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0张PPT。行路难(其一)
[唐]李白杜甫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饮中八仙歌学习目标能熟读并背诵全诗。
能理解诗歌的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能品味名句,积累名句,增加语言积累。自主学习完成学导练课时2“学”部分.“行路难”是乐府古题,多咏叹世路艰难及贫困孤苦的处境。李白这组《行路难》,共有三首诗,主要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情怀,这里选的是第一首,在悲愤中不乏豪迈气概,在失意中仍怀有希望。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合作学习 结合课下注释,小组讨论交流,理解文章大意,
写在草稿本上。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1、“清酒”是什么样的酒?
2、“十千”是多少?金杯盛着昂贵的美酒,玉盘装满珍贵的佳肴价值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1、面对如此美酒佳肴,李白为什么食不下咽? 放下酒杯扔下筷子,吃不下去,拔出宝剑往四下看,心里很茫然。 李白在二十六岁那年,抱着“四方之志”,出蜀远游。但李白却不愿意像当时多数知识分子一样通过科举考试来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是希望借广泛的结交和诗文投赠培养声誉以此得到不寻常的提拔。终于,在他四十一岁时被玄宗召至长安,进入了翰林院。然而此时李隆基已经昏聩了,不理政事,他不过把李白看做文学弄臣,只是想用李白的才华为宫廷生活作点缀粉饰太平。李白不肯摧眉折腰事权贵的性格也同权贵们格格不入,如此种种,在宫廷不久即蒙受谗言,被李隆基赏了一些金子给赶了出来。为之努力了多年的政治理想还没有来得及实现,就在一旦之间付之汪洋。这首诗就是李白无奈离京时,朋友为他设酒送别,在酒席上创作的。写作背景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想渡黄河,冰雪却阻塞了河川;想登太行,风雪却堆满了大山。 1、诗人用“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什么?诗人用“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险阻,仕途的艰难。比喻自己的仕途道路受到阻塞,济世安民的理想无法实现。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当年吕尚空闲时,曾在碧溪垂钓;伊尹被任用前,也曾梦见自己乘船在日月旁经过。1、作者借用典故,表达了自己什么样的心理?表达了诗人希望有朝一日,能像古人一样,为统治者重用,建一番伟业的愿望。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行路难啊,行路难!岔路多啊,如今身在何处? 合作探究:试着将其改为七字句。提示:从修辞、长句和短句的表达效果思考。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原句不但运用了反复、反问的修辞手法,而且还注意到短句的表达效果。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对前途艰难的气愤、迷茫之情。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1、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总会有一天,我要乘长风破巨浪,高挂云帆渡过大海。赏析:对自己施展才能,实现理想充满自信,表现了诗人远大的抱负和坚定的信念。 在这次离开长安后,李白仍执著于自己的理想,关心国事,希望有一天能够重新得到朝廷的重用。十三年后,安史之乱爆发,李白怀着消灭叛乱、恢复国家安定的志愿,加入了永王李磷的幕府,虽然后来因此而获罪并被流放。这可以看做是李白的第二次从政。这次和第一次一样,也是以失败而告终,甚至比第一次还要惨。这时李白已经是五十九岁,但他仍没有后悔自己的选择,放弃自己的信念。流放归来后,李白报国之愿不减,后来史朝义叛乱,李白一度准备参加李光弼的军队,但中途忽然得病,未能如愿。两年之后,李白在当涂去世,时年六十二岁。应用拓展:你还知道哪些表明作者坚定信念、远大抱负的诗句?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李白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