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高新区二中2017年初三历史二模试题及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苏州市高新区二中2017年初三历史二模试题及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04.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图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05-26 09:21: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自主检测二试卷
初三历史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旨在借“一带一路”这一历史符号,沟通历史与未来,连接中国与世界。汉代的“丝绸之路”
A.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B.使中国的丝织品、玻璃源源不断地运往西方
C.使孤立、分散的世界连成了一个整体
D.使美洲的特产玉米、马铃薯、可可等传入中国
2、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分配教育资源……”当代中国,教育公平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之一。孔子的下列观点中,最能体现报告精神的是
A.因材施教
B.温故知新
C.有教无类
D.仁者爱人
3、余秋雨在《十万进士》中认为,科举制度选拔的“十万进十”,“其中包括着一大批极为出色的、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这说明科举制度
A.有利于寒门子弟入朝为官
B.导致了“重文轻武”的现象
C.成为束缚人们思想的工具
D.是行之有效的选官用人制度
4、诗词语句能反映历史的变迁和社会的变革。下列诗句所反映的历史现象按其出现的先后
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②“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③“开辟荆榛千秋功业;驱除荷虏一代英雄”
④“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A.③①④②
B.②④①③
C.②①③④
D.①④③②
.5.清乾隆二十二年谕令,只准洋商在广州一
口通商。乾隆二十四年又颁行右图所示的
防夷措施。材料反映清政府
A.严格限制外商贸易
B.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C.禁止民间贸易往来
D.断绝中外经济交流
6、“不管这次战争的直接后果如何,有一点是必不可免的:古老中国整个传统的经济体系将完全崩溃。……在陆地和海上打了败仗的中国人将被迫欧化,全部开放它的港口通商,建筑铁路和工厂。上述的“这次战争”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7、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经历了三次大的思想解放运动,第一次是对“华夷之辨”观念的突破,第二次是对“道”“器”观念的突破,第三次则是对传统文化束缚的突破。下列与“第三次突破”直接相关的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提倡实业救国
C.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D.提倡民主、科学
8、下列是某校为举办“中国共产党早期奋斗历程”图片展而搜集的图片,请你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②③④①
D.④③②①
9、1992年,邓小平视察南方后发表了重要讲话:“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两个“体制”分别是
A.人民公社体制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计划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计划经济体制
多种所有制并存体制
D.混合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0、1979年,小岗村农民兴奋地说:“大呼隆干了20年,越干越穷,……就是治不好我们的穷病,包干到户一年就治好了。”带来上述变化的农村改革措施是
A.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B.培育籼型杂交水稻C.给农民生产自主权
D.建立深圳等经济特区
11、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革命》中称:“在中国近代史上,没有哪一段插曲比鸦片战争为谴责‘帝国主义侵略’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它成为中国人对西方武力入侵和在此以后几乎整整一个世纪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地位的不满情绪的内容。除了从这一角度看鸦片战争外,还有必要将其放到近代历史的主要趋势之中去观察”。在该“趋势”背景下,费正清认为
A.鸦片战争是西方工业文明的扩张
B.侵略者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进步者
C.鸦片战争阻碍了中国现代化历程
D.鸦片战争是近代中华民族灾难开端
12洋务运动启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其主要标志是
A.引进了西方的机器设备和生产技术
B.提出了“师夷长技以自强”的口号
C.创办了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出国
D.建立了新式海军,设立了海军衙门
13、1941年6月,英国首相丘吉尔说:“过去25年来,没有谁比我更彻底地反对共产主义……进攻苏,只不过是企图进攻不列颠的前奏。因此,苏联的危难就是我们的危难,也是美国的危难。”这反映出
A.丘吉尔不再反对共产主义
B.英苏已经结成反法西斯同盟
C.苏联存亡关系到英美的命运
D.苏联欲拉拢英美抵御德国
14、蒋经国在苏联求学时期曾在日记中写道:“午饭后……我和几个朋友走到街上去买东西。莫斯科没有大的商店,满街都是小商人的店铺,商店有国家与商人开办之别。”据此可知当时苏联实行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
D.农业集体化
15、1933年,罗斯福新政期间,迪士尼动画片《三只小猪》上映,主题曲“我不怕大灰狼”鼓舞了美国人民战胜危机的士气。罗斯福新政中最主要的反危机措施是
A.缩减农业生产
B.实施“产业复兴法”
C.恢复银行信用
D.发展对外贸易
16、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说:“毛(泽东)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大规模的劳力动员,以实现农业奇迹;邓(小平)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尽管在类型上二者十分不同——来提高农业生产率。”材料中所说的后一个“改变组织方式”指的是
A.深入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B.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C.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实现土地归农民所
17、“19世纪末,许多科学家宣称物理学的大厦己基本建成,留给后人的只是补充和完善。然而,20世纪初,这座经典物理学大厦轰然倒塌。”导致经典物理学大厦倒塌的原因是
A.达尔文发现了人类起源
B.爱因斯坦提出了相对论
C.牛顿创立了经典力学体系
D.伏尔泰提出了开明君主制
18、“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民不能相治,亦不暇治,于是共举一民为君。夫日共举乏,则非君择民,而民择君也……夫日共举之,则且必可共废之。”材料主张的政体是
A.中央集权制
B.君主立宪制
C.民主共和制
D.总统共和制
19、15、阅读下图《我国城镇人口数的变化情况》,下列对图片信息的解读,不符合史实的是
A.A~B点城镇人口增长主要是因为国内相对和平与“一五”计划推动
B.C点城镇人口高峰的出现是由于国民经济全面调整,生产恢复发展
C.“文革”动乱与国民经济严重困难导致D点城镇人口大幅减少
D.E-F点城镇人口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政府方针政策的调整
20、1990年,邓小平指出:“现在旧的(国际)格局在改变中,但实际并没有结束,新的国际格局还没有形成。”当时正在发生变化的国际政治格局是
A.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
B.美苏两极格局
C.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D.多极化趋势
二、判断题答题卡相应的方框内填涂,正确的填涂A,错误的填涂B(本题共6小题每题1分,共6分)
21、民国24年,遵义会议的召开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正确领导,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我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22、14世纪兴起的文艺复兴批判天主教会的黑暗和腐朽,反对封建专制制度,促进了思想解放。
23、“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
谓之‘天府’也。”“天府”的由来直接得益于战国时李冰设计的都江堰的修建。
24、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的破裂,美苏争霸开始。
25、
西汉时,司马光所著《史记》是第一步纪传体通史讲述皇帝到汉武帝的事实。
26、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这是祖国统一大业迈出的重要一步,洗雪了百年的耻辱。港澳得以成功收复的根本原因是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伟大构想。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每空1分,共6分)
27、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商朝,已知最早的文字是
,商朝是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最著名的青铜器是巨大的

28、1978年
的召开,实现了我党在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上的拨乱反正,从此,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进入新时期。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标志着
的初步形成。
29、《
》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俄国爆发
,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四、材料解析题、问答题:
(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30.阅读下列材料:某班拟举办一场主题为“经济发展与对外关系”的专题展,展览分为三个部分,现邀请你一起参与,完成展区的布置。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唐朝时期的中国,同亚非地区许多国家有广泛而密切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这不仅扩大了中国人民的视野,而且也丰富了中国人民的经济文化生活。唐朝时期的中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最文明、最发达的国家,对世界经济文化的发展,作出了较大的贡献,在人类文明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请回答:(1)请你将图1中的A和F补充完整,并指出西亚的安息古国在丝绸之路中所起的特殊作用。(2分)
(2)观察材料二的表格649年至741年唐朝人口数的变化呈现什么趋势?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趋势?(2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举出唐朝与当时的距洲国家进行密切的文化交往的两例史实。(1分)说说经济发展对外交往的关系。(1分)
31.民主和法治是现代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也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的重要目标。阅读材料:
材料一
辛亥革命以革命的方式解决了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的政治文明选择问题,传统政治文明中的制度体系因此全面崩溃,辛亥革命标志着中国的政治文明开始从传统走向现代。
——《缅怀辛亥革命:二十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
材料二
我们这次会议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
——毛泽东在l
954年某次会议上的讲话
材料三
刘少奇是我国第二任国家主席,1966年“文革”开始后,他受到迫害,1968年被诬陷为“叛徒、内奸、工贼”,失去人身自由,并被开除出党,撤销了党内外的一切职务。一年后,刘少奇在河南开封含冤病逝,这是“文革”中最大的一起冤案。
材料四
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是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的根本之策。……对于公权力来说,法没有授权的都是禁止的。用法律制度手段制约公权力,则是中国依法治国打造良政善治的核心。
——中新网
请回答:
(1)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传统政治文明中的制度体系全面崩溃”的具体表现。(2分)
(2)材料二中会议的名称是什么 这次会议被称为“里程碑”主要是因为制定了什么法律文献 (2分)
(3)材料三中,国家主席刘少奇被批斗和迫害致死,说明了什么 (1分)
(4)依据材料四概括如何才能有效地制约权力 (1分,不得照抄原文)
32、和平共处,合作共赢,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世界两个主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欧洲的分裂所造成的影响像是灾难性的。20世纪前半期欧洲的两次分裂带来的只是生灵的涂炭、文明的衰退和地位的削弱。在不到一个世纪的时间里,被誉为“世界工厂”的“日不落帝国”,在欧洲第二次分裂后不得不依附于美国。事实上,丘吉尔在1943年德黑兰会议期间,就已经意识到“英国是一个多么小的国家”,他说:“我的一边坐着把一条腿搭在另一条腿上的巨大俄国熊,另一边是巨大的北美野牛,中间做的是一头可怜的英国小毛驴。”
 
材料二:二战后,复杂的政治局势和严峻的经济形势,使欧洲一些远见卓识的政治家们认识到欧洲合作的必要性。20世纪50年代,随着西欧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主张建立一个密切合作的联盟。……1967年欧共体正式成立;1993年欧盟正式建立,2007年欧盟拥有27个成员国。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欧洲第二次分裂”发生的标志是什么?美国在经济上的什么措施使得战后西欧
“不得不依附于美国”(2分)
(2)材料一中1943年丘吉尔在德黑兰会议期间的言语,意味着战后国际格局将出现怎样的变化?这一格局形成的标志是什么?(2分)
(3)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联合的经济因素和产生的国际影响。(2分)
2016年—2017年第二学期自主检测二答题纸
(初三历史)
一、单项选择题:(每空1分,共20分)
1-5
A
C
D
B
A
6-10
D
D
B
B
C
11-15
A
A
C
B
B
16-20
C
B
B
C
B
二、判断题(每空1分,共6分)
21-26
A
B
A
B
B
B
三、填空题
(每空1分,共6分)
27.甲骨文
司母戊鼎
28.十一届三中全会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共产党宣言》
十月革命
四、材料题(每题6分,共3题,合18分)
30.
(1)A:长安F:大秦(1分)
转运(1分)
(2)上升
贞观之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开元盛世
(2分)
(3)
鉴真东渡、玄奘西行(1分)积极有效的外交活动促进经济发展。(1分)
31、(1)三民主义(1分)结束封建君主专制制度(1分)
(2)一届全国人大(1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分)
(3)说明“文革”中民主与法制受到严重践踏。(1分)
(4)用制度约束权力,让人民监督权力,用法律约束权力。(1分)
32.(1)标志德国闪击波兰,英法対德宣战(1分)
措施:“马歇尔计划”(“欧洲复兴计划”)。(1分)
(2)变化:两极格局形成。(1分)标志:华约的成立。(1分)
(3)经济因素:西欧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国际影响:促使世界向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方向发展。(2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