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58张PPT。30 诗五首《饮酒》
《行路难》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己亥杂诗》《饮酒》 陶渊明饮 酒陶渊明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世号靖节先生。东晋文学家。浔阳柴桑人。二十九岁时开始出仕,任江州祭酒,不久归隐。后陆续做过镇军参军、建威参军等小官,过着时隐时仕的生活。四十一岁再出为彭泽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以田园生活为题材进行诗歌创作,是田园诗派的开创者。诗风平淡自然,极受后人推崇,影响深远。主要作品有《归去来辞》、《桃花源记》、《归园田居》、《饮酒》。 《饮酒》是陶渊明弃官归隐后陆续写成的一组五言古诗,为酒后即兴之作,大多直抒胸臆,挥洒真情,实际上是借“饮酒”的题目,写对世事人生的感慨。这组诗共20首,以这一首的格调最为闲雅有致。 背 景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饮 酒 陶渊明 我家建在众人聚居繁华道,
可从没有烦神应酬车马喧闹。 要问我怎能如此超凡洒脱,
心灵避离尘俗自然幽静远邈。 东墙下采撷清菊心情徜徉,
猛然抬头喜见南山胜景绝妙。 暮色中缕缕彩雾萦绕升腾,
结队的鸟儿回翔远山的怀抱。 南山仰止啊,这有人生的真义,我该怎样表达内中深奥! 1.作者居住在众人聚居的地方,为何没有车马喧嚣的烦恼?为何生活如此安静、心灵如此安宁? 因为心境超脱世俗,不为名利所惑,不慕官场荣禄。因而“心远地自偏”[平和的心态必然拥有平和的生活] 在人境 思考讨论?无车马喧 (果)←心远地自偏(因)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怎么理解?“采菊”这一动作包含着诗人怎样的志趣? 思考讨论采菊“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历来都被视为陶诗意境、风格的名句,宋代大诗人苏轼赞叹:“因采菊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而王国维称其为“无我之境”,这时物我合一,浑然一体。 在这种意境中包含丰富的哲理:“只有超凡脱俗的牵挂,舍弃功名利禄,归隐田园,才有采菊的悠然;只有采菊的悠然,才会见到南山的悠然;南山的悠然,正是自己超凡脱俗的悠然。诗人超脱尘世,热爱自然的情趣。自我高洁的表现。悠然自得的心情包 含南山静穆超然的胜景超凡脱俗的天真自然的意趣人与自然合一,物我合一的意境3.“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可否改为“看”、“望”等字?表达效果有何不同? 表达效果明显不一样。“见”是无意中看见,把人与物融为一体;而“看”或“望”是有意远观,使人和物拉开了一段距离。用“见”追求的是一种不用意而境与意融汇的完美的境界。思考讨论4、“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两句是什么描写?有何深刻意义?跟前两句的人物描写有何关系? 景物描写这两句诗的深刻含义是:鸟飞倦了,也知还家,可有些人呢?为什么还要奔波于龌龊的官场之中,不肯接受这种美好的归宿呢?不思返归这优美宁静的大自然的怀抱呢?诗人在《归去来兮》里说过:“鸟倦飞而知还”,这句正好应和“飞鸟相与还”。“相与”指“成群”,这时我们隐隐可知诗人不光在勉励自己“还”,还在规劝其他人,不妨也“还”吧,我们仿佛又一次听到诗人在呼吁:“归去来兮,田园荒芜胡不归”? 思考讨论渲染隐居之所的宁静和诗人悠然的心境。 山间夕阳飞鸟归林5.《饮酒》最后两句应怎样理解? 这两句说的是这里边有人生的真义,想辨别出来,却忘了怎样用语言表达。“忘言”通俗地说,就是不知道用什么语言来表达,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至情言语即无声”,这里强调一个“真”字,指出辞官归隐乃是人生的真谛。 思考讨论 这首诗通过描写优美的( )与悠然自得的( ),表现了作者对的( )厌弃、对( )的热爱以及决心( )自洁、( )的人生追求。田园风光田园生活污浊官场田园生活归隐超凡脱俗小结检测1、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厌恶官场生活,从大自然里悟出人生的真意,获
得恬静的心境。(对官场生活的厌恶,对农村淳朴生
活的热爱。)
2、谨记:
1)情景交融的句子: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写景名句)
2)总结句(主旨句)(富含哲理的名句):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行路难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诗人,有“诗仙”之称。李白是继屈原之后我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想象丰富,夸张奇特,形成了飘逸、奔放、雄奇、壮丽的风格。有《李太白集》。
写作背景:李白少有大志,胸怀着“济苍生,安社稷”的理想,想辅佐帝王,成就伟业。他二十四岁“辞亲远游”直到四十二岁才奉诏供奉翰林。李白才高志大,很想干一番大事业,可是入京后,因为他蔑视权贵,不容于朝,受到谗毁排挤,没被皇帝重用,两年后被“赐金放还”,变相撵出了长安。《行路难》即作于被迫离开长安时,朋友们来为他饯行,求仕无望的他深感仕路的艰难,感叹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满怀愤慨写下了此篇《行路难》。 行 路 难 李 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
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
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
将登太行雪满山。 金壶装着的清醇美酒每斗十千文,
玉盘盛着的美味佳肴价值万文钱。 停杯投筷吃不下去,
拔剑四望心中茫茫然。 想渡黄河冰塞住河流,
想登太行雪布满了山岭。 闲来垂钓碧溪上,
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
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空闲时在碧绿的溪水中钓鱼,
忽然又梦见乘舟从日边经过。 行路难啊,行路难,
歧路多啊,如今身在哪里? 定有机会乘长风破万里浪,
坚决挂上高帆渡过大海。 佳肴停杯投箸拔剑四顾胸中郁积的苦闷二、一:设宴美酒结构分析朋友的深厚友情象征对某种理想的追求。“冰塞川”“雪满山”欲渡黄河将登太行象征仕途的艰难、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三、吕尚垂钓
伊尹乘舟五、长风破浪
济沧海四、“行路难”
感叹世路艰难。结构分析用典故,表示对前途仍抱有希望,心情由郁闷趋向开朗反映了诗人想继续追求进取,又恐世路艰难的矛盾心理,情绪又趋低沉。借古人之语,表达自己冲破一切阻碍,实现远大抱负的信念.充满乐观和希望 这首诗反映了李白被迫离开长安之际的思想痛苦和心理矛盾。???? 一方面,长安两年的经历,使他认识到朝廷的黑暗和仕途的艰难,满怀悲愤,却又无可奈何,产生了进退失据、茫然无措的强烈痛苦,反复感叹:“行路难!行路难!”另一方面,积极用世的愿望,对自己才能的坚信不移及历史上一些贤人最终得到明主重用的事例,又使他对前途满怀希望,相信自己终会有乘风破浪之时,显示出对理想的执著追求和对前途的充分自信。?? 全诗交织着现实与理想的深刻矛盾和失望与希望的复杂心情,充满着一股抑郁不平之气,一种昂扬奋进之志。这既反映出当时现实对诗人的沉重压抑,也表现出诗人豪放不羁、自强不息的个性。主旨练习巩固:
1、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谨记:
1)名句:
2)写作者抑郁愤懑心情的句子。
3)写自己在人生道路上遭受挫折,感到无路可走的 两句。
4)借用典故表达自己虽然退隐,但终会得到重用的两句。
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情怀,在悲愤中不乏豪迈
气慨,在失意中仍怀有希望。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体现作者倔强、自信、积极执著追求理想)1-4分句5-6分句7-8分句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712-770),字子美,自称少陵布衣、少陵野老,因其做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称杜拾遗、杜工部,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誉为诗圣。有《杜工部集》,与李白并称“李杜”,杜甫生活在唐王朝由盛转衰之时,其诗反映社会动乱和人民疾苦,被称为“诗史”。 杜甫歌行,古代诗歌的一种。汉魏以下的乐府诗,题名为“歌”或“行”的颇多,二者虽名称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后遂有“歌行”一体。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富于变化。解题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关中地区闹饥荒,民不聊生。这年秋天,杜甫弃官到秦州(现甘肃天水),又辗转经同谷(现甘肃成县)到了四川。在亲友的帮助下,在成都西郊的浣花溪畔建起了一座草堂,过上了暂时安定的生活,他感到快乐和自足,于是歌唱春雨,寻花漫步,遣兴江边,以诗酒自娱。但是,这种表面上的安逸,掩饰不住他的贫穷,更不能冲淡他那一贯的忧国忧民情怀。上元二年(761)秋天,一场暴风雨袭击了他的茅屋,再一次把他从浪漫的隐居生活中敲醒,让他面对现实,让他忧思,于是写下了这首诗。写作背景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怒 号 挂 罥 长 林 梢 庇 护
突兀 布衾 三 重 茅 沉塘坳飘 转zhuǎn俄 顷厦shàqǐngxiànsāng丧 乱见 此屋háojuànchángbìwùchóngqīnào生字词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下者飘转沉塘坳。(秋深)(怒吼)(虚数,泛指多)(江边的地方)(高高的树梢)(茅草飞得低的)(沉到∕飘落)(纷纷下坠,散落)(挂) 八月,秋已深了,狂风怒吼,把我草屋上的几层茅草都卷走了。茅草飘飞,飞过江去,散落在江边上,其中飞得高的茅草,挂在高高的枝头,飞得低的茅草,飘飘悠悠,落在深塘的水边。译文思考:这节诗使你想像到了怎样的情景?哪些 词语渲染了风的威力?明确:秋风肆虐之中,诗人茅屋的屋顶茅草被风卷走的惨状。 卷、飞、渡、洒、挂、罥、飘转、沉等一系列的动词写出风吹茅草的情状这一段的叙述包含着诗人怎样的内心情感?诗人对茅草的关注,透露着对现实的焦虑,侧面反映着诗人处境的艰难窘迫。根根茅草的动向都牵动着诗人的视线,拨动使人痛苦的心弦。
心苦痛惜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竟然忍心这样)(动词,做)(公开,与”对面”呼应)(呼喊也没有结果)(跑进竹林)(诗人投诉无门的困窘)(拄着拐杖 ,突出诗人衰老的形态) 南村边上的一群顽童,欺负我年老体弱,竟忍心这样当面做“贼”,公开地抱着散落在地的茅草,溜进竹林里去。我喊得唇焦口干也没有效果,只好回来靠着手杖独自叹息。思考:这节诗表现了怎样的情形?诗人此 时的心情怎样?
明确:一群顽皮孩童当面将茅草抱走,诗人喊得口干舌燥也无济于事,只能回来倚着拐杖独自叹息。表现了诗人焦急而又无可奈何的痛苦心情。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一会儿)(像墨一样黑)(qīn,被子)(睡相不好)(被里)(雨点细密,像下垂的麻线)(睡得很少)( “由何”,如何)(到天亮)(停)(阴沉灰暗)(渐近)(泛指整个屋子 ) 一会儿,风停了,乌云像墨一样黑,秋天的天空乌云密布,天也渐近黄昏,黑了下来。盖了多年的被子,又硬又冷,像铁一样,娇惯的儿子因为睡相不好,把被里都蹬破了。因为屋漏,床上没有一块干燥的地方,而雨水还像麻线一样不断流。自从安史之乱之后,自己睡眠就不好,漫漫长夜浑身沾湿,如何才能捱到天亮呢?思考:这节写出了诗人怎样的生活状态?你觉得哪些词语运用得较为传神?明确:表现了诗人屋漏又遭连夜雨,长夜沾湿难入眠的痛苦生活。如:“麻”字形象地说明雨点的密集;“铁”字道出了被子的陈旧、脏硬、量少等,说明了杜甫生活的困窘。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怎么)(全部庇护)(所有的贫苦人)(安稳得像山一样)(同”现”,出现)(小屋)(高耸,此处形容广厦)(宽敞的大屋) 哪里能得到千万间高大的房屋,普遍地遮蔽天下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都喜笑颜开,而高大的房屋在狂风暴雨中也不会倾倒,安稳得像山一样。
啊!什么时候,我的眼前能一下子出现这样高大的房屋,我自己即使茅屋被狂风吹破,被冻死了也心满意足!思考:无法入眠的杜甫在想些什么?表现了诗人怎样情怀? 明确:诗人没有对自身的遭遇叫苦连天,而是推己及人,由眼前个人的不幸想到了普天下所有的“寒士”,希望他们能拥有千万间避风雨的“广厦”。 胸怀天下,饱览民生疾苦,体察人间冷暖的济世情怀。秋风破屋 心情苦痛
群童抢茅无可奈何
长夜沾湿忧思不绝现实风白天屋外事自己 理想广厦千万间天下寒士关心民生忧国忧民推己及人水到渠成雨黑夜屋内人主 旨检测:
1、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谨记:
1)诗中哪句写出了诗人贫寒凄楚的生活状况?
2)由自己的苦难写到国家的苦难,中间起到过渡作用的诗句是哪句?
3)诗中哪句写出了诗人的美好愿望?
4)诗中哪句表达了诗人博大的胸怀?
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体察人间冷暖的济世情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名句)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作者介绍:
岑参(约715-770),湖北江陵人,唐代边塞诗派的著名诗人。 天宝进士,曾随高仙芝到安西、武威,后来又往来于北庭和轮台之间。晚年为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由于从军多年,对边疆生活有深刻的体验,因而善于描写塞上风光和战争景象。他的诗气势豪放,风格奇峭,想象丰富,色彩绚丽,色彩绚丽,并充满乐观进取的精神。歌行是岑参最为擅长的诗体,他与高适齐名,并称“高岑”。有《岑嘉州集》。题解 唐玄宗天宝十三年( 754 ),岑参再度出塞,充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同任判官的武某归京, 岑参便写下了这首咏雪送别之作。“白雪歌”即“白雪之歌”,“送武判官归京”点明本诗是一首雪中送别诗。
本诗的体裁:歌行体诗、送别诗、边塞诗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呼呼的北风卷地而来,连白草也被刮倒了。塞北的天空,才八月就已雪花纷飞。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好像是一夜之间春风突然吹来,千树万树的梨花同时盛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雪花飘进珠帘沾湿了帐幕,穿着狐皮大衣不觉得暖和,织锦的被子也显得太单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将军、都护的角弓冻得无法拉开,他们的铁甲战衣也寒冷得无法披戴。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辽阔的边塞地区覆盖着厚厚的冰层,万里长空阴云暗淡,好像凝固了似的一动不动。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军中主帅在营幕里设置酒席欢送回京的客人,伴奏助兴的有胡琴、琵琶和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擎红旗冻不翻。
傍晚送客出辕门,又见大雪纷飞,被冻僵的红旗,就是强劲的北风也无法让它招展。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在轮台的东门,我送您踏上归途,分手时大雪已掩没了天山上的道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山路曲折,山峰环绕,渐渐看不到您的身影,雪地上只留下您马儿走过的脚印。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课文分析正、侧结合 猛烈、强劲 下雪的时间早、雪花漫天飘舞 诗人之惊比喻——想象(春风送暖,梨花盛开的美景)诗人之喜一层意:写大雪纷飞,遍地银妆的图景。写室外之景(视觉),以雪为主(边塞的气候特征)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对偶、夸张(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沙漠纵横交错凄惨暗淡三层意:写沙漠冰封,愁云惨淡的图景赏析:
“百丈冰”,是夸张的写法,极言奇寒,寓意“行路难”之意;“愁云惨淡”,是为了写气氛。这一幅图景跟开头一幅形成鲜明的对照,显示了诗人思想感情上的矛盾:一方面他热爱边地的特有风光另一方面武判官的“归京”又牵动他的乡土之思烘托出诗人的离愁别绪,也说明前途充满艰险。豪放的情怀和惆怅的思绪是兼而有之矛盾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课文分析二层意:雪天的奇寒(感受)写:室内之景,以寒为主zhuó由室外转入室内的动态之美,
(白天、夜晚)高级御寒品互文将士身边的用品(苦寒的生活)
——衬托气候的寒冷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课文分析置酒饮别(位置 和原因 ) 西域特色的乐器 辕门送别 雪之大 天之寒。招展飘动伫立远望,因朋友的离去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之情。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四层意:写送别宴会五层意:送别时依依不舍和惆怅的心情地点的延伸:依依惜别 顶针:雪之猛,含关切担忧之情。白 雪 歌送 武 判 官 归 京 漫天大雪图(前10句)大雪纷飞遍地银妆雪天奇寒难以忍受沙漠冰封愁云惨淡雪中送别图(后8句)设宴饯别寄寓感慨依依惜别无限惆怅描写边地奇异风光热爱边塞风光,颂扬将士意志,诗意分析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抒发无限惆怅之情小结:
这首咏雪送别诗,前十句从不同侧面写雪,后八句写送别。全诗以“雪”为线索,以雪景衬托送别,送别中又描写雪景,情景交融。诗在咏雪景的同时表现了雪中送友的真挚情谊,还传达出诗人独特奇妙的感受,意境鲜明壮伟,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练习
1、诗中描绘边塞风光,展示边塞冰天雪地,阴云重重景象的诗句是: 。
2、运用画面色彩对比的手法,在冷色的基调上染上一层暖色,使冷色更冷的诗句是: .
3、与李白诗“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 。
(以景传情,情景交融,饱含悠悠不尽之情思的诗句。)
4、诗人将春景比冬景,想象、造境俱称奇绝的诗句是: 。
(咏雪的千古名句。或:以春花喻冬雪,联想奇特美妙,比喻新颖贴切动人的诗句。)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云.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冰不翻.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5、诗中作者笔触由帐外转入帐内,写雪天苦寒生活情景的诗句是: 。
6、运用互文修辞,从侧面烘托大雪寒威的句 。
7、这首诗的主旨是 ,诗中中心景物是 。
8、本诗前十句重在 ; 后八句则主要是写 .(各填2字)
9、诗中能奠定全诗感情基调的诗句是 。雪送别咏雪送别潮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云。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己 亥 杂 诗 龚自珍 龚自珍(1792—1841),号定庵,浙江杭州人,清代杰出的思想家和诗人。官至礼部主事,辞官南归主讲于书院。诗气势纵横,有《龚自珍全集》。他且开一代新诗风的大诗人,作品内容丰富,具有鲜明突出的社会现实内涵。在艺术表现上,纵横恣肆,狂放不羁,体现出崭新的独创精神,代表了清诗的成熟个性面貌,被誉为古代的最后一位和近代的最初一位杰出诗人,在中国诗歌史上占有里程碑式的地位。 龚自珍是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学家,道光十九年(1839),也就是鸦片战争的前一年,他已48岁,对清朝统治者大失所望,毅然决然辞去官职,回归故里。一路上,他有所思,有所感,就用鸡毛写在账簿纸上,投入一个竹筐里。后来共“得纸团三百十五枚,盖作诗三百十五首也” ,这就是著名的《己亥杂诗》──那一年是己亥年。
这首诗是《己亥杂诗》的第五首,写诗人离京的感受。虽然载着“浩荡离愁”,却表示仍然要为国为民尽自己最后一份心力。 背景浩荡离愁白日斜, 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己 亥 杂 诗 龚自珍 满怀离愁而对夕阳西下, 鸣鞭东指从此浪迹天涯。 凋落的花朵并非无情无义, 化作春泥培育出新的鲜花。 诗中哪句表现了诗人犹豫孤独和悲壮豪迈复杂心情交织一起?
诗中哪句表现了虽辞官,但仍关心国家前途命运的诗词?
诗中写了几种心境?思考以下问题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1、离别忧伤;2、回归的愉快;3、积极的人生态度愤然辞官,愁肠百结时光易逝,日薄西山隐喻当时国势渐颓挥鞭马上,面向故乡随兴赋诗,百感交集落红并不无情腐烂成泥养育春花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诗意分析这富有哲理的一句话,传达出诗人“不在其位,亦谋其政”的难能可贵的精神,表明了诗人无比坚定的决心,成为千古名句,激励着多少人“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满载离愁,远归故里
自比落红,仍可护花小结虽辞官归乡,
仍心系报国。名句: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意思:虽辞官回乡,仍思为国效力,希望有新奉献的思想。 这首诗是作者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其含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抒发离京南返的愁绪,二是表示自己虽已辞官,但仍决心为国效力,流露了作者深沉丰富的思想感情。主题背诵默写:
1、写诗人辞官之后的离愁别绪的句子是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2、运用比喻、融入议论、表明心志的句子(或运用比喻,表达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前途命运的诗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