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发酵与发霉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7 发酵与发霉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粤科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7-05-21 22:18: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7 发酵与发霉
一、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1)知道酵母菌能使面团发酵。
(2)知道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需要空气、水分和适宜的温度。
(3)了解破坏霉菌生长的环境能有效防霉。
2.科学探究
(1)通过发面团实验,培养观察、比较和描述的能力。
(2)通过调查生活中霉菌的活动,学习科学调查的方法。
3.科学态度
(1)对发酵和发霉的生活现象产生探究兴趣。
(2)养成注意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乐于参加观察、实验、制作、调查等科学活动,并能在活动中克服困难,完成预定的任务。
二、教学指引
1.活动安排思路
活动安排
活动题目
活动内容与需要解决的问题
能力要求
活动1
发面团
尝试发面团,比较加了干酵母粉和不加干酵母粉的面团
观察、制作比较和解释
活动2
发酵的秘密
了解酵母菌是单细胞微生物。它属于真菌类。探究发酵的过程有气体生成
观察、推理、分析和归纳
活动3
霉菌生长的环境
设计和实施对照实验,观察温度、
湿度、光照对霉菌生长的影响,了解身边常见的防霉方法
设计、观察、推理和解释
2.活动指引
任务驱动页
生活情境:在妍妍家的厨房,妈妈在发面团。妍妍和琪琪在旁边观察。
产生问题:小面团为什么会发得那么大”
驱动任务:发面是学生常见的一种生活行为,但是,学生不了解面粉为什么会“发”起来,更不会知道是微生物的作用。因此,就产生让学生经历发面过程,了解发面原理的任务。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活动1 发面团
本活动让学生通过动手做“发面团”的对照实验,发现面团发起来的秘密——酵母菌在起作用。
(图片说明:左图为加干酵母粉,中图为加水,右图为搅拌。)
准备好工具与材料,按照下列步骤,尝试发面团:
1.准备两个小盆,每个小盆分别放100克面粉。其中一个小盆里加少许干酵母粉,另一个小盆不加。
2.在两个小盆里分别加适量的水,搅拌均匀。
3.将两块面团充分揉捏,直至面团成型。
4.把揉好的面团分别放进两个小盆里,用塑料薄膜覆盖,在常温下放置。
将面团放置一个晚上后,用尺子量一量两块面团的直径和高度有哪些不同,并观察这两块面团分别发生了什么变化。这是一个对照实验,所以实验时要尽量保证除“添加干酵母粉”这一个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要相同,例如:面粉的量,加入温水的量,揉捏的时间,面团揉捏成的形状大小等。在实验时,可以通过填写实验记录表辅助观察。21教育网
约一个晚上后,加了干酵母粉的面团会明显地膨胀起来。指导学生观察:按一下,面团很松软;切开观察,会发现里面有很多空隙;闻一闻,气味有点酸。21·cn·jy·com
没有加干酵母粉的面团,体积没有明显变化;按一下,较硬,切开后也没有那么多空隙;闻一闻,还是原来生面粉的气味。通过对比充分感知面团发酵后与发酵前的不同,从而发现是干酵母粉使面团发了起来。www.21-cn-jy.com
活动2 发酵的秘密
学生在活动1中,知道发面团的过程需要加入干酵母粉。在本活动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分析发面团的现象,知道在干酵母粉里,有一种特殊的微生物——酵母菌。在一定的温度、湿度等条件下,酵母菌可以把面粉中的一些糖类分解。在这个过程中,会释放出二氧化碳气体,促使面团的体积膨胀,使制作出来的面食变得松软可口。
酵母菌是一种由单个细胞组成的真菌,在有氧和无氧环境下都能生存。酵母菌有球状、卵圆、椭圆、柱状和香肠状等。酵母菌和高等植物的细胞一样,有细胞核、细胞膜、细胞壁、线粒体。酵母菌无害,容易生长,在空气中、土壤中、水中、动物体内都存在。
(图片说明:左图为发霉的草霉,中图为蘑菇,右图为木耳。)
教科书除了介绍酵母菌是真菌,它既不属于动物,也不属于植物外,还介绍了自然界中一些由多个细胞组成的大型真菌,例如;霉菌、蘑菇、木耳等,帮助学生建立生物的简单分类。2·1·c·n·j·y
霉菌,是丝状真菌的俗称,意即“发霉的真菌”,它们往往能形成分枝繁茂的菌丝体,但又不像蘑菇那样产生大型的子实体。在潮湿温暖的地方,很多物品上长出一些肉眼可见的绒毛状、絮状或蛛网状的菌落,那就是霉菌。【来源:21·世纪·教育·网】
蘑菇,是由菌丝体和子实体两部分组成,菌丝体是营养器官,子实体是繁殖器官。蘑菇与植物不同,植物可以进行光合作用,而蘑菇不能。蘑菇属于真菌,由成熟的孢子萌发成菌丝。蘑菇有非常多的种类。大部分蘑菇可以作为食品和药品,但毒蘑菇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严重时会危及生命。21cnjy.com
木耳,状如耳朵,是寄生于枯木上的一种菌类。木耳是木耳科真菌。新鲜的木耳呈胶质片状,半透明,侧生在树木上,有弹性,腹面平滑下凹,边缘略上卷,背面凸起,并有极细的绒毛,呈黑褐色或茶褐色。21·世纪*教育网
活动3 霉菌生长的环境
微生物在大自然中分布极广,空气中、水中、泥土里、动植物的体内和体表都有微生物。如瓜果上的霉菌、墙角地缝中的霉菌、细菌、空气中飘浮的病毒等。www-2-1-cnjy-com
这个活动的目的在于通过调查家里或周围环境里能看到的霉菌,研究它们的生活环境特点。本活动共分两个环节:1.指导课后进行实地调查并记录所观察到的霉菌生长环境特点;2.分析整理调查报告,归纳出霉菌生长环境的共同特点。第2个环节的活动指导很关键。
通过生活中常见霉菌的图片进行引入,让学生说说还在哪里见过这些现象。通过互相交流,让学生知道在阴雨连绵的天气里,家中较久不穿的衣服、家具里晒不到阳光的角落、放置较久的蔬果食物等都可能发霉,然后再指导学生如何进行观察。有些家庭清洁比较彻底,不易找到霉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有目的地在适当的条件下自行培养霉菌,以便观察,如把一些已经腐败的蔬果放置在阴暗的地方等。在指导学生观察霉菌生长环境特点时,注意引导学生主要从温度、湿度、光照、空气流通等方面进行观察记录,也可将教科书中的调查表进一步细化。2-1-c-n-j-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