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吉木乃初级中学七年级数学下册10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教案(打包6套)(新版)新人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新疆吉木乃初级中学七年级数学下册10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教案(打包6套)(新版)新人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42.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7-05-24 10:11:12

文档简介

直方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由频数分布表绘制频数分布直方图,明确频数分布直方图中小长方形所表示的实际意义,了解频数分布图的意义,能根据频数分布直方图说出该矩形的数据所表示的实际意义
.过程与方法:感受数据的整理过程,体会表格在数据整理中的作业.情感 、态度、价值观:
1、感受统计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2、初步建立统计的观念,培养调查研究的良好习惯和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探究用频数分布直方图描述数据的方法。
教学难点
通过频数分别直方图在数据中所起的作用,反映数据中蕴含的规律,感受和体会统计结果对决策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一、自主学习1、在频数分布直方图的基础上,首先取直方图中每一个长方形上边的
,然后在横轴上直方图的
各取两个频数为0的点,他们分别与直方图左右相距
组距。将所取的这些点用线段依次连接起来,就所得到频数折线图。2、频数分布直方图由五个小矩形组成,且从左到右五个小矩形的高的比为2:4:5:7:3,若第一小组的频数为4,则数据总个数为
。二、深入学习
在前面我们用条形、扇形、折线三种统计图形象直观地描述了数据,那么对于一组数据的频数分布用什么图象来描述呢?那就需要用到频数分布直方图。1.频数分布直方图的绘制
频数分布直方图主要是直观形象地能看出频数分布的情况,上节课我们对63名学生的身高作了数据的整理,并且也列出了频数分布表,现在我们利用频数分布表作出相应的频数分布直方图。⑴.以横轴表示身高,纵轴表示频数与组数的比值。如图:⑵.小长方形面积的意义从上图中可以看出:,因此小长方形的面积就是反映数据落在各个小组内的频数的大小。⑶.用简便方法画频数分布直方图。在等距离分组中,由于小长方形的面积就是该组的频数,因此在作频数分布直方图时,小长方形的高完全可以用频数来代替。如上图可作成下图的形式:课堂检测课本150页2题,画频数分布直方图。四、课堂小结
今天主要学习的是频数分布直方图的绘制,以及频数分布折线图与前面的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有一定的差异,折线统计图是描述总体数据的变化趋势,而频数折线统计图是描述各个范围内频数的分布情况。
用频数折线图来描述频数的分布情况。
频数折线图来描述,首先取直方图中高一个长方形上边的中点,然后在横轴上直方图的左右取两个频数为0的点(与直方图左右相隔半个组距)如在上图中,在横轴上取(147.5,0)与(174.5,0),将所取的这些点依次用线段连接起来,就得到频数折线图。
二次备课
作业布置
书150页第3题画频数分布直方图和频数折线图。书160复习题10的9、10。预习:整理本章内容
板书设计
§10.2直方图(2)一、绘制频数分布直方图的步骤:①计算最大与最小值的差。②决定组距和组数。③列频数分布表④画频数分布直方图二、直方图的特点:能够显示各组频数分布的情况;易于显示各组之间的频数的差别
教学反思
身高/cm
频数/组距
身高/cm
频数10.1
统计调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模拟过程,了解抽样调查、样本、个体与总体等统计概念。初步感受抽样调查的必要性,初步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过程与方法:经历抽样调查收集、整理和描述的过程,初步感受抽样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发展统计意识。情感 、态度、价值观:通过参与与处理数据的一般过程,感受统计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增强学习统计的兴趣。
教学重点
抽样调查、样本、总体等概念以及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
教学难点
理解总体、个体、样本和样本容量各概念之间的关系和简单随机抽样的合理性,理解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方法。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讨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一、自主学习1、什么是抽样调查?2、什么是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3、抽样调查的方式有


。二、深入学习上节课我们对全班同学对自己所喜爱的学科进行了调查,那么如果要对某校2000名学生对新闻、体育、动画、娱乐、戏曲五类电视节目的喜爱情况,怎样进行调查?1.抽样调查的意义在上述问题中,由于学生人数比较多,全面调查花费的时间长,消耗的人力、物力大,因此需要寻求既省时又省力又能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就是抽样调查——板书课题抽样调查:抽取一部分对象进行调查的方法,叫抽样调查。2.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的意义总体:所要考察对象的全体。个体:总体的每一个考察对象叫个体。样本:抽取的部分个体叫做一个样本。样本容量:样本中个体的数目。3.抽样的注意事项
①抽样调查要具有广泛性和代表性,即样本容量要恰当。样本容量过少,那么不能很好地反映总体的情况,比如要调查2000名学生对电视节目的喜爱情况,若抽取的样本容量为几名学生就不能反映2000名学生的喜爱情况;如果抽取的学生人数过多,必然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达不到省时省力的目的。再如要调查60岁以上的老人的生病情况,在医院去抽取一些60岁以上的住院病人,它又不具有代表性,则应从60岁以上的老人册中任意抽取部分老人的生病情况来反映总体的60岁老人的生病情况,才能达到目的。②抽取的样本要有随机性。为了使样本能较好地反映总体的情况,除了有合适的样本容量外,抽取时还要尽量使每一个个体都有相等的机会被抽到,所谓随机就是机会相等。例如在2000名学生的注册学号中,随意抽取100个学号,调查这些学号对应的100名学生。
当然还可以在上学或放学时,在学校门口随机进行调查;或则每隔10个人调查一个,直到调查满确定的样本容量。
总体说来抽样调查最大的优点就是在抽样过程中避免了人为的干扰和偏差,因此随机抽样是最科学、应用最广泛的抽样方法,一般情况下,样本容量越大,估计精确度就越高。让学生观察书138页抽样调查100名学生最喜爱节目的人数统计表和统计图,并指出最好选择什么统计图来描述较好。思考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的优缺点。梳理总结: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是收集数据的两种方式。全面调查收集的数据全面、准确,但一般花费多、耗时长,而且某些调查不宜用全面调查。抽样调查具有花费少、省时的特点,但抽取的样本是否具有代表性,直接关系到总体估计的准确性。如何选择是全面还是抽样调查一件事情的调查是作全面调查还是抽样调查,首先看这个事件的每个个体与总体关系是否重大,若因一个个体而直接影响总体情况,这应用全面调查,得到详细情况。若全面调查很困难,花费时间,物力和人力很多,且每个个体对总体不直接构成威胁,则可作抽样调查。在用样本估计总体的相应属性时一般用“估计……大约……”这样的词语。三、课堂检测1、课本140页练习3、42、补充指出下列调查是适合普查,还是适合抽样调查。(1)了解一批灯泡的使用寿命;(2)调查某一地区合资企业的数量;(3)了解某池塘鱼的产量;(4)调查全国中学生的环保意识;(5)审查某文章的错别字数。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主要学习的是抽样调查,它是统计中常采用的方法,但要注意抽样时要具有广泛性和代表性,还要注到有随机性,根据精度,确定样本容量的大小,一般地说样本容量越大,精度越高。
二次备课
作业布置
1、书141页复习巩固3、4题;书142页
8题。2、预习什么是抽样调查,抽样调查有哪些方式?
板书设计
§10.1统计调查(2)一、抽样调查的意义二、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的意义三、抽样的注意事项
教学反思直方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描述数据的另一种统计图——直方图,通过事例掌握用直方图的几个重要步骤,理解组距、频数、频数分布的意义,能绘制频数分布图。过程与方法:感受数据的整理过程,体会表格在数据整理中的作业。情感 、态度、价值观:1、感受统计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2、初步建立统计的观念,培养调查研究的良好习惯和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探究用频数分布直方图描述数据的方法。
教学难点
通过频数分别直方图在数据中所起的作用,反映数据中蕴含的规律,感受和体会统计结果对决策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讲练结合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自主学习1、在前面我们学习了哪几种描述数据的方法?它们各自的优点是什么?2、绘制频数分布直方图的一般步骤:(1)计算

的差。(2)决定

(3)列
分布表。(4)画
。3、一般地,数据越多,组数也越多,,当数据在100以内时,按照数据的多少,常分成
族。4、各小组内的数据叫
,常采用
方法进行累计。5、一组数据的最大值与最小值差为14,组距为3时,可分为
组。二、深入学习1.问题提出:为了参加全校各年级之间的广播体操比赛,七年级准备从63名同学中挑出身高相差不多的40名同学参加比赛,为此收集到了这63名同学的身高(单位:cm)如下,请同学们看P163收集的63个数据。选择身高在哪个范围的学生参加呢?为了使选取的参赛选手身高比较整齐,需要知道数据的分布情况:身高在哪个范围内的学生多,哪个范围内的学生少,因此得对这些数据进行适当的分组整理。2.对数据分组整理的步骤
①计算最大与最小值的差。最大值-最小值=172-149=23(cm)这说明身高的范围是23cm。②决定组距和组数。
把所有数据分成若干个组,每个小组的两个端点之间的距离(组内数据的取值范围)称为组距。例如:第一组从149∽152,这时组距=152-149=3,则组距离就是3。
那么将所有数据分为多少组可以用公式:,如:,则可将这组数据分为8组。注意:组距和组数没有固定的标准,要根据具体问题来决定,分组数的多少原则上100个数以内分为5∽12组较为恰当。③列频数分布表频数:落在各个小组内的数据的个数。
每个小组内数据的个数(频数)
在各个小组的分布状况用表格表示出来就是频数分布表,如:对据列频数分布就得到频数分布表。身高分组划计频数合计所以身高在,,三个组的人数共有12+19+10=41(人),应次可以从身高在155∽164cm(不含164cm)的学生中选队员。
以上三个步骤也对这63个数据进行了整理,通过这样的整理,也选出了比较合适的队员。课堂检测1、在上述数据中,如果组距取为2或则4,分为几组,能否选出40名队员,请试试看。2、书149页练习四、课堂小结
今天主要学习的仍是有关数据的整理,但是它主要研究的是数据在各个小范围内的分布状况,通过频数分布来体现某个数据在一定范围内的情况,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要求。说一说绘制频数分布直方图的一般步骤:①计算最大与最小值的差。②决定组距和组数。③列频数分布表④画频数直方图。
二次备课
作业布置
P168练习(不画频数分布直方图)
P169第2题(不画频数分布直方图)预习1、在频数分布直方图的基础上,首先取直方图中每一个长方形上边的
,然后在横轴上直方图的
各取两个频数为0的点,他们分别与直方图左右相距
组距。将所取的这些点用线段依次连接起来,就所得到频数折线图。2、频数分布直方图由五个小矩形组成,且从左到右五个小矩形的高的比为2:4:5:7:3,若第一小组的频数为4,则数据总个数为

板书设计
§10.2直方图(1)数据分组的步骤:①计算最大与最小值的差。②决定组距和组数。③列频数分布表
教学反思
注:画记也可以写成频数累计。10
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结合具体问题梳理相关概念,回顾收集数据常用的方法和整理、描述数据常用的统计图,清楚常用统计图的画法。过程与方法:学生在掌握统计图表特点的基础上,户根据问题需要选择适当的统计图描述数据,并能从统计图表中获取相关信息,进行初步分析,解答有关问题。情感 、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复习,进一步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统计思想及样本抽取的随机性,增强学习统计的兴趣,构建初步统计的观念。
教学重点
掌握基本概念,会画各种统计图,知道这些统计图的特点,清楚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难点
列频数分布表与画频数分布直方图是对数据从数的描述转到形的描述,所以分组、列表、画图是本章的难点。
教学方法
整理与巩固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知识梳理:统计调查(基本概念)数据处理的过程数据处理一般包括收集数据、整理数据、描述数据和分析数据等过程。收集数据的方法:a、民意调查:如投票选举
b、实地调查:如现场进行观察、收集、统计数据
c、媒体调查:报纸、电视、电话、网络等调查都是媒体调查。注意:选择收集数据的方法,要掌握两个要点:①是要简便易行,②要真实、全面。数据处理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生活中的现象,对未知的事情作出合理的推断和预测。统计调查的方式及其优点(1)全面调查:考察
的调查叫做全面调查。(2)划计法:整理数据时,用
的每一划(笔画)代表一个数据,这种记录数据的方法叫划计法。例如:统计中编号为1的数据每出现一次记一划,最后记为“正正一”,即共出现11次。(3)百分比:每个对象出现的次数与总次数的
。注意:①调查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全面调查,另一种是抽样调查。
②划计之和为总次数,百分比之和为1。
③划计法是记录数据常用的方法,根据个人的习惯也可改用其他方法。全面调查的优点是可靠,、真实,抽样调查的优点是省时、省力,减少破坏性。抽样调查的要求为了获得较为准确的调查结果,抽样时要注意样本的广泛性和代表性,即采取随机抽查的方法。如:请指出下列哪些调查的样本缺乏代表性。从具有不同层次文化的市民中,调查市民的法治意识;在大学生中调查我国青年的上网情况;抽查电信部门的家属,了解市民对曜服务的满意程度。小结:只有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样本进行抽样调查,才能了解总体的面貌和特征。总体和样本总体:要考查的
对象称为总体。个体:组成总体的每一个考察对象称为个体。样本:从
当中抽出的所有实际被调查的对象组成一个样本。样本容量:样本中
叫样本容量(不带单位)。如:要了解某校全体学生早晨用餐情况,抽出其中三个班做调查。总体是
;样本是
;个体是
。综合练习:1、为了了解某县七年级2000名学生的身高,从中抽取500名学生进行测量,对这个问题,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2000名学生是总体
B、每个学生是个体
C、抽取500名学生是所抽的一个样本
D、每个学生的身高是个体分析:要明白统计调查中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不要错看对象。二、直方图1、数据的频数分布表反映了一组数据中的每个数据出现的频数,从而反映了在数据组中各数据的分布情况。要全面地掌握一组数据,必须分析这组数据中各个数据的分布情况。如:1、八年级某班20名男生一次投掷标枪测试成绩如下(单位:m):25,21,23,25,27,29,25,28,30,29,26,24,25,27,26,22,24,25,26,28。(1)将这20名男生的测试成绩按从小到大排列,统计出每种成绩的数值出现的频数,并制成统计表;(2)根据统计表回答:①成绩小于25米的同学有几人?占总人数的百分之几?②成绩大于28米的同学有几人?占总人数的百分之几?③这些同学的成绩大部分集中在哪个范围内,占总人数的百分比是多少?小结:利用频数、频率分布表,可以清楚地反映出一组数据中的每个数据出现的频数和频率,从而反映这些数据的整体分布情况。2、频数分布直方图为了直观地表示一组数据的分布情况,可以以频数分布表为基础,绘制分布直方图。频数分布直方图简称直方图,它是条形统计图的一种。直方图的结构:直方图由横轴、纵轴、条形图的三部分组成。作直方图的步骤:①作两条互相垂直的轴:横轴和纵轴;②在横轴上划分一引起相互衔接的线段,每条线段表示一组,在线段的左端点标明这组的下限,在最后一组的线段的右端点标明其上限;③在纵轴上划分刻度,并用自然数标记;④以横轴上的每条线段为底各作一个矩形立于数轴上,使各矩形的高等于相应的频数。如:为了了解某地区八年级学生的身高情况,现随机抽取了60名八年级男生,测得他们的身高(单位:cm)分别为156
162
163
172
160
141
152
173
180
174
157
174
145
16
153
165
156
167
161
172
178
156
166
155
140
157
167
156
168
150
164
163
155
162
160
168
147
161
157
162
165
160
166
164
154
161
158
164
151
169
169
162
158
163
159
164
162
148
170
161
(1)将数据适当分组,并绘制相应的频数分布直方图;(2)如果身高在的学生身高为正常,试求落在正常身高范围内学生的百分比。小结:画频数分布直方图可按以下步骤:①计算数差;②确定组距与组数;③确定组限;④列频数分布表;⑤画频数分布直方图。其中组距和组数的确定没有固定标准,要凭借经验和研究的具体问题决定。一般来说,组数越多越好,但实际操作比较麻烦,当数据在100个以内时,根据数据的特征通常分成5~~12组。1、下列调查用全面调查方式最合适的是(

A、调查中小学生学习负担是否过重
B、调查中小学生课外资料花费情况
C、调查某种组奶粉的合格率
D、调查禽流感病例在各省市的分布情况2、为了了解一批电视机的寿命,从中抽取100台电视机进行试验,这个问题中的样本是(

A、这批电视机的寿命
B、抽取的100台电视机
C、100
D、抽取的100台电视机的寿命3、某商场随机抽查了某月6天的营业额,结果分别如下(单位:万元):2.8,3.2,3.4,3.7,3.0,3.1,则这6天的平均营业额为
万元,估算该商场这个月(30天)的总营业额是
万元。4、某校七年级共有学生600名,为了了解这些学生的视力情况,抽查了40名学生进行测量,在这个事件中:(1)总体、个体、样本各是什么?(2)这个抽样调查具有代表性吗?(3)若具有代表性,且数据在0.9~~1.2范围内的比例为40%,则可估计,该校七年级学生视力在0.9~~1.2范围内的人数约为多少?5、某校学生在“暑假社会实践”活动中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并组织评委对学生写出的调查报告进行统计,绘制了统计图如图所示,请根据该图回答下列问题:
(1)学生会共抽取了
份调查报告;(2)若等第A为优秀,则优秀率为
;(3)学生会共收到调查报告1000份,请估计该校有多少份调查报告的等第为E?分析:调查报告的总份数等于各小组频数之和.6、某校九年级(2)班课题研究小组对本校九年级全体同学的体育达标(体育成绩60分以上,含60分为达标)情况进行调查,他们对本班50名同学的体育达标情况和其余班级的体育达标情况分别进行调查,数据统计如图所示:九年级(2)班同学体育达标情况频率分布直方图
九年组其余班级同学体育达标情况统计图
(说明:每组成绩的取值范围中,含最低值不含最高值)九年级(2)班同学体育达标率和九年级其余班级同学体育达标率各是多少?如果全九年级同学的体育达标率不低于90%,则九年级同学人数不超过多少人?分析:①条形图和扇形图都能表示体育达标情况;②根据九年级(2)班的学生达标率与九年级学生的达标率和九年级其余班级学生的达标率不同,通过列不等式求出九年级人数的范围。
窗体底端窗体顶端窗体底端
二次备课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10.1
统计调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对较大的数据进行随机抽样,学会分层次进行对样本的数据收集、整理、描述,能按比例对数据进行抽样,并能统计出各段人数的百分比。过程与方法:经历调查收集、整理和描述的过程,能够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做出决策。情感 、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
感受分层抽样的必要性,初步体会用分层抽样进行统计的思想。
教学难点
分层方案的制定。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一、自主学习1、先将总体分成几层,然后在各层中进行简单随机抽样,是一种
。2、分层抽样获取的样本与直接进行简单随机抽样相比一般能更好的反应
。3、分层抽样调查的一般过程    。二、深入学习
从上节课我们已经看到在总体数目比较大时,对它进行全面调查很难做到,甚至根本就不可能,如:某地区有百万电视观众,要想了解他们对新闻、体育、动画、娱乐、戏曲五类节目的喜爱情况,能否像上节课中提到的抽100名学生来估计2000名学生的喜爱情况吗?
上述情况显然不能。由于学生、成年人、老年人各自喜爱的节目不一样,所以要了解整个地区的观众的情况,需要在更大范围内抽取样本。
由于在各个年龄段对节目的爱好有明显的不同,而同一个年龄段对节目的爱好往往存在共性,所以可以对青少年、成年人、老年人各段人群分别进行简单随机抽样,即分层次抽样,使每个年龄段都能抽取一定的人数来代表所在的人群,然后汇总调查结果。
那么如何按层次抽取呢?
可以按年龄段的实际人口的比例分配来确保每个年龄段都有相应的比例的代表,教材中按青少年、成年人、老年人的人数比为2:5:3抽取。
请同学们计算按这样的比例各段分别应抽取多少人,并列出表格。青少年成年人老年人合计抽取人数2005003001000在抽取的1000名观众中,对各类节目的喜爱情况整理、绘制成喜爱节目的人数统计表:青少年成年人老年人合计百分比A新闻1112510323923.90%B体育471146322422.40%C动画55531812612.60%D娱乐741765930930.90%E戏曲13325710210.20%合计2005003001000100%那么如何统计出各段人数对节目的喜爱的百分比呢?这个表格又如何设计呢?青少年成年人老年人新闻25%34.5%体育23.5%22.8%21%……………………课堂检测课本159页第5题;课本160页第11题。课堂小结1、分层抽样调查的一般过程:第一步:设计一份调查问卷;第二步:根据调查对象的不同分类,建立若干个调查小组,在确定各类调查样本容量后使用简单随机调查,收集数据。第三步:列出统计表整理数据,根据统计表画出统计图来描述数据。2、
统计调查这一单元主要讲了调查的两种方式: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全面调查收集到的数据全面、准确,但是一般花费多,耗时长,而且有些调查不宜全面调查。抽样调查具有花费少、省时的特点,但要注意抽取的样本要具有广泛性、代表性和随机性,这直接关系到对总体的估计的准确程度,如果总体的数据较大、情况对象复杂时,就要采取分层抽样的方法。
在描述数据时,多采用的是扇形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以及折线统计图来描述。
扇形统计图能准确反映各段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情况;条形统计图能准确反映各段的具体数目字;折线统计图能反映各段的变化趋势。
二次备课
作业布置
课本159-160页7、8、9、10、12预习绘制频数分布直方图的内容,梳理绘制频数分布直方图的一般步骤。1、绘制频数分布直方图的一般步骤:(1)计算

的差。(2)决定

(3)列
分布表。(4)画
。2、一般地,数据越多,组数也越多,,当数据在100以内时,按照数据的多少,常分成
族。3、各小组内的数据叫
,常采用
方法进行累计。4、一组数据的最大值与最小值差为14,组距为3时,可分为
组。
板书设计
§10.1统计调查(3)分层抽样调查的一般过程:第一步:设计一份调查问卷;第二步:根据调查对象的不同分类,建立若干个调查小组,在确定各类调查样本容量后使用简单随机调查,收集数据。第三步:列出统计表整理数据,根据统计表画出统计图来描述数据。
教学反思10.1
统计调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了解全面调查的概念;2、会设计简单的调查问卷,收集数据;3、掌握划记法,会用表格整理数据;4、会画扇形统计图,能用统计图描述数据。过程与方法:经历全面调查收集、整理和描述的过程,初步建立统计观念,并会运用统计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情感 、态度、价值观:通过参与与处理数据的一般过程,感受统计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增强学习统计的兴趣。
教学重点
全面调查的过程(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
教学难点
绘制扇形统计图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小组交流,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自主学习什么是全面调查?处理数据的三个环节是什么?如何确定扇形图的圆心角?二、深入学习问题一:如果要了解全班同学对语文、数学、外语、政治、历史、地理、生物七个学科的喜爱情况,你会怎样做?1.收集数据
如何收集数据,让全班同学在下面的问卷调查中获取数据。调查问卷在下面七个学科中,你最喜欢的是(
)(只选一个)A.语文
B.数学
C.外语
D.政治
E.历史
F.地理
G.生物填完后交数学科代表,由科代表唱票,全班同学在表格中进行统计。2.整理数据科目划记人数百分比A.语文B.数学C.外语D.政治E.历史F.地理G.生物3.描述数据
描述数据的方法通常用条形统计图或扇形统计图来直观地反映数据揭示的信息。条形统计图:就是用坐标的形式来描述,如:思考:(1)根据表格,怎样画条形图?从条形图中你能获得什么信息?条形图有什么特点?梳理结果:根据图纸的大小画出两条互相垂直的射线;在水平射线上,适当分配条形的位置,确定直条的宽度和间隔;在与水平射线垂直的射线上,根据数据大小的具体情况,确定单位长度表示多少;④按照数据大小,画出长短不同的直条,并注明数量。条形图能够显示每组中的具体数据,易于比较数据之间的差别。扇形统计图:用一个圆代表总体,然后将各部分所占的百分比将圆分成若干个部分,再在各部分中标出相应的百分比和名称。如:小组交流:扇形图中,整个圆表示什么?每个扇形表示什么?画扇形图,关键是什么 从扇形图中你能获得什么信息?制作扇形统计图关键是确定各部分所占圆心角的大小,它的确定方法就是用梳理结果:扇形图中整个圆表示总体100%,每个扇形代表总体的一部分;画扇形图时,按各类节目所占的百分比算出都应扇形的圆心角的度数;
该部分数据所占的百分比×360o
,如语文所占的百分比是20%,则相对应的圆心角为360o×20%=72o。注意:各部分的圆心角之和可能与360
o有一定的误差。(3)在圆中根据算得的各圆心角度数画出各个扇形,并注明各类节目的名称集相应的百分比。条形统计图与扇形统计图的优缺点各是什么?(条形统计图能够显示每组中的具体数据,易于比较数据之间的差别;扇形统计图反映了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的大小,易于显示每组数据相对于总数的大小。4.全面调查的意义在上面的调查中,我们利用调查问卷得到了全班同学喜爱的学科数据,利用表格整理数据,并用图直观形象的描述了数据。利用表和图分析到了喜爱学科的情况。在这个调查中,全班同学是要考查的对象。考查全体对象的调查就叫做全面调查(也叫做普查)课堂检测
课本140页练习1、3。
2题课后去完成。课堂小结本节课的考察对象是什么?那种情况下的调查适合全面调查?在本节课的调查中,我们经历了那几个环节?(问卷调查-收集数据、列统计表-整理数据、画统计图-描述数据)
二次备课
作业布置
课本140-141页第1、4、6预习理解样本、总体、个体、样本容量概念。
板书设计
§10.1统计调查(1)全面调查:收集数据--问卷调查整理数据--统计表格描述数据-条形图、扇形图
教学反思
语文
数学
外语
物理
政治
历史
地理
生物
0
5
10
15
20
人数
学科类别
语文20
%
数学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