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语文精美教案:23.美丽的小兴安岭

文档属性

名称 三年级上语文精美教案:23.美丽的小兴安岭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0.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5-26 11:19: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3.美丽的小兴安岭
一、教学目标
1.
( http: / / www.21cnjy.com )
认识本课生字词,会写“汇、挡、献、刮”,初步领会左右结构生字宽窄布局的避让规律。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出对小兴安岭的喜爱之情;尝试运用立桩记忆的方法背诵喜欢的段落。
3.探究并发现写春夏秋冬四段的组段规律,学习和积累准确、生动的语言。
二、教学重点难点
探究并发现写春夏秋冬四段的组段规律,学习和积累准确、生动的语言。
三、学情分析
学生在上一课《富饶的西沙群岛》中已经初步感悟按顺序写景的方法,并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但对于“用词准确”这一方面还处于学习和积累层面,观察和表达能力不高。因此,感受小兴安岭的四季景色,体会用词造句的准确,学习作者抓住小兴安岭每个季节不同景色的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成为本课教学的重难点。
四、教学活动及时间安排
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授课内容:学习生字词,感知课文内容,学习用立桩记忆法尝试背诵课文。第二课时授课内容:学习课文的按顺序写景的方法,练习写一段话。
五、教学准备
1.
引导学生大致了解本单元学习内容,熟悉课文,找出本课“汇、挡、献、刮”四字与前课《富饶的西沙群岛》“渔、披、状、划”四字在字形结构上的相同点。
2.
准备教学用PPT、实物投影仪器。
3.
准备有关小兴安岭的资料,制作指导关键字及背诵用投影片。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板书课题
教师板书:美丽的小兴安岭
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初读课文
1.认读字词,指导纠正易读错的字音。
白桦、淙淙、嫩绿、涨满、蘑菇、脑袋、葱葱茏茏(树木青翠茂盛)、当美餐
2.学生自己小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不准的字音同位互相纠正。
3.请六位同学分段朗读课文。要求和评价指标:声音洪亮,正确流利。
(三)提示重点,明确目标
这节课重点探究课文中间部分的行文顺序和组段的规律。
(四)读中感悟,积累语言
1.由教师背诵第一段导入,学习第二段──感受春天活力之美。
(1)指导感受“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中“抽出”用得准确、生动,充满了春天的活力之美。
练习朗读,要求读出树木的生机勃勃。
(2)学生自读、探究整段,找找还有哪些词“用得真好”。
(3)交流汇报。
重点感悟:“汇”也用得生动形象,充满了春天的活力之美。
第一步,读“山上的积雪融化了,雪水汇成小溪,淙淙地流着。溪里涨满了春水。”
第二步,出示“汇”字。课件演示,理解“汇”字的意思,形象记忆字形:三点水就如同积雪化成的水,淙淙地流进小溪(“象形”的半口匡)。
第三步,指导书写“汇”字。指导要点:偏旁三点水,写在弧线上,上面两点要写紧凑一些。
第四步,学生练习写“汇”字。
第五步,再读带有“汇”字的句子。师:想象雪水“汇”成小溪的景象,有感情朗读。
(4)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写小鹿的句子。
引导学生有感情齐声朗读:“小鹿在溪边散步。它们有的俯下身子喝水,有的侧着脑袋欣赏自己映在水里的影子。”
引导学生体会关于小鹿的描写也充满了春天的活力之美。指导要点:加入动作演示,想象、感受小鹿愉快、得意的心情。
(5)交流感受,体会春天的活力之美。教师板书:活力之美
(6)感悟第二自然段的组成(不仅写了树木抽枝长叶,还写了树木周围的美丽景象)。
师生合作配乐读第二自然段(老师读树,女同学读春水,男同学读小鹿)强化对组段特点的感受。
(7)指导学生用立桩记忆法背诵这一段。
第一步,展示记忆立桩词:
树木抽出____
长出____
积雪汇成____
流着____
____涨满____
小鹿____散步俯下____
侧着____
欣赏____
第二步,解释立桩词
师:左边是关于“春天小兴安岭的主要景物”的三个词语,右边是关于“主要景物具体形象”的若干词语。
第三步,指导立桩记忆的方法
师:要做到高效背诵,就要找到一根支持背诵的拐杖──先记住要点之间的关系,再利用这种联系加快记忆。
第四步,练习背诵。①学生自己试背。②指名背诵,会背的同学一起背,背不熟的可以读文。③齐声背诵。
2.学习第三段──感受夏天葱茏之美。
(1)默读第三自然段,探究发现这段与前一自然段在组段上的相同之处。(也是先写树木,再写树木周围的美丽景象)
(2)体会作者是怎样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写出夏天草木葱茏的特点的。
第一步,读“夏天,树木长得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
封得严严实实的,挡住了人们的视线,遮住了蓝蓝的天空。”
第二步,默读,圈出表示特别能表现夏天树木特点的词。
第三步,
交流读后的感受。
第四步,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夏季树木的葱茏之美。
第五步,背诵这句话,巩固立桩背诵法。
(3)书写“挡”字。
第一步,教师指导书写。
第二步,学生练习书写。
第三步,师生合作再读这句话。
(4)再读此段描写树木周围美丽景象的部分。
学生自读:“早晨,雾从山谷里升起来,整个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太阳出来了,千万缕像利剑一样的金光,穿过树梢,照射在工人宿舍门前的草地上。草地上盛开着各种各样的野花,红的,白的,黄的,紫的,真像个美丽的大花坛。”
(5)交流感受,体会夏季的葱茏之美。突出对“浸”的揣摩感悟。
教师板书:葱茏之美
3.学生分组自学四、五段──感受秋、冬之美
(1)学生分为自学第四段的和自学第五的两大群体,每一群体
各以小组为单位自主探究四段或五段。探究发现这两段与前两个自然段在组段上的相同之处,品味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的词语。
(2)小组代表汇报交流自己组的体会。
重点引导学生体会这两段组段也是先写树木,再写树木周围的美丽景象,以及“献”和“刮”两个词的生动形象。相机板书:丰收之美和生命之美。
随文指导学写“献”字和“刮”字。重点体会“献”字左右两部分基本相等,“刮”字左宽右窄,竖勾要长且直。
(五)评价“汇”、“挡”、“刮”、“献”四个字的书写(以是否体现左右宽窄布局的迎让规律为评价要点)
(六)回归整体,表达感受
回答课后第二题:“如果有机会去小兴安岭,你会选择哪个季节?”鼓励运用立桩记忆法背诵文中相关的段落。
第一步,自己准备。
第二步,学习动情地背诵。
第三步,师小结。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学习字词
1.指名朗读课文,回顾课文大意和上节课的收获。
2.认读生字词语,练习用生字组词,用“欣赏”说话。
3.
指导书写生字。
(1)按照不同结构给生字归类。
(2)指导书写“舌”和“刮”字。
(3)互动评价。
(二)练习背诵,巩固立桩记忆法
回忆立桩记忆的方法,学生试着自己立桩背诵喜欢的段落。
(三)习作练笔,互动交流
1.回顾课文:按照什么顺序,怎样向我们一一展现小兴安岭的美丽的。
2.指导写话。
(1)启发思考家乡有哪些美丽的地方。必要时看录像,帮助学生回忆。
(2)交流:你最喜欢家乡的什么地方,这里最吸引你的是什么?教师随机指导,提示写话的注意事项:①注意表现自己印象最深的特点和感受;②按一定的顺序表达;③语句通顺,尝试运用积累的语言。
3.学生在轻松的音乐氛围中练笔写话。
4.师生互动评价。
七、作业设计
1.背诵自己喜欢的语段。
2.誊写修改后的小练笔,准备展示。
八、板书设计
23.美丽的小兴安岭
春天

活力之美
夏天

葱茏之美
秋天

丰收之美
冬天

生命之美
九、教学反思
本课的设计主要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1.简简单单学语文,讲求教学的实效。
本课摒弃了繁琐的内容分析和在人文内涵上深挖的做法,力求教学内容简约,教学环节简化,教学方法手段简便。教学目标高度集中,削枝强干,学生学有所得清晰可见。
2.教学目标三维整合,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
整节课紧紧围绕写字、背诵和段的训练三个要点展开,每个要点都体现了三个维度的整合,即不仅获得知识、语言积累和语言认识,同时注重方法的习得。
如识字教学中,指导学生感受左右结构字宽窄布局的特点,指导学生学习写好“三点水”旁(偏旁三点水,结在弧线上),指导学生写好“立刀旁”(要又长又直)。这些都是给学生以方法规律的指导,有利于学生写好本课生字的同时,掌握一般的写字方法。
再如,背诵,教师指导学生采用立桩记忆的方法,提高了背诵的速度。在立桩记忆法中,学生还学会了理清层次,抓住关键词语,展开想象等多个记忆要点。
在指导学生感悟课文构段规律时,我没有停留在理清段落层次的水平上,而是让学生探究课文为什么,每段都是先写“树木”,再写“其它景物”,从而领悟,树木是小兴安岭的主体,而有了其它景物,则使小兴安岭更加丰富,更加富于变化,也更加体现了小兴安岭是一个巨大的宝库的主题。这样,对于段落结构的认识,最终与文章的主题理解紧密结合在一起,体现了课程标准所要求的“体会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这一目标(虽然是构段规律表情达意的作用)。
3.重视识字写字教学,并使之与阅读教学紧密融合

“刮”字,通过理解“立刀旁”的意思,引导学生理解了小兴安岭冬天寒风如刀的凛冽。都有利于识字与阅读的同步发展,既牢固地记忆了汉字,也发展了学生的语感。
4.重视学生的朗读能力的培养
在对语言文字感受的基础上,我采用了范读、引读、配乐朗读、反复诵读、参与背诵等多种方式,提升学生朗读的水平。
不足:
在指导学生写一段话的时候,课前没有指导学生观察生活的方法,没有做足充分的准备,导致学生的描写不够细致,内容不够具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