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课 隋朝的兴衰与唐朝的建立 课件(共3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3课 隋朝的兴衰与唐朝的建立 课件(共3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05-22 11:03: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1张PPT。 第23课
隋朝的兴衰与唐朝的建立 隋文帝(581~604年在位)学习目标1.知道隋朝的建立者、建立时间、都城、统一南北的时间及统一的意义。
2.掌握科举制创立的概况及其产生的历史作用。
3.掌握大运河开凿的概况及产生的重大作用。南北朝政权更替示意图北魏宋齐梁陈东魏北齐北周西魏 南北朝的分裂局面是怎样结束的? 隋朝是怎样建立并完成统一的?隋朝在历史上做出了哪些贡献?南北朝政权更替示意图北魏宋齐梁陈东魏北齐北周西魏
隋一、隋统一全国二、大运河的开凿一、隋统一全国1.隋朝的建立3.隋朝的制度建设2.隋朝的统一隋时间;581年,
建立者:杨坚
(隋文帝)
定都:长安。背景:南北朝时期,南北方均得到发展,双方贸易往来不断,民族交融进一步深化。1、隋朝的建立时间:589年,
事件:隋灭陈,
意义:统一南北,
结束了长期
的分裂局面。2,、隋朝的统一隋朝统一时的疆域图隋统治措施:鼓励垦荒。
减免赋税。
发展经济。
完善三省六部制,创立科举制。
《隋文帝祈雨图》3、隋朝的制度建设(1)、三省六部制
(2)、科举制的创立2.三省六部制的影响(1)、三省六部制1.三省六部制的创立皇帝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吏部户部(度支)
刑部(都官)礼部兵部工部三省六部示意图影响:三省分工明确,互相合作,提高了行政效率。
三省相互牵制,避免了权臣独揽大权,加强了中央集权,为后世所沿袭。(起草政令)(行政实施)(负责审核)2.科举制的作用和影响(2)、科举制的创立1.隋朝创立科举制用你们的火眼金睛找出跟科举有关的词语金榜题名
拔苗助长
范进中举
名落孙山
逐鹿中原
榜眼
连中三元会元
探花
学富五车
寒窗苦读
衣锦还乡
杯弓蛇影
状元及第
蟾宫折桂
×××× 1、科举制的创立2、创立
隋文帝
分科考试选拔人才 开科举制的先河隋炀帝
创设进士科 科举制正式形成1.原因:魏晋以来,选拔官员主要看门第的高低,许多有真才实学的寒门子弟很难有做官的机会。阅读教材第3页标准:才能下面请欣赏一则小故事 一位是南北朝的豪门贵族后裔,名叫申不逢,统治者不买他的帐,要做官就要参加科举考试。

一位是寒门子弟,名叫风得意,35岁中了进士,身价倍增,摆脱了寒门。
一位叫崔不平,读了一辈子书,头发花白,仍未考取功名。
那么,如果一天三人遇见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
.............(1)科举制强调以才能为选官标准创造出一种相对客观、公平的选拔机制。“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2、科举制的作用和影响(2)科举制打破了世家大族垄断高位的局面,国家可以选拔更多真正有用的人才。(3)科举制还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和读书风气的盛行。(4)隋朝创立的科举制对后世具有深远的影响,以后各朝都相继沿用。大运河2.大运河开凿的意义二、大运河的开凿1.隋炀帝开凿大运河隋炀帝(604~618年在位)目的:为促进南北交通和加强对南方的控制时间:605年人物:隋炀帝涿郡洛阳余杭海河钱塘江五 河:
海 河
黄 河
淮 河
长 江
钱塘江三 点:
北涿南余
洛中心四 段:
永济渠
通济渠
邗 沟
江南河全长2000多千米 3 + 4 + 5 = 1
( 三点) (四段) (五大水系)(一条运河)地位:
隋朝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早、最长的运河通州段扬州段苏州段杭州段【大运河龙舟】畅想天地千里长河一日开,
亡隋波浪九天来。
锦帆未落干戈起,
惆怅龙舟更不回。唐朝诗人胡曾说:翻译:京杭运河像是一天就冒出来的一样,
(繁重的苛捐杂税使得)反隋的农民起义就来了,
隋炀帝南游龙船的锦色帆还没有落下,各地的起义如火如荼。
不禁惆怅起来,龙舟什么时候才会再回到长安?
翻译:都说隋朝亡国是因为这条河,到现在交通运输还依赖着这条河流.如果不是当时修龙舟的事情,(杨广)功绩和禹大概也比得上了. 原则:全面、客观、抓主流 (1)两则材料看问题的角度不同,需要全面看待。大运河的开凿总的来说是好事。
(2)大运河成为南北交通大动脉,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也有利于国家统一。
(3)但当时为开凿大运河,的确是过度役使了民力,给劳动人民带来沉重的徭役负担。激化了社会矛盾本课小结隋朝的兴衰与唐朝的建立隋朝统一全国581年,建立;589年,隋灭陈,南北统一科举制的创立※隋文帝:开始科举
隋炀帝:创设进士科
大运河的开凿

一点:洛阳
两端:涿郡 余杭
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五河:黄河、长江、海河、淮河、钱塘江隋唐更迭隋亡:(原因:隋炀帝的暴政;隋末爆发农民起义。时间:618年。)
唐兴:(时间: 618年。建立者:李渊。都城:长安。)本课结束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