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课题名称 第八课 碰撞运动 ——碰撞传感器和机器人的避碰行走
科 目 信息技术 年级 九年级
教学时间 2课时(90分钟)
教学目标 1.了解碰撞开关的工作原理。
2. 学会碰撞检测程序的编写,能够识别获取的碰撞信息。
3.掌握碰撞开关的方位及碰撞信息获得的方位和对应的检测值。
4.掌握机器人避开碰撞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知道八个不同方位碰撞检测的障碍状态对应的八个检测值。2.在操作过程中体会循环控制在障碍处理过程中的作用。3.在调试过程中体会碰撞检测步长距离的调整方法。
课堂教学分析 从其他传感器的检测程序引入碰撞检测程序的编写,结合机器人避障程序,讨论机器人避开碰撞程序的编写。
《躲避碰撞》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活动1 (一)知识回顾,复习导入。1.老师请学生回顾上一课内容红外传感器的原理。2.老师类比红外传感器引出本节课教学主题“碰撞传感器”。
教学活动2 (二)问题启发,合作探究。1.老师讲解碰撞传感器原理、属性及参数设置(与红外传感器相类比)。2.实践活动:请学生把通过修改第7课的检测程序,编写出碰撞检测程序。
教学活动3 (三)问题启发,合作探究。1.教师提出问题:与红外检测相类比,在碰撞检测中,机器人在各方向碰到障碍时,碰撞检测值是否有变化。2.实践活动:学生利用碰撞检测程序,在有矩形障碍的检测场地中通过调节机器人的位置完成下表。碰撞检测表碰撞方向检测值没有障碍左前方右前方正前方左后方右后方正右方正后方正左方
教学活动4 (四)问题启发,合作探究。分组讨论:讨论检测值的特点:即来自相邻两个碰撞开关之间的碰撞,其碰撞值为这两个碰撞开关遇到碰撞时检测值的和。机器人各方位的碰撞检测值如图
教学活动5 (五)归纳总结,畅谈收获。学生总结自己本节课的收获和感想,教师指导学生自我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活动1 (一)知识回顾,复习导入。老师请学生回忆 “红外避障程序”,引出“机器人避碰”。
教学活动2 (二)问题启发,合作探究。1.引导学生理解“机器人避碰”原理。结合机器人避障程序,讨论机器人避开碰撞程序的编写,体会避开障碍动作与避开碰撞动作的区别,即避开障碍是没有碰到时的避让,而避开碰撞是碰上障碍以后的避让,所以前者的避让是直接的避让,而后者的避让是后退后的避让。2.实践活动:学生自主练习,根据老师讲解,学生运用“机器人避碰”原理完成“机器人碰撞警示音”任务。“机器人碰撞警示音 ”活动项目的参考程序如图
教学活动3 (三)归纳总结,畅谈收获。老师以“你学到了什么?”的形式提问,请学生回顾本节课内容。
教学活动4 (四)创作天地,巩固提高。编写一个“机器人八音盒”的程序,使机器人在不同方向遇到碰撞时发出不同的声音。提示:“机器人八音盒”的参考程序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