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生物间的食物关系
一、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说出常见植物和动物之间吃与被吃的链状关系。
2.科学探究
通过观察和概括,发现生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
3.科学态度
培养乐于观察、善于发现的态度和意识。
二、教学指引
1.活动安排思路
活动安排
活动题目
活动内容与需要解决的问题
能力要求
活动1
串起来的食物链
以蝉、螳螂、伯劳几种动物和它们的食物为例,串成食物链
概括
活动2
相互交错的食物链
观察草原上的植物和动物,将各种生物按吃与被吃的关系连成食物链,再将各条相关的食物链连成食物网
相观察、发现和概括
2.活动指引
生活情境:四个小朋友在野外见到一个情境,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只螳螂正在捕食蝉。而在不远处,一只伯劳正虎视眈眈地盯着螳螂。他们不禁感叹:这不正应了那句成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吗 接着琪琪提出疑问:“蝉又会吃什么呢?”
产生问题:学生对于“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
( http: / / www.21cnjy.com )句成语耳熟能详,但平时却很少会将这个成语所代表的生物学现象同动物与动物、动物与植物之间的食物关系进行关联。本节课将从“这些生物之间存在着什么联系”这个问题展开学习过程。
活动1
串起来的食物链
自然界许多生物之间存在着食物关系。教科书给
( http: / / www.21cnjy.com )出的素材有蝉、螳螂、伯劳三种动物,要求写出它们的食物名称,并将其连成一条食物链树→蝉→螳螂→伯劳,通过这个任务,让学生对食物链有一个初步认识。
本活动从“螳螂捕蝉,黄雀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后”的食物关系入手,要求学生在纸条上写下对应的食物名称,按照谁被谁吃的规律,把纸条黏起来串成环。这个任务实际上是让学生梳理这几种生物的联系,认识生物间存在着吃与被吃的食物关系。
根据食物关系规律,学生很快就能梳理出蝉
( http: / / www.21cnjy.com )、螳螂、伯劳三种动物之间的食物关系,而驱动情景中“蝉吃什么”的问题,以及教科书的提示
“一些动物以植物为食,而另一些动物以其他动物为食”,启发学生思考蝉的食物是树(蝉以树的液汁为食)。然后,请同学们把纸条按照食物关系的顺序粘贴起来串成环。
当学生汇报完串好的纸环后,教师可以
( http: / / www.21cnjy.com )和学生一起评价,判断是否正确或进行补充。然后利用学生串好的纸环进行分析,帮助学生认识生物之间这种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就是食物链。
本活动通过几个有计划的简易步骤,让学生写纸条、串纸环、认识食物链,将具体的事物转化成科学概念,培养学生的科学逻辑思维。
活动2
相互交错的食物链
图片说明:①草、②蝗虫、③鼠兔、④鼠、⑤鹰、⑥蛇、⑦羚羊、③食虫鸟、9狐狸。
在前一个活动中,学生知道了几种动植
( http: / / www.21cnjy.com )物之间存在着食物关系。教科书给出了一幅草原生态系统的图片:草原上有草、狐狸、鹰、羚羊、蛇、鼠、鼠兔、蝗虫和食虫鸟。可要求学生写出这片草原上有多少条食物链,并观察这些食物链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该生态系统中,共有10条食物链:
1.草→蝗虫→食虫鸟→鹰
2.草→蝗虫→食虫鸟→蛇→鹰
3.草→鼠兔→蛇→鹰
4.草→鼠→蛇→鹰
5.草→鼠兔→狐狸
6.草→鼠→狐狸
7.草→鼠→鹰
8.草→鼠兔→鹰
9.草→羚羊→狐狸
10.草→羚羊→鹰
这10条食物链均从“草”(植物)为起始环,再
( http: / / www.21cnjy.com )到植食性(或杂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同时因为同种生物可能处于不同的食物链中,就构成了复杂的网状关系,形成了食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