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6 液体的热胀冷缩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4.26 液体的热胀冷缩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1.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粤科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7-05-19 17:58: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4.26
液体的热胀冷缩
一、教学目标
1.
科学知识
知道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
科学探究
用实验的方法探究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学习科学的观察、记录方法,尝试对实验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
3.
科学态度
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保持和发展探究周围事物的兴趣和好奇心,养成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指引
1.
活动安排思路
课程安排
活动题目
活动内容与需要解决的问题
能力要求
活动1
会变化的液柱
通过实验,知道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观察、记录、解释实验
2.
活动指引
生活情境:实验室里,彬彬和波波在用水温计测量水温。波波发现,当水温发生变化时,水温计的液柱高度也在发生变化。
产生问题:学生在上节课的学习中认识了温度
( http: / / www.21cnjy.com )计,他们已经知道温度计玻璃管是密封的,其内部的液体总量不会增多或减少,那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水温计液柱的高低变化呢?这个问题可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驱动任务:用实验的方法,探究水温计的液柱高度发生变化的原因,认识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为什么温度计的液柱高度会变化呢?
活动
会变化的液柱
为什么水温计液柱高度会发生变化呢?这个问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学生在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的过程中很容易提出的问题。本活动是在学生学会使用温度计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温度计工作原理的认识,通过探究实验达到认识液体热胀冷缩性质的目标。同时,这项活动的设计意图并不局限于让学生发现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还强调让学生经历用实验的方法验证自己想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证据意识。
本活动可以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通过实验,探究水的热胀冷缩性质。
( http: / / www.21cnjy.com )此实验可以采用对比实验的形式,即在两个同样的锥形瓶中装满稀释的红墨水,分别用插有相同玻璃管的橡皮塞塞住瓶口。学生往一个锥形瓶上浇热水,往另一个锥形瓶上浇冰水,观察玻璃管内水柱的变化,标出变化后的水位。
第二部分是通过实验,探究其
( http: / / www.21cnjy.com )他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这是对第一部分的补充和延伸。本实验的实验操作为:用其他液体(如食用油、牛奶、橙汁等)代替上面装置中的红墨水,观察实验现象。学生进行本实验时应特别注意两点:一方面应注意对比实验的变量控制(相同的锥形瓶、相同的玻璃管),另一方面应用认真细致的科学观察态度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养成及时记录实验现象的良好习惯。学生实验结束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描述、交流和解释,最后,由教师进行引导和总结,帮助学生达成“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的共识。
以上实验,应该在学生对问题(“为什么温
( http: / / www.21cnjy.com )度计的液柱高度会变化呢”)做出假设的基础上,激发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再进行实验研究。学生的实验方案不必局限于教科书中的方法,只要能够验证假设,方法可以多样化,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能力。如果学生想不出合适的方法,教师可以做适当的引导。实验方案确定后,教师应对实验方法和注意事项做适当的讲解和补充。
在进行教科书上的实验时,为了使实验
( http: / / www.21cnjy.com )效果更明显,选用的玻璃管越细越好。锥形瓶里的液体须装满且不能有气泡,塞子和玻璃管的连接部位须密封好,以防液体在膨胀时溢出,影响效果。为了方便学生观察水柱的高度变化,教师可以在锥形瓶内的水中加一些红墨水。往锥形瓶上浇热水时,教师最好为学生提供有把的杯子,提醒学生操作时注意安全,以防烫伤。
实验完成后,描述和交流实验的结果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必要的环节,教师可以根据本校条件选择口头发言或借助实物投影展示图表等不同形式来进行。教师应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深入分析,启发学生思考“锥形瓶内的水是否变多或变少了”“液柱为什么会发生高度的变化”,最终帮助学生认识到水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从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选择性、提高探究效率等方面考虑,不同小组可以选择不
同液体进行研究,实验完成后再做充分交流,达成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