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盐城市獐沟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5月月考化学试题(原卷+解析卷)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盐城市獐沟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5月月考化学试题(原卷+解析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87.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7-05-22 09:10:18

文档简介

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江苏省盐城市獐沟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5月月考化学试题
(答案与解析)
本试卷分两部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考试时间为100分钟,试卷满分为120分。
考试范围(苏教版 选修 化学反应原理 专题二少量、专题三为主)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Al 27 P 31 S 32 Ca 40 Fe 56
第Ⅰ卷 (选择题 共4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有10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物质中属于弱电解质的有(  )
A.NH3 B.BaSO4 C.CH3COOH D.CH3COONH421cnjy.com
2.下列不属于盐类水解反应离子方程式的是(  )
A.HCO3﹣+H2O H3O++CO32﹣ B.CH3COO﹣+H2O CH3COOH+OH﹣21·cn·jy·com
C.CO32﹣+H2O HCO3﹣+OH﹣ D.Al3++3H2O Al(OH)3+3H+www.21-cn-jy.com
常温下,将pH=3的盐酸与pH=9的Ba(OH)2溶液混合,若要得到pH=7的溶液,混合时盐酸与
Ba(OH)2溶液的体积比为(  )
A.1:60 B.3:1 C.100:1 D.1:1002·1·c·n·j·y
4.下列事实中,能证实一元酸HR是弱电解质的是(  )
A.HR溶液和KCl溶液不发生反应
B.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
C.0.1 mol L﹣1 的HR溶液中c(R﹣ )=0.01 mol L﹣1
D.HR属于共价化合物
在CH3COOH溶液中存在如下平衡:CH3COOHCH3COO﹣+H+.加入少量下列物质或采取下述方法,能使平衡逆
向移动的是(  )
A.加水 B.CH3COONa固体 C.升温 D.NaCl固体【来源:21·世纪·教育·网】
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三种正盐NaX、NaY、NaZ的水溶液,其pH分别为8、9、10,则HX、HY、HZ的酸性
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A.HX,HZ,HY B.HX,HY,HZ 21·世纪*教育网
C.HZ,HY,HX D.HY,HZ,HX
7.有下面几个实验:
①0.1mol L﹣1AgNO3溶液和0.1mol L﹣1NaCl溶液等体积混合得到浊液a,过滤得到滤液b和白色沉淀c;
②向滤液b中滴加0.1mol L﹣1KI溶液,出现浑浊;
③向沉淀c中滴加0.1mol L﹣1KI溶液,沉淀变为黄色.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浊液a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AgCl(s)Ag+(aq)+Cl﹣(aq)
B.滤液b中不含有Ag+
C.③中颜色变化说明AgCl转化为AgI
D.实验可以证明AgI比AgCl更难溶
8.关于常温下pH=3的醋酸溶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加水稀释10倍后,pH=4
B.加水稀释后,溶液中c(H+)和c(OH﹣)均减少
C.加入醋酸钠晶体后,溶液的pH增大
D.加入等体积pH=11的NaOH溶液后,溶液呈中性
9.向饱和BaSO4 溶液中加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BaSO4 溶解度增大、Ksp不变 B.BaSO4 溶解度、Ksp均增大www-2-1-cnjy-com
C.BaSO4 溶解度不变、Ksp增大 D.BaSO4 溶解度、Ksp均不变2-1-c-n-j-y
10.以MnO2为原料发生反应制得的MnCl2溶液,当中常含有Cu2+、Pb2+、Cd2+等金属离子,通过添加过量难
溶电解质MnS,可使这些金属离子形成硫化物沉淀,经过滤除去包括MnS在内的沉淀,再经蒸发、结晶,
可得纯净的MnCl2.根据上述实验事实,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MnS的溶解度小于CuS、PbS、CdS等硫化物的溶解度
B.除杂试剂MnS也可用Na2S替代
C.MnS与Cu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Cu2++S2-=CuS↓
D.整个过程中涉及的反应类型有氧化还原反应和复分解反应
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
11.下列说法中,与盐的水解无关的正确说法是(  )
①明矾可以做净水剂;
②实验室配制FeCl3溶液时,往往在FeCl3溶液中加入少量的盐酸;
③用NaHCO3和Al2(SO4)3两种溶液可作泡沫灭火剂;
④在NH4Cl溶液中加入金属镁会产生氢气;
⑤草木灰与铵态氮肥不能混合施用;
⑥比较NH4Cl和Na2S等某些盐溶液的酸碱性.
A.①④⑥ B.②③⑤ C.③④⑤ D.全有关
12.下列实验不能达到预期目的是(  )
序号 实验操作 实验目的
A 配制FeCl2溶液时,向溶液中加入少量Fe和稀盐酸 抑制Fe2+水解和防止Fe2+被氧化
B 将饱和FeCl3溶液滴入NaOH溶液中,溶液变红褐色 制备Fe(OH)3胶体
C 测等浓度的Na2CO3和Na2SO3溶液的pH,前者pH比后者的大 比较S、C的非金属性强弱
D 将充满NO2的密闭玻璃球浸泡在热水中 研究温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13.室温下,向10 mL 0.1 mol/L醋酸溶液中加水稀释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中粒子的数目减小
B.再加入CH3COONa固体能促进醋酸的电离
C.稀释醋酸溶液,溶液中所有离子的浓度均降低
D.溶液中不变
pH=2的A、B两种酸溶液各lmL,分别加水稀释到1000mL,其溶液的pH与溶液体积(V)的关系如图
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B两种酸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不一定相等
B.稀释后A酸溶液的酸性比B酸溶液强
C.a=5时,A是弱酸,B是强酸
D.若A、B都是弱酸,则5>a>2
有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1 mol·L-1 的① Na2CO3溶液 ② CH3COONa溶液 ③ NaOH溶液各25 mL,,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3种溶液pH的大小顺序是 ③>②>①
B.若将3种溶液稀释相同倍数,pH变化最大的是②
C.若分别加入25 mL 0.1 mol·L-1盐酸后,pH最大的是①
D.若升高温度,则②的pH增大
第Ⅰ卷 (非选择题 共80分)
三、解答题(共6小题,满分80分)
16(12分).下表是某兴趣小组通过实验获得的相同体积足量稀硫酸与铁反应的实验数据:
实验序号 金属质量/g 金属状态 c(H2SO4) mol/L 实验温度/℃ 金属消失的时间/s
1 0.10 丝 0.7 20 250
2 0.10 丝 1.0 20 200
3 0.10 粉末 1.0 20 125
4 0.10 粉末 1.0 30 50
分析上述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2)①实验1、2可得出的结论是,硫酸浓度越      ,反应速率越慢;
②实验2、3可得出的结论是反应物接触面越大,反应速率越      ;
③实验3、4可得出的结论是温度越      ,反应速率越快.
①用铁粉和稀硫酸反应制取H2,实验过程中绘制出生成H2的体积(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 试
分析判断OE段、EF段、FG段、GH段反应速率(分别用v (OE)、v (EF)、v (FG)、v (GH)
表示)最快时段是      .
A.v (OE) B.v (EF) C.v (FG) D.v (GH)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②1min内反应较慢的原因是:      ;一段时间后反应明显加快的原因是      .
17(14分)一定条件下铁可以和CO2发生反应:Fe(s)+CO2(g) FeO(s)+CO(g)△H>0,1100℃时,
向某密闭容器中加入足量铁粉并充入一定量的CO2气体,反应过程中CO2和CO的浓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
所示.
(1)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      .
(2)下列措施中能使平衡常数K增大的是      (填序号)
A.升高温度 B.增大压强 C.充入一定量CO D.降低温度
(3)8min内,CO的平均反应速率v(CO)=      mol L﹣1 min﹣1.
(4)1 100℃时,2L的密闭容器中,按不同方式投入反应物,保持恒温、恒容,测得反应达到平衡时的有
关数据如下:
容器 甲 乙
反应物投入量 3mol Fe、2mol CO2 4mol FeO、3mol CO
CO的浓度(mol L﹣1) c1 c2
CO2的体积分数 φ1 φ2
体系压强(Pa) p1 p2
气态反应物的转化率 α1 α2
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c1=3c2 B.φ1=φ2 C.p1<p2 D.α1=α2
②求c1=      、φ1=      、α2=      .
18(16分)CH3COOH的电离方程式为CH3COOH CH3COO﹣+H+.在0.1mol L﹣1醋酸中加入下列物质,醋酸的电离
平衡及平衡时物质的浓度的变化:
(1)向醋酸中加入醋酸钠固体,电离平衡      移动(填“向左”“向右”或“不”,下同);
c(H+)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下同),pH      .
(2)向醋酸中加入碳酸钙固体,电离平衡向      移动;c(CH3COOH)      .
(3)向醋酸中加入大量的水,c(OH﹣)   .导电能力    ,电离平衡常数    .
19(10分).已知水的电离平衡曲线如图所示,试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CDE五点的KW间的关系是      .
(2)若从A点到D点,可采用的措施是      .
a.升温
b.加入少量的盐酸
c.加入少量的NH4Cl
点B对应温度条件下,某溶液pH═7,此时,溶液呈      (酸、碱、中性),点E对应的温
度下,将pH=9的NaOH溶液与pH=4的H2SO4溶液混合,若所得混合溶液的pH=7,则NaOH溶液与H2SO4
溶液的体积比为      .
点B对应的温度下,若100体积pH1=a的某强酸溶液与1体积pH2=b的某强碱溶液混合后溶液呈中性,
则混合前,该强酸的pH1与强碱的pH2之间应满足的关系是      .
20(8分)常温下,如果取0.1 mol/L HA溶液与0.1 mol/L 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忽略混合后溶液体积的变
化),测得混合溶液的pH=8,试回答以下问题:
①混合溶液的pH=8的原因(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
②求出混合液中下列算式的精确计算结果(填具体数字):
c(Na+)-c(A-)= mol/L,c(OH-)-c(HA)= mol/L。21教育网
③已知NH4A溶液为中性,又知HA溶液加到Na2C03溶液中有气体放出,试推断(NH4)2CO3溶液的
pH 7(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1(14分).请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项填空:
(1)AlCl3的水溶液呈  (填“酸”、“中”或“碱”)性,常温时的pH  7(填“>”、“<”或
“=”),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实验室在配制AlCl3溶液时,常将 AlCl3
固体先溶于浓盐酸中,然后再用蒸馏水稀释到所需的浓度,以   (填“促进”或“抑制”)其水
解.将AlCl3溶液蒸干、灼烧,最后得到的主要固体产物是   (填化学式).
(2)在纯碱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变红.若在该溶液中再滴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所观察到的现象
是   ,其原因是(以离子方程式和简要的文字说
明):   .
22(6分)氢氧化铜悬浊液中存在如下平衡:Cu(OH)2 (s) Cu2+(aq)+2OH﹣(aq),常温下其
Ksp=c(Cu2+) c2(OH﹣)=2×10﹣20mol2 L﹣2.
(1)某硫酸铜溶液里c(Cu2+)=0.02mol/L,如要生成Cu(OH)2沉淀,应调整溶液pH使之大于  .
(2)要使0.2mol/L硫酸铜溶液中Cu2+沉淀较为完全(使Cu2+浓度降至原来的千分之一),则应向溶液
里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使溶液pH为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江苏省盐城市獐沟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5月月考化学试题
(答案与解析)
本试卷分两部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考试时间为100分钟,试卷满分为120分。
考试范围(苏教版 选修 化学反应原理 专题二少量、专题三为主)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Al 27 P 31 S 32 Ca 40 Fe 56
第Ⅰ卷 (选择题 共4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有10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物质中属于弱电解质的有(  )
A.NH3 B.BaSO4 C.CH3COOH D.CH3COONH4【来源:21·世纪·教育·网】
【解析】
A.氨气是非电解质,故A错误;
B.硫酸钡是强电解质,故B错误;
C.醋酸属于弱酸,在水溶液里只有部分电离,属于弱电解质,故C正确;
D.醋酸铵是盐,属于强电解质,故D错误;
【答案】C
2.下列不属于盐类水解反应离子方程式的是(  )
A.HCO3﹣+H2O H3O++CO32﹣ B.CH3COO﹣+H2O CH3COOH+OH﹣21·世纪*教育网
C.CO32﹣+H2O HCO3﹣+OH﹣ D.Al3++3H2O Al(OH)3+3H+www-2-1-cnjy-com
【解析】
A.HCO3﹣+H2O H3O++CO32﹣为电离方程式,不是水解反应,故A选;
B.水解生成醋酸和氢氧根离子,故B不选;
C.水解生成碳酸氢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故C不选;
D.水解生成氢氧化铝和氢离子,故D不选;
【答案】A
常温下,将pH=3的盐酸与pH=9的Ba(OH)2溶液混合,若要得到pH=7的溶液,混合时盐酸与
Ba(OH)2溶液的体积比为(  )
A.1:60 B.3:1 C.100:1 D.1:100www.21-cn-jy.com
【解析】将pH=9的Ba(OH)2溶液中c(OH﹣)=10﹣5mol/L,pH=3的稀盐酸中c(H+)=10﹣3mol/L,
设氢氧化钡的体积为x,盐酸的体积为y,欲使混合溶液pH=7,溶液呈中性,则n(H+)=n(OH﹣),则x 10﹣5mol/L=y 10﹣3mol/L,解得x:y=100:1,所以盐酸与Ba(OH)2溶液的体积比为1:100.
【答案】D
4.下列事实中,能证实一元酸HR是弱电解质的是(  )
A.HR溶液和KCl溶液不发生反应
B.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
C.0.1 mol L﹣1 的HR溶液中c(R﹣ )=0.01 mol L﹣1
D.HR属于共价化合物
【解析】
A、不符合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不能判断HR为弱电解质,故A错误;
B、溶解性与无电解质的强弱无关,故B错误;
C、0.1 mol L﹣1 的HR溶液中c(R﹣ )=0.01 mol L﹣1,说明HR不能完全电离,说明HR为弱电解
质,故C正确;
D、电解质的强弱电解质与化合物的类型无直接关系,故D错误;
【答案】C
在CH3COOH溶液中存在如下平衡:CH3COOHCH3COO﹣+H+.加入少量下列物质或采取下述方法,能使平衡逆
向移动的是(  )
A.加水 B.CH3COONa固体 C.升温 D.NaCl固体21教育网
【解析】
A.加水后醋酸的电离程度增大,平衡向着正向移动,故A错误;
B.加入醋酸钠固体,溶液中醋酸根离子浓度增大,平衡向着逆向移动,故B正确;
C.弱电解质的电离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着逆向移动,故C错误;
D.加入氯化钠,钠离子和氯离子不影响醋酸的电离平衡,故D错误;
【答案】B
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三种正盐NaX、NaY、NaZ的水溶液,其pH分别为8、9、10,则HX、HY、HZ的酸性
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A.HX,HZ,HY B.HX,HY,HZ 2-1-c-n-j-y
C.HZ,HY,HX D.HY,HZ,HX
【解析】 酸的酸性越强,其酸根离子水解程度越小;酸根离子水解程度越小,相同浓度的钠盐溶液pH越小,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三种正盐NaX、NaY、NaZ的水溶液,其pH分别为8、9、10,说明X﹣、Y﹣、Z﹣的水解程度逐渐增大,则HX、HY、HZ的酸性逐渐降低,即酸性:HX>HY>HZ,
【答案】B
7.有下面几个实验:
①0.1mol L﹣1AgNO3溶液和0.1mol L﹣1NaCl溶液等体积混合得到浊液a,过滤得到滤液b和白色沉淀c;
②向滤液b中滴加0.1mol L﹣1KI溶液,出现浑浊;
③向沉淀c中滴加0.1mol L﹣1KI溶液,沉淀变为黄色.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浊液a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AgCl(s)Ag+(aq)+Cl﹣(aq)
B.滤液b中不含有Ag+
C.③中颜色变化说明AgCl转化为AgI
D.实验可以证明AgI比AgCl更难溶
【解析】
A.浊液a中含有AgCl,存在沉淀的溶解平衡:AgCl(s)Ag+(aq)+Cl﹣(aq),故A正确;
B.滤液为AgCl的饱和溶液,也存在沉淀的溶解平衡,即存在Ag+,故B错误;
C.向AgCl中滴加0.1mol L﹣1KI溶液,白色AgCl沉淀变为黄色AgI沉淀,故C正确;
D.向AgCl中滴加0.1mol L﹣1KI溶液,白色AgCl沉淀变为黄色AgI沉淀,实验证明AgI比AgCl更
难溶,故D正确;
【答案】B
8.关于常温下pH=3的醋酸溶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加水稀释10倍后,pH=4
B.加水稀释后,溶液中c(H+)和c(OH﹣)均减少
C.加入醋酸钠晶体后,溶液的pH增大
D.加入等体积pH=11的NaOH溶液后,溶液呈中性
【解析】
A.加水稀释10倍后,加水稀释促进醋酸的电离,氢离子的物质的量增大,所以PH变化小于1个单位,
即PH<4,故A错误;
B.加水稀释,c(H+)减小,但由于Kw不变,则c(OH﹣)增大,故B错误;
C.加入少量CH3COONa固体,c(CH3COO﹣)增大,平衡逆向移动,c(H+)减小,pH增大,故C正确;
D.加入等体积、pH=11的NaOH溶液后,醋酸过量,溶液呈酸性,由电荷守恒可知
c(Na+)<c(CH3COO﹣),故D错误.
【答案】C
9.向饱和BaSO4 溶液中加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BaSO4 溶解度增大、Ksp不变 B.BaSO4 溶解度、Ksp均增大21cnjy.com
C.BaSO4 溶解度不变、Ksp增大 D.BaSO4 溶解度、Ksp均不变21*cnjy*com
【解析】:物质的溶解度是一定温度下的物理量,温度、溶剂不变,则物质溶解度不变,
沉淀溶解平衡状态下的溶度积常数,随温度变化,不随浓度变化,一定温度下存在:
Ksp=c(Ba2+)c(SO42﹣),温度不变,则Ksp不变;
【答案】D
以MnO2为原料发生反应制得的MnCl2溶液,当中常含有Cu2+、Pb2+、Cd2+等金属离子,通过添加过量难
溶电解质MnS,可使这些金属离子形成硫化物沉淀,经过滤除去包括MnS在内的沉淀,再经蒸发、结晶,
可得纯净的MnCl2.根据上述实验事实,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MnS的溶解度小于CuS、PbS、CdS等硫化物的溶解度
B.除杂试剂MnS也可用Na2S替代
C.MnS与Cu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Cu2++S2-=CuS↓
D.整个过程中涉及的反应类型有氧化还原反应和复分解反应
【解析】
A.通过添加过量的难溶电解质MnS,除去Cu2+、Pb2+、Cd2+等离子,是沉淀转化的原理,利用CuS、PbS、
CdS比MnS更难溶与水的原理转化,故A错误;
B.可用Na2S替代MnS,因为引入S2-和Na+杂质,同时也能生成MnS沉淀,故B错误;
C.沉淀转化的离子方程式为:Cu2+(aq)+MnS(s)=CuS(s)+Mn2+(aq),故D错误;
D.整个反应过程中MnO2和浓盐酸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沉淀转化是复分解反应,故D正确,
【答案】D
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
11.下列说法中,与盐的水解无关的正确说法是(  )
①明矾可以做净水剂;
②实验室配制FeCl3溶液时,往往在FeCl3溶液中加入少量的盐酸;
③用NaHCO3和Al2(SO4)3两种溶液可作泡沫灭火剂;
④在NH4Cl溶液中加入金属镁会产生氢气;
⑤草木灰与铵态氮肥不能混合施用;
⑥比较NH4Cl和Na2S等某些盐溶液的酸碱性.
A.①④⑥ B.②③⑤ C.③④⑤ D.全有关
【解析】
①明矾为硫酸铝钾的结晶水合物,铝离子可水解生成具有吸附性的氢氧化铝胶体,可用作净水剂,故
①正确;
②氯化铁溶液中铁离子水解显酸性,加入盐酸抑制水解平衡逆向进行,实验室配制FeCl3溶液时,往
往在FeCl3溶液中加入少量的盐酸,故②正确;
③泡沫灭火剂是碳酸氢钠和硫酸铝溶液混合发生双水解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和二氧化碳的原理,故
③正确;
④氯化铵溶液中铵根离子水解显酸性,NH4Cl+H2ONH3 H2O+HCl,加入镁会和盐酸发生反应生成氢气,
故④正确;
⑤铵根离子和草木灰中的碳酸根离子发生双水解,肥效损耗,草木灰与氨态氮肥不能混合施用,故⑤
正确;
⑥强酸弱碱盐水解呈酸性,强碱弱酸盐呈碱性,则比较NH4Cl和Na2S等某些盐溶液的酸碱性,是利
用盐溶液水解后酸碱性不同,故⑥正确;
综上所述①②③④⑤⑥正确;
【答案】D
12.下列实验不能达到预期目的是(  )
序号 实验操作 实验目的
A 配制FeCl2溶液时,向溶液中加入少量Fe和稀盐酸 抑制Fe2+水解和防止Fe2+被氧化
B 将饱和FeCl3溶液滴入NaOH溶液中,溶液变红褐色 制备Fe(OH)3胶体
C 测等浓度的Na2CO3和Na2SO3溶液的pH,前者pH比后者的大 比较S、C的非金属性强弱
D 将充满NO2的密闭玻璃球浸泡在热水中 研究温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解析】
A.氯化亚铁溶液中水解,亚铁离子易被氧化,配制溶液时抑制水解,防止氧化,用FeCl2固体配制FeCl2
溶液时需再向溶液中加入少量铁粉和盐酸,故A正确;
B.实验室制备氢氧化铁胶体,是在沸腾的蒸馏水中滴加饱和氯化铁溶液加热,当溶液变为红褐色
时应立即停止加热,故B错误;
C.比较非金属性强弱,可根据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比较,若从盐类水解的角度比较,应
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钠盐,故C错误;
D.充满NO2的密闭玻璃球浸泡在热水中,存在化学平衡移动,颜色发生变化,则可研究温度对化
学平衡移动的影响,故D正确.
【答案】B C
13.室温下,向10 mL 0.1 mol/L醋酸溶液中加水稀释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中粒子的数目减小
B.再加入CH3COONa固体能促进醋酸的电离
C.稀释醋酸溶液,溶液中所有离子的浓度均降低
D.溶液中不变
【解析】
A.向10 mL 0.1 mol/L醋酸溶液中加水稀释,促进了醋酸的电离,溶液中粒子的数目增多,A错误;
B.再加入CH3COONa固体,醋酸根离子浓度增大,醋酸的电离平衡逆向移动,B错误;
C.稀释醋酸溶液,氢离子浓度减小,但是KW=不变,所以氢氧根离子浓度增大,C错误;
D.温度一定,Ka和KW均为常数,D正确。
【答案】D
pH=2的A、B两种酸溶液各lmL,分别加水稀释到1000mL,其溶液的pH与溶液体积(V)的关系如图
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B两种酸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不一定相等
B.稀释后A酸溶液的酸性比B酸溶液强
C.a=5时,A是弱酸,B是强酸
D.若A、B都是弱酸,则5>a>2
【解析】加水稀释促进弱电解质电离,根据图知,pH相同的两种酸,稀释相同的倍数时pH不同,pH变化大的酸性大于pH变化小的酸性,所以A的酸性大于B,如果a=5,则A是强酸,如果a<5,则A和B都是弱酸,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根据图片知,A和B的电离程度不同,所以pH相同的两种酸,B的物质的量浓度大于A,故A正确;
B.根据图片知,稀释后,A的酸性比B的酸性弱,故B错误;
C.如果a=5,则A是强酸,B是弱酸,故C错误;
D.若A和B都是弱酸,稀释过程中都促进弱酸电离,所以5>a>2,故D正确;
【答案】 A D
有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1 mol·L-1 的① Na2CO3溶液 ② CH3COONa溶液 ③ NaOH溶液各25 mL,,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3种溶液pH的大小顺序是 ③>②>①
B.若将3种溶液稀释相同倍数,pH变化最大的是②
C.若分别加入25 mL 0.1 mol·L-1盐酸后,pH最大的是①
D.若升高温度,则②的pH增大
【解析】
A.等浓度时强碱的pH最大,强碱弱酸盐中对应的酸性越强,水解程度越小,碳酸氢根离子的酸性小
于醋酸,所以3种溶液pH的大小顺序是③>①>②,错误;
B.稀释时强碱的变化程度大,所以三种溶液稀释相同倍数,pH变化最大的是③,错误;
C.分别加入25 mL 0.1 mol·L-1盐酸后,①中溶质为NaHCO3 、NaCl,②中溶质为NaCl、CH3COOH,
③中溶质为NaCl,而HCO3- 离子水解显碱性,所以pH最大的是①,正确;
D.水解是吸热过程,升高温度,水解平衡正向移动,氢氧根离子浓度增大,碱性增强,②的pH增大,
正确;
【答案】C D
第Ⅰ卷 (非选择题 共80分)
三、解答题(共6小题,满分80分)
16(12分).下表是某兴趣小组通过实验获得的相同体积足量稀硫酸与铁反应的实验数据:
实验序号 金属质量/g 金属状态 c(H2SO4) mol/L 实验温度/℃ 金属消失的时间/s
1 0.10 丝 0.7 20 250
2 0.10 丝 1.0 20 200
3 0.10 粉末 1.0 20 125
4 0.10 粉末 1.0 30 50
分析上述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2)①实验1、2可得出的结论是,硫酸浓度越      ,反应速率越慢;
②实验2、3可得出的结论是反应物接触面越大,反应速率越      ;
③实验3、4可得出的结论是温度越      ,反应速率越快.
①用铁粉和稀硫酸反应制取H2,实验过程中绘制出生成H2的体积(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 试
分析判断OE段、EF段、FG段、GH段反应速率(分别用v (OE)、v (EF)、v (FG)、v (GH)
表示)最快时段是      .
A.v (OE) B.v (EF) C.v (FG) D.v (GH)21·cn·jy·com
②1min内反应较慢的原因是:      ;一段时间后反应明显加快的原因是      .
【解析】
(1)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离子反应为Fe+2H+═Fe2++H2↑,故答案为:Fe+2H+═Fe2++H2↑;
(2)①实验1、2中酸的浓度不同,则得出结论为反应物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故答案为:稀;‘
②实验2、3中接触面积不同,则得出结论为反应物接触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快,故答案为:快;
③实验3、4中温度不同,则得出结论为反应物温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故答案为:高.
(3)①EF段曲线的斜率较大,说明单位时间生成的二氧化碳最多,则反应速率最大,因此阶段浓度较
大,且反应放热,温度较高,反应速率最大,随着反应的进行,浓度逐渐降低,则反应速率逐渐减
小,故选B;
②1min内反温度较低,反应较慢,一段时间后,反应放热,使溶液的温度升高,反应明显加快,
故答案为:温度较低; 反应放热,使溶液的温度升高.
【答案】
(1)Fe+2H+═Fe2++H2↑;
(2)①稀; ②快; ③高.
(3)① B; ②温度较低 反应放热,使溶液的温度升高.
17(14分)一定条件下铁可以和CO2发生反应:Fe(s)+CO2(g) FeO(s)+CO(g)△H>0,1100℃时,
向某密闭容器中加入足量铁粉并充入一定量的CO2气体,反应过程中CO2和CO的浓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
所示.
(1)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      .
(2)下列措施中能使平衡常数K增大的是      (填序号)
A.升高温度 B.增大压强 C.充入一定量CO D.降低温度
(3)8min内,CO的平均反应速率v(CO)=      mol L﹣1 min﹣1.
(4)1 100℃时,2L的密闭容器中,按不同方式投入反应物,保持恒温、恒容,测得反应达到平衡时的有
关数据如下:
容器 甲 乙
反应物投入量 3mol Fe、2mol CO2 4mol FeO、3mol CO
CO的浓度(mol L﹣1) c1 c2
CO2的体积分数 φ1 φ2
体系压强(Pa) p1 p2
气态反应物的转化率 α1 α2
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c1=3c2 B.φ1=φ2 C.p1<p2 D.α1=α2
②求c1=      、φ1=      、α2=      .
【解析】
(1)Fe(s)+CO2(g) FeO(s)+CO(g),依据平衡常数概念书写,注意固体和纯液体不写入表达
式,表达式为:K=;
故答案为:;
(2)平衡常数随温度变化,不随浓度压强等因素变化,反应是吸热反应,升温平衡时K增大;
A.升高温度,平衡正向进行,平衡常数增大,故A正确;
B.增大压强,平衡不动,平衡常数不变,故B错误;
C.充入一定量CO,平衡逆向进行,但平衡常数不变,故C错误;
D.降低温度,平衡逆向进行,平衡常数减小,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3)依据图象分析,8分钟内,一氧化碳浓度变化0.5mol/L,CO的平均反应速率v(CO)==
0.062 5mol/L min;
故答案为:0.062 5;
(4)①依据图表数据分析,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加入2molCO2,加入3mol CO,相当于加入3molCO2,
平衡时气体体积分数相同,物质的量不同,压强不同,气体物质的量大的容器中压强大,起始量
不同,平衡浓度、转化率不同;
A.达到平衡状态,一氧化碳的浓度关系为:3c1=2c2,故A错误;
B.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一种,平衡常数相同,所以达到平衡状态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相同,φ1=
φ2,故B正确;
C.乙容器中气体物质的量大于甲容器,所以达到平衡状态p1<p2,故C正确;
D.起始量不同,甲容器正向进行,乙容器逆向进行,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气态反应物的转化
率不相同,故D错误;
故答案为:BC; 
②图象分析反应在1100°C反应的平衡常数K==2
甲容器中设反应的二氧化碳浓度为x
Fe(s)+CO2(g) FeO(s)+CO(g),
起始量(mol/L) 1 0
变化量(mol/L) x x
平衡量(mol/L) 1﹣x x
K==2 x=mol/L
平衡状态一氧化碳的浓度=mol/L=0.67mol/L,
CO2的体积分数φ1=×100%=×100%=33.3%;
乙容器中温度和甲容器相同,平衡常数相同,所以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φ2=φ1 =33.3%,
一氧化碳浓度不变,CO转化率=×100%=55.5%,
故答案为:0.67mol L﹣1;33.3%;55.5%.
【答案】
(1); (2)A;
(3)0.0625;
(4)① BC;  ② 0.67mol L﹣1;33.3%;55.5%.
18(16分)CH3COOH的电离方程式为CH3COOH CH3COO﹣+H+.在0.1mol L﹣1醋酸中加入下列物质,醋酸的电离
平衡及平衡时物质的浓度的变化:
(1)向醋酸中加入醋酸钠固体,电离平衡      移动(填“向左”“向右”或“不”,下同);
c(H+)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下同),pH      .
(2)向醋酸中加入碳酸钙固体,电离平衡向      移动;c(CH3COOH)      .
(3)向醋酸中加入大量的水,c(OH﹣)   .导电能力    ,电离平衡常数    .
【解析】
(1)醋酸是弱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存在电离平衡CH3COOH CH3COO﹣+H+,加入醋酸钠固体,醋酸钠为强
电解质,完全电离,电离出CH3COO﹣,溶液中醋酸根离子浓度增大,平衡向左方向移动,c(H+)减
小,PH=﹣lgC(H+),所以PH增大,
故答案为:向左;减小;增大;
(2)向醋酸中加入碳酸钙固体,碳酸钙和醋酸反应生成醋酸钙和二氧化碳、水,离子方程式为:
CaCO3+2CH3COOH═Ca2++2CH3COO﹣+H2O+CO2↑,因碳酸钙与乙酸反应的本质为碳酸根离子和乙酸电离出
的氢离子反应,所以CH3COOH的电离平衡向右移动,c(CH3COOH)减小,
故答案为:向右;减小;
(3)弱电解质浓度越稀,电离程度越大,醋酸溶液中加水稀释,促进电离,电离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则液中导电粒子的数目增多,但溶液的体积增大的倍数大于n(H+)增加的倍数,则c(H+)减小,
c(OH﹣)增大,导电能力与离子浓度有关,离子浓度减小,导电能力减弱,温度不变,电离平衡常
数不变,
故答案为:增大;减小;不变.
【答案】
(1)向左;减小;增大;
(2)向右;减小;
(3)增大;减小;不变.
19(10分).已知水的电离平衡曲线如图所示,试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CDE五点的KW间的关系是      .
(2)若从A点到D点,可采用的措施是      .
a.升温
b.加入少量的盐酸
c.加入少量的NH4Cl
点B对应温度条件下,某溶液pH═7,此时,溶液呈      (酸、碱、中性),点E对应的温
度下,将pH=9的NaOH溶液与pH=4的H2SO4溶液混合,若所得混合溶液的pH=7,则NaOH溶液与H2SO4
溶液的体积比为      .
点B对应的温度下,若100体积pH1=a的某强酸溶液与1体积pH2=b的某强碱溶液混合后溶液呈中性,
则混合前,该强酸的pH1与强碱的pH2之间应满足的关系是      .
【解析】
(1)水的离子积常数只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离子积常数越大,同一曲线是相同温度,根据图知,
温度高低点顺序是B>C>A=D=E,所以离子积常数大小顺序是B>C>A=D=E,
故答案为:B>C>A=D=E;
(2)在A点时,c(H+)=c(OH﹣),溶液显中性,而到D点c(H+)变大,c(OH﹣)变小,溶液显酸性,
即由A点到D点,溶液由中性变为酸性,但Kw不变.
a、升高温度,Kw变大,故a错误;
b、加入NaOH,则溶液显碱性,故b错误;
c、加入氯化铵,水解显酸性,且Kw不变,故c正确.
故选c;
(3)点B对应温度条件下,pH═6溶液呈中性,而溶液pH═7,说明溶液呈碱性;E对应的温度下,
Kw=10﹣14,将pH=9的NaOH溶液与pH=4的H2SO4溶液混合,若所得混合溶液的pH=7,则酸溶液中
的n(H+)等于碱溶液中的n(OH﹣),故有:10﹣5mol/L×V碱=10﹣4mol/L×V酸,解得: =,
故答案为:碱性;10:1;
(4)100℃时,水的离子积为10﹣12,即酸、碱浓度相等时pH1+pH2=12.现强碱的OH﹣浓度是强酸H+浓度
的100倍,所以pH1+pH2=14,故答案为:pH1+pH2=14.
【答案】
(1) B>C>A=D=E;
(2)c;
(3)碱性;10:1;
(4)pH1+pH2=14.
20(8分)常温下,如果取0.1 mol/L HA溶液与0.1 mol/L 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忽略混合后溶液体积的变
化),测得混合溶液的pH=8,试回答以下问题:
①混合溶液的pH=8的原因(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
②求出混合液中下列算式的精确计算结果(填具体数字):
c(Na+)-c(A-)= mol/L,c(OH-)-c(HA)= mol/L。2·1·c·n·j·y
③已知NH4A溶液为中性,又知HA溶液加到Na2C03溶液中有气体放出,试推断(NH4)2CO3溶液的
pH 7(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解析】
①0.1 mol/L HA溶液与0.1 mol/L 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恰好反应生成NaA溶液,而混合溶液的
pH=8,说明A-可以水解导致溶液呈碱性,A-+H2O HA + OH-;
②根据混合后溶液中的电荷守恒c(A-)+ c(OH-)= c(H+)+ c(Na+) 知,c(Na+) c(A-)= c(OH-) c(H+)=
1×10 6 1×10 8=9.9×10-7 mol/L;根据质子守恒c(HA)+ c(H+)= c(OH-)知,
c(OH-) c(HA)=c(H+)=1×10 8 mol/L;
③NH4A溶液为中性,说明和A-的水解程度相同,而HA溶液加到Na2C03溶液中有气体放出,说明
酸性HA>H2C03,离子水解程度大小为:>A-=, 故(NH4)2CO3溶液呈碱性,pH>7.
【答案】
(1)A-+H2O HA + OH-
(2) 9.9×10-7 10-8
(3)大于
21(14分).请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项填空:
(1)AlCl3的水溶液呈  (填“酸”、“中”或“碱”)性,常温时的pH  7(填“>”、“<”或
“=”),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实验室在配制AlCl3溶液时,常将 AlCl3
固体先溶于浓盐酸中,然后再用蒸馏水稀释到所需的浓度,以   (填“促进”或“抑制”)其水
解.将AlCl3溶液蒸干、灼烧,最后得到的主要固体产物是   (填化学式).
(2)在纯碱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变红.若在该溶液中再滴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所观察到的现象
是   ,其原因是(以离子方程式和简要的文字说
明):   .
【解析】
(1)氯化铝水解生成氢氧化铝和盐酸,溶液呈酸性,常温时pH<7.实验室配制氯化铝溶液时,为
抑制氯化铝水解,将氯化铝溶于盐酸,然后加水稀释到所需浓度.将氯化铝溶液加热蒸干,促
进氯化铝水解,平衡向右移动,盐酸挥发,得到氢氧化铝固体,灼烧得到氧化铝,
故答案为:酸;<;Al3++3H2OAl(OH)3+3H+; 抑制;Al2O3;
(2)CO32﹣+H2OHCO3﹣+OH﹣,溶液中加入酚酞变红,加入过量氯化钡溶液,Ba2++CO32﹣=BaCO3↓,
产生白色沉淀,碳酸根离子浓度减小,平衡向左移动,红色变浅至消失,
故答案为:有白色沉淀生成,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Ba2++CO32﹣=BaCO3↓,溶液为NaCl,故为中性.
【答案】
(1)酸;<;Al3++3H2OAl(OH)3+3H+; 抑制;Al2O3;
(2)有白色沉淀生成,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Ba2++CO32﹣=BaCO3↓,溶液为NaCl,故为中性.
22(6分)氢氧化铜悬浊液中存在如下平衡:Cu(OH)2 (s) Cu2+(aq)+2OH﹣(aq),常温下其
Ksp=c(Cu2+) c2(OH﹣)=2×10﹣20mol2 L﹣2.
(1)某硫酸铜溶液里c(Cu2+)=0.02mol/L,如要生成Cu(OH)2沉淀,应调整溶液pH使之大于  .
(2)要使0.2mol/L硫酸铜溶液中Cu2+沉淀较为完全(使Cu2+浓度降至原来的千分之一),则应向溶液
里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使溶液pH为  .
【解析】
(1)Ksp=c(Cu2+) [c(OH﹣)]2=2×10﹣20,c(Cu2+)=0.02mol/L,如果生成Cu(OH)2沉淀,
c(0H﹣)= =10﹣9mol/L,c(H+)=10﹣5mol/L,所以pH=5,即生成Cu(OH)2沉淀,应
调整溶液pH,使之大于5,故答案为:5;
(2)0.2mol/L的CuSO4溶液中Cu2+沉淀较为完全(使Cu2+浓度降至原来的千分之一)则应向溶液里加
NaOH溶液,c(Cu2+)=0.0002mol/L,c(0H﹣)= =10﹣8mol/L,c(H+)=10﹣6mol/L,所以pH=6,
故答案为:6.
【答案】(1)5;(2)6.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