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秋七年级语文上册(浙教版):第19课 炊烟 课件(共4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16秋七年级语文上册(浙教版):第19课 炊烟 课件(共44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9.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5-20 18:04: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4张PPT。 炊 烟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观察生活与写作的关系;理解通过写事来写人的方法。掌握生字新词。 2、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会分析人物的方法,朗读时注意不同人物的语气。 3、思想情感教育:感受作者对山里人真诚、纯朴品质的由衷赞美。 整体感知1.掌握已有注释的词语的音、形、义,理解尚未注释的词语,如:质朴、惶乱、节奏、叮嘱、耳畔、协奏、打量。抚慰、颇为、林涛、动心夺魄。 2、理解《炊烟》题意,这是课文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此文不以《山村人家》、《小木屋里的主人》、《陌生山民质朴情》等作标题,却以缥缈的“炊烟”为题,理由有二:第一,课文提示中有“多么浪漫而富有诗意的画面”语,而“炊烟”正符合这一画面的特色。那袅袅的炊烟,确是一幅别有韵味的山村风景画,有浓郁的抒情味,更能令读者咀嚼其中的诗情画意。第二,“炊烟”是在特定环境中的事物,意味着在人迹罕至的深山密林里突然遇到了人家。这当然能给人一种希望,自然界毕竟和人类相通,而“炊烟”恰是一位引导者,引导“我”发现了生活中的真善美。这正是作者以《炊烟》为题的真谛。 3、 结构内容 本文是一篇语言优美、人物形象鲜明、富有抒情韵味的记叙文。 全文结构可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4节),写我对炊烟的渴求和看到“炊烟”后的希望。 第二部分(第5-21节),具体生动地写小木屋主人热诚地接待了“我”。 第三部分(第22节),照应开头,写“我”对山区人民的赞美和感激之情。 主要思想:以“炊烟”为线索,描述了山区一对纯朴、善良而又有美好理想的中年夫妇,歌颂山里人真诚纯朴、乐于助人的精神。 4、构思精巧,思路清晰。 作者以“炊烟”为线索,由渴望炊烟→看见炊烟→走向炊烟→走进炊烟下的小木屋→告别炊烟→对炊烟礼赞,一气呵成,段段相连,思路明了。 5.分析全文结构,理解“烟——屋——人”之间的内在联系。 文章起段用两个假设句,表现了迫切盼望看见“炊烟”的心情;并用抒情笔调诠释“炊烟”的隽永之意。接着写“终于看见了在这山坳里的炊烟”,并引出了小木屋的主人,写“我”受到山里人的热诚接待,小木屋中感人的事正是全文的主体。由此可见,写炊烟是为了写人,写人是为了突出山里劳动者的好品德。于是一幅真诚助人的图画,也便生动而感人地呈现在读者的眼前。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1.在理解题意、分析段落的基础上,归纳中心思想,学习小木屋主人真诚助人的精神。 2.学习本文排比、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学习作者善于在平常的事物中寄蕴深切情感的写作方法。 3.完成课后练习,加强综合训练能力。 l.归纳中心思想: “炊烟”引导“我”遇见小木屋的主人,歌颂山里人真诚。 纯朴、乐于助人的精神。2.本文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语姿多彩,表述生动。举出这类实例,认真学习。 如:“那是一种动人的招手,是一种充满魁力的微笑,是一个似曾相识的陌生人,友好地向你挥动着一方柔情的白手绢。 这一抒情优美的长句,融入了排比、拟人和比喻等修辞手法,将“炊烟”所含的隽永之意,十分感人而生动地写出来了。 细读课文1.理解课文思路,开头写什么,中间写什么,结尾又写什么,这中间是用怎样的语句把它们连贯起来的? 答:开头用两个假设句,表达盼望看见“炊烟”的心情,然后用“果然看见两间小木屋厂’这一承接句,过渡到本文中间一段,引出小木屋的主人,具体写出“我”受到一对夫妻的热诚接待。接着用“他们的声音在山域里回荡……”和“小木屋消失在绿色的林涛之中”两个过渡句,写出分别时的情态,以便结尾。充分表现了“我”对小木屋主人和“炊烟”的眷恋,歌颂山里人真诚、纯朴的情谊。 2.第三段开头有这么一句话:“也许不会有什么比它更亲切了。”句中的“它”指代什么?为什么会感到如此亲切?作者是怎样把这种“亲切感”具体描述出来的? 答:“它”指代炊烟。因为炊烟“是一种动人的招手,是一种充满健力的微笑,是一个似曾相识的陌生人,友好地向你挥动着一方柔情的白手绢……”作者是通过想象,运用排比、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将这种“亲切感”具体描述出来的。 3.第四段中有这么一句话:“心中的惶乱被它轻轻抚平了。”“我”为什么产生“惶乱”之感?又为什么“被它轻轻抚平了”? 答:因为这里是人迹罕至的深山密林,因为这时饥饿而疲乏,所以有“惶乱”之感。而恰在这时看见了“炊烟”,这意味着有了人家,有了可以暂歇和充饥的地方,给“我”带来“希望”,于是“心中的惶乱被它轻轻抚平了”。4.第六段开头:“果然看见两间小木屋了,只是普普通通, 不像大蘑菇。”这一句同哪一段相呼应?“普普通通”小屋里的“她”和“他”,对“我”是如何相待的?请列举几件具体的事说明。 答:与第五段相呼应。小木屋里的“她”和“他”十分热诚地接待了“我”。如:立即邀请“快进屋里歇”,舀上“一碗热气腾腾的开水”,“把一大盆冒着热气的红薯、芋头放到我面前”,“她”笑着不收“我”的钱,分别时送“我”黄澄澄的桔子……5.为什么“我再也不会忘记武夷山中的这一缕炊烟”?联系上题予以具体说明。 答:因为在“我”饥饿而疲乏时,受到了武夷山中小木屋主人的热诚接待。作为陌生人,能得到这样的帮助,体现了山里劳动者乐于助人的精神,体现了社会主义中国人与人之间的融洽关系。而这一切,正是缘于袅袅“炊烟”的引导。“炊烟”成了联系情谊的纽带,成了美好事物的媒介,因此不会忘记武夷山中这一缕“炊烟”。6.课文写得具体、亲切、生动,这表明作者善于观察和反映生活,请从课文中找出有关的段落或语句来说明。 答:如“(她)转身从灶台的铁锅里舀给我一碗热气腾腾的开水,又悄声叮嘱了丈夫几句,那男人一声不吭地走出门去了”——写出了小木屋中的生活用具和人物的语气情态。 再如“她一边笑着,一边又从水缸里舀水洗那口空着的铁锅,一连洗了三遍”——写出了这位女主人的勤劳和热诚,也写出了她理解城里人爱清洁的心态。 又如“简朴而结实的桌、椅、橱;门背后各种各样的农具;一架亮晶晶的半导体收音机,挂在一张毛茸茸的兽皮边上”——写出了山里人家中摆设的特点,并将传统风味和现代气息结合起来,体现了山村的某种文化氛围,体现了山村正随着时代的步伐在前进,而且又和小木屋主人的两个在山外读书的孩子相关。 写作特色 (1)观察细致,生动描述。例1:“她一边笑着,一边又从水缸里舀水洗那口空着的铁锅,一连洗了三遍。”写出了这位女主人的勤劳和热诚,体察到城里人爱清洁的心态。例2:“简朴而结实的桌、椅、橱,…一架亮晶晶的半导体收音机,挂在一张毛茸茸的兽皮边上。”--写出了山里人家中摆设的特点,并将传统风味和现代气息结合,体现了山村正随时代步伐前进。 (2)构思精巧,思路清晰。作者以“炊烟”为线索,由渴望炊烟→看见炊烟→走向炊烟→走进炊烟下的小木屋→告别炊烟→对炊烟礼赞,一气呵成,段段相连,思路明了。 美人烟她外貌:身体胖胖、黑红的脸颊
洋溢着健康的光彩语言:七次行动:按、舀、叮嘱、擦、洗纯朴热情
直爽勤快
精明能干炊 烟他:憨厚、真诚、腼腆结构安排以炊烟
为线索1、盼望炊烟,终于看见炊烟。2、走近炊烟。小木屋主人热诚接待了“我”。3、告别炊烟,抒发对山区人民的赞美和感激
之情。课堂练习(一)根据拼音写出汉字,给加线的字注音 人迹hǎn( )至 山chóng( )水复 chōng( )憬 山ào( ) 腼腆( )( ) 怅惘( )( )罕 重 憧 坳;miǎn tiǎn chàng wǎng (二)结合课文语境,解释下列加线的词语 1.红薯和芋头馋人的香味在小木屋里飘漾起来。( ) 2.山里人邋遢,将就一下啦!( ) 3.一架亮晶晶的半导体收音机,挂在一张毛茸茸的兽皮上。( ) 4.这户山里的农户,真有点世外桃源的味儿。( )答案:
1.飘荡 2.勉强、凑合。 3.形容动、植物的毛又细又密。 4.课文形容山里农户的生活安乐、宁静。 (三)选词填空 1.现在山里人富了,什么也不愁,就________孩子们有出息。(希望、盼望、指望) 2.许是一个山泉般_________的小姑娘。(纯净、纯洁、水灵) 3.它优美地飘动着,无声无息地向我透露着一个______希望。(朴实、朴素、质朴) 答案:
1.指望 2.水灵 3.质朴 (四)阅读下面文段,然后答题 起身走时,我发现背包变得沉甸甸的,打开一看,竟是□□了黄澄澄的桔子!是他,原来刚才去了桔林。“都是自家种的,带着路人解渴。”他在一边腼腆地笑着,声音很轻。却□□。 我走了。她和他并肩站在门口,不停地向我挥手。 “再来啊!”他们的声音在山坳里回荡……走远了,小屋消失在绿色的林涛之中,只有那一缕炊烟,依然优美地在天上飘……再来,也许永远没有机会了,然而我再也不会忘记武夷山中的这一缕炊烟。炊烟下,并没有什么动心夺魄的传奇故事,却有真诚,有纯朴,有人间最香甜的美餐…… 1.填写文中缺漏的词,合适的一项是: ( ) A.充满 诚实 B.放满 真诚
C.塞满 诚恳 D.装满 恳切 C 2.“再也不会忘记武夷山中的这一缕炊烟”的原因是: ( ) A.武夷山中炊烟下的小木屋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B.炊烟下小木屋里的中年夫妇表现出来的“真诚”和“纯朴”。 C.小木屋里的她和他为“我”解决了饥饿、疲乏和怅惆。 D.武夷山中的这一缕炊烟为我抚平了心中惶乱。 B3.写出下列词语的同义词。 ①动心夺魄( ) ②回荡( )
4.找出一句说明作者善于观察和反映生活的句子。①惊心动魄;②回响小木屋消失在绿色的林涛之中等5.文段最后的省略号的作用是: ( ) A.表示声音断断续续 B.表示无限的联想 C.表示列举的省略 D.表示声音的延长 6.最后一节所表达的中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用的主要表达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我对山区人民的赞美和感激之情抒情谢谢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