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7张PPT。 第 15 讲 两次工业革命与第一次世界大战 中考考点突破
考点一1.含义:18世纪60年代-1840年前后,用大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的过程。
2.背景:18世纪中期,英国商品越来越多地销往海外,手工工场的生产供不应求。为了提高产量,人们想方设法改进生产技术。
3.开端:18世纪60年代,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机”。
4.发展:(1)1785年以后,瓦特改进的蒸汽机首先在纺织部门应用,人类进入“蒸汽时代”;(2)美国人富尔顿用蒸汽作动力,制出轮船;(3)1825年,史蒂芬孙发明火车机车“旅行者号”,在英国试车成功。
5.完成:1840年前后,英国大机器生产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方式,标志工业革命完成。
6.影响:(1)工业革命创造的巨大生产力,使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工业革命以后,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3)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工业革命
考查角度 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的重大发明及影响 【例1】〈2016,绵阳〉下面是19世纪英国城镇人口比重变化图。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民主思想的确立
B.外来人口的增加
C.工业革命的发展
D.世界市场的形成
C 通过阅读题干可知,本题通过比较1801、1850、1851、1880年英国城镇人口比重变化,考查英国城镇人口比重变化的原因。从4条柱状图可知,四个时间段,城镇人口比重逐年增加,尤其是1850年增长幅度较大,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是因为1840年前后,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大机器生产成为主要方式,出现了大量的工厂,产生了大量的工人,从而使城镇人口比重逐年增加。故选C。举一反三训练D 1-1.工业革命又称产业革命,它最早开始于( )
A.机械制造业 B.采矿冶炼业
C.交通运输业 D.棉纺织业 A、B、C三项都是蒸汽机发明和广泛应用的影响;电力的广泛应用,把人类带入“电气时代”。
1-2.〈2015,济南〉瓦特和他的同伴改进蒸汽机时,英国国王前来参观,并问他们在忙什么,瓦特的同伴说:“正忙于制造一种梦寐以求的机器。”国王不解地问:“这种机器有什么作用?”瓦特的同伴不可能回答( )
A.提供动力,促进大工厂生产的发展
B.推动交通运输工具进步
C.“蒸汽时代”即将来临
D.把人类带入“电气时代”
D举一反三训练 1-3.〈2016,雅安〉“英国依仗工业革命所形成的技术基础,在19世纪中期一跃成为最大的经济强国,占据了工业霸主的地位,把竞争对手远远地抛在了后面”。这段材料表明工业革命( )
A.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
B.使资本主义战胜了封建主义
C.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D.确立了资本主义对世界的统治
本题考查学生对工业革命影响的理解能力。因为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完成工业革命的国家,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国家经济迅速发展,成为世界头号强国。A举一反三训练 1-4.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大型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解说词写道:17世纪,英国“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了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在下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英国“抢占了先机”和“傲视全球”的史实表现分别是( )
A.开辟新航路,推动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B.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成为最大的奴隶贸易国
C.确立了君主立宪制,通过工业革命成为最发达的工业国
D.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确立了海上霸主和世界殖民霸主的地位 题干关键词之一是“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占了先机”,这一历史转变是指英国社会制度的转变,17世纪,英国最先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推翻封建专制制度,确立了君主立宪制。19世纪,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最发达的工业国,这才有了傲视全球的基础。
C
考点二第二次工业革命1.“电气时代”的到来
(1)时间:19世纪70年代。
(2)标志:电力的广泛应用。电力逐步取代蒸汽,成为工厂机器的主要动力,人类历史进入了“电气时代”。
(3)领先国家:美国和德国。
2.“发明大王”爱迪生:美国科学家,在1879年研制成功耐用碳丝灯泡,他还发明了很多电器产品,被誉为“发明大王”。
3.汽车和飞机的问世
(1)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卡尔·本茨等人设计出内燃机。
(2)1885年,卡尔·本茨试制汽车成功。
(3)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制成并成功试飞第一架飞机。
知识补充:两次工业革命对中国造成的深远影响。
第一次工业革命:①西欧列强发动两次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近代工业产生(洋务企业和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出现)。③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先进科技(洋务运动)。
第二次工业革命:①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③中国人民救亡图存运动高涨(维新变法运动、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
考查角度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重大发明及影响 【例2】马克思曾预言:“自然科学正在准备一次新的革命,蒸汽大王在前一世纪中翻转了整个世界,现在它的统治已到末日,另外一个大得无比的革命力量……将取而代之。”文中“正在准备一次新的革命”应指( )
A.第一次工业革命 B.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C.第二次工业革命 D.法国大革命
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可知“另外一个大得无比的革命力量”是指电力。19世纪70年代,电力作为新能源进入生产领域,电力逐步取代蒸汽,成为工厂机器的主要动力,人类迈入了“电气时代”。因此题中“正在准备一次新的革命”是指第二次工业革命。
C举一反三训练 2-1.近代以来有许多科技发明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其中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的发明是( )
① ②计算机 ③ ④飞机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本题的图片中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明为电灯、汽车和飞机。计算机属于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发明,故本题选B。
B举一反三训练 2-2.〈2015,盐城〉2014年4月26日首架江苏制造的飞机整机在盐城建湖“诞生”(如图)。这种交通工具最早的发明者是( )
A.富尔顿 B.史蒂芬孙 C.莱特兄弟 D.卡尔·本茨C举一反三训练 2-3.在国际上,该品牌(如图)通常被简称为“梅赛德斯” (Mercedes),而中国内地称其为“奔驰”,台湾译为“宾士”,香港译为“平治”。该品牌汽车发明于( )
A.德国 B.美国
C.英国 D.法国A 世界上第一辆汽车是德国工程师卡尔·本茨发明的,因此“奔驰”成为德国著名的汽车品牌。
举一反三训练 2-4.〈2015,宜宾〉第二次工业革命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其显著特点是( )
①近代工厂制度的确立 ②重工业时代的到来
③欧美诸国同时展开 ④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D 此题可采用排除法,近代工厂制度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确立,故①排除,答案选D。
考点三第一次世界大战1.背景:(1)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国家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2)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加剧,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分割世界;(3)德国、意大利、奥匈帝国组成三国同盟,英国、法国、俄国组成三国协约,双方疯狂扩军备战。
2.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
3.开始标志:1914年7月,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4.交战双方:(1)同盟国:德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后为了自身利益,转到协约国一方作战);(2)协约国:英、法、俄(十月革命后退出一战)、美国、日本、中国等。
5.主要战役:1916年凡尔登战役,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
6.结束标志:1918年11月,德国投降。
7.性质: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掠夺战争。
8.影响:(1)给各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2)欧洲走向衰落,美、日开始崛起,世界格局开始发生变化。(3)促进了社会主义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
考点三第一次世界大战知识补充:如何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对交战双方来说都是非正义的战争。尽管塞尔维亚是为了保卫自己的主权和独立而战,它所从事的战争具有正义的民族解放战争性质,但这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整个战争的非正义性。从战争的起因来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各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必然结果,是帝国主义国家为重新瓜分殖民地而发动的;在战争过程中,各帝国主义国家提出的战争目标和瓜分领土的要求,露骨地显示了这次战争的侵略性质。
?
考查角度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过程及影响 【例3】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主要发生在欧洲但波及全世界的战争,是欧洲历史上破坏性最强的战争之一。下列有关一战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萨拉热窝事件说明个人恐怖主义手段并不是解决政治问题的良策
②凡尔登战役后,德军开始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
③战场主要集中在亚洲,先后有30多个国家卷入战争
④1918年,同盟国战败宣告一战结束
A.②③④ B.①④ C.③④ D.①②④
凡尔登战役标志着德国军事进攻的能力已从顶峰跌落,战争主动权逐渐转移到协约国手里;一战的三条战线都在欧洲,即主战场在欧洲。因此②③都不正确。萨拉热窝事件不仅没能解决政治问题,反而成为一战的导火索;1918年,德国的投降标志着一战结束。因此①④正确。
B举一反三训练 3-1.〈2015,重庆B卷〉19世纪末20世纪初,形成了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下列国家中,属于三国同盟的是( )
A.德国 B.美国 C.法国 D.英国A举一反三训练 3-2.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欧洲“火药桶”位于下图中的( )
C 本题考查学生对图片文字的提取和辨析能力。通过阅读题干可知,要求对照图片选择一战期间的“火药桶”的位置。依据所学知识,回想欧洲的火药桶指的是巴尔干地区,即C地区。故选C。
举一反三训练 3-3.〈2016,绵阳〉向阳同学围绕三国同盟、萨拉热窝事件、凡尔登战役收集资料,你认为他想研究的历史事件是( )
A.美国独立战争 B.法兰西第一帝国
C.克里米亚战争 D.第一次世界大战
?D 通过阅读材料可知,三国同盟是指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德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萨拉热窝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凡尔登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战役。故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