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0张PPT。 第 4 讲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中考考点突破
考点一1.九一八事变
(1)背景:①1929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日本试图通过侵略中国转嫁危机。(外因) ②国共内战,给日本以可乘之机。(内因)
(2)时间、地点、借口:1931年9月18日;沈阳;柳条湖事件。
(3)结果:由于蒋介石实行不抵抗政策,不到半年,东北三省沦陷。
(4)影响: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中国人民开始局部抗战。
知识补充:
局部抗战:九一八事变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逐渐由国内阶级矛盾转化为中日民族矛盾。从九一八事变到七七事变这一段时期,抗战在中国的部分地区进行,还未形成全国性的抗战局面,是中国国内战争向全民族抗战的过渡阶段。从地理位置来讲,主要是指东北和华北等地的抗战;从抗战的主体来讲主要是指中共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和张学良东北军的一部分。
难忘九一八
考点一难忘九一八2.西安事变
(1)背景:①日本占领东北,又进一步侵略华北。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
②中共提出建立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
③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接受中共主张,停止向红军进攻,要求蒋介石联共抗日;
④蒋介石拒绝接受建议,并亲临西安督促张学良、杨虎城出兵进攻陕北的红军。
(2)时间:1936年12月12日。
(3)目的:逼蒋抗日。
(4)结果:中共派周恩来等进行调停,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 日的主张。
(5)影响: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考点一难忘九一八知识补充:
西安事变能够和平解决的原因
(1)中日民族矛盾已经上升为当时中国社会的最主要矛盾。
(2)日本侵华的目的是灭亡整个中国,已经严重威胁到了蒋介石的统治地位。
(3)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做出让步,表达出与国民党合作的诚意。
(4)全国性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对国民党政府有压力。
(5)国民党内部有民族自尊心的抵抗派要求联合共产党抗日救国。
考查角度1 九一八事变及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 【例1】〈2015,烟台〉“晚上十点半,板垣征四郎下令按动了爆炸柳条湖铁轨的按钮,中日延续了十四年的第二次战争从此爆发。”材料所指的是( )
A.鸦片战争 B.七七事变 C.甲午中日战争 D.九一八事变
提取材料中的地点“柳条湖”、时间“延续了十四年”,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柳条湖事件是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借口,中日之间的战争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局部侵华战争开始,到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正好14年。因此材料所指的是九一八事变。
D举一反三训练C 1.标志着中国人民局部抗日战争开始和全面抗日战争开始的历史事件分别是( )
A.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
B.西安事变、七七事变
C.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
D.七七事变、八一三事变
考查角度2 西安事变及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意义 【例2】张学良(1901~2001年)回忆说:“我的事情是到36岁,以后就没有了……从21岁到36岁,这就是我的生命。”张学良“36岁”时参加发动的重要历史事件是( )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八一三事变 D.重庆谈判
根据张学良的出生时间1901年可以推断出他“36岁”时正是1936年,回忆所学知识可知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在西安发动兵变,劝谏蒋介石“停止内战,一致抗日”。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B举一反三训练 2.〈2016,临沂〉右图中“历史在这里拐弯”
是指从此( )
A.第一次国共合作彻底破裂
B.南京国民政府统治了全国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D.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垮台 通过观察图片可知,图片反映的是1936年张学良、杨虎城发动的西安事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安事变在共产党的努力下得以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故选C。C
考点二“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1.七七事变
(1)背景:日军侵占我国东北三省后,继续向南进逼,企图占领华北。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2)时间、地点:1937年7月7日;卢沟桥。
(3)经过:1937年7月7日晚,日军在卢沟桥附近举行军事演习。诡称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拒绝后,日军悍然发起进攻,中国守军奋起抵抗。
(4)民族英雄:二十九军副军长佟麟阁、一三二师师长赵登禹。
(5)影响: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
知识补充:
全面抗战:主要指从七七事变到日本战败投降的八年期间,又称八年抗战时期。它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进行的全民族抗战。从地理位置来讲,凡是日军侵略的地方均有抗日力量与之斗争;从抗战主体来讲社会各政党、各阶级、各民族、海外华侨等均加入到抗战的洪流中来。
考点二“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2.南京大屠杀
(1)时间:1937年12月。
(2)概况:日本占领南京后,屠杀中国居民和士兵达三十万人以上。国民政府迁往重庆,把重庆作为战时陪都。
知识补充:
对南京大屠杀的认识
南京大屠杀是日本侵略者对中华民族犯下的滔天罪行,充分暴露了日本法西斯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我们应该勿忘国耻,警钟长鸣,要时刻警惕日本右翼势力企图掩盖南京大屠杀的真实历史、美化侵略战争的行径。
考查角度1 七七事变及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例3】下列选项描述全国性抗日战争开始事件的是 ( )
A.歌曲《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B.诗句“宛平城外狼狗叫,卢沟桥上枪声急”
C.诗句“鲜血凝固的那个时候,长江呜咽钟山悲泣……三十万 冤魂在地狱中哭泣”
D.电影《甲午风云》
解题时注意关键词“全国性抗日战争开始事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37年的卢沟桥事变,标志着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标志着全国性抗日战争的开始。A项反映的是东北,与九一八事变相关;B项由“宛平城”“卢沟桥”,可知与卢沟桥事变有关;C项“钟山”“三十万”指的是南京大屠杀,D项指的是甲午中日战争。因此符合题意的是B项。
B举一反三训练 3.〈2015,德州〉下面材料中两党的宣言(谈话)是在哪一重大历史事件后发表的( )
?
?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卢沟桥事变 D.八一三事变 根据宣言的时间和内容分析,两党的宣言是在1937年7月7日的卢沟桥事变后发表的。
C
考查角度2 以南京大屠杀为例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本质 【例4】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确定9月3日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和12月13日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决定。这一决定有利于( )
①全世界清醒认识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 成部分
②激发中国民众对日本的仇视
③牢记历史,以史为鉴,避免历史悲剧重演
④维护世界和平,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此题主要考查分析、理解能力。今天我们设立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并不是想激发中国民众对日本的仇视,其目的是为了让世人以史为鉴,警钟长鸣,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历史悲剧的重演,才能更好地维护世界和平。
C举一反三训练 4-1.〈2015,天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于2014年12月13日隆重举行。南京大屠杀发生的时间是( )
A.1931年 B.1932年
C.1936年 D.1937年D 4-2.2014年2月27日下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决定。日本人制造的南京大屠杀事件中遇难的中国人达( )
A.10万人 B.20万人
C.30万人以上 D.300万人以上C
考点三血肉筑长城1.全民族的抗战
(1)平型关大捷:①时间:1937年9月;②意义:这是抗战以来第一次大捷。
(2)台儿庄战役:①时间:1938年春;②指挥者:李宗仁;③意义: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重大胜利,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士气。
(3)百团大战:①目的:为了粉碎敌人的“囚笼”政策;②时间:1940年8月;③主要目标:破坏敌人的交通线,摧毁日伪军的据点。④意义: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
2.中共七大
(1)背景:世界各反法西斯战场相继扭转了战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即将取得最后的胜利。
(2)时间、地点:1945年4月;延安。
(3)内容:讨论夺取抗战胜利和胜利后中国将走什么道路的重要问题。
(4)意义: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考点三血肉筑长城3.抗日战争的胜利
(1)标志: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2)胜利原因:①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现了全民族的共同抗战;②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正义的、进步的战争;③国民党正面战场与中共敌后战场互相配合,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④中国军民浴血奋战,增强了民族凝聚力;⑤美苏对日作战,加速了日本投降。
4.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抗日战争的胜利扭转了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屡败局面,洗刷了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也作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
考查角度1 中国军民英勇抗击日军的事迹,主要包括平型关大捷、台儿
庄战役、百团大战等史实并由此体会全民族抗战的精神 【例5】某年《新华日报》华北版头条刊载了蒋介石的嘉奖电:“朱(德)副长官、彭(德怀)副总司令:迭电均悉,贵部窥破好机,断然出击,予敌甚大打击,特电嘉勉。仍希……勿予敌喘息机会,彻底断绝其交通为要!”这份嘉奖电的背景是( )
A.平型关大捷
B.正面战场取得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
C.百团大战取得阶段性胜利
D.日本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
提取材料中的人物和关键语句:“朱(德)副长官、彭(德怀)副总司令”“断然出击……彻底断绝其交通”,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与之有关的历史事件是百团大战。主要目标是破坏敌人的交通线,摧毁日伪军的据点。故选C。
C举一反三训练 5-1.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下列哪次战争,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面对外敌入侵时,具有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
A.鸦片战争 B.北伐战争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C 在抗日战争中,建立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现了全民族抗战,充分体现出了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举一反三训练 5-2. “战役从1938年3月开始,敌我双方展开拉锯战,战场位于徐州东北60千米……近2天,中国军队歼敌两个最精锐的师团一万多人,取得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该战役是( )
A.淞沪会战 B.台儿庄战役
C.百团大战 D.平型关大捷B 根据材料中的时间、地点“1938年3月”“徐州”等信息分析,即可得知该战役是台儿庄战役,它歼敌一万多人,取得了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
5-3.〈2015,天津〉右图是彭德怀在抗日战场指挥
作战的情景,与此相关的是( )
A.淞沪会战 B.平型关战役
C.台儿庄战役 D.百团大战 D
考查角度2 抗日战争的胜利,包括抗战胜利的原因及历史意义 【例6】〈2015,滕州〉在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中华民族奋起反抗,创造了弱国打败帝国主义强国的奇迹。这“奇迹”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
A.长征的胜利,红军成为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
B.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共提出和平解决的方针
C.中共七大的召开,全党在组织上空前团结
D.中华民族团结一致,实现了全民族抗战
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中华民族……创造了弱国打败帝国主义强国的奇迹”,这个“奇迹”应该是中国取得抗日战争胜利,胜利的根本原因是实现了全民族抗战。
D举一反三训练 6.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努力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而不断奋斗。下列哪一事件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
A.辛亥革命 B.五四运动
C.遵义会议 D.抗日战争
?
D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抗日战争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洗刷了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