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第2节 图文混排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章 第2节 图文混排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1.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河北大学版
科目 信息技术(信息科技)
更新时间 2020-09-15 15:22: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节
图文混排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图片对象的插入方法;
②了解各种环绕方式的版面效果。
③根据需要灵活选用合适的版式进行图文混排。
④了解图像层次关系并掌握图像层次调整方法。
过程与方法:
以实际需要为引入点,以问题带动探究,以任务驱动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总结深入。主要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对比将文字设置为不同版式后的版面效果,然后自己归纳出各种混排版式的特点和适用范围,从而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版式,给学生提供一个自由发挥的平台,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与归纳总结的能力,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提高学生团结协作、互助共进的意识与能力
②培养学生科学的审美观,提升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安排版面、调整布局的能力。
2学情分析
学生基础参差不齐,有的对计算机的操作较为熟练,对各种操作都较容易上手,在学习当中可以带动和指导其他学生;有的则刚接触计算机没多久操作较为生疏。
3教学分析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方针,把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教学的根本目标。本课所学的是“在Word文档中插入图片”,是Word排版和页面美化的重点知识之一,是图文混合排版的延伸和拓展。通过本课学习,使同学们了解到Word作为一个优秀的办公软件,不仅可对文字进行处理、还能实现对图像的处理。学习Word的灵活应用,是对学生掌握文字排版后的能力训练与提高,激发学生自主创作出更加优秀的作品。
4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插入图片的操作方法和图片的格式设置

解决措施: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小组协作学习以及小老师讲解相结合为来完成。
【教学难点】:能合理调整图片的各种属性,使其在文档中的效果达到美观。
解决措施: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体会适当教师引导来完成。
5设计思路
课堂教学中我始终坚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本节课中我以学生的探究学习为主,借助植树节贯通全文,通过实施一个个的小任务,推动教学内容逐步深入,尽量为学生提供观察思考、合作学习和实践操作的环境,按照“激情导入――主体探究――延伸展示――评价总结”的步骤,逐步引导学生达到目标。
6教学策略
教学方法:任务驱动式教学、对比教学法、情景教学法
学习方法:小组合作学习法、自主探究学习法、成果展示法
7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式教学、对比教学法、情景教学法
8教学过程
8.1第一学时
8.1.1教学目标
①知道图片对象的插入方法;
②了解各种环绕方式的版面效果。
③根据需要灵活选用合适的版式进行图文混排。
④了解图像层次关系并掌握图像层次调整方法。
8.1.2学时重点
插入图片的操作方法和图片的格式设置
8.1.3学时难点
能合理调整图片的各种属性,使其在文档中的效果达到美观
8.1.4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大家知道在三月份有一个特殊而有意义的节日,它能给人们带来绿色,带来希望,改善我们的生存环境。大家知道是什么节日吗?
生:植树节。
师:我国把每年的3月12日定为植树节。为了宣传植树节,呼吁大家更好的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老师今天这节课就给大家布置一个小任务。做一张植树节的宣传海报。老师这里有三张已经做好的海报。大家帮忙看看吧!
课件展示图文并茂的作品1和作品2和作品3
师:三幅作品其实内容一样,只是图文设置不同。请大家在了解植树节的同时,从文章的图文搭配效果去对比一下,三幅作品,哪一幅更好呢?
生:第三幅
师:为什么呢?或者说它的优势在哪儿呢?
请四名学生交流看法,对比三幅作品优劣区别
教师适当点评,通过比较,让学生体会出对文档进行适当修饰是必要的。
师总结:大家看,尽管三篇文章内容一样,但给我们的感觉却截然不同。也就是说:适合的图片,放在适当的位置,才能更好地体现文章主题与文字内涵。
师过渡:那么,怎样做到图文结合和谐统一呢?这就是今天我们要探讨的内容----《图文混排》(屏幕点课题)(板书)
课件展示学习目标和学习重难点,使学生做到心中有数。
活动2【活动】自主探索,获取新知
1.任务一:插入图片并进行版式练习(板书)
打开《春天,我们栽下一棵树》文件夹,尝试插入图片并设置成不同的环绕方式。
要求:
(1)将适合的图片安放到合理的位置并设置适当大小,使图片充分发挥其衬托说明文字的作用。
(2)学有余力:尝试使用各种环绕方式,对比效果。
求助热线:

小组合作交流讨论

教师巡视

自学提示(自学网站展示)
小组代表讲述作品,使用了什么工具使用了什么操作方法。
师引导:老师发现了一个问题,要请教你了,你的图片怎么和刚才那位同学的位置不一样呢?你怎么实现这个操作的?
生:改变文字环绕方式
师:怎么实现?
生:选定图片→右击→设置图片格式→版式→高级
师鼓励并总结:小组同学很自主的尝试将一幅图片设置成不同的版式,这种积极主动的学习方法很值得大家学习。现在我们知道了,把图片放入文档中,可以采用插入——图片——来自文件,还可以把图片复制或者剪切再粘贴到文档中。(多媒体电子教室配合使用)请大家观察一下,插入图片后的默认版式是?
生:嵌入式。
师:我们可以从哪来改变呢?
生:选定图片→右击→设置图片格式→版式→高级
师:好,有了所需工具,有了操作方法,如何更好地利用这些环绕方式为我们的作品服务,就看大家的个性展示了。这次还是有任务的,大家在操作的过程中着重改变文字环绕方式,体会环绕方式的差异。
2.任务二:各版式的对比(板书)
师引导:相信现在,你们对不同版式的特点和图文效果都已经了解了。让我们闭目养神、理清一下思路:在刚才的实践中,你都用到了哪几种环绕方式呢?
(课件展示)
师小结:版式不同,效果不同,适用场合不同,所以我们在完成一幅作品的设置时必须做到心中有目标,在操作中体验,在体验中思考,在思考中进步!一定要根据主题需要,灵活进行版面的编排。
3.叠放次序练习(自学网站展示)(板书)
师过渡:刚才我们做的宣传海报,只有一张图片,我们想做的更加丰富一些,就需要插入更多的图片。现在老师遇到了一个小难题,希望大家能帮忙解决!展示图片
师:乐于助人的同学们伸手援助一下吧:问题出在哪儿?应该怎么办?
2位学生交流,指出问题所在,提出改进意见,其他学生纷纷响应。
师:不错,实质上也就是插入的图像多了,彼此有了叠加,但现在的叠加顺序显然不是我们想看到的,这种效果可以通过调整图像的层次来实现。这个命令依然在刚才得快捷菜单中。
大家试试看吧!
学生调整图片作品的层次效果
评价方法:请同学们互相参观一下同桌的作品。大家互相帮助啊。
师:经过同学们进一步修整的作品更加和谐统一了,谢谢大家的帮忙。实践中,随着作品中图片数量的增多,必然会产生叠加现象,你必须明确自己的追求目标,合理设计层次关系,才能让作品迸发出美丽的光彩。
活动3【练习】延伸练习,成果展示
师过渡:好了,现在到了同学们大展身手的时候了,用老师给你们的文本素材和图片素材做一张精美的宣传海报吧!
师:有几个同学在操作中是遇到了一点儿困难,我有点忙不过来,需要几位小助手,小老师在哪儿呢?帮帮我吧,谁完成了操作任务举手示意我一下----(促进生生互评、互帮)
师:同学们可随时参评小组内同学的作品,虽说图文混排因文而异、因人而异,没有统一的标准,但你多看看别人的作品,从对比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一定会获益非浅的,长此以往,你对作品的布控能力定会大大提高。
评价方法:展示较好的学生作品。培养学生科学的审美观,提升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安排版面、调整布局的能力。
活动4【活动】激励评价,总结归纳
师:好了,同学们一起回忆一下今天我们都学到了什么?我们是怎么完成老师布置的一个个小任务的啊?
生积极总结。
师:今天,我们在插入图像的基础上又向前迈进了一步,经过不同的版式、层次等修饰,图文混排更加美观、和谐、统一,文档更加具有视觉冲击力和实用价值。在刚才的练习中,有同学提出:图片增多,版面控制越来越困难,尤其是图像的大小和位置难以固定,有没有更好的操作方法?
学生重新被调动激情,跃跃欲试。
师:告诉大家,答案是肯定的,实际上这就是组合的概念,那么如何组合?组合的原则又是什么?我们会在下节课和大家一起探讨。
活动5【活动】反思与感悟
本节课我采用的题材是植树节主题,既照顾到了知识教育,又渗透了德育教育。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本节课我采用任务驱动、目标激励的教学策略。总体目标力求明确,任务细化。整个教学过程,采用小组协作探究、自主尝试学习、教师适当总结补充等丰富的教学形式,使复杂问题逐步解决,逐步提示学习内容,给学生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从而获得真正的知识和能力。
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我还注意分层教学的大胆尝试,对于不同层面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既让尖子生吃得“饱”,又让其他学生吃得“好”,各取所需。另外,我也注意努力培养学生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其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建立对信息技术学习的自信心。本节课的最后作品交流时略显匆忙,时间有限,学生也意犹未尽,自己以后要进一步加强对课堂节奏的把握能力的学习与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