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望[上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春望[上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7-11-16 22:48:00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走进唐诗,就是走进一个神奇迷人的王国。那是一个人类精神之花全面盛开的季节。我们的大师从一张薄薄的书页上站起来,沿着字里行间向我们走来,一袭古装,长发飘飘,风姿万千……
用眼睛去读,用心灵去读,用人生去读。永远的唐诗,永远也读不尽……
他是谁
他的诗多沉郁顿挫。
他的诗反映了当时的现实,故被誉为“诗史”。
他是唐代最伟大现实主义的诗人。
后人尊称他为“诗圣”。
他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年代。
(复习)
世人对于杜甫还有其它哪几种称呼?
子美(字)、杜少陵、杜工部
为何称之为杜少陵?
因为杜甫曾经居于长安城南少陵这个地方。
为何称之为杜工部?
因杜甫在成都被严武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世称之为杜工部。
春望
杜甫
杜甫
听课文录音
写作背景1
公元755年至763年发生在唐朝的一次地方割据势力对中央集权的反叛。因叛乱是由安禄山和史思明发动的,所以历史上称这次叛乱为“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是唐王朝由盛到衰的转折点。在战争中,人民群众特别是黄河中下游 人民遭到了空前的浩劫,北方经济受到很大破坏。“洛阳四面数百里州县,皆为丘墟”, “汝、郑等州,比屋荡尽,人悉以纸为衣”,出现了千里萧条,人烟断绝的惨景。社会阶级矛盾加深了。同时,唐朝中央的力量削弱了,各地出现了40多个大小军阀,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
写作背景2
天宝十四载(755)十一月,诗人赴奉先(今陕西蒲城)探亲,未几,安禄山发动叛乱。次年五月,贼破潼关,诗人被迫北上避难。七月,肃宗即位于灵武(今属宁夏),诗人闻讯后前往投奔,不料中途为贼兵所俘,被押至长安;因他官卑职小,未被囚禁。第二年四月,他乘隙逃离长安,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到达了当时朝廷的所在地—凤翔县。
如何学习诗歌?
多读
●第一招●
——读出诗韵
溅( )——
抵( )——
搔( )——
浑( ) ——
胜( )——
簪( )——
jiàn
溅落

值得
sāo
用指甲挠
zān
shēng
能够承受
大哥哥,大姐姐,我戴上眼镜仔看你读书啊,别读错了字呀!
一种束发的首饰
▲读准下面的字,并理解它的含义
简直
hún
齐读课文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再读课文
●第二招●
——感悟诗意、品味诗情
★如何学习诗歌?
多思
整体感知
速读这首诗,找一找作者在这里写了哪几个形象?
首联:
国、城(长安城),山河,草木
颔联:
花、鸟
颈联:
尾联:
白头( )
代指诗人

烽火、家书
译文:
国都虽已残破不堪,但山河依旧,春日的长安城里草木长得照样十分茂盛。(只因为)感伤国事,伤心离别,看到那美丽的花儿反而痛苦流泪,听到那婉转的鸟鸣反而心惊胆寒。
(家人的音信断绝)一封家信抵得上万金。头发早就百了,(因为忧国念家)变得越来越少了,抓起来简直就要插不上簪子了。
全诗写作者春天望见的长安城的景象。诗歌望中有景,景中有情,情中见景,情景交融,表达了作者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感情。
主题探讨
《春望》写于诗人逃离长安前一个月,它集中地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感情,感人至深。诗的前四句写都城败象,饱含感叹;后四句写心念亲人境况,充溢离情。前四句,都统在“望”字中。诗人俯仰瞻视,视线由近而远,又由远而近,视野从城到山河,再由满城到花鸟。感情则由隐而显,由弱而强,步步推进。在景与情的变化中,仿佛可见诗人由翘首望景,逐步地转入了低头沉思,自然地过渡到后半部分——想望亲人。全诗沉着蕴藉,真挚自然。
小结
课堂练习1
课堂练习3
露从今夜白, 。(《月夜忆舍弟》)
正是江南好风景, 。(《江南逢李龟年》)
,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
细雨鱼儿出, 。(杜甫《水槛遣心二首》之二)
射人先射马, 。(杜甫《前出塞》)
落日照大旗, 。(杜甫《后出塞》)
竞赛:杜诗填空
月是故乡明
落花时节又逢君
两个黄鹂鸣翠柳
微风燕子斜
擒贼先擒王
马鸣风萧萧
星垂平野阔, 。(杜甫《旅夜抒怀》)
无边落木萧萧下, 。(杜甫《登高》)
,下笔如有神。(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白日放歌须纵酒, 。(杜甫《闻官军收复河南河北》)
,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尔曹身与名俱灭, 。(杜甫《论诗》)
月涌大江流
不尽长江滚滚来
读书破万卷
青春作伴好还乡
会当凌绝顶
不废江河万古流
笔落惊风雨, 。(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韵》)
为人性僻耽佳句, 。(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出师未捷身先死, 。(杜甫《蜀相》)
,润物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
此曲只应天上有, 。(杜甫《赠花卿》)
, 阴阳割昏晓。 (杜甫《望岳》)
诗成泣鬼神
语不惊人死不休
长使英雄泪满襟
随风潜入夜
人间能得几回闻
造化钟神秀
杨花雪落覆白苹, 。(《丽人行》)
词源倒流三峡水, 。(《醉歌行》)
,当春乃发生。(《春夜喜雨》)
,死者长已矣!(《石壕吏》)
烽火连三月, 。 (《春望》)
青鸟飞去衔红巾
笔阵独扫千人军
感时花溅泪
好雨知时节
存者且偷生
家书抵万金
,恨别鸟惊心。(《春望》)
背诵默写
《春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