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全国高考生物考前复习大串讲:专题1.3 细胞的能量供应与利用(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17年全国高考生物考前复习大串讲:专题1.3 细胞的能量供应与利用(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7-05-19 19:02: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酶和ATP知识网络】
【查漏补缺】
1.
区分酶的3个不同点、5个相同点
化学本质
绝大多数是蛋白质
少数是RNA
合成原料
氨基酸
核糖核苷酸
合成场所
核糖体
细胞核(真核生物)
来源
一般来说,活细胞都能产生酶
作用场所
细胞内外或生物体内外均可
生理功能
催化作用
作用原理
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与无机催化剂相同的性质

提高反应速率,但不改变化学反应的方向和平衡点;②
反应前后,酶的性质和数量不变
2.
高中生物常见酶整合
种类
作 用
DNA连接酶
连接DNA末端;催化形成磷酸二酯键;用于基因工程拼接目的基因和运载体(连接不具特异性)
DNA聚合酶
把单个的脱氧核苷酸聚合成单链DNA;催化形成磷酸二酯键;用于DNA复制及逆转录
DNA解旋酶
将双链DNA解旋为两单链;作用于氢键;用于DNA复制
RNA聚合酶
把单个的核糖核苷酸聚合成RNA;催化形成磷酸二酯键;用于转录
限制性内切酶
识别特定的碱基序列并切割出末端;作用于磷酸二酯键;用于基因工程(切割具有特异性)
DNA酶
水解DNA(如艾弗里实验中“DNA+DNA酶”组)
Taq聚合酶
一般适用于DNA片段的PCR扩增(耐90
℃以上高温)
唾液淀粉酶
促进淀粉的水解
过氧化氢酶
催化H2O2分解为H2O与O2,可与Fe3+对比验证酶高效性
3.
理清酶的作用机理、特性及影响因素的3类曲线
(1)酶的作用原理

由图可知,酶的作用原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若将酶变为无机催化剂,则b在纵轴上向上移动。用加热的方法不能降低活化能,但会提供活化能。
(2)酶的特性的曲线

图1中加酶的曲线和加无机催化剂的曲线比较表明:酶具有高效性。

图2中两曲线比较表明:酶具有专一性。
(3)各因素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曲线

分析图3和图4:温度或pH通过影响酶的活性来影响酶促反应速率。

分析图5:OP段的限制因素是底物浓度,P点以后的限制因素则是酶浓度。
4.
从ATP结构简式理解其组成与功能
5.
化合物中“A”的辨析:
6.
牢记与ATP产生和消耗有关的细胞结构及生理过程
转化场所
常见的生理过程
细胞膜
消耗ATP:主动运输、胞吞、胞吐
细胞质基质
产生ATP:细胞呼吸第一阶段
叶绿体
产生ATP:光反应消耗ATP:暗反应和自身DNA复制、转录,蛋白质合成等
线粒体
产生ATP: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消耗ATP:自身DNA复制、转录,蛋白质合成等
核糖体
消耗ATP:蛋白质的合成
中/华-21世纪教育网细胞核
消耗ATP:DNA复制、转录等
考点一 酶的本质、作用及特性的分析
【典例1】下列有关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酶分子是在基因的指导下,在核糖体上合成的
B.
一种酶催化化学反应的种类与其空间结构有关
C.
经高温处理的酶,加入双缩脲试剂后不会出现紫色
D.
酶与无机催化剂都可通过提高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来起催化作用
【答案】 B
【迁移训练】
1.
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酶适于低温下保存,因为低温时虽然酶的活性很低,但酶的空间结构稳定
B.
Fe3+和过氧化氢酶促使过氧化氢分解,是因为它们降低了活化能,同时给过氧化氢提供能量
C.
酶是由内分泌腺细胞合成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
D.
酶与激素一样使用后立即被灭活,所以活细胞中需要源源不断地合成酶
【答案】 A
【解析】
酶适于低温下保存,因为低温时虽然酶的活性很低,但酶的空间结构稳定,A正确;Fe3+和过氧化氢酶促使过氧化氢分解,是因为它们降低了活化能,但是未给过氧化氢提供能量,B错误;酶是由活细胞合成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C错误;激素使用后立即被灭活,但是酶使用后不被灭活,D错误。
【技法提炼】
与酶有关的审答题的4个提醒(1)只有在特殊背景或信息下才可认定酶的化学本质为RNA,否则一般认定为蛋白质(如各种消化酶、DNA聚合酶等)。
(2)酶只能由活细胞产生,不能来自食物,且几乎所有活细胞(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除外)均可产生酶(一般场所为核糖体)。
(3)催化(降低反应分子活化能)是酶唯一的功能,它不具调节功能,也不作为能源(或组成)物质,切不可额外夸大其功能。
(4)辨析酶、激素、神经递质、抗体

四者均具特异性(专一性)、高效性等特性。

激素、神经递质、抗体都是由细胞分泌到内环境中发挥作用,发挥作用后即被灭活,而酶既可在细胞内,也可在细胞外发挥作用,且可以多次发挥作用。

活细胞都能产生酶(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除外),但只有少数特异性细胞能合成并分泌激素、神经递质、抗体。
考点二
酶活性的影响因素及模型分析
【典例1】如图是某研究小组利用过氧化氢酶探究H2O2的分解条件而获得的实验数据曲线,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由图1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酶具有催化作用和专一性
B.图2曲线出现AB段的原因最可能是过氧化氢酶的数量有限
C.图3所示实验的自变量为溶液中H2O2量,因变量是酶的活性
D.用H2O2为实验材料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也可得到图3所示结果
【答案】 B
【迁移训练】
1.研究人员从木耳菜中提取过氧化物酶(POD),将其分别与四种不同酚类物质及H2O2进行催化反应,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图1所示的实验目的是探究不同酚类物质的浓度对POD活性的影响
B.当底物浓度为0.
08(mmo1·L-1)时,POD催化酚类2的反应速率一定大于酚类3
C.由图2可知,H2O2浓度过高会抑制POD的活性,降低H2O2浓度后POD活性一定会恢复D.H2O2对POD活性的影响与温度和pH对POD活性的影响相同
【答案】 A
【解析】图1所示的实验目的是探究不同酚类物质对POD活性的影响,由图可知,不同酚类物质的浓度对POD活性的影响不同,A正确;过氧化物酶的活性除了与底物浓度有关,还与温度和pH有关,所以只有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当底物浓度为0.
08(mmol·L-1)时,POD催化酚类2的反应速率一定大于酚类3,B错误;由图2可知,H2O2浓度过高会抑制POD的活性,但没有实验说明降低H2O2浓度后POD活性就会恢复,C错误;由于不知H2O2浓度大于1.
2%以后的情况,因而无法判断H2O2对POD活性的影响与温度和pH对POD活性的影响是否相同,D错误。
【技法提炼】
“四看法”分析酶促反应曲线
(1)看两坐标轴的含义:分清自变量与因变量,了解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一般横轴为自变量,纵轴为因变量)
(2)看曲线的变化:一般情况下,生成物的量未达到饱和时,限制因素是横坐标所表示的因素,当达到饱和后,限制因素是横坐标所表示的因素之外的其他因素。
(3)看特殊点:即曲线的起点、终点、顶点、转折点、交叉点等五点,理解特殊点的意义。
(4)看不同曲线的变化:理解曲线之间的内在联系,找出不同曲线的异同及变化的原因。
注:反应溶液pH(温度)的变化不影响酶作用的最适温度(或pH),如下图所示:
考点三 ATP的合成、利用与能量代谢
【典例1】
ATP是细胞中重要的高能磷酸化合物。下列有关ATP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线粒体合成的ATP可在细胞核中发挥作用
B.机体在运动时消耗ATP,睡眠时则不消耗ATP
C.在有氧与缺氧的条件下细胞质基质中都能形成ATP
D.植物根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离子所需的ATP来源于呼吸作用
【答案】 B
【迁移训练】
1.下列有关植物细胞能量代谢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含有两个高能磷酸键的ATP是DNA的基本组成单位之一
B.加入呼吸抑制剂可使细胞中ADP生成减少,ATP生成增加
C.无氧条件下,丙酮酸转变为酒精的过程中伴随有ATP的合成
D.光下叶肉细胞的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都有ATP合成【答案】 D
【技法提炼】
(1)ATP≠能量
ATP是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是一种储能物质,不能将两者等同起来。
(2)生命活动需要消耗大量能量,但细胞中ATP含量很少。其供应取决于ATP与ADP间快速转化。
(3)ATP合成时可产生水、ATP水解时需耗水。
(4)ATP并非“唯一”的直接能源物质,直接能源物质除ATP外,还有GTP、CTP、UTP等。
(5)除光能、有机物中化学能之外,硝化细菌等化能合成作用的细菌可利用体外无机物(如NH3)氧化时所释放能量来合成ATP。
(6)ATP产生与O2间的关系
(7)ATP合成往往与放能反应(如呼吸作用)相联系(合成ATP相当于合成了一种高能化合物),ATP水解往往与吸能反应(如主动运输物质合成、神经传导等)相联系。
(8)切不可认为ATP分解大于合成或合成大于分解,事实上,ATP与ADP转化总处于动态平衡中——耗能较多时ATP水解迅速,但其合成也迅速。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知识网络】
【查漏补缺】
1.
判断细胞呼吸类型的五大方法(以葡萄糖为底物)
(1)产生CO2量=消耗O2量→有氧呼吸。
(2)不消耗O2,产生CO2→无氧呼吸(酒精发酵)。
(3)释放CO2量>吸收O2量→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酒精发酵)。
(4)不吸收O2,不释放CO2→乳酸发酵或细胞已经死亡。
(5)有水生成一定是有氧呼吸,有二氧化碳生成一定不是乳酸发酵。
2.
把握影响细胞呼吸的“四类”曲线
(1)甲图:温度通过影响与细胞呼吸有关酶的活性来影响呼吸速率。
(2)乙图:①
O2浓度=0时,只进行无氧呼吸。

0
O2浓度≥10%时,只进行有氧呼吸。

O2浓度=5%时,有机物消耗最少。
(3)丙图:自由水含量较高时呼吸作用旺盛。
(4)丁图:CO2是细胞呼吸的产物,对细胞呼吸具有抑制作用。
3.
澄清细胞呼吸的6个失分点
(1)误认为有氧呼吸的全过程都需要O2:有氧呼吸的第一、二阶段不需要O2,只有第三阶段需要O2。
(2)误认为有氧呼吸的场所只有线粒体

原核生物有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和细胞膜。

真核生物有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3)误认为O2一定抑制无氧呼吸:也有例外,如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的无氧呼吸不受O2的影响。
(4)呼吸作用中有H2O生成一定是有氧呼吸,有CO2生成不一定是有氧呼吸,但对动物和人体而言,有CO2生成一定是有氧呼吸,因为动物及人体无氧呼吸产物为乳酸。
(5)无氧呼吸产物不同是由于催化反应的酶的种类不同。
(6)线粒体是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无线粒体的真核细胞只能进行无氧呼吸,如成熟红细胞,蛔虫等,一些原核生物无线粒体,但仍进行有氧呼吸。
4.
理清外界条件变化时,C5、C3、H]、ATP等物质的量变化的4种模型分析
(1)光照强度变化
(2)CO2浓度变化:
5.
把握影响光合作用因素的3类曲线
影响因素
原理
图像
图像解读
光照强度
影响光反应阶段ATP、H]的产生
P点的限制因素①
外因:温度、CO2浓度②
内因:色素含量、酶的数量和活性、C5的含量
CO2浓度
影响暗反应阶段C3的生成
P点的限制因素①
外因:温度、光照强度②
内因:酶的数量和活性、色素含量、C5的含量
温度
通过影响酶的活性来影响光合作用
P点对应的温度为进行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
考点一 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过程及内在关系
【典例1】(2016四川卷.1)
叶内细胞内的下列生理过程,一定在生物膜上进行的是
A.O2的产生
B.H2O生成
C.H]的消耗
D.ATP的合成
【答案】
A【解析】
氧气是在光合作用光反应中产生的,场所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A正确;光合作用暗反应生成水、消耗H]的场所在叶绿体基质中,B、C错误;细胞呼吸第一阶段产生ATP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
D错误。
【迁移训练】
1.(安徽省合肥市2017届高三第三次教学模拟理科综合生物试题)下图表示温度对某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影响,据图分析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30℃条件下植物有机物积累最快
B.
40℃条件下植物有机物总量下降
C.
55℃条件下植物不再进行光合作用
D.
60℃条件下植物不再进行呼吸作用
【答案】B
考点二 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影响因素及应用
【典例1】(2016·全国课标卷Ⅰ,30)为了探究生长条件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某研究小组将某品种植物的盆栽苗分成甲、乙两组,置于人工气候室中,甲组模拟自然光照,乙组提供低光照,其他培养条件相同。培养较长一段时间(T)后,测定两组植株叶片随光照强度变化的光合作用强度(即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吸收CO2的量),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判断,光照强度低于a时,影响甲组植物光合作用的限制因子是    。
(2)b光照强度下,要使甲组的光合作用强度升高,可以考虑的措施是提高
    (填“CO2浓度”或“O2浓度”)。
(3)播种乙组植株产生的种子,得到的盆栽苗按照甲组的条件培养T时间后,再测定植株叶片随光照强度变化的光合作用强度,得到的曲线与甲组的相同。根据这一结果能够得到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光照强度 (2)CO2浓度 (3)乙组光合作用强度与甲组的不同是由环境因素低光照引起的,而非遗传物质的改变造成的
【解析】
【迁移训练】
1.(2017届四川省乐山市高三三调理科综合-生物试卷)下图甲表示某植物在30℃(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时,光合作用速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图乙是某同学探究“光照强度与光合作用速率的关系(假设光照强度不影响温度的变化)”的实验装置图。请回答:
(1)
图甲曲线中,XY段、YZ段光合作用速率的主要限制因素分别是______。
(2)
据图甲曲线:恒温30°C时,若缺镁的培养液中生长的相同的植物进行此实验,则Y点向______
(左或右)移动。若该植物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35℃,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温度调节到35℃,则Y点将向_______
(左或右)移动。
(3)利用图乙装置探究光照强度与光合作用速率的关系,读数是______(净光合作用或实际光合作用)。如果想要测定相同条件下的细胞呼吸,需要进行的处理是______。
【答案】
光照强度、光照强度


净光合作用
遮光
【解析】试题分析:据甲图分析,X点没有光照,表示呼吸作用强度;Y点氧气的吸收量为0,为光补偿点,此时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Z点表示光饱和点,表示在光照强度在W的条件下,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达到最大值。
(3)利用图乙装置探究光照强度与光合作用速率的关系,读数是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差值,即表示的是净光合作用;要测定相同条件下的细胞呼吸,应该排除光合作用的影响,所以需要进行遮光处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