干预
C.鼓励私营企业发展 D.由市场决定产品价格
27. 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迄今为止仍然是破坏性最大的经济危机。这场经济危机出现的原因主要是 ( )。
A.物质生产部门之间的无规律 B.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基本矛盾激化
C.政府没有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 D.股票市场没有得到有效控制
28. 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历史学家评论道,从经济增长的角度来衡量,1953~1957年是一个令人吃惊的成功,国民收入年平均增长率为89%,农业和工业产量3年平均增长约38%和187%。这主要取决于 ( )。
A.有计划的经济建设的开展 B.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C.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改革 D.国家宏观调控的执行
29. 1933年底,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在给美国总统罗斯福的信中写道:“如果您成功的话,新的和更大胆的方法将在各处试行,而我们将以您就职的那一天作为新纪元的第一页。”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新的和更大胆的方法”包括:( )
① 大力推行国有化政策 ② 实行“福利国家”政策 ③ 第三产业的兴起 ④ 知识经济的出现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 D.③④
30. 右图漫画中的人物为列宁、斯大林、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叶利钦、普京、梅德韦杰夫,下列与图片反映的主题相符的是:( )
A.沉重脚步——俄国走向现代化的曲折探索历程
B.八位领袖——苏联社会主义的曲折探索
C.大国兴衰——从两极格局到多极化趋势加强
D.体制弊端——高度集中的体制阻碍苏联发展
二、非选择题(31题18分,32题8分,33题14分,共40分)
31.材料解析题(18分)
材料一 《墨子》中说:“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业寝,纺绩积纴,多治麻丝葛绪捆布縿,此其分事也。”
材料二 自耕农是封建国家直接剥削的对象。为了保证赋税、徭役和供应,封建国家历来关注这一阶层的存在。“稳定小农”是封建王朝长治久安的良策,每一个新王朝建立时,对此尤为关注。他们总是采取鼓励垦荒等政策,积极培植自耕农。……自耕农这一阶层很不稳定,经常分化。 ——叶显恩《明清徽州农村社会与佃仆制》
材料三 《春秋谷梁传》中说:“初税亩……初者,始也。……初税亩者,非公之去公田,而履亩十取一也。”
材料四 《汉书·食货志》载:“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请回答:
(1)材料一描述的是中国古代社会怎样的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式的主要特点是什么?(8分)
(2)结合材料二,分析自耕农在古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4分)
(3)根据材料三、四,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述中国古代封建土地制度的形成过程。(6分)
32.图表题:(8分)
国家 数量(艘)
1500—1599年 1600—1700年 1701—1800年
葡萄牙 705 371 196
荷兰 65 1770 2950
英格兰 — 811 1865
合计 770 3161
下表反映1500-1800年间欧洲主要国家商船抵达亚洲的数量。阅读下表,回答问题。
(1)材料中1600-1700年间欧洲抵达亚洲的荷兰商船最多,请结合史实说明原因(4分)
(2)某历史兴趣小组依据表中1701-1800年间的数据对比,得出“18世纪,荷兰一直掌握世界殖民霸权”的结论,试从客观事实和史料分析两个角度说明该结论的不成立。(4分)
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美国新政期间,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在给罗斯福的一封信中写道:“您已经使您自己成为各国有志于在现行制度的框框内进行合理的实验以改正我们所面临的弊端的委托人。……如果您成功的话,新的和更大胆的方法将在各处试行,而我们将以您就职的那一天作为新纪元的第一页。”
材料二:罗斯福在演讲中曾说:一个政府“如果对老者和病人不能照顾,不能为壮者提供工作,不能把年青人注入工业体系之中,听任无保障的阴影笼罩每个家庭,那就不是一个能够存在下去,或是应该存在下去的政府”,社会保险应该负责“从摇篮到坟墓”整个一生。
——摘自《大国崛起·美国》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新的和更大胆的方法”是指什么?它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实施的?(4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史实说明罗斯福政府是怎样“为壮者提供工作……把年青人注入工业体系之中”的?(2分)
(3)材料二中,为使阴影不再“笼罩每个家庭”,罗斯福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4分)
(4)材料一中所说的“合理的实验”其结果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
邹平双语学校2016—2017第二学期期中模拟考试
高一年级 历史试题 答案
(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答案写入答题纸)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B B B B B B C B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C A B B A D B D B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A D D B D B B A C A
二、非选择题
31.(1)模式:男耕女织的自耕农经济(或小农经济)。(2分)
特点:以家庭为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或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精耕细作;脆弱性、封闭性、落后性。(6分,答出3点即可)
(2)地位:自耕农是封建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2分)
作用:大批自耕农的存在是社会稳定的重要条件。(2分)
(3)春秋时期,生产力发展,井田被抛荒,大量私田出现;
鲁国实行初税亩承认了土地私有;
战国商鞅变法从法律上废井田,确认封建土地私有制。(6分)
32.(1)(4分)荷兰凭借发达的造船业与运输业,组建大型商业公司,实力增强,到1600年以后,成为“海上马车夫”,商船数量最多。
(2) (4分) 客观事实:到18世纪,英国逐步确立殖民霸权地位。
史料分析:孤证不立;史料论证不充分。
33.(1)通过国家干预和调控推行反危机措施。(2分)1929年在美国爆发的经济危机进一步深化,各种矛盾不断激化。(2分)
(2)政府举办公共工程,实施“以工代赈济” ;(1分)组建民间自然资源保护队,吸收大量男青年从事市政工程。(1分)
(3)实施失业救济,完善社会保险制度,通过《社会保险法》,建立养老金制度、失业保险制度和对残废及无谋生能力者的救济制度;(2分)推进劳资谈判,规定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禁止使用童工。(2分)
(4)罗斯福新政在一定程度上调整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缓和了社会矛盾,使美国走出了经济危机,并对其他国家产生了示范效应。此后,国家干预和调控经济,承担起一定的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成为20世纪资本主义国家普遍的政策取向。(4分)
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 1 页,共 6 页
第 2 页,共 6 页
第 3页,共 6 页
第 5 页,共 6 页
第 6 页,共 6 页
第 页,共 页
第 页,共 页
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 页,共 页
第 页,共 页
第 页,共 页
第 页,共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