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
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
教案
一、设计思路:
本课围绕“使沉下去的物体浮起来”这个问题安排活动,使学生再一次经历“提出问题--寻求问题答案的过程。“动手做”是科学课的灵魂。本课教学力求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探究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变化,揭开物体沉浮之谜,体会到探究的乐趣。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探究能够找出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的方法。
2.知道改变物体的形状、借助漂浮物、改变自身重量、水里加盐的方法可以使沉下去的物体浮起来。
3.能将学到的沉浮知识运用于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知道改变物体形状、借助漂浮物、改变自身重量、水里加盐的方法可以使沉下去的物体浮起来。
难点:找出使沉在水下的物体浮起来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
1、水、橡皮泥、玻璃片、玻璃碗、铁片、铁片做的小船、潜艇模型、盐、土豆、烧杯、玻璃水槽、塑料泡沫、乒乓球、小碟子、可乐瓶、小药瓶。
2、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游戏导入,教师准备一杯盐水、一杯清水以及两个土豆。(教师出示两杯水,然后拿出两个土豆,放入杯中)
问:你看到了什么?
生1:我看到一个杯子里是沉的,一个杯子里是浮的。
生2:左边杯子里的土豆沉在水里,右边杯子里的土豆浮起来了。
问:看到这种现象,大家有什么问题吗?
生1:为什么一个土豆沉了,一个土豆却浮着呢?
生2:我想知道一样的土豆,为什么会有的沉,有的浮呢?
(二)揭题:
那我们今天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三)探究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的方法:
1.研究橡皮泥的沉浮:
师:其实呀,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现象。(边演示边讲)一块玻璃放入水中,它沉在水底,可是玻璃做的碟子、小碗却能浮在水面上;一块铁片放入水中,它会沉在水底,然后铁做的小船却能浮在水面上;老师这儿还有一样小东西,是什么?(橡皮泥),如果将它放入水中,会怎么样呢?
(1)学生猜测。
(2)把橡皮泥放在水中验证学生的猜测。
(3)师生研讨,怎样让橡皮泥浮在水面上?
师:下面就请你动动脑能不能想个办法,使这个沉在水里的橡皮泥浮在水面上呢。
师:小组讨论一下,把你的想法和小组的同学说一说,看看哪组的办法多?讨论开始。
(4)小组设计实验方案。
生讨论后开始举手。
生1:我们可以将橡皮泥做成船的形状试试。
生2:我们认为做成碟子的形状也行。
生3:我们觉得做成碗的形状肯定也行。
生4:把橡皮泥放在塑料泡沫上。
生5:把橡皮泥放在乒乓球上。
……
师:同学们的方法还真不少,这些方法可行吗?做一做?
生:好啊!
师:行,那就用你们设想的办法做一做,让我们来比一比,看谁的橡皮泥能浮在水面上,先不要动,注意听清要求。(课件出示实验要求)好了,让我们开始吧!
(5)学生做实验使橡皮泥浮起来。
(6)学生汇报活动情况。
(7)总结:通过改变物体的形状,借助漂浮物能使物体浮起来,并板书。
2.探究潜水艇的秘密:
(1)猜谜语引出潜水艇(课件出示谜语)。
(2)学生说说对潜水艇的了解。
(3)出示潜水艇模型,引起学生探究潜水艇秘密的兴趣。
师:想不想玩?看大家的眼神,就知道大家很想玩潜水艇,老师这有好多的潜水艇,我们可以尽情的玩,(课件出示要求)玩的过程中要仔细观察潜水艇下沉和上浮的过程
,想一想它为什么能沉能浮?小组长领器材,让我们的小潜水艇下水吧。
(4)学生玩小潜艇,使小潜艇自由沉浮。
(5)学生分小组汇报活动情况。
师:现在大家明白潜水艇为什么能沉能浮了吗?
生1:潜水艇里面有空间,如果进了水,潜水艇就变重了,它就沉了,如果没有水,潜水艇就变轻了,它就浮起来了。
生2:如果往潜水艇里面打气,里面就没水了,潜水艇就浮起来了,如果往里面灌水,里面就没有空间了,潜水艇就沉下去了。
生3:当我们用橡皮囊往潜水艇里面灌气时,空气就将潜水艇里面的水挤出来了,里面的空间就大了,潜水艇就浮起来了,如果我们放开橡皮囊,水就进去了,潜水艇里面的空间就小了,潜水艇就沉下去了。
师:同学们观察的仔细,说的也好,大家的表现真是棒极了!真正的潜水艇就是这样的。
(6)播放潜水艇在水中上浮、下沉的录像。
问:由此可见,潜水艇是通过改变什么来实现自由沉浮的?
(板书:改变自身的重量)
3、死海探秘活动。
(1)简介死海。
师:今天,大家表现得太好了!现在老师想问问你们喜欢玩水吗?都谁会游泳呀?有好多的同学都不会游泳,你们想不想不借助任何物体,就能够自由自在地漂浮在大海上呢?老师就发现了这样一个神奇的地方,大家看,(课件出示死海)这个地方叫死海。
(2)猜测死海之谜。
死海的水真的有那么神奇吗 前几天,老师的朋友就去了一趟死海,还带回了那里的海水,你们看老师课前出示的这两个杯子,这杯里装的就是死海之水,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土豆能在死海水中浮起来的呢?其中的秘密在哪?来吧!用舌头尝一尝就知道了。
生:很咸,里面有盐。
(3)验证猜测。
师:死海的水里真的有盐吗?想不想拥有一杯类似于死海的水,怎样制作死海之水?
课件出示实验要求,学生动手实验,教师巡视,并提醒学生仔细观察:是不是加盐就能浮?加多少盐就能浮?
(4)得出结论。
师:同学们,从刚才我们的实验中可以看出,要让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还有一个方法,那就是(学生抢着说“加盐”)。(板书“加盐”)你们想不想亲眼目睹一下死海的风光?
(5)播放死海视频。
(四)本课小结:
1、学生谈谈这节课的收获。(对照板书)
2、说说生活中运用沉浮性质给人们生活带来方便的例子,(课件随机出示图片)。
(五)物体沉浮的应用
1、制件魔瓶。
教师表演魔术引出魔瓶,要求学生利用今天学到的知识回家后制件魔瓶。
2、拓展题:怎样让鱼网在水中“立”起来?
(六)教师结课。
这节课大家通过动脑思考,动手操作,探究出了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的几种方法,我们每个人通过仔细观察,正确分析事物变化的现象,弄清了其中的道理,其实科学就是这样,不断的提问,假设,搜集信息,论证假设,我们知道牛顿从掉落的苹果研究出了重力,爱因斯坦从相向而驰的火车中得出了相对论,其实,只要你不断的思索探究,明天你也会成为一名伟大的科学家。最后,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能用科学的态度,科学的方法,得出更多科学的结论。
板书设计
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
改变物体的形状
借助漂浮物
改变自身的重量
水中加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