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全国高考生物考前复习大串讲:专题1.2 细胞的分子组成(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17年全国高考生物考前复习大串讲:专题1.2 细胞的分子组成(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02.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7-05-19 18:56: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知识网络】
【查漏补缺】
1.
熟记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的4个原因和5种功能
2.
理清与核酸有关的2个关系
(1)核酸与蛋白质的关系
(2)核酸与ATP的关系
3.
辨清糖类和脂质的5个易错点
(1)多糖的单体都是葡萄糖,但二糖并不都是由葡萄糖组成的,如蔗糖是由葡萄糖和果糖组成的。
(2)并非所有的糖都是能源物质,如核糖、脱氧核糖、纤维素等不参与氧化分解供给能量。
(3)并非所有的糖都是还原糖,如淀粉、纤维素、蔗糖都是非还原糖,不能用斐林试剂检测。(4)脂肪是主要的储能物质,但不构成膜结构,磷脂和胆固醇均参与膜结构的组成。
(5)等质量的脂肪和糖相比,脂肪中H比例高,故脂肪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多,需要O2多,产生H2O多。
4.
熟记三类有机物检测的原理
(1)蛋白质+双缩脲试剂→紫色。
(2)脂肪+苏丹Ⅲ染液→橘黄色;脂肪+苏丹Ⅳ染液→红色。
(3)还原糖+斐林试剂砖红色沉淀。
5.
牢记实验材料选择的2条依据
(1)实验材料要满足实验需要,能够进行实验研究的生命活动过程或富含实验需要的物质。
(2)染色(颜色)观察时应选择浅色或无色的生物材料,否则生物材料的颜色会掩盖实验结果的颜色反应。
6.
区分双缩脲试剂与斐林试剂的4点不同
比较项目
双缩脲试剂
斐林试剂
CuSO4浓度
0.
01
g/mL
0.
05
g/mL
使用方法
先加A液,再加B液
甲液和乙液等量混合均匀后方可使用,且现配现用
反应条件
不需加热
需水浴加热
颜色反应
紫色
砖红色
考点一
蛋白质和核酸结构与功能的分析
【典例1】(2016·江苏卷,4)蛋白质是决定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重要物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膜、细胞质基质中负责转运氨基酸的载体都是蛋白质
B.氨基酸之间脱水缩合生成的H2O中,氢来自于氨基和羧基
C.细胞内蛋白质发生水解时,通常需要另一种蛋白质的参与
D.蛋白质的基本性质不仅与碳骨架有关,而且也与功能基团有关
【答案】
A
【迁移训练】
1.
下面关于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不同蛋白质含有的氨基酸数量不尽相同
B.
有些结构不同的蛋白质具有相似的功能
C.
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可按不同的排列顺序脱水缩合
D.
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之间可按不同的方式脱水缩合
【答案】 D
【解析】 不同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量、排列顺序及肽链的空间结构可能不同;结构不同的蛋白质功能有可能相同;不同蛋白质中的氨基酸排列顺序可能不同,这是蛋白质多样性的表现之一;氨基酸之间的脱水缩合方式都是一样的。2.
下列关于RNA的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其组成元素与磷脂分子相同
B.
HIV病毒能发生RNA的复制
C.
某些RNA有氢键连接形成的碱基对
D.
某些RNA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答案】 B
【解析】 RNA的组成元素与磷脂分子相同,都由C、H、O、N、P组成,
A正确;HIV是RNA逆转录病毒,遗传信息传递时需要逆转录而不会出现RNA的复制,B不正确
3.下图甲、乙为组成生物体的相关化合物,乙为一个由α、β、γ三条多肽链形成的蛋白质分子,共含271个氨基酸,图中每条虚线表示由两个巯基(-SH)脱氢形成一个二硫键(-S-S-)。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甲为组成乙的基本单位,且乙中最多含有20种甲
B.由不同的甲形成乙后,相对分子量比原来少了4832
C.如果甲中的R为C3H5O2,则由两分子甲形成的化合物中含有16个H
D.形成的乙物质中至少含有6个羧基
【答案】
D
【技法提炼】
1.
突破蛋白质、核酸功能及内在关系的两大关键点
(1)首先据复制符号“”推测A为遗传物质DNA。
(2)再依据A→B→C推测B为RNA,C为蛋白质(乙、丙分别为转录、翻译,涉及“折叠”“结构物质”常指蛋白质)进而推测a为脱氧核苷酸,
b为核糖核苷酸,c为氨基酸,X为“N、P”,Y为“N”。
2.
相关计算
(1)肽键数=失去水分子数=氨基酸数-肽链数
(2)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氨基酸数目×氨基酸平均相对分子量-脱去水分子数×18-因形成其他化学键脱掉原子的质量
(3)N原子数=肽键数+肽链数+R基上的N原子数=各氨基酸中N原子的总数。
(4)O原子数=肽键数+2×肽链数+R基上的O原子数=各氨基酸中O原子的总数-脱去水分子数。
(5)游离—NH2或—COOH数=肽链数×1+R基团中—NH2或—COOH数(环肽中主链上不再有游离氨基或羧基)。
考点二 糖类、脂质的功能及有机物鉴定
1.“糖”分类及功能
2.“脂质”的分类及功能
种子形成和萌发时物质变化归纳如下:
项目
种子形成
种子萌发
有机物种类
可溶性糖→淀粉等非蛋白质→蛋白质糖类→脂肪
淀粉→葡萄糖蛋白质→氨基酸脂肪→甘油+脂肪酸
干重
增加
减少(油料作物先增加后减少)
激素变化
脱落酸含量增加,赤霉素、生长素含量逐渐减少
脱落酸含量降低,赤霉素、生长素含量逐渐增加
【典例1】(2016·江苏卷,5)关于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和DNA的鉴定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还原糖、DNA的鉴定通常分别使用双缩脲试剂、二苯胺试剂
B.鉴定还原糖、蛋白质和DNA都需要进行水浴加热
C.二苯胺试剂和用于配制斐林试剂的NaOH溶液都呈无色
D.脂肪、蛋白质鉴定时分别可见橘黄色颗粒、砖红色沉淀
【答案】 C
【迁移训练】
1.
糖类和脂质是细胞中两种重要的有机物,下列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细胞膜上的脂质包括磷脂、糖脂、胆固醇等
B.
淀粉、纤维素和糖原的基本组成单位都是葡萄糖
C.
糖类可以在叶绿体、高尔基体中合成
D.
淀粉和脂肪水解的终产物都是二氧化碳和水
【答案】 D
【解析】 磷脂是组成生物膜的基本骨架,细胞膜上还有糖脂、胆固醇等脂质;淀粉、纤维素、糖原的基本组成单位都是葡萄糖;糖类可以在叶绿体(淀粉)、高尔基体(纤维素)中合成;淀粉和脂肪水解终产物前者是葡萄糖,后者是甘油和脂肪酸,二氧化碳和水是它们氧化分解的终产物。
2.下表中根据实验目的,所选用的试剂与预期的实验结果正确的是(  )
实验目的
试剂
预期的实验结果
A
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
醋酸洋红
染色体被染成紫红色
B
检测组织中的脂肪
双缩脲试剂
脂肪颗粒被染成红色
C
检测植物组织中的葡萄糖
甲基绿
葡萄糖与甲基绿作用,生成绿色沉淀
D
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斐林试剂、吡罗红
斐林试剂将DNA染成绿色,吡罗红将RNA染成红色
【答案】 A
【技法提炼】
鉴定类实验归纳比较表
颜色
原理


还原糖+斐林试剂砖红色沉淀②
脂肪+苏丹Ⅳ染液→红色③
RNA+吡罗红→红色④
染色体(质)+醋酸洋红液→红色


脂肪+苏丹Ⅲ染液→橘黄色②
CO2+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蓝色→绿色→黄色
绿

DNA+甲基绿→绿色②
线粒体+健那绿染液→蓝绿色③
酒精+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灰绿色


淀粉+碘液→蓝色②
DNA+二苯胺试剂蓝色
21世纪教育网紫

染色体(质)+龙胆紫溶液→紫色②
蛋白质+双缩脲试剂→紫色
考点三 水、无机盐的作用
1.水与细胞代谢的关系
2.无机盐在生物体内的存在形式及其功能
【典例1】
1.玉米种子发育到玉米幼苗的过程中,关于细胞内水和无机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玉米种子在萌发过程中,主要以被动运输的方式从外界吸收水和无机盐
B.玉米幼苗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C.储存于玉米种子的细胞内,可用于细胞代谢的水主要是自由水
D.适宜环境中,玉米幼苗生长较快,每个细胞内无机物的积累量越来越多
【答案】 C
【迁移训练】
1.
下列关于水的叙述错误的是(  )①
在最基本的生命系统中,H2O有自由水和结合水两种存在形式

由氨基酸形成多肽时,生成物H2O中的氢来自氨基和羧基

有氧呼吸时,生成物H2O中的氢全部来自线粒体中丙酮酸的分解

H2O在光下分解,产生的H]将固定的CO2还原成(CH2O)

贮藏中的种子不含水分,以保持休眠状态
A.
一项
B.
二项
C.
三项
D.
四项
【答案】 B
2.下表表示人体肌细胞受刺激后,细胞内钙含量和肌肉收缩力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
时间/ms
0
30
60
90
120
150
180
0
7.
8
2.
2
0.
5
0
0
0
肌肉力量(N)
0
2.
0
5.
0
3.
5
2.
1
0.
5
0
表中数据可以说明(  )
A.细胞内钙浓度与肌肉收缩力量有关
B.肌肉收缩力量随时间不断增强
C.从表中看出钙离子进入肌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D.肌肉在达到最大收缩力时钙浓度最高
【答案】 A
【解析】 从表中可以看出,细胞内钙浓度最高时肌肉收缩力量并不是最大,钙含量在30
ms时最高,肌肉收缩力量在60
ms时最强。从表格中看不出钙离子进入肌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技法提炼】
与水、无机盐相关的3个易错点
(1)不同种类的生物、同一生物的不同器官及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细胞的含水量不同。
(2)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与新陈代谢、生物抗逆性有关:比值越大,生物新陈代谢越旺盛,但其抗逆性较弱;反之,生物新陈代谢缓慢,但抗逆性较强。
(3)若不作特别说明,无机盐离子进出细胞的方式为主动运输,但神经调节中静息电位维持时K+外流及动作电位形成时Na+内流均为协助扩散(不耗能)。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