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获得教养的途径》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一《获得教养的途径》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5.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5-21 11:21: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学设计


获得教养的途径


外国散文新授课


第1、2课时


多媒体
教学目标
知识点
1.掌握本课重点字词及易混字词;2.学习体会本文语言的连贯性及严谨性
能力点
学会在学习书本的过程中联系实际生活,并表达;学会积累素材,应用到自己的作文习作中。
教育点
1.懂得阅读经典在对改变自己的重要意义;2.树立正确的读书观与人生观
重难点
1.理解文中关于阅读经典的较抽象的价值阐述;2.生存境界与生存技能的理解;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文本研习与对话)激趣导入,检查预习(板书“教养”)大家在预习本文前对这个词是怎样理解的呢?学生1:讲文明、懂礼貌;学生2:学会在什么场合说什么话,会讲话;学生3:明白人生的价值;同学们说了这么多自己关于“教养”的理解,那么哪位同学能告诉大家“教养”在词典里是怎样解释的呢?学生4:教养:①教育培养;②指一般文化和品德的修养。在教养的第二个意思中又提到了一个新的词“修养”那么什么又是修养呢?学生5:①指理论、知识、艺术、思想等方面的一定水平;②指养成的正确的待人处事的态度。同学们要注意教养与修养在词义上的区别。词典给出的关于教养的解释中提到了文化和品德的修养,那么塞黑对教养又有着怎样的解读呢?会和词典中给出的解释一样吗?下面让我们共同来学习一下赫尔曼.塞黑写的《获得教养的途径》。我们先来展示一下我们预习的成果:(PPT)(一)为下面加点的字注音,并解释词语含意。1.重点词语狭隘()
丰盈()
闲暇()
沉溺()
麻痹()
戕害()符箓()
斑斓()
痴迷()
赤裸裸()2.多音字
慰藉()
留给()
磨砺()藉


狼藉()
给予()
磨坊()成语累积息息相通:休戚相关:望洋兴叹:举一反三:(二)简介文体及背景明确:本文是瑞士作家赫尔曼.塞黑有关读书的随笔。赫尔曼.塞黑作为20世纪德语文学的重要作家,一生喜欢读书,喜欢经典的作品。对当时社会上一些人轻视书籍、枕于享乐、不注重精神和心灵追求的现象,作者有感而发。二、
目标导航,自主阅读1.请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在朗读过程中:①用笔画出读不准的字词,和你认为重要的关键词句。②思考塞黑是怎样定义“教养”的。三、合作学习,交流探究
教师与学生对话:㈠、师:塞黑是怎样定义“教养”的?生1:精神和心灵完善;生2:真正的教养不追求任何具体的目的;生3:从不停歇,永远都在半道上;生4:它的目的不在于提高这种或那种能力和本领,而在于帮助我们找到生活的意义,正确认识过去,以大无畏的精神迎接未来。教师总结:教养:精神和心灵的自我完善;教养的目的:追求精神和心灵的完善;帮助我们找到生活的意义,正确认识过去。教养的特点:永远都在半道上;不追求任何具体的目的。㈡、学生阅读2-5自然段第2段师:通过阅读我知道要想获得教养就要通过?生:研读世界文学。师:是所有的世界文学都要读吗?生:不是,是世界文学中的杰作;生:经典的作品。师:那么我该怎样阅读经典呢?而阅读经典的具体目的是什么呢?生:选择那些我们个人闲暇时能完全沉溺其中的杰作;通过阅读可以使我们集中心智,帮助我们将自己的人生变得充实、高尚、有意义。师:说的很准确。或者我们可以说:通过阅读经典可以帮助我们找到人生与生活的意义。第3段(班级单元组小组讨论)师:作者在文中提到要我们通过阅读建立起个人与人类之间的息息相通的生动联系,那么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呢?或者说站在整个人类的角度看人生与生活的意义在何处呢?生:爱与生命。第4、5段师:既然每个人甚至整个人类都有着相同的一个主题——爱与生命。并且,通过阅读经典我们可以探寻到这样的主题,并获得教养既精神和心灵的自我完善。可是,现实生活中是所有人都能意识到这样一个主题吗?生:不是,他们对书籍已经有些轻视了。生:他们浪费着自己的时间与生命,虚度光阴。师:经典文学不同于报刊杂志和流行文学,有些甚至会很难在短时间内读懂,那么,同学们知道该怎样读懂经典文学或者说怎样读出经典文学的价值呢?生:我们先得向经典文学表明自己的价值,然后才会发现它的真正价值。㈢阅读第二部分1-2段第1段师:塞黑在第一部分为我们解读了教养的含义及阅读经典的重要意义,那么阅读经典对一个人的一生会产生怎样的作用呢?请同学们仔细阅读第1段文字。生:通过阅读经典我们可以发现不同的世界,并开阔我们的眼界;生:每一个人还将在其中寻觅并体验到他自己。师:通过阅读经典,可以提高个人的教养,重新塑造新的自己,新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并达到新的境界。第2段师:塞黑提到读书不在数量的多少,并在本段中提出了另一个关于阅读的重要观点?生:精细、深入和举一反三的阅读;师:反复的精读经典文学,可以不断的有所感悟,并有新的发现;
师:“世界各民族的成千上万种声音都追求同一个目标,都以不同的名称呼唤着同一些神灵,怀着同一些梦想,忍受着同样的痛苦”。关于这段文字,你是怎样理解的呢?
生:爱和生命。四、重点讲解,深度研习讨论:经典阅读与流行文学及新闻、商业版等对比,讨论为什么我们只有阅读经典才能获得真正的教养。生:流行文学往往是快餐文学,“营养”没有经典(杰作)丰富。而经典文学则是经过文学家、思想家千锤百炼精益求精的精华之作。生:经典文学可以让我们认识到人类的共同价值,爱与生命。而流行文学或新闻不具有这样的作用。师:经典既是民族与人类的文化结晶,也是语言艺术的典范,它代表一个时代人文和语言的顶峰。从获得教养的目的出发,必须阅读杰作。深入理解思想家和作家的杰作,能激发学习者产生鲜活的有价值的细想。
第二课时(练习与反馈)五、当堂达标,拓展提高 (PPT)话题:.推荐一部你所知道的经典作品,并说出理由?《平凡的世界》
理由:作者在中国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近十年间的广阔背景上,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以孙少安和孙少平两兄弟为中心,刻画了当时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巨大社会冲突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浮士德》浮士德自强不息、追求真理,经历了书斋生活、爱情生活
( http: / / www.21cnjy.com"
\t
"_blank"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政治生活、追求古典美和建功立业五个阶段。浮士德精神。(二)布置作业(PPT)1.以班级单元组为单位,小组成员共同研读一本喜欢的书籍,并分享读书感受,然后合作完成一份800字左右的读书笔记。2.
拓展阅读(PPT)阅读下面文字,并回试着回答问题:湖.树.山(瑞士)赫尔曼.塞黑从前有一个湖。蓝湖上,蓝天上,高耸着一场春梦,绿的颜色,黄的颜色。那边,天空静静的在拱形的山上休憩。
一个流浪者,做在树下。黄色的花瓣落在他的肩上。他疲倦了,闭上了眼睛。梦从黄色的树上落到他身上。
流浪者变小了,变成了一个小男孩,在屋后的花园里,听他的母亲歌唱。他看到一只蝴蝶在飞,可爱的,蓝天下欢乐的黄色。他去追蝴蝶,他跑过草场,他跳过小溪,他奔到湖畔。蝴蝶飞跃蓝色的湖水,男孩也飞着去追,光闪闪,轻飘飘,幸福的飞过蓝色空间。阳光照射着他的翅膀。他飞着追逐黄蝴蝶,飞过了湖,飞越了高山,那儿有一片云,上面站着上帝,正在歌唱。上帝周围是天使,天使中的一个,模样像男孩的母亲,站在郁金香花圃旁,斜提着一把绿色洒水壶,给花儿浇水。男孩向天使飞去,自己也成了天使,拥抱它的母亲。
流浪者揉了揉眼睛,又重新闭上。他摘了一朵红色郁金香,插在他母亲的胸前,又摘了一朵插在了她的头发上。天使和蝴蝶在飞,世界上所有的动物都在这儿,叫到谁的名字,谁就过来,飞到男孩的手里,并属于他,听凭他抚摸,听凭他询问,听凭他送给别人。
流浪者醒来,回想那天使。他听到叶片缓缓的由树上飘落,听到树里有细微的,无声的生命在金色的流体里上下漂浮。山向他这边忘过来。山那边,身穿褐色大衣的上帝在唱歌。可以听到她的歌声越过湖面传来。这是一首朴素的歌,他同树里力量的轻微流动着,同心中血液的轻微流动着,同由梦里经过他的全身又返回的金色流体的轻微流动声交融在一起,发出和声。
这是,他自己也开始缓慢的,舒展的歌唱,他的歌
唱谈不上是艺术,他像空气和波浪,只是一种哼吟,只是像蜜蜂般嗡嗡。这首歌回答了远处唱歌的上帝,树里流体的歌声,以及血液里流淌的歌声。
流浪者久久的这样喃喃歌唱,像一朵钟形花在春风里自鸣,像一个稻草人在草丛中奏乐。他唱了一个小时,或许唱了一年。他唱得像孩子又像上帝,他歌唱蝴蝶,歌唱母亲,他歌唱郁金香,歌唱湖水,他歌唱他的血液和树里的血液。
他继续上路,更深入这温暖之乡。这时,他渐渐的想起了自己的道路,自己的目的,自己的名字。今天是星期二,那边,去米兰的列车在奔驰。他听到从非常遥远的地方,还有歌声越过湖面传来。那儿站着穿褐色大衣的上帝,他还一直在唱。但是,流浪者越来越听不见这歌声了。 文章前三段作者描绘了一个世外仙境的“梦境”,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出这一“梦境”中的意象,并总结出其特点。在“梦从黄色的树上落到他身上”一句中,作者为什么用一“落”字?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何效果?【参考答案】意象:蓝湖、蓝天,黄色的花瓣、黄色的树、静静的天空、飞翔的蝴蝶与天使。特点:表现出静谧、和谐、安宁的甜美氛围。暗用比喻,把梦比作黄色的花瓣,意象生动,温馨柔和,为下文描写流浪者的好梦做了巧妙、自然的铺垫和过渡。附:板书设计教养:精神和心灵的完善目的:生活的意义特点:不追求任何具体的目的;永远在半道上教养——阅读经典——爱与生命(个人与人类之间的共同主题)阅读的方法:选择自己喜欢的作品;呈现出自己的价值;精读。教后记:本文的价值很大一部分在于其内容本身的教育意义,通过本课的讲授与研读,使学生充分认识到阅读对于他们自身未来人生的重要作用及意义。在教授过程中,通篇采用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完成全文学习,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与概括能力。设计亮点:本文的设计重点在于对全文的核心思想的解读,一方面是让学生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意义,另一方面则是要突出爱和生命及个人与人类之间息息相通的这一样一个价值取向。在教学方法上则采用单元组讨论及师生互动,通过诱思教学的理念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回答问题,以此来锻炼学生的思考力及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