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教案
一
教材说明
《为学》原题是《为学一首示子侄》,本文有删节。原来曾入选过初中语文教材。文章用意在于教育晚辈们树立远大志向,勤奋学习,持之以恒,方能有所建树。本文阐述的“事在人为”的道理,至今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本文虽篇幅短小,但说理深刻,语言精练,是古汉语学习的典范。这是一篇议论文,作者先提出论点,后用典型事例加以证明,全文结构严谨,论证严密。
二
学情分析
初一的学生语文能力较强,宜以自主自学为主,加以适当辅导即可。
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流利地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用法,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阅读文言
的能力;理解摆事实的作用,初步认知论证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自读与讨论相结合;教师点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学习的重要性,理解“事在人为”的道理,并努力践行它。
四
教学重点
学习重点文言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提升读解文言能力。
理清论证思路,初识举例论证的方法。
五
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主旨“事在人为”的道理,明确“人之立志”的重要性。
六
教学方法
自读和探究结合法
引导教学法
七
教学用具
多媒体或白板
八
教学课时
一
课
时
九
教学过程
导入课文
从俗语“一个和尚挑水喝,二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导入本课文“两个和尚朝南海”的故事。
作者及背景介绍
彭端淑,(约1699-年--
--约1779年)字乐斋,四川丹棱人,清代四川著名文学家,四川三才子之一。曾任吏部郎中,乾隆20年(1755年)出任广东肇罗道道员,1761年辞官归蜀,隐于成都白鹤堂,入锦江书院,走上了课士育贤之路。著有《白鹤堂文集》、《雪夜诗谈》等。曾提携过清代名臣纪晓岚。
《为学》写于1744年,从原标题《为学一首示子侄》可以看出,是为勉励他的那些不求上进的子侄辈们努力学习而写的。
诵读课文
注意朗读节奏,语气语调;先个读,再齐读。
译读课文
1)难解词语:A
蜀之鄙____
有二僧。
B
其___一贫
其一富。
C
贫者语____于富者曰
D
子何恃___而往
E
西蜀之去____南海
F
顾___不如蜀鄙之僧哉
虚词“之”的解法归类:
①作代词,代前文所说之事可译成“它”②作助词,相当于“的”③作动词,相当于“去,到,前往”④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可不译。把序号填入括号中。
A
为之,则难者亦易也(
)
B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
(
)
C
蜀之鄙有二僧
(
)
D
吾欲之南海
(
)
E
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
)
F
学之,则难者亦易也
(
)
G
西蜀之去南海
(
)
H
人之立志
(
)
3)翻译课文:一句一段的进行,有学生口译,学生评价指正。
(五)
赏析课文
1)文言句式赏析
A
天下事有难易乎 为之,则难者亦易;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也;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用设问的句式,提出天下事和做学问的难易关系是可以转化的,关键在于人的主观努力。从天下事说起,再到做学问,遵循了一般到特殊的逻辑规律。深刻阐明了“事在人为”的
道理。
B“子何恃而往”文中出现两处,都是富和尚说的,有什么不同?
第一句是疑问句式,是质疑穷和尚的能力和成功的可能性,充满了怀疑。第二句是祈使句式,是在陈述自己条件优越尚且不成之后说的,充满了不屑和轻视。
C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这是文章的结句,是一个反问句句式。作者用反问的语气来肯定说明,我们立志求学的人,应该胜过“蜀鄙之僧”,树立志向,大胆实践,并持之以恒。
2)写法探讨
作者为了证明“为学”的观点,没有举学习的事例,,而是从“天下事”的角度举了“蜀鄙之僧朝南海”的故事,这样选材有什么好处?
①从“天下事”的角度举例,更具有一般性和说服力。②举典型事例来论证,有“事实胜于雄辩”之效。③从原标题“示”字中,可以看出是要暗示子侄们,希望他们从事例中悟出道理,指导自己的言行,同时,又紧扣标题。
文中“僧朝南海”的故事告诉我们“事在人为”的道理,从全文来看,作者的观点是什么?请简洁概括。
立志求学,大胆实践,事在人为。
(六)
拓展阅读一(课内)------勤学小故事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而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匡衡,字稚圭,西汉著名经学大师为汉元帝时丞相,封安乐侯,东海郡承县人。
逮:及
到
大姓:大户人家
有钱人家
愿:希望
映:映照
照耀
偿:报酬
怪:以……为怪
①解释划线词语
A
邻居有烛而不逮(
)
B
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
C
资给以书
(
)
D
遂成大学
(
)
②翻译句子
A
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译:匡衡于是凿穿墙壁引出烛光,把书映照着烛光来阅读。
B
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译:匡衡于是给大户人家做雇工,却不要报酬。
③
从上面短文中可归结出成语_______,如今一般用来形容________
你还能举出几个勤学的成语典故呢?
囊萤映雪
悬梁刺股
韦编三绝
断齑划粥
牛角挂书
(七)
拓展阅读二(课外)
初一我们学过《孙权劝学》,吴下阿蒙因就学而让人“士别三日,刮目相看”。结合《为学》,不难看出“立志求学”的重要性。这里我们再读两篇古人的《劝学诗》,加深对“惜时·勤学”的认识。
其一
其二
三更灯火五更鸡,
少年易学老难成,
正是男儿读书时。
一寸光阴不可轻。
黑发不知勤学早,
未觉池塘春草梦,
白首方悔读书迟。
阶前梧叶已秋深。
---颜真卿
---朱熹
十
板书设计
为
学
做学问
难======易
相互转化
朝南海
僧
穷
者
至
大胆实践
僧
富
者
不
至
事在人为
立
志
求
学
有
志
者
事
竟
成
十一
课外作业
1)熟读成诵:《为学》
《劝学诗》二首
2)搜集古今中外的勤学故事,成语典故,名言警句,制成卡片,相互交流。
附录:(勤学的名言警句)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三字经》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增广贤文》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增广贤文》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韩
愈
水滴石穿,绳锯木断。
------------《汉书●枚乘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