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2017年初三第二次模拟考试
历
史
试
题
(全卷共5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在答题卡上填涂你认为正确
的选项。本部分共13题,每题2分,共26分)
1.儒家思想经过不断发展,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以下言论最能体现其适应加强中央
集权需要的是
A.“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
B.“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
C.“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D.“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
2.马克思认为“……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项伟大发明。_______把骑士阶层炸得碎粉,_______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_______却变成新教的工具,并且一般地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创造精神发展的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推动力。”“_______”上依次应填入的是
A.火药、指南针、印刷术
B.印刷术、指南针、火药
C.指南针、火药、印刷术
D.火药、印刷术、指南针
右图是1900年法国发行的绘有“联军合力让中国巨人四分五裂”的漫画
明信片。在其反映的历史事件之后
A.清政府被迫割让大片领土
B.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C.中国首次允许外国在华设厂
D.列强攫取了在华北的驻兵权
钱穆先生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
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
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沟通,才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否则无生命的政
治,无配合的制度,决然无法长成。”下列史事可以佐证钱穆先生这一观点
A.洋务运动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有一位新国民,戴一顶自由帽,穿一套文明装,着一双进步靴,走过了交通路,来到了模范街,
踏进了公益会,说几句义务话。这一新国民形象的描述反映了
A.社会生活的近代化
B.礼仪风俗的简洁化
C.民间服饰的西洋化
D.民族经济的工业化
6.某同学想了解中国抗日战争“十四年抗战”的起点事件,应向他推荐下列哪一部作品?
A
B
C
D
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
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
现代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下列选择中,属于邓小平理论中“吸收和借鉴”
表现的是
A.“一五”计划工业化方针
B.和平赎买的改造政策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自古以来,人们向往飞天,从嫦娥奔月到苏轼把酒问青天,再到万户航天等等,面对浩渺星空,
他们想象的脚步不曾停歇。随着科技日新月异,曾经的登天神话在我国由梦想变成现实的是
《建筑与民主》一书中说:雅典人通常在半圆形的山坡上集会,确保每一个参与讨论内政、外
交问题的人,不仅能看到发言的人,也可以看到其他出席的人。这反映了雅典
A.实行民主政治
B.注重法制建设
C.建筑水平高超
D.文化繁荣昌盛
10.科技发展是一把双刃剑,人们在享受工业化成果时,也造成了环境污染。右图现象直接源于
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
蒸汽机车的发明
C.发电机的发明和运用
D.化学工业的发展
11.“假设一对大象自30岁起至90岁止,每10年生育一头小象,并活到一百岁,740年后这一对大象的家庭就有近1900万头。可事实上的大象存活数远低于这个值。“下列可以解释这种现象的理论是
A.物种不变论
B.生物进化论
C.相对论
D.经典力学
12.不论是从战争史还是二战以后的世界历史看,它都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它首次宣布正义国家
将结成同盟,不仅是为了保护国家免于外来侵略,而且是为了世界一切人的人权免于强权的
蹂躏。”上述引文最有可能出自于
A.《共产党宣言》
B.《开罗宣言》
C.《凡尔赛和约》
D.《联合国家宣言》
现在有网友认为:“你的粉丝超过了100,你就是一本内刊;超过1000,你就是个布告栏;
超过1万,你就是一本杂志;超过10万,你就是一份都市报;超过100万,你就是一份全国
性报纸;超过1000万,你就是电视台。”这从侧面反映了互联网
A.受众面广,渗透性强
B.保存信息的力量强
C.信息容量大、时效性强
D.受众选择的主动性大
非选择题(本部分3小题,共24分。)
14.(6分)史实与推论:科学全面地解读史实或史料,可以得出正确的历史推论。请对下面的推
论做出判断,正确的写A,错误的写B。
史实:“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
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函》
推论:李鸿章真正认识到了清朝落后的根本原因。
(
)
史实:1969年1月20日,尼克松在总统就职演说中再次暗示他有意改变对华政策。根据
毛泽东的意见,《人民日报》于1月28日破例全文刊登了尼克松的这篇演说。
推论:在中美两国领导人的共同努力下,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
)
史实:1971年10月26日,中国外交部代理部长姬鹏飞收到英国某国际组织秘书长发来的
电文,告知该国际组织二十五日通过的决议。毛泽东获悉后高兴地说:“这是非洲黑人兄弟
把我们抬进去的。”
推论:在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下,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
)
史实:美国的《独立宣言》阐述了自由民主的政治原则,指出人人生而平等……法国的《人
权宣言》提出自由平等是天赋的人权,国家主权属于人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推论:欧洲和美洲的革命领导者都接受了启蒙思想,并将其作为自己的理论依据和推翻旧
的政治及社会结构的思想武器。
(
)
史实:1861年美国公布《反联邦脱离法》,林肯曾就此比喻道:“为保全生命,往往不得不
把手脚截掉,但决不会为了保全手脚而断送生命。”
推论:林肯认为“为保全生命”,首要任务是维护国家统一。
(6)史实: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各国“自由人民”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所试行的
征服活动。“不论在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了和平,都与美国安全有关。”“我相
信,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
——美国前总统杜鲁门
推论:杜鲁门主义的实质是美国公开干涉别国内政,它把冷战推向了高潮。
(
)
15.(6分)情境分析:分析下列情境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北京同仁堂见证了中国300多年的社会变迁。
片断一
1669年同仁堂由乐显扬创建,1723
年开始供奉御药,创业初成。同仁堂人以“同修仁德,济世养生”为己任,讲究“仁心仁术”之道。
片断二
步入近代,同仁堂除加强产品开发和市场营销外,还积极利用官方联系以图在原材料、定价权、品牌维护、资金方面获得好处,企业获得新发展。1931
年九一八事变后,同仁堂业务逐渐萎缩。
片断三
解放后,同仁堂业务逐渐恢复和发展。1954年8月27日,随着乐松生在一纸协议上签上姓名,乐家拥有同仁堂300余年的历史戛然而止。
1992年同仁堂单独挂牌成立了“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公司”。1993
年,
同仁堂在香港开设海外第一家门店。1995
年初以来,
同仁堂10条生产线通过澳大利亚
TGA
认证,
为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奠定了基础。1998
年以后,
同仁堂在世界各地开店
22
家。
——据杨在军《家族企业长寿之家族因素剖析》等
据片断一,指出同仁堂的文化理念与中国古代哪一思想流派相吻合,该流派的思想核心是
什么?(2分)
据片断二,概括近代同仁堂的发展态势?近代以来同仁堂获得发展的有利条件是什么?
(2分)
据片断三,指出推动同仁堂在1954年转型的历史事件?分析20世纪90年代以来同仁堂经
营模式的改变反映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2分)
(12分)综合探究: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创新发展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思想和论
断,把创新发展提到了事关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高度,摆到了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创新推动社会进步,改革促进国家发展。“制度创新”在古今中外都尤为重要。
材料一
西国莫不慕之,近代渐设考试以取人才,而为学优则仁之举。今英、法、美均已见端,
将来必至推广。
——丁韪良《西学考略》
材料一中西方国家学习中国的什么制度?该制度正式创立于哪位皇帝时期?(2分)
材料二
到1979年,集体农业活动的组织方面正在发生一场意义更深刻的变化……开始了叫作生产责任制的某些尝试……责任制进一步下放到家庭中。到1981年或1982年,在最贫困的省份中,90%以上的家庭以户而不是以生产队为单位负责耕种以前的集体土地。这个制度在较富裕的省份中也日益推广开来……到1983年底,几乎全部农业生产都是以家庭为基础的。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二中给农民带来“深刻变化”的政策是什么?这种变化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哪次重要会
议后出现的?(2分)
材料三“统一中国,振兴中华,是历史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从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鉴于历史的经验和台湾的现实,我们提出了祖国统一之后可以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设想。”
——《政府工作报告》1984年5月
(3)材料三中的政治构想是由谁提出来的?这种政治构想的重要前提是什么?(2分)
材料四
“所谓新,是对我们先前的经济政策而言的。可是实质上,它比我们先前的经济政策包含着更多的旧东西。”
——列宁
(4)“所谓新”是指列宁采取的一项什么经济措施?该措施的“新”体现在哪里?(2分)
材料五
“我们的首要任务是给人民工作。我们要明智而勇敢的承担起来,这项任务并不是不能解决,由政府直接招募可以部分的做到,象战时紧急状态那样,同事通过雇佣这些人员来完成急需的工程。”
——罗斯福
为了“给人民工作”罗斯福采取了怎样的政策?具体措施是什么?(2分)
你认为为更好的促进国家发展,除了制度创新,还该注重哪些方面?(2分)
2016—2017学年度九年级模拟考试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选择题(每题2分,共26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C
A
D
B
A
C
C
C
A
A
11
12
13
B
D
A
非选择题(14题6分,15题6分,16题12分。)
14、史实与推论(每题1分,共6分)
(1)B(2)B(3)A(4)A(5)A(6)B
15、情境分析(6分)
儒家学派。(1分)
思想核心:仁。(1分)
(2)发展态势:曲折发展。(1分)
有利条件:政府的支持;新机器设备、新技术的采用;实业救国的推动等。(任意一点
得1分)
(3)三大改造(或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分)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1分)
综合探究(12分)
(1)科举制(1分),隋炀帝(1分)。
(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分),十一届三中全会(1分)。
(3)邓小平(1分),前提: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1分)。
(4)新经济政策(1分),利用市场的办法来调节经济(1分)。
(5)罗斯福新政(1分),
具体措施:以工代赈,筹划大规模公共工程的兴建,以增加就业。(1分)
(6)科技创新,理论创新,文化创新等。(写出两点得2分)
特别说明:考生所答的历史专用名词、历史人名、历史地名、朝代名称等,如出现错别字,皆以错误判定,不与给分。
A.神舟五号
B.玉兔号月球车
C.东方红一号
D.嫦娥一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