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七年级历史
2016.06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4大题,32小题,总分50分。考试用时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点名称、考场号、座位号、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准考证号相应的数字用2B铅笔涂黑。
3.答选择判断题时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非选择判断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上,不在答题区域内的答案一律无效,不得用其他笔答题。
4.考生答题必须答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和草稿纸上一律无效。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七年级(1)班小明同学所在的历史学习小组在学习中国古代史时,采用了编制年代尺和收集史料的方法,增强了学习兴趣,提高了分析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实现分裂走向统一的王朝名称是
【编制年代尺】
A.①②⑤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⑤
2.虽然武则天诛杀公卿,独断专权,但史学家还是肯定了她的功绩。其原因是武则天
A.创立殿试制度
B.重用有才之人
C.打击大族势力
D.促进社会发展
3.据史书记载,唐都长安的崇仁坊多修造乐器的商店;延寿坊有出售金银珠宝店;胜业坊有“以小车推蒸饼卖之”;永吕坊有茶肆:新昌坊有客舍。这一记载表明当时
A.农业生产发展
B.商业经济繁荣
C.对外贸易活跃
D.经济重心南移
4.某选官制度“以试艺优劣为决定及第与否的主要标准,以进士科为主要科目”,考试内容大都不出儒学经义的范围。这一制度形成于
A.汉朝
B.隋朝
C.宋朝
D.明朝
5.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始终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下列历史事件中能够体现这一主题的是
①赤壁之战
②文成公主入藏
③清设驻藏大臣
④1684年清设台湾府巩固了东南海防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6.某班举办“中国古代文化使者”的图文展览。“东瀛有多远,芒履难丈量。袈裟作舟帆,风雨莫阻挡”的语句与下列哪一人物图片搭配在一起最合适
A.鉴真
B.玄奘
C.郑和
D.马可 波罗
7.“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观园中,诸子百家熠熠生辉,儒道释和谐共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浑然一体。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上有大智,在科学上有大真,在伦理上有大善,在艺术上有大美。”以下列举教科书上提到过的古代中华传统文化的成就正确的是
A.唐朝:王羲之的《兰亭序》
B.魏晋时期:颜真卿、柳公权的楷书
C.唐朝:阎立本、吴道子《送子天王图》
D.宋元:张择端《清明上河图》、赵孟草书称为“神品”。
8.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对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基本阶段及其特征的归纳描述,正确的是
A.秦汉时期—中华文明的起源
B.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C.宋元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D.明清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9.“无言烽火燃,五十年,陈桥驿站披旗冕。披旗冕,定江山,杯酒之间销兵权。”所描述的古代帝王是
A.秦始皇
B.汉武帝
C.唐太宗
D.宋太祖
10.被美国学者罗兹·墨菲称为“最令人激动的时代,
它统辖着一个前所未见的发展、创新和文化繁盛期。”
右表所列内容为该朝代具有的一些特征,据此推断
它为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11.西方学者曾这样描述某项发明:“最先为中国的巫师所知,他们用一个按北头七星的形状、用磁铁矿做成的勺子,放在一个光滑的铜天盘上指示北极。”该项发明是
A.印刷术
B.造纸术
C.司南
D.火药
12.元朝建立并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制度是
A.行省制
B.三省六部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13.元朝是中国历史上首个大一统的少数民族王朝。以下事件发生在元朝的是
①建立了蒙古国
②将西藏纳入行政版图
③灭掉西夏政权
④开凿了山东的会通河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④
14.据史书记载,明初朱元璋为解决君相之争,对巫相胡惟庸抄家灭族,并对行政制度作了重大改组。“重大改组”体现在
①设立锦衣卫
②设立军机处
③设立驻藏大臣
④废除宰相制度
A.①②③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④
15.“左图右史”形象地说明了历史地图在历史学习中的重要性。下列不能反映中外交往史实的是
A.图一
B.图二
C.图三
D.图四
16.清代著作《啸亭杂录》记载:“军国政事,皆交议政诸王大臣,半皆贵胄世爵,不谙世务。”
为克服这一弊端,清王朝
A.废除丞相制度
B.推行郡县制
C.实行八股取士
D.设立军机处
17.《来自星星的你》主人公都教授于1603年8月25日(中国明朝后期)从外星球掉落到朝鲜大地。如果当时他到中国,最不可能
A.了解科举考试
B.听郑和下西洋的故事
C.学习活字印刷术
D.查阅《尼布楚条约》
18.清朝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巩固和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下列不属于清朝政府采取的措施是
A.设立伊犁将军
B.设立驻藏大臣
C.设立西域都护
D.平定回部贵族的叛乱
19.晚年的康熙帝引用诸葛亮的话“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来评价自己的一生。下列属于他作为的是
A.令推恩,削王国势力
B.攻台湾,设置台湾府
C.平叛乱,设伊犁将军
D.废丞相,将权分六部
20.明成祖永乐二年(1404年)“下令禁民间海船,原有海船者悉改为平头船(一种无法远航的船)。所在有司,防其出入”。此规定是为了
A.规范海船制作标准
B.限制沿海对外贸易
C.减轻百姓造船负担
D.禁绝商人下海贸易
二、判断题:正确的填涂A,错误的填涂B(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1分,共6分)
21.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曾出现过几个难得的治世或盛世局面,产生于唐朝初年的是文景之治。
22.唐朝农民对犁的构造进行了改进,制成了曲辕犁,表明我国犁耕已相当完善。此后,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23.宋真宗时期,北宋与辽签订澶渊之盟。此后很长时间,宋辽之间保持了和平局面。
24.“胡人有妇解汉音,汉女亦解调胡琴”,反映的是元朝时期蒙汉人民的融洽关系。
25.明朝末年,蒙古族土尔扈特部落不堪忍受沙俄迫害,在渥巴锡领导下,不远万里东归祖国。
26.清朝前期,我国的疆域西跨葱岭,西北达巴尔喀什湖,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钓鱼岛、赤尾屿等,南至南海诸岛,成为亚洲最大的国家。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每空1分,共6分)
27.以洛阳为中心,北达
,南至余杭,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是
。
28.明朝中期,海防松弛,倭患严重,民族英雄
平息了我国东南沿海的倭患;郑成功成为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是因为
。
29.明清时期实行了“
”、“
”禁锢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社会的进步。
四、材料问答题(本大题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30.唐朝,一个不筑长城的统一王朝,她有开拓创新的气魄,更有包容世界的豪迈。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
仓禀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唐·杜甫《忆昔》
材料二
材料三
水国寒消春日长,燕莺催促花枝忙。
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
——唐·周匡物《及第谣》
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唐诗描写了唐朝开元时期繁荣富庶、大下太平的盛世景象,当时的统治者是谁 这一盛世局面的出现与他采取的哪些措施有关 (2分)
(2)农业工具的创新极大地促进了生产的发展,材料二中唐朝出现的新农具是什么 有何用途
(2分)
(3)材料二中的唐诗体现了我国古代史上一种选官制度,唐太宗和武则天对这一制度的完善分别作出了怎样的贡献
(2分)
31.英国史学家汤囚比说:“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中国学者余秋雨也说:“我最向往的朝代就是宋朝。”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宣德东去,东角楼乃皇城东南角也。十字街南去,姜行,高头街北去,从纱行至东华门街、晨晖门、宝篆宫,直至旧酸枣门,最是铺席要闱……东去乃潘楼街,街南日“鹰店”,只下贩鹰鹘客,余皆真珠匹帛、香药铺席。南通一巷,谓之“界身”,井是金银彩帛交易之所,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街南桑家瓦子,近北则中瓦,次里瓦。其中大小勾栏五十余座。内中瓦子、莲花棚、牡丹棚,里瓦子、夜叉棚、象棚最大,可容数千人……瓦中多有货药、卖卦、喝故衣、探搏、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终日居此,不觉抵暮。—[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二《东角楼街巷》
材料二
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还是在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在许多方面实际上已经超过了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前的英国或欧洲的水平。
—(英国)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材料三
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商业经济发展的突出表现。(2分)
(2)据材料二,概括作者关于宋代科技发展的观点,结合所学列举宋代科技发展的主要表
现。(2分)
(3)请说出材料三所示绘画作品的名称,进而说明宋代文学艺术在表现形式上有何特点。(2分)
32.建设“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为主动应对全球形势深刻变化、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我国的对外交往史历经荣辱兴衰,见证了民族复兴之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丝绸之路于西汉开通,当时以陆路为主;唐朝时,对外交往活跃,丝绸之路水路并重,全面繁荣;明初,海上丝绸之路得以空前繁荣,其中最为壮观的,要数15世纪初的郑和下西洋。
材料二
15世纪的中国是一个综合实力走在世界前列的强国,郑和七下西洋,没有侵略和掠夺,只有友谊交往和馈赠,是名副其实的和平与友谊之旅……数百年来,东南亚各国各种郑和庙宇香火旺盛,各种遗迹经久不损,各种传说历久不衰。
材料三
(清朝时期)外国商人入境中国受到严格限制。与中国的通商是季节性,仅于广州一处口岸,且管制甚严。他们不得进入中国内地,种种规章制度转为限制他们的活动范围而定。
—摘自(美)基辛格(论中国)
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了什么地方 (1分)概述郑和下西洋的目的 (1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郑和下西洋的重要前提。(1分)并阐明郑和下西洋为什么被称为
“名副其实的和平与友谊之旅” (1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清朝“与外界隔绝”采取的政策是什么 (1分)造成了什么危害 (1分)
★在与少数民族的抗衡中相对弱势
★印刷技术进步促进了教育的发展
★表现市民生活的风俗画成为特色
★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