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度下学期九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
历
史
试
卷
说明:
1.答题前,请将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用规定的笔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
2.全卷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共7页。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3.考生必须在答题卷(卡)上按规定作答,凡在试卷、草稿纸上作答的,其答案一律无效。
4.本卷选择题1-30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将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内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非选择题31-33题,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按作答题目序号写在答题卡非选择题答题区内。
第一部分
选择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你选出正确选项,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内将该题相对应的的答案标号涂黑。
1、春秋战国时期被誉为中国学术思想史上的黄金时代,是因为这一时期出现了(
)
A、各种变法
B、百家争鸣
C、儒家学说
D、礼乐文明
2、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政权,下列措施能在根本上体现中央集权的是(
)
A、建立皇帝制度
B、在中央设立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C、地方推行郡县制
D、焚书坑儒
3、图l所示的线路图曾在中外历史交流中发挥重要作用,最早开启这条道路的使者是(
)
A、班超
B、张骞
C、玄奘
D、鉴真
4、魏晋南北朝时期,黄河流域出现了多元文化融合的景象。如图2、图3所示,结合所学分析对出现这些景象影响最大的历史事件当为
A、昭君出塞
B、孝文帝改革
C、文成公主人藏
D、册封达赖、班禅
5、下列历史事件之间有因果关系的是(
)
A、分封制——商鞅变法
B、赤壁之战——三国鼎立
C、玄奘西行——佛教传人中国
D、郑和下西洋——闭关锁国
6、图4是我国古代某著名工程示意图,下列对此描述最为合理的是(
)
A、推动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
B、起到了防洪灌溉的作用
C、表明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
D、促进南北方经济文化交流
7、下列农具中,唐朝时期开始使用的是(
)
A、A
B、B
C、C
D、D
8、宋朝时期“国家根本,仰给东南”,这段描述反映出当时的经济重心位于(
)
A、黄河流域
B、淮河流域
C、珠江流域
D、长江流域
9、培根认为人类世界因为三种发明而改变,首先在学术上,其次在战争中,最后是在航行方面,以下属于在学术上改变世界的发明是(
)
A、造纸术
B、印刷术
C、指南针
D、火药
10、朱元璋在地方取消中书省,设立“三司”,互不统属,三司的长官直接由中央任命,这主要是为了(
)
A、增设机构,增强地方权力
B、分工明确,提高行政效率
C、权力分散,加强君主专制
D、防止腐败,缓和社会矛盾
11、西藏自古以来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为了加强管理,清朝在西藏设置的机构是(
)
A、西域都护
B、驻藏大臣
C、宣政院
D、军机处
12、甲午中H战争爆发前夕,有些西方人士认为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势,然而结果却以中国失败告终,从根本上看,是因为当时中国(
)
A、军备陈旧
B、指挥无方
C、制度落后
D、腹背受敌
13、“它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主其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这段文字描述的是(
)
A、洋务运动
B、维新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14、20世纪初,他因创办《新青年》被誉为新文化运动的先驱,后又成为“五四运动的总司令”。此人是(
)
A、李大钊
B、陈独秀
C、毛泽东
D、周恩来
15、19世纪初,大部分的妇女都缠足,到了民国这一陋习逐渐消失,促动缠足陋习开始改变的重要历史事件是(
)
A、辛亥革命
B、新文化运动
C、新中国成立
D、改革开放
16、某校九年级学生整理历史笔记时,写出了这几个关键词:国民党一大、黄埔军校、蒋介石、叶挺独立团。据此推断该事件是(
)
A、新文化运动
B、五四运动
C、北伐战争
D、第一次国共合作
17、有人说:“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他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
A、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B、遵义会议
C、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D、红军长征
18、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下列说法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
A、1949年,新中国成立
B、1980年,深圳成为经济特区
C、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D、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
19、图5是我国某一时期发行的股票凭证,它反映了(
)
A、新中国一五计划成果显著
B、我国创造性地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C、我国吸收外资进行经济建设
D、当时我国利用市场发展经济
20、1955年,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运用“和而不同”的思想,提出了(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一国两制”的方针
C、“求同存异”的方针
D、独立自主和平共处
21、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空间技术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我国在这一领域迈出的第一步是(
)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导弹和原子弹结合试验成功
C、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D、第一艘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
22、下列选项搭配正确的是(
)
A、A
B、B
C、C
D、D
23、10世纪西欧城市重新兴起,下列对此表述正确的是(
)
A、城市兴起于交通便利的地方,规模很大
B、城市的兴起促进了基督教在欧洲的传播
C、城市里孕育了早期的资本主义
D、所有城市通过武力斗争获得自治权
24、某一时期,肖像画中人物面部表情一改冰冷、僵硬的模样,出现温暖、细腻的表现形式
(如图6),这主要体现出下列哪一种思潮(
)
A、人文主义
B、浪漫主义
C、自由主义
D、现实主义
25、有人这样评价拿破仑:“他是在那个时代中的非凡表现,是法兰西民族的骄傲”,理由是(
)
A、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
B、扩大了法国的疆域
C、巩固了资产阶级统治
D、两次登上皇位
26、19世纪末,德国开始争夺“阳光下的地盘”,最主要的原因是(
)
A、德国拥有的殖民地太少
B、一战后德国领土被瓜分
C、德、意、奥形成军事同盟
D、德国工业化赶超英法
27、1933年,罗斯福在总统竞选中承诺:实行新政,带领美国人民走出泥潭。此时的美国处于(
)
A、虚假的经济繁荣
B、严重的经济危机
C、珍珠港事件后的恐慌
D、战后经济重建
28、毛泽东说:“像希特勒这样的法西斯国家的军事生命是建立在进攻上面的,进攻一结束,它的生命就完了。”下列的哪次战役,直接证明了这一科学论断(
)
A、莫斯科战役
B、斯大林格勒战役
C、诺曼底战役
D、攻克柏林战役
29、20世纪70年代,日本成为美国之后的第二大资本主义经济强国,最主要是因为(
)
A、得到美国的帮助
B、大力发展军工业
C、推行科技立国战略
D、谋求政治大国
30、从下列年代尺可以得出,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这一线索密切相关的是(
)
A、世界格局的演变
B、科技革命
C、资产阶级革命
D、殖民扩张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3题,共40分)
31、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指出中国共产党是最有理由自信的政党。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942年5月22日八路军将领左权在给妻子刘志兰的信中写道:此间一切正常,惟生活则较前艰难多了,部队如不生产则简直不能维持。我也种了四五十棵洋姜,还有二十棵西红柿,长得还不坏……愿在党的整顿之风下各自努力,力求进步吧!以进步来安慰自己,以进步来酬报别后衷情。
——摘编自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等编《抗战家书》
材料三
材料四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从苦难中爬起来,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中国道路,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建立了一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传承并继续弘扬着五千年的中华文明,这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伟大成就,也是我党自信、中国自信、民族自信的根本所在。
——习近平《为什么中华民族最有理由自信》
请回答:
(1)图8军旗升起的地方指哪里 图9井冈山根据地建立,中共开创了一条怎样的革命道路 为什么要开创这样的革命道路
(2)根据材料二,分析中共在抗日敌后根据地开展了哪些运动 这些运动在当时的意义是什么
(3)材料三中的图片,反映出建国以后,中共采取了哪些政策并取得了怎样的成就
(4)综合以上材料请回答,中共建设最有自信的政党的历史契机有哪些
32、全球化已然成为时代发展的潮流,与此同时,反全球化相伴而生并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9世纪到20世纪初)世界经历过一个类似的全球化时期……(第一轮全球化时期)由于火车、汽车的发明可以在更多的地方以更快、更便宜的价格进行更多的贸易……那次全球化的初期,占支配地位的是大英帝国的力量、英镑和海军。
——摘自托马斯·弗里曼《世界是平的》
材料三
在过去,每个国家的经济体内部都保持相当程度的独立。用一个比喻:全世界各地就像许多独立的水桶,每一桶水的水面有高有低。到20世纪末期,所有水桶的底部都用管道连接,彼此互通 于是,劳力便宜的地方成为生产基地,购买力大的地方,成为消费市场。本来只在国家之内的产销分配,转而成为全球性的产销平衡。
——摘编自许倬云《现代文明的成坏》
材料四
反全球化是全球化的必然伴生物,其影响与规模已经构成另一种全球化、从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趋势看,全球化是世界走向相互依存网络的历史潮流。反全球化事实上并不是反对全球化本身,而是反对全球化带来的各种问题,但是,靠街头抗议解决不了问题。同样,漠视反全球化现象对全球化的未来发展也不利,应该建设性地思考如何拥有一个合理的全琢经济与全球社会。
——摘编自庞中英《值得深思的反“全球化”浪潮》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图l3摘述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从全球化的角度来看,这一事件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同答,火车、汽车的发明属于哪一领域的成就 根据材料,试分析第一轮全球化时期的大英帝国占支配地位的原因有哪些
(3)材料三反映了20世纪末以来世界经济发展的哪一特点 这一特点的表现有哪些
(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回答,全球化存在哪些问题 你觉得应该如何理性看待这些问题
33、有观点认为:当今世界中、美、俄三国鼎立,牵一发而动全身。事实上,在历史的长河中,中、美、俄三国彼此有交集,在世界舞台上一直都扮演着重要角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65年,美国在越南的军事行动升级后,中国政府在加强对越南的军事援助的同时,向美国政府传递了一系列警示性信息,要求美国不得将战争无限制升级……在同中国政府打交道的过程中,美国表现出某种谨慎和克制,朝鲜战争式的中美直接军事冲突没有重演。
——摘编自陈兼、赫斯伯格《越战初期中关之间特殊的“信息传递”》等
材料二
1981年,美国政府采取新遏制战略,“以实力求和平”。1982年,美苏开始了削减进攻性战略武器的谈判,但因美N在西欧部署中程导弹而中止。1985年,苏联着手调整外交政策,美国推行新的缓和战略,双方重开谈判。l988年底,美苏达成了削减进攻性战略武器的初步协议。
一一摘自方连庆等主编《战后国际关系史》
材料三
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最大的发达国家、世界前两大经济体,中美两国在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促进全球发展繁荣方面肩负着特殊的重要责任,拥有广泛的共同利益。发展长期健康稳定的中美关系,符合两国人民根本利益,也是国际社会普遍期待。
——11月9日,匡家主席习近平向美国当选总统唐纳德.特朗普致贺电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越南战争时期,美、(苏)俄两国处于什么形式之下 美国与中国打交道谨慎克制的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归纳20世纪80年代以后,美苏两国的战略措施出现什么变化
(3)根据材料三,归纳中美两国的利益共同点有哪些 综合上述材料联系实际,你是否赞成当今世界是中、美、俄,三国鼎立的观点 清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2、C
3、B
4、B
5、B
6、D
7、D
8、D
9、B
10、C
11、B
12、C
13、A
14、B
15、A
16、D
17、C
18、D
19、B
20、C
21、C
22、C
23、C
24、A
25、C
26、D
27、B
28、B
29、C
30、B
二、非选择题
31、(1)江西南昌;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首先,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受封建制度和帝国主义双重压迫,因此,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
其次,敌人占据着中国的中心城市,对农村的控制相对薄弱;中国农村人口众多,是中国革命的基本力量。因此,中国革命要先农村后城市。(或答这是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2)大生产运动与整风运动;为抗战胜利提供了物质和思想上的保证。
(3)实施“五年计划”,建立起新中国的工业体系;实行“改革开放”,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富民强国;实行“一国两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4)①马克思主义及其在中国的发展,为我党提供了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②中国共产党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民族独立,改革开放与“一国两制”等举措取得了重大成功,这证明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先进性。③有着五千多年历史的中华文明,为中国共产党提供了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文化自信等。(或:中国共产党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中国道路,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建立了一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传承并继续弘扬着五千年的中华文明,这是建设最自信政党的历史契机。)
32、(1)新航路开辟;人类社会从分散走向整体,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2)交通领域;率先完成工业革命,使英国成为世界工厂;新型交通工具的出现,便利了交通;英国海军强大,有海上霸主之称;对外殖民扩张,是最大的殖民国家,有日不落帝国之称等。
(3)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国际投资与国际贸易增长,跨国公司影响增大,生产活动的全球化趋势加强,1995年成立世界贸易组织。
(4)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竞争中常常处于不利地位:跨国公司把技术水平低、污染重的企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不利;国际经济风险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进一步加大;加剧了现有的贫富差距等。
经济全球化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一方面,全球化加深了世界经济的联系,拓展了活动的空间,实现了生产要素与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流通,促进全球生产力的提高。另一方面,全球化拉大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贫富差距;各国经济的依赖性与不稳定性增,国际合作规则还不够完善等。
33、(1)美苏争霸、冷战;美苏争霸,苏联占优势;美国需要拉拢中国,牵制苏联。
(2)美国“以实力求和平”,推行新的缓和战略;苏联着手调整外交政策;美苏达成了削减进攻性战略武器的初步协议。反映出世界格局从“两极”向“多极化”趋势变化,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
(3)利益共同点:护世界和平稳定、促进全球经济发展繁荣。
赞成。美国是目前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也是当前世界上唯一的一个超级大国。俄罗斯,继承了苏联的主体,拥有强大的军事和政治实力,对于欧洲和亚洲国家具有重大影响力。中国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它对世界的影响不断增加。此外,三国都是联合国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所以中美俄三国是当今世界上最具有重大影响的国家。
不赞成。当今世界存在着美国、俄罗斯、中国、日本、欧盟五个力量中心,五个力量之间相互竞争、相互制约。(美国是唯一的超级大国,但力量有所下降;苏联虽解体,但俄罗斯继承了强大的政治与军事实力;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舞台上影响越来越大;日本经济迅速崛起,与美国差距逐步缩小;欧洲一体化使欧盟力量壮大,是美国在欧洲的最大竞争对手。)此外,广大的第三世界国家也加紧了联合的步伐,寻求更大的发展。由此可见,各个力量的对比促使世界格局向多极化趋势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