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7张PPT。2018-10-201下面的对联写谁?“草堂传后世,诗圣著千秋。”
——朱德“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郭沫若诗圣——杜甫2018-10-2011.把握节奏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岱(dài) 了(liǎo)
曾(通“层”) 眦(zì)
2018-10-201泰山2018-10-201 泰山: 位于山东省的中部。古称东岳,又称岱岳,山峰突兀峻拔,雄伟壮丽,被尊为五岳之首。自古有许多吟诵泰山的诗作,而以杜甫的这首《望岳》最为著名,因此被刻于碑碣,立于山麓。2018-10-201 泰山日出:是壮观而动人心弦的,是岱顶奇观之一,也是泰山的重要标志,随着旭日发出的第一缕曙光撕破黎明前的黑暗,从而使东方天幕由漆黑而逐渐转为鱼肚白、红色,直至耀眼的金黄,喷射出万道霞光,最后,一轮火球跃出水面,腾空而起,整个过程象一个技艺高超的魔术师,在瞬息间变幻出千万种多姿多彩的画面,令人叹为观止。岱顶观日历来为游人所向往,也使许多文人墨客为之高歌。?
2018-10-201 云海玉盘是岱顶的又一奇观。夏天,雨后初晴,大量水蒸气蒸发上升,加之夏季从海上吹来的暖温空气被高压气流控制在海拔1500米左右的高度时,如果无风,在岱顶就会看见白云平铺万里,犹如一个巨大的玉盘悬浮在天地之间。远处的群山全被云雾吞没,只有几座山头露出云端;近处游人踏云驾雾,仿佛来到了天外。微风吹来,云海浮波,诸峰时隐时现,像不可捉摸的仙岛,风大了,玉盘便化为巨龙,上下飞腾,倒海翻江。
2018-10-201杜甫(712-770),字子美。世称“诗圣”,其诗是“诗史”。因曾居长安城南的少陵以西,故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官致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称。有《杜工部集》。
作者介绍2018-10-201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现存诗1400首,这些诗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唐王朝由盛及衰这一转折过程中的种种社会现象,展现出广阔的生活画面,成为唐代社会的历史,历来被称为“诗史”。2018-10-201杜甫的生平 (至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杜甫出生于一个“奉儒守官”的家庭里。祖父杜审言是唐初著名诗人,父亲杜闲曾做过奉天县令。这样一个家庭给了他一定的文化熏陶。
杜甫的创作历程,可分为四个时期
1、读书与壮游时期(三十五岁之前)
2、长安十年时期 (三十五到四十四岁)
3、战乱流离时期 (四十五到四十八岁)
4、漂泊西南时期(四十九到五十九岁)
2018-10-201 《春望》(被安史之乱叛军所俘,带回长安)
“三吏”“三别”(《石壕吏》《新安吏》、
安乱时期 《潼关吏》、《新婚别》、《无家别》、
《垂老别》)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安史之乱平息) 《蜀相 》 《春夜喜雨》 《江畔独步寻花 》
成都时期 《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青年时期 《望岳》(25岁,现存最早的杜诗) 老年时期《登高》《 登岳阳楼》 《江南逢李龟年》 2018-10-201《望岳》写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杜甫赴洛阳应试落第,于是漫游齐、赵(今山东、河南、河北省)一带,这诗是游泰山时所作。泰山为东岳,是五岳(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之首。诗中描绘泰山高大而磅礴的气象,以及自己企望攀登绝顶的心情,都是从“望”字着笔的。2018-10-201知音
明意
悟情2018-10-201<望岳>诗意
泰山到底怎么样呢?从齐到鲁青翠连绵,一望无边。
大自然将天地之间的神奇秀丽的景色都汇聚在泰山,山南和山北的天色被分割为一明一暗两部分。
望那层云叠起,不禁使人心胸激荡。目送归鸟入林,眼眶几乎都要睁裂。
我一定要登上泰山的顶峰,举目纵观群山的低矮渺小。2018-10-201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写远望泰山的整体形象)泰山到底怎么样?在齐鲁大地上,那青翠的山色没有尽头。(写近望泰山的秀美高大)大自然把神奇秀丽的景色都汇聚在泰山,山南和山北的天色被分割为一明一暗两部分。(写细望泰山的景物、诗人感受 )山中的浮云层层弥漫,仿佛有云气涤荡我胸,使我胸怀激荡,薄暮时分,归巢的山鸟正远远地从高空掠过,我睁大眼睛细望,眼眶几乎都要睁裂。(写极望抒发登上绝顶的凌云壮志)一定要登上泰山最高峰,俯首一览,众山匍匐在山脚下是那么渺小。
2018-10-201 岱,泰山的别称。宗:首,大。岱宗:即泰山,古人以泰山为五岳之首,故称为岱宗。“夫fú” ,语气助词,表强调。首句意思只在“如何”(怎么样)上,加“夫”则惊奇、赞叹,也更强烈。泰山之北为故齐地,之南为故鲁地。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泰山到底怎么样?在齐鲁大地上,那青翠的山色没有尽头。 这两句写远望中泰山的山势,前句用设问,写意中遥想,久慕其名;后句自问自答, “青”是泰山掩映的结果,“未了”,绵绵不尽之意,用夸张手法借齐鲁大地烘托泰山巍峨高大、雄伟壮阔 、连绵不断的形象,写初见远望泰山时欣喜、惊叹和仰慕之情。2018-10-201 “钟”:聚集,形象地写出了大自然把一切神奇秀丽都聚集到泰山上,即泰山是天地间一切神奇秀丽的结晶。运用拟人手法,将大自然情感化,把大自然写得有情有义。因为泰山的秀美实在一言难尽,不如只写造物主对泰山情有独钟。突出了诗人对泰山的喜爱之情。(虚写)
“割”:泰山像一把硕大无比的刀把阳光切断,形成南北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用拟人和夸张的手法,突出了泰山的高大巍峨、遮天蔽日、高峻绵长到极点的形象。(实写)
这是形容泰山高与天齐。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大自然把神奇秀丽的景色都汇聚在泰山,山南和山北的天色被分割成一明一暗两部分。造化:指天地,自然界,大自然。阴阳:山之南为阳,山之北为阴。这里指山的北面和南面。 这两句写近望中所见的泰山,赞叹大自然把神奇秀丽的景色都汇聚在泰山,用夸张和拟人手法,虚实结合,化静为动,使静止的山峰充满活力。突出泰山的神奇秀丽、巍峨高大。2018-10-201 诗人由远望、近望进而想到泰山上云气层出不穷,一定会激荡人的心胸,用自己的感受来反衬泰山的雄伟壮丽。这两句写诗人凝望(或细望)泰山所见,突出泰山的极高极幽深,雄伟壮丽。表现了诗人对泰山向往之至,亟欲攀登的心情,流露出作者对泰山情有独钟、热爱有加。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实景)山中层出不穷的云气使人心胸荡漾,我睁大眼睛看飞鸟归巢,眼眶几乎都要睁裂。曾云:重叠的云。曾,同“层”。决眦:睁大眼睛。决:裂开。眦:眼角。 (泰山中天门以上时有云团浮现,或高或低,故谓之“层云”;鸟亦时常出没于山谷间,须睁大眼细望才能见。)归鸟,时已薄暮,登上山顶已来不及,自然引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2018-10-201 这是化用孔子的名言:“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但用在这里却有深刻的含义:它不只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会当凌绝顶”表达诗人登临泰山顶峰的决心、自信自励的意志和坚定豪迈的气概,使全诗的意境格外的雄阔高昂。?“一览众山小”则以虚拟的笔法,显示诗人高瞻远瞩和俯视一切的雄心。这两句笔力雄浑,格调高昂,蕴含哲理(只有不畏艰险地登攀,才能进入俯视一切的雄奇境界)富有象征性和启发性。?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愿望、想像)一定要登上泰山最高峰,在上面俯视的话,众山都会显得矮小。会当:应当,一定。凌:登上。表现诗人登临泰山顶峰的决心和豪迈气概。绝顶:最高峰。览:看,这里是“俯视”的意思。小:矮小。这两句写诗人由望岳而产生登岳的愿望,借想像的情景不仅衬托了泰山的雄伟、巍然高耸,表达了诗人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也表现了诗人的豪情壮志,抒发了诗人充满信心、昂扬向上、积极进取的毅力和不怕困难勇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及远大抱负(或心胸气魄) ,引起读者的强烈的共鸣。相似句:“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2018-10-201诗句的品读体会首联——远望 仰慕之情 溢于言表
挺拔雄伟 横跨齐鲁
颔联——近望 神奇秀丽,巍峨高大
颈联——凝望 云气层出不穷,
心胸为之荡涤
尾联--望岳而生登顶之意愿2018-10-201《望岳》可分两大层,都是切着“望”字写的,但望的角度不同。试对此做具体的解释。 前两联为第一大层,着力写泰山的整体形象。
后两联为第二大层,也写了泰山景物,但着力表现的是诗人的感受。2018-10-201这首诗歌描写了泰山怎样的特点,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地域之广阔景色之秀美山势之高峻齐鲁青未了阴阳割昏晓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造化钟神秀2018-10-201知识延伸:诗题叫《望岳》,可见作者并未登上泰山。重点写望山而不是登山。全诗没有一个“望”字,却句句写向岳而望,并且角度有别,有远有近,有虚有实。试以两句一组看看“望”的角度有怎样的不同?2018-10-201杜甫“望岳”诗共三首,这一首是写望东岳泰山的。诗。全诗紧紧围绕诗题中的“望”字,以“望”入题,重在写望山所见所感,赞叹东岳,讴歌造化。希望凌顶而小天小,以抒雄心壮志。开首两句,写远望泰山的高峻伟大,先写对它的仰慕,再写它横跨齐鲁两地的壮伟。三、四句写近望,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能分割日夜的巍峨形象。五、六句写凝望(或细望),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心胸为之荡涤。最后两句写望岳而生登临峰顶之意愿。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之雄心,显示出他坚韧不拔的性格和远大的政治抱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千百年来为人们传诵。 2018-10-201这首诗描绘了泰山雄伟而磅礴的气象,以及诗人企望攀登绝顶的心情,热情地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表达了诗人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和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俯视一切的豪迈气概和雄心,也抒发了诗人向往登上绝顶的凌云壮志,表现了一种敢于进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显示出诗人坚韧不拔的性格和远大的政治抱负,全诗极富哲理性,充分显示了青年杜甫蓬勃向上的朝气和卓越的创作才华。主旨借景抒情2018-10-201赏析和积累诗歌语言精炼,包含哲理,你能赏析吗?请你再说出几句富有哲理的诗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2018-10-201杜甫诗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2018-10-201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人生志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