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6张PPT。 第 5 讲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中考考点突破
考点一1.重庆谈判
(1)背景:①抗战胜利后,人民渴望和平、民主,但美蒋阴谋发动内战;②蒋介石为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邀请毛泽东到重庆商谈国内和平问题;③中共为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参加了谈判。
(2)时间:1945年8~10月。
(3)中共代表: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
(4)结果:签订“双十协定”。
(5)意义:使中国共产党赢得民心,在政治上赢得主动。
内战烽火
考点一内战烽火2.全面内战
(1)爆发时间:1946年6月。
(2)爆发标志: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对中原解放区发动疯狂进攻。
(3)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陕甘宁解放区。中共中央主动撤离延安,转战陕北。彭德怀、贺龙率领西北人民解放军,进行多次战役,粉碎敌人进攻。
(4)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
知识补充:
为什么说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
(1)在解放战争初期,解放区军民主要是“内线作战”,战略上敌人进攻,我方防御。
(2)刘邓大军挺进中原后,战场由解放区转向国统区,我军由守转攻,属“外线作战”。开辟大别山根据地后,直接威胁到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湖北重镇武汉。
(3)带动了其他各战场的人民解放军也转入进攻。
考查角度1 重庆谈判,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做出的努力;
国民党实行独裁,发动内战 【例1】如图为毛泽东与蒋介石1945年在重庆拍摄的两人一生中唯一的单独合影。他们这次见面谈判取得的重要成果是( )
A.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B.决定对日本的侵略采取不抵抗政策
C.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签署“双十协定”
D 根据时间和人物分析判断,这次谈判是重庆谈判,国共双方签订了“双十协定”。举一反三训练A 1-1.〈2015,临沂〉如图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进行的一次历史性会谈。中国共产党进行这次会谈的目的是( )
①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
②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
③揭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
④建立社会主义的新中国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①②③毛泽东等赴重庆谈判 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是重庆谈判,中国共产党进行这次会谈的目的是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揭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
举一反三训练 1-2.〈2015,泰安〉蒋介石曾在一封电报中说:“毛泽东先生勋鉴:倭寇投降……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惠临陪都,共同商讨……”毛泽东此次“陪都”之行的结果是( )
A.避免了内战的爆发 B.通过了《共同纲领》
C.商讨了第二次国共合作 D.签署了“双十协定”
根据人物(蒋介石、毛泽东)、地点(陪都,即重庆),即可判断出此次“陪都”之行指的是重庆谈判,其结果是国共双方签署了“双十协定”。
D
考查角度2 中共中央转战陕北和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史实 【例2】如图是1947年某报上发表的题为《沉重的铁锤连续地打在蒋介石的脊骨上》的漫画。该漫画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全面内战的爆发
B.三大战役
C.千里跃进大别山
D.渡江战役
根据题干及漫画中的信息“1947年”“刘邓”“蒋介石”等分析,可知漫画反映的是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
C举一反三训练 2-1.1947年3月,人民解放军主动撤离延安,是因为国民党军队进攻( )
A.中原解放区 B.东北解放区
C.陕甘宁解放区 D.山东解放区 本题考查解放战争时期的相关史实。国民党军队在全面进攻失败后,对陕甘宁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实行重点进攻,1947年3月,国民党调集34个旅23万人大举进攻陕甘宁解放区,企图3天占领延安,3个月内聚歼中共军队于延安及其以北地区,或逼解放军东渡黄河。当时,西北解放军只有2万余人,故中共中央主动撤出延安。
C举一反三训练 2-2.“1947年7月~9月,解放战争形势起了一个根本的变化,即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国民党军队则由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这一转变,是以人民解放军渡过黄河向南进攻,把战争推进到国民党统治区为标志的。”揭开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序幕的历史事件是( )
A.转战陕北歼强敌 B.千里跃进大别山
C.大军合力战淮海 D.百万雄师过大江
1947年6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把战争由解放区推向国统区,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B
考点二战略大决战1.三大战役
考点二战略大决战2.渡江战役
(1)时间:1949年4月。
(2)开始:毛泽东和朱德下达命令,百万雄师渡江作战。
(3)结果:南京解放,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了。
知识补充:
1.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1)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制定了正确的战略战术;(2)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援助;(3)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4)国民党统治腐朽,失去民心,军队士气低落。
2.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两党关系呈现“合作→对抗→再合作→再对抗”的曲折发展历程。从这一发展演变的历史来看:“和则两利,分则两伤。”
?
考查角度1 战略大决战,主要包括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的背景、
指挥者、战役发生的地理范围、结果以及历史作用 【例3】小明在百度搜索工具栏中输入:“关门打狗、锦州、林彪”等词,他研究学习的战役应是(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根据关键词“关门打狗、锦州、林彪”分析判断,该战役是辽沈战役,它由林彪、罗荣桓指挥,首先攻占锦州,形成“关门打狗”之势。
A举一反三训练 3-1.〈2015,泰安〉下面示意图有助于我们了解( )
?
?
A.中国逐步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B.人民解放战争的主要过程
C.抗日战争的主要进程
D.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发展的历程 根据示意图的文字信息分析,它反映的是人民解放战争的主要过程。B举一反三训练 3-2.〈2015,厦门〉“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解题的关键是要理解诗中“百万雄师过大江”中的“大江”是指长江。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为了解放全中国,发起了渡江战役。D
考查角度2 南京国民党政权覆亡和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 【例4】美国国务院的白皮书说:“中华民国政府的失败,不是因为援助不够……中国的人心掌握在共产党人手中。”下列说法与之意思最为相近的是( )
A.李大钊: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B.毛泽东: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C.彭德怀:几百年来,西方国家只要在东方海岸上架几门大炮就可侵占一个国家的历史一去不复返了
D.陈毅:淮海战役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解读题干材料:美国认为共产党胜利的原因在于得民心。分析四个选项,可知体现这一点的是D项,陈毅充分肯定了人民群众在淮海战役中的作用。
D举一反三训练 4-1.右图的日历定格在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重要的日子,它记载着( )
A.中国局部抗战开始
B.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C.中国大陆全部解放
D.国民党政权的垮台D 此题主要考查从图片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图片里的文字“总统办公室”和数字“23”是解题的关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国民党政权垮台,因此答案选D。
举一反三训练 4-2.“最后一碗米饭用来做军粮,最后一尺布用来缝制军装,最后的老棉被盖在担架上,最后的亲骨肉送到战场上。”这首流行于解放战争期间的民谣最能够说明( )
A.解放战争爆发的原因 B.解放战争的进程
C.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D.解放战争的影响C 此题主要考查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最后一碗米饭用来做军粮,最后一尺布用来缝制军装,最后的老棉被盖在担架上,最后的亲骨肉送到战场上”反映了人民对解放战争的支持,这是解放战争胜利的可靠保障,由此可知材料最能说明的是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