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北平》课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想北平》课件+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京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5-24 23:16:27

文档简介

高中语文教学设计
《想北平》教学设计


想北平


现代文新授课


一课时
教具
多媒体
教学目标
知识点
1.反复研读,深刻体会作者对北平刻骨铭心的眷恋思乡之情
2.了解散文衬托手法,学习作者从平凡的事物入手,抒写自己的主观感受和感情的写法。
能力点
1、学习如何用衬托手法表现北平的妙处。2、提高学生现代文阅读的能力
教育点
1、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2、培养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重难点
1、把握文章思乡主题。2、积累掌握品味语言的一般方法。。
教学过程:激趣导入,检查预习1、导入语师:思乡一直是文学作品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从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到余光中的《乡愁》,都抒发了作者对故乡的深沉的思念。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老舍的思乡名作《想北平》。【板书课题】首先我们来检查一下预习成果:(PPT)为下面加点的字注音,并解释词语含意。【1】廿
匀调
什刹海
菜圃
辜负【2】、作者简介师:对于老舍先生同学们都不陌生,下面我们请几位同学来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老舍。生:老舍
(1899~1966),一位京味很浓的现、当代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出生于一个贫民家庭。1918年北京师范学校毕业后任小学校长和中学教员。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汉语讲师,阅读了大量英文作品,并从事小说创作,
1926年加入文学研究会。1930年回国后任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教授。抗日战争爆发后南下赴汉口和重庆。1938年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成立,他被选为理事兼总务部主任,主持文协日常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副主席等职。曾因创作优秀话剧《龙须沟》而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文化大革命”初期因被迫害而弃世。
生:老舍著作的一大特点是,大部分是写北京的,它们的“北京味儿”(即指用提炼过的普通北京话,写北京城,写北京人的遭遇、命运、希望)很浓。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中篇小说《月牙儿》、《我这一辈子》;话剧《龙须沟》、《茶馆》等,全是写北京的。因创作优秀话剧《龙须沟》而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
师:看来同学们的预习工作都做得很充分。我们了解到了作者老舍,那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名作《想北平》。目标导航,自主阅读
(PPT展示教学目标)1.(教师预设)请同学们大声朗读全文并思考:文章的题目叫《想北平》,文中的哪个自然节是对北平的直接描写?请概括一下作者在文中都写了北平什么?提示自读要求:用铅笔在文中标出作者在文中写到的有关北平的内容三、合作学习,交流探究
师:文章的题目叫《想北平》,文中的哪个自然节是对北平的直接描写?
生:4---7自然节师:很好,很准确。请同学们速读课文4-7节,思考:作者在这一部分“写了北平的哪些事物,这些事物有何特点?学生发言,师生交流:生:“
巴黎,据我看……不像北平那样既复杂而又有个边际……那长着红酸枣的老城墙!”这段话将巴黎与北平作比较,写出了北平的特点是“既复杂而又有个边际。”师:你能解释一下什么是“既复杂而又有个边际”吗?生:可以从这一段话中看出,“既有热闹的地方又有空旷静寂的地方”,写出北京的整体结构有闹有静,老城墙给老舍以依靠,老舍感觉到很安全很舒适。生:“
北平在人为之中显出自然……离买卖街与住宅区不远。……北平的好处不在处处设备得完全,而在它处处有空儿,可以使人自由的喘气。”从这段话中可以总结出北平的布置很匀调,因为它的建筑既不挤,又不僻静。师:文中有一个词语可以概括出北平布置的突出特点,是什么?生:人为中显出自然。师:那么我们可以总结出老舍说出的北平的第2个特点:布置在人为中显出自然。生1:“
对于物质上,我却喜爱北平的花多菜多果子多。”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北平的物产丰富。师:这是老舍说出来的北平的第3个特点。这段中还有哪些描写北平物产特别精彩的句子?生2:我对这句话印象很深刻:“哼,美国的橘子包着纸,遇到北平的带霜儿的玉李,还不愧杀!”这句话通过与美国的橘子进行对比,写出了北平水果的新鲜,也写出了作者很喜爱北平的感情。师:这句话中让你找一个最有表现力的字,是哪一个?生2:是“哼”这个字。师:为什么?生2:这个字让人感觉到老舍对北平水果由衷的喜爱,觉得外来的水果根本就无法与北平当地的物产相比,对北平发自内心的喜欢。这个字让人想象到老舍的神态,有点蛮横,不讲道理,只钟情北平的一切。师:我们同学的想象力真的很丰富,这也说明作者运用语言的功力。一个语气词“哼”让读者产生了丰富的想象,这就是极富表现力的语言。让我们想象作者的心情,一起把这句话读一遍。师生共读这句话。生1:“北平是个都城……这就使人更接近了自然。”从这句话中可以得出北平的第4个特点:接近自然。生2:采菊东篱下,……像我这样的一个贫寒的人,或者只有在北平能享受一点清福了。作者在北平享受到悠闲的乐趣,这也是北平的一个特点:生活悠闲。师:从这位同学的分析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老舍想念北平,就是一个普通的平民在想念自己生活的家乡的点点滴滴,所以作者会说“像我这样一个贫寒的人在北平才能享受一点清福。”
师:北平是著名的古都,老舍先生为什么单单在文中想到了这些呢?生:因为老舍爱北平师:文章哪几小节写了老舍的这种爱?生:1----3小节师:请同学们诵读课文1-3节,找一找1-3节中出现最多的词语是什么?学生诵读课文1-3节。生:出现最多的词语是“爱、说不出”。师:作者很爱北平,但是这种爱却是说不出的,这是为什么呢?结合课文1—3节的具体内容,我们分四个小组进行讨论,两分钟以后进行交流。生1:“我爱我的母亲。怎样爱?我说不出。”作者在这里用了一个比喻,说爱北平就像爱自己的母亲,老舍写这篇文章,不像是在描写,而像面对自己的母亲倾诉,这种爱是不用说的,是与生俱来的。师:能提炼一下吗?用更简洁的语言,这是一种_____之爱。生2:天性之爱。师:很好,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爱是天生的,老舍对北平的爱也是天生,没有任何条件的,无需表白的。而且老舍所生活的年代清王朝统治已经被推翻了,老舍三岁时父亲去世了,他自己曾说“无父无君,特别孝爱老母”,所以把北平比喻成自己的母亲,其中的分量,超出常人,作者对北平的深情也就不同一般。生:“言语是不够表现我的心情的,只有独自微笑或落泪才足以把内心揭露在外面一些来。我之爱北平也近乎这个。”老舍对北平的爱是刻骨铭心的,这种爱已经超出了言语所能表达的范畴,所有的言语都不能表达出他的心情。师:那这又是一种______之爱呢?生:无言的爱吧。师:同意,大爱无声,这是一个赤子无法用言语表达对母亲的爱。生1:“是,我真爱北平。这个爱几乎是要说而说不出的。”直抒胸臆,可见爱的直白与浓烈。但是这种爱是说不完全的,就像第1节中老舍写到的“我所知道的那点只是‘我的北平’”,他恐怕自己写不全北平的好,把心中的北平给写坏了。他对北平爱得很深,爱北平很多很多的地方,恐怕自己写了这个漏了那个。生2:作者无意写全面完整的一个北平,其实是从作者的感觉角度出发,写他所看见看熟的北平,这样写出来的北平与作者紧密捆绑起来,作者牢牢扣住了“我的北平”,其感情浓郁深厚可见一斑。师:老舍爱北平很多很多的地方,说不出是因为不知从何说起,一篇文章是说不完的,他对北平的爱是_______。生:是一种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无尽的爱。
生:“我所爱的北平不是枝枝节节的一些什么,而是整个儿与我的心灵相黏合的一段历史,一大块地方。……每一小的事件中有个我,我的每一思念中有个北平。这只有说不出而已。”这句话可以看出作者对北平的爱已经溶入到他的血液中,这是因为他实在太爱北平,爱到骨子里去了,以至于爱得说不出。师:哪位同学可以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下,从以上句子可以看出,作者之所以爱北平而说不出是因为:生:这是一种刻骨铭心的爱。生:“真愿成为诗人,把一切好听好看的字都浸在自己的心血里,像杜鹃似的啼出北平的俊伟……一种像由音乐与图画所引起的爱。”老舍说他不是诗人,所以他不能象诗人那样善于言辞,能够用优美的语言、华丽的辞藻抒发出他这种浓浓的爱,他的语言很质朴,所以他觉得他的语言无法完全表达出对北平的爱。师:
“我将永远道不出我的爱,一种像由音乐与图画所引起的爱。”你能解释为什么这种爱像由音乐与图画所引起的爱吗?生:音乐图画给人的是直观形象生动的印象,那种美也是很直接的很强烈的。作者想说他对北平的爱也是很强烈、很生动的爱,就像看到了一副名画,听到一首名曲,就油然而生一种强烈的喜爱之情。师:那我们可以小结一下,作者爱北平说不出是因为这是一种__________之爱。生:强烈、直观、质朴、刻骨铭心的爱。师:我能不能这样理解:这种爱意是老舍一提到北平就油然而生的,这种情感的产生是远远先于语言产生的速度,是作者的第一反应?生们:可以。生:我不能爱上海与天津,因为我心中有个北平。可是我说不出来!作者对北平的爱是独一无二,他爱北平,就不能爱上海与天津。打个比方,就像一个天真的小孩,如果他看中一块巧克力,他就会认为这块巧克力是世界上最好的东西,你拿其它任何东西他也不会与你交换。在作者心目中,北平就是那块最好的巧克力,纵使真的有城市比北平好,老舍也不会喜欢的。师:我们同学举了一个很形象的例子,同时很贴切。我们可以从中体会作者对北平说不出的爱是___________________的爱。生:不可替代的爱。师:从上文对1—3节的分析中我们可以总结出:作者对北平的爱是天性之爱、无言之爱、无尽之爱、深切之爱、直观之爱、质朴之爱、纯真之爱、不可替代之爱,是一种情到深处无法用言语表白的体验。因为体会到其中深切的真情而无法用言语来说出。
师:老舍对北平爱到深处无法言说,那么纵观全文,老舍究竟有没有说出对北平的爱?生集体回答:说出来了,也就是文章的第4---7小节,作者在文中写出可他眼中的北平。四、重点讲解,深度研习师:最后我们来共同讨论一个问题:课文题目能不能改成“写北平、爱北平”,为什么?学生思考片刻后回答:不能改。生1:“想”字好,“想”源于爱,流露出作者对北平真心喜爱。
比“写”字更直抒胸臆,掺入主观情感,深沉而又真切,同时也表明老舍要与读者分享他对北平的想念。师:为了更好的理解这个问题,我给同学们补充一下写作背景:本文写于1936年,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中国政府丧权辱国的“何梅协定”的签订,“冀察政务委员会”的成立,都说明华北危急、北平危急。由于国家的动荡不安,许多国人颠沛流离、居无定所,老舍也无法幸免。这时的他离开了生活二十几年的北平辗转于青岛、武汉、济南等地。作为一个爱国的知识分子,老舍思念家乡,忧心如焚,此篇文章就是他在青岛所作。生2:这篇文章是作者在青岛写的,而北平形势危急,空间上有了距离,作者只能用文章表达对北平深沉的想念和真切的爱。师:那我们可以总结是人在青岛,心在北平。这是一个在异乡的游子对故园的热爱。生3:本文写于1936年,作者作为一个热爱北平的爱国知识分子忧心如焚,想念家乡之情更为强烈。生4:呼应课文最后结尾。好,不要再说了吧;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呀!师:这个结尾是很有特色的,很多同学们在预习中都提到了这个结尾给自己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让我们大家来看看这句话的魅力到底在哪里。生1:这句话很直白浅显,像是口语,是作者情不自禁的低沉地倾诉、深情地呼唤,震人心弦。生2:句子很短,但是感情浓烈急切,是内心深处的呼喊,同时结束得干净利落,但给人的感觉意味深长。生3:以最真挚纯真的眼泪来表达对北平的想念,总结全文,进一步点明文章主旨,北平是对作者影响最深的一个地方,北平的一切事物如同老舍这个人的一部分,北平如同他的心脏一样不可缺失。师:结尾的这句话形式虽短小,但是感情却浓烈,意味也更深长,收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这是老舍怀着对北平的热爱、思念、担忧,发出了和着血泪的呼唤。师:让我们感受老舍这种心情,用我们的语言把他的这种情感表达出来。生:有感情的诵读此句。好,不要再说了吧;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呀!师生深情共读:
当堂达标,拓展提高诗歌鉴赏师:学完了《想北平》,请同学们再来赏析老舍先生的《望北平》
茫茫何处话桑麻?破碎山河破碎家;
  一代文章千古事,余年心愿半庭花!
  西风碧海珊瑚冷,北岳霜天羚角斜;
  无限乡思秋日晚,夕阳白发待归鸦!
师生共同赏析【二】.布置作业
说北平
林语堂【1】北平好像是一个魁梧的老人,具有一种老成的品格。一个城市与人相似,各有不同的品格,有的卑污狭隘,好奇多疑;有的宽怀大量,豪爽达观。北平是豪爽的,北平是宽大的。他包容着新旧两派,但他本身并不稍为之动摇。【2】穿高跟鞋的摩登女郎与着木屐的东北老妪并肩而行,北平却不理这回事。胡须苍白的画家,住在大学生公寓的对面,北平也不理这回事。新式汽车与洋车、驴车媲美,北平也不理这回事。【3】在高耸的北京饭店后面,一条小路上的人过着一千年来未变的生活,谁去理那回事?离协和医院一箭之地,有些旧式的古玩铺,古玩商人抽着水烟袋,仍然沿用旧法去营业,谁去理那回事?穿衣尽可随便,吃饭任择餐馆,随意乐其所好,畅情欣赏美善——谁来理你?【4】北平又像是一株古木老树,根脉深人地中,藉之得畅茂。在他的树阴下与枝躯上寄生的,有数百万的昆虫。这些昆虫如何能知道树的大小,如何生长根,在地下有多少深,还有在别枝上寄生的是什么昆虫?一个北平居民如何能形容老大的北平呢?【5】一个人总觉得他不了解北平。在那里已经住了十年以后,你偶然会在小路上发现一个驼背的老人,后悔没有早日遇见他;或是一个可爱的老画家,露着大肚子坐在槐树下的竹椅上用芭蕉扇摇风乘凉梦想他过去的日子;或是一个踢毽子的老人,他能把毽子放在头顶上一点一点的移动着,然后由背后掉下来时,平落在他的鞋底;或是一个刀手;或是一个儿童戏剧学校的太太;或是一个人力车夫变成满洲国的高贵人;或是一个前朝的县太爷。一个人怎敢说他了解北平呢?【6】北平是一个“珠玉之城”;一个人眼从未见过的珠玉之城。它是具有紫金的御色屋顶,以及宫殿亭园楼榭的珠玉之城。它为珠玉结成的古城;它有紫色的“西山”,青带似的“玉泉”,“中央公园”垂老的杉树,以及“天坛”、“先农坛”。城内有九个公园,三个御湖,名为中南北“三海”,现在任人游览。并且北平有蓝天洁月,雨夏凉秋,与高爽的冬日气候。【7】北平像是一个国王的梦境,它有宫殿、御园、百尺宽的大道、艺术博物院、专校、大学、医院、庙塔、艺商、与旧书摊林立的街道。北平像是一个饮食专家的乐园。它有数百年的饭馆,招牌被烟熏得破旧不堪,还有肩上搭着手巾的光头堂馆,他们的招待是十足和蔼的,因为他们在满清政府服侍过高官大吏,曾受了传统的特别训练。北平是贫富共居的地方,每个邻近的铺号都许一个贫老的人记账取货,街上贩卖的东西很便宜。你可以流连在那里的一个茶馆里,一整个下午不走。北平是采购者的天堂,广有中国古代的手艺品、书籍、图画、古玩、玉石、珐琅镶嵌、灯笼之类。那是一个到处能买货的地方,商贩也会带着货物走上门来。在清晨,门外路上货贩众多,叫卖声形成极美妙的调门儿。【8】北平是清静的,它是一个住家的城市,每家都有一个院落,每院都有一个金鱼缸和一株梧桐或石榴树。那里的果蔬新鲜,桃就是桃,柿就是柿。他是一个理想的城市,每个人都有呼吸之地,农村幽静与城市舒适媲美。那里的街道排列恰当,清晨在花园中拔白菜的时候,抬头可以看到西山的雄姿——然而距离一家大百货商店,只有一箭之地。【9】北平有多样性——多样的人。他有法律与触犯法律的人,守法的警察与作奸犯科的警察,盗贼与保护盗贼的人,乞丐与乞丐之王。他有圣贤、罪人、回教徒、除妖的藏人、算命、拳手、和尚、妓女、中国与俄国的职业舞女、日本和朝鲜的走私者、画家、哲学家、诗人、收藏家、青年大学生、影迷。他有卑鄙的政客、年老息影的县官、新生活运动者、现充女佣的前清官吏的太太。【10】北平有五颜六色旧的与新的色彩。他有皇朝的色彩,古代历史的色彩,蒙古草原的色彩。驼商自张家口与南口来到北平,走进古代的城门。他有高大的城墙,城门顶上宽至四五十公尺。他有城楼与旗楼,他有庙宇、古老花园、寺塔。每一块石头,每一棵树木,以及每一座桥梁,都具有历史典故。【11】使北平成为理想的居住城市的原由,可列举下列三点来加以说明:【12】北京城虽始建于十二世纪,但它现在的式样是明朝永乐皇帝在十五世纪初建造的(永乐皇帝也重建过长城)。因之富有皇室的华贵。有一个南城,稍小于北城,自南城最南的门向内,有一条绵延五英里的中轴,它穿经依次相连的每一道城门,直抵皇宫正殿。【13】紫禁城位于北城的中心,周围绕有城壕与金色瓦顶的墙垣,背后是煤山,山上共有五座亭台,顶上盖有灿烂彩色的瓦。由煤山可以看到那条中轴,附近还有鼓楼。“三海”位于紫禁城的西面与西南面,那里是皇室的画舫遨游之地。【14】与中轴平行的是两条宽庄的大道、在东城是哈德门大街,在西城是宣武门大街,每条大街宽约六十英尺。在紫禁城前接连两街东西直通的大道,是宽逾百尺的天安门大街。在外城南门附近,位于中轴东西两端的,是天坛与先农坛。那里是皇帝祈年风调雨顺之处。【15】因为中国人对建筑美的观念,须兼顾雅适而不仅在高伟,.宫殿屋顶所以都属于平阔一类的,也因为皇帝之外,无人许住楼房,所以到处都显得极其宽阔。【16】因是使北平显得如此舒适可爱的,成为居民的生活方式。居住在繁华街衢附近的人,也都能安详生活。那里的生活程度很低,生活也颇富意味。政府官员与阔人可以聚餐于大饭馆,而洋车夫用个铜板,也可以买到油盐酱醋,不论在什么地方,附近总会有一个杂货店与茶馆的。【17】那儿很自由去追求你的学问、娱乐、嗜好,或者去赌博和搞政治。没有人理会你穿什么衣服,做什么事。这就是北平的兼容并包之处,你可以和贤人与恶人往来,和学者与赌徒往来,或者和画家往来。如果你景仰皇帝,可以到禁宫周围散步,幻想你自己也是一个皇帝。【18】如果你要是有闲,你可以在城内的九个公园中,任意游逛,坐在竹椅上或是杉树下的藤椅上,整一下午喝你的茶,所费不过是两角五分。那些茶役常是和蔼客气。或者在夏天的下午,你可以去游什刹海(湖),或者你可以出西直门去游览颐和园。【19】北平城外大都是村庄麦田,到处可见裸体的儿童,他们在路边嬉戏时,常向行人讨钱。你可以和他们交谈,或者闭目装睡,不理他们。你或者可以去圆明园找意大利宫殿的古迹,它是被八国联军强劫烧毁的。【20】在路过颐和园的途中,你可以在那里流连一整天的时光。沿途经过许多美丽的景象,玉泉山的大理石塔便在望了,在那里你可以流连一个下午,再前就是西山,景色迷人,可以数月忘返。【21】但是北平最迷人的,是住在那里的常人,他们不是圣人和教授,而是人力车夫。从西城到颐和园车费一元左右,你或者以为这是很便宜的。这的确是便宜,而车夫却欣然收之。看到车夫们沿途互相取乐,笑着别人的不幸遭遇,你会有莫名其妙之感。【22】在晚上返家的途中,你也许会遇到一个槛褛的老年人力车夫。他向你讲述他的遭遇时,口吻诙谐清雅。如果你以为他年纪过老,想要下车步行时,他一定要强拉你回家。但是如果你忽然跳了下来,然后把车钱照付,他向你表示的那种竭诚感激,是你有生以来从未见过的。1、讨论一下老舍的《想北平》与林语堂的《说北平》中蕴含的感情一样吗?2、读完全文,请思考:《说北平》中前10个小节介绍了北平的什么特点?3、第【11】至【22】小节说“使北平成为理想的居住城市的原由”,是哪三点?板书设计
对北平的感受与印象(1—3)

动中有静
布置匀调北
颂北平(4—7)
物产丰富
接近自然平
再次表达思念之情(8)教后记:《想北平》是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月是故乡明”专题中的首篇散文,是老舍旅居青岛时抒写对家乡北平的真挚思念之情的一篇散文。编者的意图,是希望学生借助对话栏运用评点的方式深刻领悟“家园之思”这一独特的人文内涵。因此在设计导学案的过程中,我结合了三段式的理念把学生的评点作为了其预习作业。但空泛的让学生做评点,我发现学生无从下笔,于是我先就评点对学生做了些补充说明,然后指导他们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可以从文章内容、主旨结构、情感意蕴、技巧风格等方面对进行评论与分析,从而深入理解文章内容。授课中我主要是以三个问题来贯穿始终,那就是作者想北平的什么,为什么想以及怎么想的。这个阶段也就是三段式中的合作探究阶段,我主要是通过教师的引导然后让学生来交流自己的对文本的分析成果。在课堂中学生学会了对一些看似淡而无味的语言深入其肌肤,感知其韵味,揣摩其情意。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生活体验得到激发,文本的意义产生了应有的魅力,由此观之,我想课堂还是应该多交给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肯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设计亮点:这节课最大的亮点是给学生们创设一个和谐的氛围,让他们能够自由交流,自主合作,畅所欲言,提高了语文能力。此外,这节课把训练的重点放在对语言的品味赏析上,学生们能够结合具体的语句分析品味课文中蕴含的浓烈的思乡之情,既突破了教学重点,也让学生收到了情感的熏陶和感染。(共25张PPT)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城”
老舍
长篇小说和话剧著称于世。《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茶馆》以话剧《龙须沟》获得了“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
学习目标
1、深刻体会作者对北平刻骨铭心的眷恋之情
2、学习作者通过对比、从平凡事物入手,抒写主观感情”的表现手法。
预习检测
粘贴(

黏合(

揭露(
)露馅(

古刹(
)刹车(

空旷(
)
粗(

zhān
nián

lòu
chà
shā
kuàng
guǎng
1、阅读课文说说作者描写了北平的哪些特点
1.作者笔下北平的特点
景物复杂有边际
人为之中显出自然
物多(花多、菜多、果子多)
作者为什么不选北京的名胜来写而选这些普通的景物,表现了作者什么情感?
作者所写的都是极琐碎的、关于北平的一个个小细节,把一个北平“普通人”眼中的北平展现在人们眼前。只有熟悉北平的人才能把这些景物带进读者的视野,表达了作者对北平深挚的、真诚的、纯净的爱。
“我的北平”
爱要怎么说?
四次“说不出”
情到深处不言爱——“说不出”正是爱到极点的表现
。反复强调,表明爱得非常深厚,只是“说不出而已”。
有时,人们对于自己熟悉的事物往往不知道从何说起,而对于过于浓烈的感情也常常不能轻易道出。老舍对于他日思夜想的北平,也达到了这种程度。在文章中,作者反复四次诉说自己的“说不出”,正是爱到极致的表现,反复强调,表明爱得非常深厚,只是“说不出而已”,正是情深处反无声的表现。
作者反复说自己对北京的爱“说不出来”,你认为作者“说出来”没有?
阅读探讨
文章中哪句话最能体现作者的感情?
好,不再说了吧;
要落泪了,真想念
北平呀!
分组合作探讨
作者是运用什么样的写作手法描述北平的特点的?
小组展示:
写作手法
作者用了对比衬托及从平凡事物(细节)入手的两种方法。
上海、天津
巴黎热闹
<——>
北平安静
巴黎的布局“比上北平还差点事儿”
四大历史都城
——北平
美国的橘子
<——>
北京的玉李
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1936年,作者当时不在北京。那时日本帝国主义已经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丧权辱国的“何梅协定”的签订,适应日本侵略需要的“冀察政务委员会”的成立,都说明北平危急,华北危急。作者作为一个热爱北京的爱国知识分子忧心如焚,思念家乡之情,较平日更为强烈,这一声呼唤,充满了民族忧患意识,震人心弦。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艾青《我爱这土地》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艾青《我爱这土地》
好,不再说了吧;
要落泪了,真想念
北平呀!
第二课时
请用衬托对比的手法描写一处你熟悉的地方,字里行间表现真挚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