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
巍巍中山陵
学案
【预习·导学】
一、用圈点勾画法朗读课文,我已经读了
遍了。
二、我可以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了。
突兀(
)
灵柩(
)
丫杈(
)
龟趺(
)
伏鳖(
)
参错(
)
南lù(
)
叱(
)zhà(
)风云
chán(
)岩
qióng(
)窿(
)
深suì(
)
juān(
)刻
我还想补充一些生字注音:
三、通过查工具书,我能解释下列词语了。
巉岩:
嵯峨:
断垣颓壁:
栩栩如生:
我还想补充一些词语解释:
四、《巍巍中山陵》是一篇介绍陵园建筑的说明文,预习之后,你能根据学习说明文方法,为十五字找到相应的答案。
明对象:
抓特征:
理顺序:
找方法:
品语言:
【讨论·探究】
一、中山陵的特点是“巍巍”。“巍巍”是什么意思?如何理解“巍巍”在文中的含义?
二、中国有句古话,“叶落归根”,也就是人死之后要埋葬在自己的出生地,孙中山是广东香山人。为什么要把中山先生葬在南京的钟山脚下呢?钟山为什么能得到孙中山的青睐呢?
三、这篇文章是介绍中山陵的,但作者为什么用这么多的文字介绍钟山呢?是不是偏题了?谁能解答一下这个疑惑问题?
四、前面我们从地理位置的选择,理解中山陵的“巍巍”的含义。当时人们在为孙中山设计陵墓时也是煞费苦心的。提出的设计方案很多,但只有40余份入选,其中最后只有一个方案被选中,它就是吕彦直的设计方案。想想这些设计方案是怎样入选的?为什么最后只有吕彦直的方案脱颖而出?
五、上面我们又从设计方案的择优,理解中山陵的“巍巍”。吕彦直的设计凭借这些优势而入选了,但设计方案只是第一步,重要的是建造。请同学们联系课文中介绍了陵园的建造情况的第4自然段,这段文字主要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这些列举的数字能说明什么问题的?
六、下面我们再从陵园布局的组成,理解中山陵的“巍巍”。请对照着课文,边阅读边完成课后的图表,并思考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介绍中山陵的?
七、既然文章第7~11小节已经具体介绍了陵园的主要建筑了,为什么课文还要安排第6小节来介绍说明陵园布局?
八、除了通过总体设计和布局,衬托中山先生博大的襟怀和不朽的业绩之外,哪些地方还以建筑的有机组成部分直接表现中山先生的革命思想和伟大形象呢,表现中山陵“巍巍”特点?
九、阅读第5小节,思考两个问题:
①中山陵的总体设计为什么“值得称道”?
②陵园大道旁为什么栽种如此多的树木?
十、写中山陵的巍巍气势与写孙中山先生的伟大品格和不朽精神有什么关系 营造中山陵肃穆的氛围,寄托了人们对孙中山先生怎样的思想感情
十一、说明文的语言一般要求准确、平实。为什么第9段写平台所见景象却用生动的语言描写方法?
【巩固·迁移】
一、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说明方法,体现了说明文的什么语言特点。
(1)钟山是宁镇山脉的最高峰,海拔约460米,东西走向,长约七公里,南北宽度仅三公里。
说明方法:
语言特点:
。
(2)当阳光灿烂时,远处方山如屏,秦淮似带;近处村舍相望,田圃纵横,道路津梁,行人车马,无不纤细入微,仿佛眼前展开了一轴工笔长卷。(
)
说明方法:
语言特点:
。
二、文章开头介绍中山陵的地理环境是为了
(
)
A、说明孙中山独具慧眼。
B、说明此地确是罕见的风水宝地,最宜于安葬伟大人物。
C、渲染气氛,说明中山陵环境与陵园表现的庄严气氛和孙中山先生的不朽精神和谐一致。
D、具体表现祖国山河多姿多彩,激发读者的民族自豪感。
参考答案:
【讨论·探究】
一、巍巍:高大的样子。在文中既指陵园建筑群体的规模气势,也指它在广大人民心中的崇高地位。
“巍巍”是这篇文章的文眼。全文或明或暗地处处扣住“巍巍”这个显著特征来进行说明、描写。
二、因为这是孙中山的遗愿(内部原因)。钟山地势雄伟,风景优美,并且有沉重的历史感等。
三、①正是钟山的这些地理和人文环境,才使孙中山选择这里;
②用钟山雄伟的壮观的气势来衬托中山陵的“巍巍”。
四、陵园的设计方案是通过竞争入选的。“密封评议的方式”,避免了后门、人情等弊端,保证了设计方案的最优化。
吕彦直设计的钟形图案有如下特点:
1、较好地考虑了陵园与周围环境、地形的结合(注重和谐协调);
2、参照了我国古代建筑中若干优秀的传统经验,采用了中轴对称的总平面布局、民族形式的建筑外观、淳朴的色调、简洁的装修和大面积绿化等手法(弘扬民族精神);
3、达到了表现陵园庄严气氛和中山先生不朽精神的要求(追求形神兼备)。
五、列数字,这些数字说明了中山陵从动工到竣工耗时之久
,用地面积之大,使用经费之多,我们从中可以感受到中山陵建筑的“巍巍”以及它在在人民心目中的崇高地位。
六、作者是按照由南到北,由外到内,从下到上的空间顺序来介绍说明来介绍说明中山陵的陵园布局。
七、第6自然是总说陵园平面布局的,使读者对中山陵的主要建筑有了一个概括的了解。本文是按照先总后分、自下而上的顺序介绍中山陵的,表现中山陵“巍巍”特点。
八、课文除了直接用数字体现中山陵的高大外,在说明石牌坊、陵门、祭堂时,分别介绍孙中山手书“博爱”“天下为公”,和中山先生遗著《国民政府建国大纲》来表现中山先生思想精髓伟大。
九、①中山陵的设计将三区名胜联为一体,扩大了东郊风景区的游览范围和内容,因而在总体设计上“值得称道”。
②陵园大道及周围栽种的树木浓翠蔽日,莽苍深邃,象征了孙中山先生的博大胸怀和不朽业绩,形成一种庄严肃穆的气氛,也体现孙中山先生的精神万年长青。
十、中山林的巍巍气势衬托了孙中山先生的伟大品格和不朽精神,也可以说它是孙中山先生品格和谨慎的象征。作者营造中山陵肃穆的氛围,寄托了人们对孙中山先生的思想感情。孙中山先生是高山景行,令人仰慕。
十一、说明的语言要求准确、平实。但为了生动地表现说明对象的本质特征,并不排斥适当使用描写的手法。本文写登临平台所见景象即为典型一例。它用语生动,蕴含深情,既准确地说明了中山陵的建筑特征,又很好地衬托了中山先生的伟大品格。
【巩固·迁移】
一、(1)说明方法:列数字 语言特点:平实说明
。(2)说明方法:打比方, 语言特点:生动说明。
二
C
:
②:
③:
④:
:
⑥:
:
⑧:
⑨:
⑩:
作者按照由
到
,从
,
到
的空间顺序来介绍说明中山陵的陵园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