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初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
时量:60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仅有一个选项正确,每小题2分,共36分)
1.“他在位期间成功地统一了西晋末年以来近300年的分裂局面,改革制度,发展生产,注重吏治,国家安定。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他在1978年美国学者麦克·哈特所著的《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排行第82位。这位在西方人眼中影响深远的中国皇帝是
(
)
A.汉武帝
B.隋文帝
C.唐太宗
D.唐玄宗
2.一位外国人曾描述大运河:“由广州通向北京,其长度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其实,大运河的南北两端应该是今天的
( )
A.广州、北京
B.杭州、北京
C.扬州、北京
D.广州、杭州
3.唐太宗曾对大臣们说“朕终日孜孜,非但忧伶百姓,亦欲使卿等长守富贵”。由此可见,唐太宗“励精图治”的本质是
(
)
A.稳定社会秩序
B.忧伶百姓
C.维护地主阶级长久利益
D.完善各项政策
4.史料载:开元初,上留心理道,革去弊讹,不六七年间,天下大理。这里的“上”指
(
)
A.唐高祖
B.唐太宗
C.
唐玄宗
D.武则天
5.农村稳则社会安,农民富则国家盛,农业丰则基础强,而农业的根本出路则在科技创新。唐朝创制的农业生产工具是
(
)
①
②
③
④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6.“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抒发了杜甫对唐都长安遭安史之乱破坏的悲怆情怀。他的诗,语言精炼凝重,艺术技巧高超,被后人称为
(
)
A.诗圣
B.诗仙
C.史诗
D.诗史
7.唐朝的繁盛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们漂洋过海、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唐朝也以博大的胸怀兼容并蓄外来文化的精华,中外文化双向交流、共享繁荣,下列事件能佐证这一现象的是
(
)
①文成公主入藏;②鉴真东渡日本;③玄奘西行天竺;④遣唐使来华
A.
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8.有位书法家,他曾任平原郡太守,抗击过安禄山叛乱,其所创雄浑敦厚的新书体,对后世书法影响深远。该书法家是
(
)
A.王羲之
B.颜真卿
C.欧阳询
D.柳公权
9.下面是周南梅溪湖中学某同学整理的唐朝灭亡后的历史信息,其中正确的有
(
)
①五代十国中的“十国”都是南方政权;
②五代十国的开国君主都是武将;
③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④政权更迭与分立是这一时期的典型特征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10.中华民族是一个由50多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在这个大家庭内,每一个民族都产生过杰出的人物,每一个民族都在历史上留下过自己的痕迹,都为中华文明光耀世界做出过自己的贡献。下列所述史实一一对应,错误的一项是
(
)
A.吐蕃族的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各部落,定都逻些
B.契丹族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立辽,创制文字
C.女真族完颜阿骨打统一女真各部,颁行文字,起兵抗辽
D.党项族元昊建立西夏,订立宋夏和约后,给宋岁币,
11.两宋时期民族政权并立,宋、辽、西夏、金之间有战有和。下列示意图正确的是
(
)
①
②
③
④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2.中国古代吏治腐败时会出现以钱买官的现象。“三千索,五百贯,擢通判”就是对这一现象的揭露。这句话反映的情况发生在
(
)
A.唐代
B.宋代
C.元代
D.隋代
13.“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阙下:共遵成信,虔奉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差人搬送至雄州交割”下列史实哪项与此无关
(
)
A.宋辽以淮水至大散关为界
B.宋真宗御驾亲征,打退辽军
C.北宋应允给辽岁币
D.辽军攻宋发生澶州之战
14.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中,有“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一句。其中的“匈奴”指的是
(
)
A.匈奴统治者
B.女真统治者
C.契丹统治者
D.党项统治者
15.“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该诗反映的时代背景应该是
(
)
A.宋辽对抗
B.南宋与金对峙
C.宋夏和议
D.北宋与金对峙
16.费正清、赖肖尔在《中国的传统与变迁》一书中认为,宋代经济的大发展,特别是商业方面的发展,或许可以恰当的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下面最能够论证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
)
A.都城长安成为国际性的大都市
B.
郑和七下西洋
C.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D.在广州设立十三行
17.下列关于宋代手工业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北宋时,棉纺织业兴起,海南岛已有较先进的棉纺织工具
B.南宋时,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中心
C.北宋东京郊外,建有世界上最早的船坞
D.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面发展成著名的瓷都
18.元军在向南进攻的过程中,遭到了南宋军民的顽强抵抗。以下这些人物中,被誉为“抗元英雄”的历史人物是
(
)
A.岳飞
B.铁木真
C.赵构
D.文天祥
二、判断题(正确的写T,错误的写F,每小题2分,共10分)
19.唐太宗知人善任,当时朝中房玄龄敢于决断,杜如晦善于谋略,都是著名的宰相。
(
)
20.唐朝社会风气比较积极开放、兼容并蓄,刚健豪迈的尚武风气盛行一时。
(
)
21.自宋代开始,我国经济的发展进一步向湘江以西拓展。(
)
22.宋太祖和他的后继者先南后北,陆续消灭了南方割据政权,统一了全国。
(
)
23.成吉思汗建立的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
(
)
历史试题答题卡
班级:
姓名:
学号:
得分:
题序
1
2
3
4
5
6
7
8
9
答案
题序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答案
三、材料分析题(24题12分,25题14分,26题14分,共40分)
24.(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唐太宗
材料二:太宗后尝谓侍臣曰:“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宝此三镜,以防己过。”
——《贞观政要》
材料三: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唐太宗
材料四: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
——《日本书纪》
(1)材料一体现了唐太宗怎样的治国思想?(2分)
(2)材料二中的“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反映了唐太宗的哪一治国措施?试举例说明。(4分)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唐太宗实行什么样的民族政策?(2分)材料四表明日本向唐朝派遣使团的目的是什么?(2分)
(4)根据以上材料,请用一句话简评唐太宗。(2分)
25.(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元·高明《琵琶记》
材料二:
“天下英雄,入吾彀(牢笼、圈套)中矣。”
——唐太宗
材料三: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不拘常规锐意改革,对选官制度的完善起到了很大作用。自她之后,历朝历代皇帝都举行殿试,进士们也自豪地说自己是“天子门生”。
材料四:“这种制度提供了布衣(平民)可以做宰相,可以为公卿,可以参政的机会。于是有政治上社会对流的可能性。由此,官僚政治获得了非常大的弹性。”
——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
材料五:北宋录取进士人数变化统计表
(1)以上材料反映的是我国古代的哪一制度?(1分)它的正式诞生与哪位皇帝直接有关?(1分)材料一体现了这种制度的什么原则?(2分)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太宗和武则天为完善这一制度所做的贡献。(4分)
(3)根据材料五和所学知识指出,该制度在宋代有何新发展?(2分)
(4)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选官制度的积极影响?(4分)
26.(14分)两宋是中国传统社会经济发展的高峰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宋史》
材料二:宋代时期,中外交往主要依靠海路,那时海外贸易兴盛,政府鼓励海外贸易,收入颇丰,以至于宋高宗说:“司舶之利最厚,若措施得宜,所得动以百万计。”
材料三: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街市制开始形成,“自大街至诸小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即无空虚之屋,每日凌晨,两街巷门上行百市,买卖热闹”。在宋代之前,这是不可想象的。海外贸易高度繁华,当时整个大宋国的海岸线,北至胶州湾,南至广州湾,再到琼州海峡,都对外开放,与西洋南洋诸国发展商贸。市舶司每年从海上贸易中抽税近200万贯,进出口总额约为2000万贯。
——吴钩《宋:现代的拂晓时辰》节选
(1)根据材料一指出,这一时期我国古代经济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该变化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2分)请分析发生此变化的主要原因。(2分)
(2)根据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三划横线处政府机构的名称(2分)并概括材料三中宋代“商业革命”的表现。(2分)
(3)根据材料二、三和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宋代海外贸易繁荣的原因。(4分)
四、探究题(14分)
27.(14分)中国封建社会历代统治者都注重通过制度创新来巩固统治。阅读下列四幅不同时期政治制度示意图,探究下列问题。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
(1)根据所学知识,补充图中字母A、B、C的内容(6分)
(2)图三是哪一朝代实行的中央官制?(1分)这一朝代在政治上突出的特点是什么?(2分)
(3)图四朝代还注重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请举出这一朝代加强对边疆管理的两例史实。(4分)
(4)结合所学知识,请为这四幅图片确定一个探究主题。(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