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6张PPT。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一、繁华的都市生活
1.著名都市:北宋时的_____、南宋时的临安、元朝时
的_____,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开封大都2.社会生活:
(1)主要群体: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_________不
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市民阶层(2)主要表现。娱乐兼营商业演出的圈子集市勾栏瓦舍春节中秋节二、宋词
1.概况:是一种新体诗歌,又称_______,便于歌唱。
2.发展:唐朝出现,经五代到_____得到发展,成为宋
代主要的文学形式之一。
3.词牌:每首词根据乐谱的要求,有一定的格式。长短句两宋4.代表词人:苏轼、_______、辛弃疾等。
(1)苏轼:词风_________,把写景、抒情和议论结合
在一起,收到引人入胜、激发情感的艺术效果。
(2)李清照:词风委婉、细腻、清秀。
(3)辛弃疾:继承苏轼以来的豪迈词风和报国情怀,词
境雄奇阔大,气势磅礴,进一步提高了词的_________
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李清照豪迈飘逸社会功能三、元曲
1.概况:元曲包括_____、_____和南戏等,是一种综
合性的艺术。
2.代表:关汉卿的《_______》。
3.元曲四大家:关汉卿、_______、郑光祖、白朴。散曲杂剧窦娥冤马致远【微点拨】
☉易混点 宋代的主要文学形式是宋词,元代的主要文学形式是元曲。
☉易错点 瓦子是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勾栏是瓦子中圈出的专供演出的场所。
☉关键点 苏轼、辛弃疾的词风豪迈奔放,李清照的词风委婉、细腻。【微思考】
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脉络是什么?
提示:诗经(春秋)→楚辞(战国)→汉乐府(汉)→诗(唐)→词(北宋)→曲(元朝)→小说(明清)【微阅读】
至其体则全与诗词别,取直而不取曲,取俚而不取文,取显而不取隐。
——徐大椿《乐府传声》【解读】元曲与诗词是完全不同的,它直抒胸臆而不曲折隐晦,一般采用民间俗语而不用文绉绉的话语,叙述那些大家都知道的东西而不说那些生僻晦涩的东西。【图解历史】
人物:__A__
代表作:《__B__》
地位:__C_
A:_______
B: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关汉卿窦娥冤“元曲四大家”之一【知识构建】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这是北宋词人柳永笔下的杭州。宋元时期都城景象繁华,文化生活丰富。【景象繁华——都市生活】
材料一材料二 宋代传统节日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表现形态,千百年来经久不衰,历久弥新。它以寓教于乐的形式,展示着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1)材料一中的图片反映的是什么场所?这种场所出现的背景是什么?
提示:场所:“瓦子”;背景:随着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不断壮大,随之市民文化生活需求增强。(2)材料二中宋朝的传统节日有哪些传承下来?你如何看待中国的传统节日?
提示:春节、元宵节、中秋节。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内涵丰富,留存着华夏民族独特的文化记忆。因而,我们对祖先创造的历史文化遗存,必须高度重视、加以保护,并使其发扬光大,这是我们的历史责任。【文学奇葩——宋词】
材料三 (3)请将以上著名词人与下面的词句对号入座。
①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②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③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④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⑤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提示:李清照:③⑤;苏轼:①④;辛弃疾:②。(4)宋代词人众多,请你挑选上面一位词人,写一份简介。要求包括作者的生活年代、词的特点(或贡献、代表作品)。
提示:任选一人即可,如苏轼:北宋文学家、书法家,对词的发展有突出贡献。他改进了词的创作,扩大了词的境界,提高了词的格调。他的词风豪迈而飘逸。对后世影响很大,代表作有《念奴娇·赤壁怀古》等。【感天动地——元曲】
材料四 (5)材料四中的关汉卿推动了哪一文学形式的发展?图二的场景会出现在他的哪部作品中?
提示:元曲(或元杂剧);《窦娥冤》。【探究延伸点】
1.宋元时期的大都市景象繁华,在社会生活方面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景象。随着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不断壮大。
2.元朝是我国戏曲发展的重要时期,元曲标志着我国戏曲艺术的成熟,表明通俗文学开始成为中国文学的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