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6张PPT。 第 7 讲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中考考点突破
考点一1.开国大典
(1)筹备阶段: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①时间、地点:1949年9月;北平。
②内容: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决定国旗、代国歌、首都、采用公元纪年;决定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③作用:为开国大典作好了准备。
(2)正式庆典:1949年10月1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
(3)历史意义
①国内意义: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②国际意义: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考点一中国人民站起来了2.西藏和平解放
(1)时间:1951年。
(2)人物:毛泽东、阿沛·阿旺晋美。
(3)意义: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知识补充:
1.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全国人民团结的大会,它为新中国的正式成立作了充分的准备工作。在普选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前,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暂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定以前,起着国家临时宪法的作用。
3.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胜利,但不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建立。1949~1956年是我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时期。
考查角度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主要包括开国大典和西藏和平解放,
尤其是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例1】杨凯在《中国梦的方位》中说:“洋务派、改良派、立宪派、国民党、共产党……一路走到1949年,五星红旗迎风飘扬,中国人民站起来,中国梦的基础牢靠起来。”那么,“中国梦的基础牢靠起来”的依据是( )
A.中国共产党诞生
B.中华民国建立
C.国民政府成立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D 此题主要考查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从此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国家独立是实现中国梦的基础。
举一反三训练A 1-1.与右图这幅珍贵的历史照片相符合的事件是( )
A.制定《共同纲领》
B.作出抗美援朝决策
C.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根据图中的时间“1949”分析,A项制定《共同纲领》符合题意。B项是在1950年,C项是在1954年,D项是在1953年。因此答案选A。
举一反三训练 1-2.“喜马拉雅山再高也有顶,雅鲁藏布江再长也有源,藏族人民再苦也有边,共产党来了苦变甜……”至2016年为止,西藏人民“苦变甜”的生活已有( )
A.52年 B.56年 C.58年 D.65年
西藏在新中国成立后的1951年获得了和平解放,至2016年为止,共有65年“苦变甜”的生活,故选D。
D
考点二抗美援朝1.原因
(1)美国侵略朝鲜,严重威胁中国安全。(①以美军为主的所谓“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一直打到中国边境鸭绿江边;②美军飞机入侵中国领空,轰炸扫射中国东北边境城市;③美国第七舰队入侵中国台湾海峡,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
(2)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请求中国政府派兵援助。
2.目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3.性质:一场正义的反侵略战争。
4.英雄:黄继光(上甘岭战役中)、邱少云。
5.精神:中国人民志愿军发扬了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被誉为“最可爱的人”。
6.结果:1953年7月,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
考点二抗美援朝知识补充:
1.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原因:①抗美援朝战争的正义性。②党的英明决策和正确指挥。③全国人民踊跃参军,大力支持。④志愿军战士和朝鲜军民的英勇战斗(主要原因)。
2.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①冲击了美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对国际局势产生了深远影响。②战争的胜利极大地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威望。③进一步巩固了新中国政权,为即将进行的社会主义建设准备了条件。④振奋了革命精神,极大地激发了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和国际主义精神。
?
考查角度 抗美援朝的原因、战争中出现的英雄人物及精神、抗美
援朝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例2】“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在回忆录《从多瑙河到鸭绿江》中写道:“我获得了一个不值得羡慕的名声——我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在没有取得胜利的停战协定上签字的司令官。”美国“没有取得胜利的停战协定”是指( )
A.《朝鲜停战协定》 B.《凡尔赛和约》
C.《雅尔塔协定》 D.《慕尼黑协定》
根据题干关键信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在没有取得胜利的停战协定上签字”分析,可知美国没有取得胜利的对外战争在这里指的是朝鲜战争,因此“没有取得胜利的停战协定”指的是《朝鲜停战协定》。
A举一反三训练 2-1.朝鲜战争爆发后,中国政府决定出兵援助朝鲜,是因为( )
①朝鲜爆发内战
②美国出兵侵略朝鲜
③美国侵略军严重威胁中国的安全
④朝鲜政府请求中国出兵援助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③④
这是一道考查基础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的试题。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请求中国政府派兵援助。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1950年10月,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同朝鲜军民一起抗击美国侵略者。题中①朝鲜爆发内战、②美国出兵侵略朝鲜不应成为我国出兵的理由,因为这是干涉别国内政的行为;③美国侵略军严重威胁中国的安全符合,因为它威胁到了我们国家的利益和领土主权;④朝鲜政府请求中国出兵援助符合,中朝两国是一衣带水的友好邻邦,朋友有难,我们有必要伸出援助之手。故选D。D举一反三训练 2-2.中国人民志愿军被称为“最可爱的人”是因为( )
①中国人民志愿军有着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②志愿军战士在战斗中英勇顽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
③志愿军战士保卫了国家,也为国家为民族在国际上赢得了荣誉
④中国人民志愿军有着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①②③④都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所体现出的高贵品质,因此他们被称为“最可爱的人”。B举一反三训练 2-3.〈2015,株洲〉在上甘岭三九一高地的反击战中,为了不暴露目标,他忍受烈火烧灼的剧痛,坚持在原地一动不动,直至牺牲,从而保证了整个战斗的胜利。他是( )
A.黄继光 B.邱少云 C.罗盛教 D.毛岸英 题干所述事迹是邱少云的英雄事迹,黄继光的英雄事迹是用身躯堵住敌人的枪口。B
考点三土地改革1.背景
(1)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2)新中国成立后,新解放区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
2.开始: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3.完成:1952年底,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4.结果:近三亿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农具、房屋等;还免除了地租。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
5.意义
(1)政治意义:①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被消灭。②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③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
(2)经济意义: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知识补充:土地改革后实行的是农民土地所有制,它仍属于一种土地私有制,但不再是一种剥削的土地制度。从反封建角度上说,土地改革最终完成了民主革命的任务。
考查角度 土地改革的背景、经过及意义 【例3】注重历史图片的史料价值,从历史图片中获取历史信息,是历史课堂上不可或缺的基本能力要求。下面几幅图片记载的历史事件是( )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1950~1952年土地改革
C.农业生产合作化运动 D.人民公社化运动
此题主要考查从图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第一幅图片的右上角显示有“土地改革”的文字,第二幅图片描述的是向农民宣传土地改革法的场面,第三幅图片反映的是1952年广西土改后农民辛勤劳动的场景。由此即可判断出这三幅图片记载的历史事件是1950~1952年土地改革。
B举一反三训练 3-1.〈2015,滨州〉下表是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农村的土地占有状况,为改变这种状况,中央人民政府于1950年6月颁布了(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 获取表格中的数据等信息判断,当时中国还存在封建土地剥削制度,为改变这种状况,中央人民政府于1950年6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实行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土地剥削制度,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举一反三训练 3-2.1951年的一天,农民刘大爷看着自己刚刚分到的土地,激动得热泪盈眶。请问这一情景的出现与下列哪一事件直接有关( )
A.实行了土地改革 B.镇压了反革命
C.实行了改革开放 D.颁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
A 阅读题干“农民……分到的土地”,据此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与这一情景的出现直接有关的历史事件是土地改革。1950 ~ 1952年中国实行了土地改革,彻底废除了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土地剥削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因此农民很激动。
举一反三训练 3-3.从农民拥护新生政权的角度看,新中国成立后的土地改革成果,最有意义的是( )
A.农民成为土地主人
B.废除了封建剥削制度
C.消灭了地主阶级
D.为工业化开辟了道路A 注意题干要求“从农民拥护新生政权的角度看”,从这个角度分析土地改革最有意义的是农民成为土地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