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人教新课标版 四年级下册
大自然的启示
激趣导入
激趣导入
激趣导入
?
初读感知
1. 自由阅读课文,圈出本课生字,生词。
2. 标注自然段落。
阅读要求:
3. 找出本课的多音字。
初读感知
词语赏析
生字欣赏
yāng
遭殃
sào zhǒu
扫 帚
fǔ
腐烂
yì
机翼
lüè
略重
jiàn
关键
jīng
鲸鱼
r ng
土 壤
sào 扫帚
初读感知
重
chóng 重复
zhòng 重量
扫
gān 干净
干
s o 扫地
gàn 干活
多音字
精读感悟
《“打扫”森林》讲述了从前德国有个林务官,一上任就命令护林工人把森林打扫干净,结果此举破坏了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好心办了坏事。
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人类的老师》介绍了科学家从蜻蜓、鲸等动物身上得到启示,有所发明、有所创造。
精读感悟
林务官下了一道什么命令?护林工人又是怎样做的呢?
把森林“打扫”干净。
“打扫”森林
把灌木统统砍光,把杂草统统除尽,连地上的枯枝烂叶也不放过。
林子里又宽敞又洁净,连一根杂草也没有。林务官看着,心里美滋滋的。
精读感悟
“不想森林却从此遭了殃。”遭了怎样的殃呢?
几年过去了,橡树和菩提树的叶子越来越少,光秃秃的像一把把扫帚,有些树木甚至干枯了。
精读感悟
林务官“异想天开”给森林带来哪些灾难?
鸟儿飞走了,森林里的害虫就逞凶啦。它们大量繁殖,成群地向树木进攻,吃树叶,咬树根,钻树心。没有天敌来制服害虫,树林就渐渐给毁了。
精读感悟
为什么会发生这些灾难?
大自然中的一切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这样,才能保持大自然的生态平衡。枯枝败叶不仅能增强土壤肥力,还是一些小动物的食物和隐蔽场所。
精读感悟
思考:为什么题目“打扫”加了双引号?
“打扫”加双引号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打扫,而是针对文中所说的“砍光”和“除尽”说的,表示特定的含义。这里的“打扫”含有批评之意,这一“打扫”对森林有着致命的破坏。
精读感悟
大自然中的一切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我们要遵循大自然的规律,这样,才能保持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否则,只会好心办坏事。
学了这篇课文,你获得了大自然的什么启示?
精读感悟
人类的老师
人类的老师是指谁?
精读感悟
科学家从蜻蜓的翅膀上得到了什么启示?
研究蜻蜓的翅膀
解决飞机机翼因强烈抖动而破碎的问题
精读感悟
科学家从鲸的身上得到了什么启示?
研究鲸的“流线型”的外形。
减少船只在水中的阻力,大大提高了航行的速度。
精读感悟
思考:什么是“流线型”
流线型:前圆后尖,表面光滑,略像水滴的形状。具有这种形状的物体在流体中运动时所受阻力最小。
拓展延伸
这两篇短文在内容上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都揭示了大自然的奥秘和规律。
不同点:《“打扫”森林》讲的是的林务官违背自然规律,破坏生态平衡,使森林受到毁灭。
《人类的老师》讲的是科学家发现和利用生物自身规律,发明或改进了许多东西,使科学技术不断进步,改变了人类的生活。
课堂总结
这篇课文告诉我们,研究大自然的特点和规律,研究生物的特性,可以从中受到启发,从而更好地指导人类的发明创造活动,更好地指导我们利用大自然的规律,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大自然,为人类服务。
课堂练习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灾难——( ) 剧烈——( )
改观——( )
枯枝烂叶——( )
灾害
猛烈
改变
枯枝败叶
课堂练习
2.解释下列词语。
异想天开:
改观:
轻而易举:
改变原来的样子,出现新的面目。
想法非常奇怪。
形容事情很容易做。
作业布置
1. 抄下并理解文中优美的语句。
2.课下搜集人类破坏大自然的例子。
板书设计
大
自
然
的
启
示
“打扫”森林
人类的老师
科学家研制出飞机,找到了提高轮船速度的方法
林务官命令打扫森林
森林打扫干净,却从此遭了殃
林务官的命令使森林遭殃的原因
生物是人类的老师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大自然的启示》(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本课8个生字。理解“腐烂、遭殃”等词语的意思。
2.过程与方法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认识到大自然能给人以警示和启发,学习用联系的眼光认识自然界。
【教学重点】
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学习用联系的眼光认识自然界。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交流。
【课前准备】
1.搜集有关人类和自然界的资料。
2.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自然界的美与被破坏的图片对比。
课件出示自然界的美的图片
师问:通过观察图片,你怎样形容图片中的大自然呢?
生齐答:美。
师小结:对,大自然很美,不光山美、水美、动植物美,大自然的万物都是美的。
师问:那同学们有没有想过,大自然正在一步一步地被人类破坏,那就让我们再欣赏几幅图片吧?
课件出示破坏大自然的图片。
师小结:看到这些图片,你还会觉得大自然美吗?美丽茂密的森林变成了光秃秃的树桩;蓝天白
云变成了灰蒙蒙的烟雾;清澈见底的小溪变成了垃圾满天的臭水沟……
师问:那看到这些图片你想说些什么呢?
生举手回答,自由发言。
师小结:我们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不能这样肆意破坏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否则人类
会受到惩罚的。所以我们要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大自然。今天我们这节课就来介绍一下
人类从大自然中都能得到些什么呢?
课件出示图片。
师问:蜻蜓和飞机,这两个看似没有联系的事物是怎样联系在一起的?
那就请你们跟着老师一起走进课文吧。
2.揭示课题。
3.板书课题“大自然的启示”。
二、初读感知
1.初读课文,感知课文。
下面请带着阅读要求。
课件出示阅读要求:
(1)自由阅读课文,圈出本课生字,生词。
(2)标注自然段落。
(3)找出本课的多音字。
2.理解词语。
小组内合作学习,扫除生字、词障碍,不能解决的,师生共同解决。
出示词语:
yāng sào zhǒu fǔ r ng yì lüè jiàn jīng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遭殃 扫 帚 腐烂 土壤 机翼 略重 关键 鲸鱼
A.教师领读。
B.男女生比读。
C.同桌互读。
3.多音字
课件出示多音字:
(sào)(扫帚) (chóng)(重复) (gān)(干净)
扫 重 干
(s o)(扫地) (zhòng)(重量) (gàn)(干活)
A.教师领读。
B.男女比读。
三、精读领悟
1.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师引导学生从《“打扫”森林》中体会打扫之后真的变干净了?从《人类的老师》中体会人类从中学到了什么,去感受文章的主要内容。21cnjy.com
师小结:《“打扫”森林》讲述了从前德国有个林务官,一上任就命令护林工人把森林打扫干净,结果此举破坏了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好心办了坏事。《人类的老师》介绍了科学家从蜻蜓、鲸等动物身上得到启示,有所发明、有所创造。21·cn·jy·com
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吧。
2.学习第一篇短文《“打扫”森林》
生默读短文《“打扫”森林》
(1)课件出示问题:林务官下了一道什么命令?护林工人又是怎样做的呢?
引导学生朗读第1自然段,找到下命令的那句话,勾画出来。
指生回答。
师小结:下了一道命令:把森林“打扫”干净。
师问:那护林工人是怎样做的呢?
引导学生从第2自然段中,找出护林工人照着命令去做的句子。
指生回答。
师小结:护林工人把灌木统统砍光,把杂草统统除尽,连地上的枯枝烂叶也不放过。
师问:那护林工人这样做后,森林变成了什么样子?
生齐读:林子里又宽敞又洁净,连一根杂草也没有。林务官看着,心里美滋滋的。
(2)师:林务官高兴了,护林工人也高兴了,但是谁不高兴?
生齐答:森林不高兴。
师小结:对,森林不高兴,那你知道它为什么不高兴吗?因为森林却从此遭了殃。
课件出示问题:“不想森林却从此遭了殃。”遭了怎样的殃呢?
课件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说出树木干枯死掉的意思,找出文中相关的内容。
指生回答。
师小结:几年过去了,橡树和菩提树的叶子越来越少,光秃秃的像一把把扫帚,有些树木甚至干枯了。
(3)师朗读第4自然段
课件出示问题:林务官“异想天开”给森林带来哪些灾难?
引导学生默读第5自然段,把里面写森林受到灾难的句子,勾画出来,同桌交流。
生举手回答。
师小结:鸟儿飞走了,森林里的害虫就逞凶啦。它们大量繁殖,成群地向树木进攻,吃树叶,咬树根,钻树心。没有天敌来制服害虫,树林就渐渐给毁了。所以说林务官的命令让森林遭受了这样的灾难。www.21-cn-jy.com
师问:那为什么会发生这些灾难呢?
引导学生从第5自然段中,找出与“大自然中一切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意思相近的语句,或是自己用自己的话总结出来。2·1·c·n·j·y
小组讨论,组内交流,举手回答。
师小结:大自然中的一切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这样,才能保持大自然的生态平衡。枯枝败叶不仅能增强土壤肥力,还是一些小动物的食物和隐蔽场所。【来源:21·世纪·教育·网】
(4)师:学到这里,相信同学们都明白了林务官的“打扫”森林的任务,不合乎自然规律,会对森林起到破坏的作用。21·世纪*教育网
师问:《打扫森林》和《“打扫”森林》一样吗?
引导学生回答出第二个正确,里面的“打扫”加了双引号。
课件出示问题:思考:为什么题目“打扫”加了双引号?
引导学生从“打扫”的表面意思(干净了)和结果(森林遭到破坏)去体会加双引号的原因。
小组讨论,组内交流。
师小结:“打扫”加双引号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打扫,而是针对文中所说的“砍光”和“除尽”说的,表示特定的含义。这里的“打扫”含有批评之意,这一“打扫”对森林有着致命的破坏。
(5)师问:学完第一个短文《“打扫”森林》后,你获得了大自然的哪些启示呢?
引导学生去感受大自然的一切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我们不能去破坏,否则会受到惩罚的。
小组讨论。
师小结:大自然中的一切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我们要遵循大自然的规律,这样,才能保持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否则,只会好心办坏事。www-2-1-cnjy-com
3.学习《人类的老师》
师:我们都知道,当你们很小的时候,爸爸妈妈是你们的老师,教会你们走路,说话,做事情。等你们长大上学了,我就是你们的老师,不光要教会你们做人的道理,还会教你们很多学习知识。
让学生去感受并用自己的话说说自己的老师。
小组讨论,组内交流,用自己的话去描述。
师小结:第二篇课文我们要学的是《人类的老师》,下面请同学们先默读课文,并思考:文中介绍的人类的老师是指谁?2-1-c-n-j-y
师问:你知道人类的老师是谁了吗?下面我们就来具体分析一下课文吧。
(1)课件出示问题:科学家从蜻蜓的翅膀上得到了什么启示?
课件出示蜻蜓和飞机的图片,先让同学们用自己的话去说说蜻蜓和飞机的关系。
师小结:通过研究蜻蜓的翅膀,解决了飞机机翼因强烈抖动而破碎的问题。所以书中也说到,现在飞机设计师注意研究苍蝇、蚊子、蜜蜂等飞行的情形,研制出了具有各种优良性能的飞机。
(2)课件出示问题:科学家从鲸的身上得到了什么启示?
课件出示鲸和轮船的图片,让同学们用自己的话并结合书中的语言总结鲸和轮船的关系。
师小结:科学家通过研究鲸的“流线型”外形,明白了“流线型”在水中受到的阻力是最小的,所以设计出这种形体用于提高轮船航行的速度。21*cnjy*com
师问:那同学们知道什么是“流线型”吗?
课件出示问题:思考:什么是“流线型”?
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到描写船头是流线型的特点。
师小结:流线型的主要特点就是前圆后尖,表面光滑,略像水滴的形状。具有这种形状的物体在流体中运动时所受阻力最小。【来源:21cnj*y.co*m】
师让学生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师小结:通过学习两篇短文,我们知道了林务官打扫森林,结果给森林带来了灾难;人们从蜻蜓、鲸等动物身上得到启示,有所发明,有所创造。可见如果我们任意破坏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就会遭到大自然惩罚;如果我们拜大自然为师,虚心地向它学习,就能从中得到启发,造福人类。
下面请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
4.拓展延伸
课件出示问题:这两篇短文在内容上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
引导学生从题目《大自然的启示》入手,思考出这两篇短文都写了大自然的规律,不同点,让学生考虑到《“打扫”森林》是坏的结果,而《人类的老师》是好的结果。【出处:21教育名师】
小组讨论,组内交流,举手回答。
师小结:相同点:都揭示了大自然的奥秘和规律。不同点:《“打扫”森林》讲的是林务官违背自然规律,破坏生态平衡,使森林受到毁灭。《人类的老师》讲的是科学家发现和利用生物自身规律,发明或改进了许多东西,使科学技术不断进步,改变了人类的生活。【版权所有:21教育】
四、课堂总结
这篇课文告诉我们,研究大自然的特点和规律,研究生物的特性,可以从中受到启发,从而更好地指导人类的发明创造活动,更好地指导我们利用大自然的规律,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大自然,为人类服务。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五、课堂练习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灾难——( 灾害 ) 剧烈——( 猛烈 )
改观——( 改变 ) 枯枝烂叶——( 枯枝败叶 )
2.解释下列词语
异想天开:想法非常奇怪。
改观:改变原来的样子,出现新的面目。
轻而易举:形容事情很容易做。
六、作业布置
1.抄下并理解文中优美的语句。
2.课下搜集人类破坏大自然的例子。
【板书设计】
林务官命令打扫森林
“打扫”森林 森林打扫干净,却从此遭了殃
大自然的启示 林务官的命令使森林遭殃的原因
科学家研制出飞机,找到了提高轮船速度的方法
人类的老师
生物是人类的老师
【教学反思】
《大自然的启示》一课是人教版新课标四年级下册第12课,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由两篇科普小短文组成。《“打扫”森林》讲述了从前德国有个林务官,一上任就命令护林工人把森林里的灌木、杂草、枯枝烂叶砍光除尽,结果此举破坏了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好心办了坏事,把森林渐渐给毁灭了。《人类的老师》介绍了科学家从蜻蜓、鲸等动物身上得到启示,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整篇课文告诉我们要遵守大自然的规律,才能利用大自然的规律,让大自然为人类服务。21教育网
在讲授本文时,要抓住同学们对大自然的认识,纠正其中错误的认识,让学生用联系的眼光认识大自然,明确大自然既能给人类带来灾难,也能为人类服务。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6 页 (共 6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