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 《现代诗二首》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7 《现代诗二首》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5-20 08:06: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7
《现代诗二首》练习题
【基础锤炼】
1.根据拼音写汉字。
(1)各种形状的彩灯将大渡口的夜晚映衬得五彩bān
lán(
),格外耀眼。
(2)竹可以为箭、为shēng
xiāo(
)、为篱笆,又可以入食入药,足以医治我陋劣无用之心病,展现生命本有之独特价值。
2.(1)《回延安》是一首采用陕北民歌体形式
写成的激情澎湃的诗篇,诗人以赤子之心歌颂了
,表达了诗人对“母亲”延安的
之情。
(2)《再别康桥》作者是
,诗人通过


等寻常的意象,向读者展示了
,表现出诗人
之情,写出了诗人对


的追求。
3.写出下列诗句运用的修辞。
(1)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


(2)一条条街道宽又平,一座座楼房披彩虹;一盏盏电灯亮又明,一排排绿树迎春风……


(3)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4.分析下面这个句子中加点词的表达作用。
手抓黄土我不放,紧紧儿贴在心窝上。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
5.“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做一条水草!”“招摇”能否换成“摇摆”?为什么?
【课内精读】
读《回延安》第二部分,回答下面的问题。
6.诗人追忆当年延安的生活,有什么用意?
7.这部分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读《再别康桥》,回答下面的问题。
8.诗中写道“但我不能放歌”,诗人为什么“不能放歌”?
9.《再别康桥》中,作者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中你最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拓展阅读】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回答后面的问题。
听,听,故乡的恬静
桂悠然
我的老家是永州境内的一座高山萦绕的村庄。往山里望去,满眼所致,尽是绿。墨绿、深绿、黄绿、浅绿、嫩绿……绿在我心,我在绿中。当镜头聚焦到这一块翠绿,身后的深绿,墨绿,浅绿,一层层铺陈开去,让你被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所折服。绿是流动的,微微蹙动的叶子,声音很细小,仿佛怕扰乱这个世外桃源的温和与沉寂。绿是村里的血液,传承着一代叉一代的脉动。
  山相互环抱,只为了守护中心的水库。水库的水清澈见底,潭中鱼可百许只,皆若空游无所依。当日光下澈,影布于石上,鱼只会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但你千万别被那表象所欺,若你伸手去捕鱼,你会发现一切徒劳无功,因为水很深很凉。
  当我终于到了村庄,便慌忙跑去井边饮水。这口千年老井,冬暖夏凉,荫福了整个村庄。唯有在井边我才会不顾形象,享受水的甘凉。井水通向遥远的地方。女人会在这里洗衣裳,拍着衣裳,便唱起了歌谣,偶尔对面会有人来和歌,好不热闹。旁边等待的小孩子并不会觉得无聊,捉虾、捉螃蟹、摘野果,在他们眼里,这天然的玩具远比电视来得有趣。这唤起了我年少的时光。那时我常举起稚嫩的手,看阳光怎样穿过树阴,一闪一闪的。找船形的叶子认真地折了又折,小心翼翼地沿着井的边沿缓缓放下;用狗尾巴草模拟马鞭,追着哥哥,光着脚丫从这个山头跑到那个山头。如今看着井里自己的脸,架着眼镜,满是疲惫,心里莫名地眷念那昔日的美好的童年。
  第二日醒来,我沿一条羊肠小道缓缓踏去,择一处无人河堤趟一回水。挽起裤脚,珍惜每一寸自然的滋润,享受每一寸和谐的曼妙。空气氤氲着宁静素雅。请你,请你听听那宁静,是以风为和音,水稻随风招摇为伴奏的。
  你听见了吗,那文雅的别致!
  每当夜晚掌灯之际,大家都会来到祠堂前的那块大空地上乘凉。抬头望天,目之所及的那一隅天铺满了星星。我贪婪地想看更多的星星,但待我回神,发现自己已走远。山风渐渐大了起来。乡村的夜,渐渐深了。重重的山,此时也温柔得如同一幅水墨画,偶尔有人家透出几盏昏黄的灯,此时也熄灭了。我走在回家的路上,竟然发现家家户户的门户都敞开着。“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直至今天,居然还在我的家乡演绎着。我的心晃动了好久,我这安详的故乡!
  那安详,你听见了吗
  原本可以安然入睡的我却孤夜难熬。想起了华灯初上,繁华如锦的大城市,想起了一直在城市长大的好友,不仅暗生惆怅。大多数在城里的人,抬头望一眼天空是多么奢侈的梦想呀。我多想活在单纯的世界中,享受着这份质朴与信任。
  故乡像个世外桃源,人们享受着不被打扰的和家人共度的时光,幸福安心。这样真好,我恋慕的故乡。
  听,听,那宁静,你听见了吗 那不仅仅是一种声音,更是一种精神。
1.作者笔下的故乡有哪些特点?
2.本文作者选择了哪些事物作为意象?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3.选文画线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4.谈谈你对“那不仅仅是一种声音,更是一种精神”这句话的理解。
参考答案
随堂训练与积累
1.斑斓
笙箫
2.(1)信天游
养育一代革命者的延安精神
眷恋怀念
(2)徐志摩
金柳
青荇
星辉
康桥的秀丽风光
对康桥的无限依恋和惜别


自由
3.(1)拟人
(2)排比、拟人
(3)比喻
4.“抓”“贴”这两个动作,生动地表现出诗人回到延安时的激动心情;一个“搂”字,写出了作者对延安亲近和热爱之情。
5.不能换。青荇随水流晃动的姿态在诗人眼里是轻松自在的,又仿佛在招手欢迎。“招摇”用拟人手法,表达了油油青草的多情可爱。而“摇摆”一词只能说明青荇的姿态,没有感情,不够形象生动。
6.追忆当年在延安的战斗生活,是为了写出诗人与延安母亲的血肉关系。
7.表现了诗人和延安的血肉关系、母子深情以及诗人对延安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8.诗人从梦境回归现实,不忍心惊扰康桥的宁静。所以他“不能放歌”。
9.意象有云彩、金柳、柔波、青荇、青草、星辉等。【示例】我最喜欢“青荇”这个意象。青荇是非常普通的水草,而且还生长在烂泥上,而徐志摩却愿意做这样的一条水草,因为这样就可以留在康河,留在康桥。由此表现出诗人对康桥的依恋之情。
课后能力迁移
1.秀丽、宁静、文雅、古老、安详、单纯。
2.绿、水、井、夜、星。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3.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故乡宁静素雅、清新和谐的特点。
4.故乡的宁静不仅是听觉上的感受,更是一种远离都市喧嚣的心灵上的慰藉,精神上彻底的轻松愉悦,让人真实地感悟到了故乡远离都市的静谧和作者对故乡的深深依恋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