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6课《小石潭记》课件 (共3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6课《小石潭记》课件 (共3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5-22 18:49: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5张PPT。小石潭记柳宗元 孤独、执著的钓翁形象其实就是柳宗元孤傲人格的写照!柳宗元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 “柳河东”、 “河东先生”。
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
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
柳宗元与韩愈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
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
有《河东先生集》,代表作有《永州八记》《溪居》、《江雪》、《渔翁》写作背景:永贞革新失败后,9月,柳宗元被贬为邵州刺史,11月,在赴任途中,柳宗元被加贬为永州司马。[14] (王叔文政治集团的其他人也被贬为远州的司马,后称“二王八司马”。)到职后的柳宗元暂居在龙兴寺。经过半年,柳宗元的母亲因病去世。
815年,柳宗元离开永州,生活在永州的10年中,柳宗元在哲学、政治、历史、文学等方面进行钻研,并游历永州山水,结交当地士子和闲人,他写下《永州八记》(《柳河东全集》的540多篇诗文中有317篇创作于永州)。记古代的一种文体,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即山水游记。已接触过的中国古代文体:铭:短小,警句励志。
说:议论性文体,阐述对社会问题的看法。
书:书信。
传:记写人物。
序:书序和赠序(朋友分别时的赠言)。
记:写景抒情,寄情于景。听读,注意节奏读音 悄怆(chuàng) 篁(huáng)竹
清冽 (liè) 为坻 (chí) 为屿(yǔ)
翕(xī)忽 为嵁(kān) 差(cī)互
寂寥(liáo) 幽邃(suì)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
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小

潭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
蒙络摇缀,
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 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词类活用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下见小潭
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
斗折蛇行
其岸势犬牙差互
心乐之
凄神寒骨
如鸣珮环(动词作名词 珮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方位名词作状语,向西)(方位名词作状语,在下面)(名词作状语,在空中)(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下)(名词作状语,斗,像北斗星那样
蛇,像蛇那样)(名词作状语,像犬牙一样)(形容词作动词,
意动用法,以…为乐,感到快乐)(形容词使动用法,
凄,使……凄凉;寒,使……寒冷)1、乃记之而去???
?2、佁然不动:
?3、崔氏二小生:
4、不可久居:
古今异义去:(古)离开???(今)前往,到某处 佁然:(古)呆呆的样子???(今)痴呆或深思的样子小生:(古)年轻人??(今)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居: (古)停留??(今)居住1、以:①全石以为底 ???? ②卷石底以出 ???? ③以其境过清 2、为:①全石以为底 ??? ?②为坻为屿,为嵁为岩。虚 词(介词,把)(承接,“而”不译)(介词,表原因)(动词,当“作为”讲)(动词,“成为”)一词多义:潭中鱼可百许头
不可知其源
明灭可见副词,大约可以西南而望
记之而去水尤清冽
其境过清表修饰表承接清澈冷清助动词,能够读课文,原文回答以下问题:2、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样的? 3、作者是怎样描写潭中的鱼儿的?4、作者是怎样描写小石潭的源头的?5、作者是怎样描写潭上的景物的?1、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 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1、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2、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样的?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第一段发现小石潭隔闻伐取见水石树清怪青幽移步换景 定点特写 景中含情闻声 见形 移步换景:
指随着立足点的移动,观察的对象或者同一对象观察的角度、距离也不断变化。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3、作者是怎样描写潭中的鱼儿的?潭中景物第三段潭水 游鱼 衬清澄侧面描写动静结合融心情乐由景生情4、作者是怎样描写小石潭的源头的?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
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
拂。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
神寒骨,悄怆幽邃。5、作者是怎样描写潭上的景物的?小石潭记发现小潭:潭中景物: 潭水:小潭源流:溪身:曲折蜿蜒岸势:参差不齐形象比喻潭中气氛:寓情于景记录同游者行、闻、伐、取、见幽深冷寂 游鱼:以作者的“游踪”为线索动静结合清澈石:形状各异 树:葱郁轻快敏捷正、侧面移步换景心情:孤凄悲凉定点特写文章的游览顺序是怎样的?抓住了小石潭什么特点?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 发现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特点:幽静整体感受:幽深冷寂,孤凄悲凉。 2、体会人物的“忧” (1)、小石潭的美让人乐在其中,但我们从文章中也分明读出了人物的另一种感受—忧郁,哪一句显示出了作者的忧郁之情?
(2)、作者的“忧”从何而来呢?
(重点分析第四段)(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作者写在潭上所见到的景物和自己的感受,描写了小石潭中怎样的气氛?
2、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幽深冷寂)(孤凄悲凉)主题的理解:问: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和“似与游者相乐”,后面又写“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
明确: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小结: 《小石潭记》这篇散文生动地描写出了小石潭环境景物的幽美和静穆,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凄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