嵊州市高级中学2016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化学试题
命题范围:必修二专题1、2、专题3第一单元
可能要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元素性质呈周期性变化的决定因素是(
)
A.元素原子半径大小呈周期性变化
B.元素相对原子质量依次递增
C.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
D.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
2.化学与STSE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合理利用太阳能、风能和氢能等能源有利于实现“低碳经济”
B.化石燃料和植物燃料燃烧时放出的能量均来源于太阳能
C.利用可降解塑料可缓解白色污染
D.煤炭是清洁燃料,可直接燃烧,大量使用
3.
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
)
A.反应物的浓度
B.反应温度
C.使用催化剂
D.反应物的性质
4.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的重要特征是(
)
A.反应停止了
B.正逆反应的速率均为零
C.正逆反应都还在继续进行
D.正逆反应的速率相等
5.下列措施对增大反应速率明显有效的是
(
)
A.Al在氧气中燃烧生成Al2O3,将Al粉改为Al片
B.Fe与稀盐酸反应制取H2时,改用氢离子浓度相同的稀硫酸
C.Zn与稀硫酸反应时,适当升高溶液的温度
D.Na与水反应时增大水的用量
6.下列反应中属于加成反应的是
(
)
A.CH4+Cl2CH3Cl+HCl
B.CH2=CH2+HBrCH3CH2Br
C.2CH3CH2OH+2Na2
CH3CH2ONa+H2↑
D
7.X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H2XO4,它的气态氢化物为(
)
A.HX
B.H2X
C.XH3
D.XH4
8.下列表示正确的是
(
)
A.CO2的电子式:
B.乙炔的结构式:CH≡CH
C.CH4的球棍模型:
D.Clˉ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9、下列各种晶体中,化学健的类型相同,晶体的类型也相同的是(
)
A、SO2和SiO2
B、CO2和H2O
C、NaCl和HCl
D、NaOH和Na2O
10.下列过程中△H小于零的是 (
)
A.氯酸钾分解制氧气
B.氯化铵加热制备氨气
C.氢气还原氧化铜
D.实验室制备氢气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金刚石和石墨互为同素异形体,熔点和硬度都很高
B.氕、氘、氚是氢元素的三种核素,质子数都为1
C.乙醇和二甲醚(CH3-O-CH3)互为同系物
D.C4H10的一氯取代物只有一种
12.已知:X(g)+2Y(g)3Z(g) ΔH=-a
kJ·molˉ1(a>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0.1
mol
X和0.2
mol
Y充分反应生成Z的物质的量一定小于0.3
mol
B.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X、Y、Z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
C.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反应放出的总热量可达a
kJ
D.升高反应温度,逆反应速率增大,正反应速率减小
1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1
mol乙烷在光照条件下最多能与3
mol
Cl2发生取代反应
B.石油裂解气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酸性KMnO4溶液褪色
C.水煤气可用来合成液态烃及甲醇等含氧有机物
D.苯可通过取代反应制得硝基苯、氯苯
14.1999年,世界重大科技成果之一是超铀元素的发现,它有力地支持了“稳定岛”假说,原子X的中子数与电子数之差为
(
)
A.0
B.57
C.118
D.175
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离子化合物中可能含共价键
B.共价化合物中可能含离子键
C.离子化合物中只含离子键
D.离子化合物一定含金属元素
16.如图所示进行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装置甲的锌片上和装置乙的铜片上均可观察到有气泡产生
B.甲、乙装置中的能量变化均为化学能转化为电能C.装置乙中的锌、铜之间用导线连接电流计,可观察到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
D.装置乙中负极的电极反应式:Zn-2eˉ=Zn2+
17.有关苯的结构和性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与是同分异构体
B.苯在空气中不易燃烧完全,燃烧时冒浓烟
C.煤干馏得到的煤焦油可以分离出苯,苯是无色无味的液态烃
D.向2
mL苯中加入1
mL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震荡后静置,可观察到液体分层,上层呈紫红色
1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干冰和石英晶体中的化学键类型相同,熔化时需克服微粒间的作用力类型也相同
B.化学变化发生时,需要断开反应物中的化学键,并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键
C.CH4和CCl4中,每个原子的最外层都具有8电子稳定结构
D.NaHSO4晶体溶于水时,离子键被破坏,共价键不受影响
19.某元素的最外层有2个电子,
该元素(
)
A.
一定是金属元素
B.
最高化合价一定为
+2
价
C.
一定是
ⅡA
族元素或是
He
D.
无法确定属于哪类元素
20.下列各组顺序的排列不正确的是
(
)
A.原子半径:Na﹥Mg﹥Al
B.热稳定性:HCl<H2S<PH3
C.酸性强弱:H2SiO3<H2CO3<H3PO4
D熔点:NaCl>Na>CO2
21、下列各分子中,所有原子都满足最外层为8电子结构的是(
)
A
H2O
B
BF3
C
CCl4
D
PCl5
22、对于反应A2+3B2
2AB3以下表示的反应速率中,速率最大的是(
)
A、
v=0.4mol·L-1min-1
B、vB2
=0.8mol·L-1min-1
C、v=0.6mol·L-1min-1
D、v=0.01mol·L-1·S-1
23.右图为元素周期表中短周期主族非金属元素的一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W的原子序数可能是Y的两倍
B.Z的原子半径比X的大
C.Y元素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比Z元素的强
D.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W的强
24.
有A、B、C、D四种金属,将A与B用导线联结起来,浸入电解质溶液中,B不易腐蚀。将A、D分别投入等物质的量浓度盐酸中,D比A反应剧烈。将铜浸入B的盐溶液里,无明显变化,如果把铜浸入C的盐溶液里,有金属C析出。据此判断它们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A.A>D>B>C
B.
D>A>B>C
C.
D>A>C>B
D.
C>B>A>D
25.为了探究FeCl3溶液和KI溶液的反应是否存在一定的限度,取5
mL
0.5
mol·L-1
KI溶液,滴加0.1
mol·L-1
FeCl3溶液5~6滴,充分反应。下列实验操作能验证该反应是否存在限度的是( )
A.再滴加AgNO3溶液,观察是否有黄色沉淀产生
B.再加入CCl4振荡后,观察下层液体颜色是否变为紫红色
C.再加入CCl4振荡后,取上层清液,滴加AgNO3溶液,观察是否有白色沉淀产生
D.再加入CCl4振荡后,取上层清液,滴加KSCN溶液,观察溶液是否变成血红色
26.在2
L密闭容器中,发生3A(g)+B(g)2C(g)的反应,若最初加入A和B都是4
mol,A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12
mol·L-1·s-1
,则10
s后容器中B的物质的量是(
)
A.1.6
mol
B.2.8
mol
C.3.2
mol
D.3.6
mol
27.在密闭容器中进行X2(g)+Y2(g)2Z(g)的反应,已知起始时其中X2、Y2、Z各物质浓度分别为0.1mol L﹣1、0.3mol L﹣1、0.2mol L﹣1,反应达到平衡时,各物质浓度可能是
(
)
A.c(X2)=0.2mol L﹣1
B.c(Y2)=0.35mol L﹣1
C.c(Y2)=0.2mol L﹣1
D.c(Z)=0.4mol L﹣1
28.氢气(H2)、一氧化碳(CO)、辛烷(C8H18)、甲烷(CH4)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
H2
(g)
+
O2(g)
===
H2O
(l)
△H=-258.8kJ/mol
CO
(g)
+
O2(g)
===
CO2(g)
△H=-283.0
kJ/mol
C8H18
(l)
+
O2
(g)
===
8CO2
(g)
+
9H2O
(l)
△H=-5518
kJ/mol
CH4
(g)
+
2O2
(g)
===
CO2
(g)
+2H2O
(l)
△H=-890.3
kJ/mol
相同质量的H2、
CO
、C8H18
、CH4完全燃烧时,放出热量最少的是(
)
A.CO(g)
B.H2(g)
C.C8H18(l)
D.CH4(g)
29.某两种气态烃组成的混合物,取其2.24L(标准状况下)充分燃烧,得到0.16mol二氧化碳气体和3.6g液态水。据此判断下列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
A.
此混合气体中可能含有乙烷
B.此气体中一定含有甲烷
C.此混合气体中一定不含有丙烷
D.此气体若是乙烯与甲烷的混合气体,则甲烷与乙烯的体积比为2∶3
30.二氧化钛在一定波长光的照射下,可有效降解甲醛、苯等有
机物,效果持久,且自身对人体无害。某课题组研究了溶液的
酸碱性对TiO2光催化染料R降解反应的影响,结果如右图所
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在0~50
min之间,R的降解百分率pH=2大于pH=7
B.溶液酸性越强,R的降解速率越大
C.R的起始浓度不同,无法判断溶液的酸碱性对R的降解
速率的影响
D.在20~25
min之间,pH=10时R的降解速率为
0.04
mol·L-1·min-1
非选择题部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分)
31.(12分)(1)写出戊烷的分子式___________,甲烷的结构式__________,乙烯的电子式_____________。
(2)乙烯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中现象______________,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类型_________________。
32.(6分)(1)如果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反应物转化为生成物时,△H
0。
(2)已知1
molCO气体完全燃烧生成CO2
气体放出283
kJ热量;1
g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143
kJ热量;1
molCH4气体完全燃烧生成CO2气体和液态水放出890
kJ热量。①写出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
。
②若1
molCH4气体完全燃烧生成CO2气体和水蒸气,放出热量为
890
kJ(填“>”、
“<”、“=
”)。
33.(10分)、下表标出的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元素,回答下列问题:
1
2
D
B
A
3
J
I
H
C
G
F
E
中/华-21世纪教育网4
L
K
N
5
M
6
(1)表中用字母标出的14种元素中,化学性质最不活泼的是______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下同),金属性最强的是_____________,属于过度元素的是________________(该空用字母表示)。
(2)B,F,C的气态氢化物中以___________最不稳定(填化学式),除稀有气体外第三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小的是______(填元素符号),G在周期表中的位置_______________。
(3)写出C的氢化物的电子式_______________,写出I、H号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对应水化物碱性强弱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式表示)。
34.(12分)(1)在2L密闭容器内,800℃时反应:2NO(g)+O2(g)2NO2(g)体系中,n(NO)随时间的变化如表:
时间(s)
0
1
2
3
4
5
n(NO)(mol)
0.020
0.01.
0.008
0.007
0.007
0.007
①右图中表示NO2的变化的曲线是
,
用O2表示从0~2s内该反应的平均速率
v=
。
②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A.v(NO2)=2v(O2)
B.体系中各物质的浓度保持不变
C.容器内密度保持不变
D.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
(2)一定温度下,将3
molA气体和1mol
B气体通入一容积固定为2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3A(g)+B(g)
xC(g),反应1min时测得剩余1.8molA,C的浓度为0.4mol/L,
X=
;若反应经2min达到平衡,平衡时C的浓度
_____________0.8mol/L(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若已知达平衡时,该容器内混合气体总压强为p,混合气体起始压强为p0。请用p0、p来表示达平衡时反应物A的转化率为
。
提示:
嵊州市高级中学2016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化学答案
一、选择题
1-5CDDDC
6-10BBDBD
11-15BDABA
16-20BBBDB
21-25CDDBD
26-30CBAAAB
31.(12分)
(1)C5H12,,
(2)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CH2=CH2+Br2→CH2BrCH2Br,加成反应(各2分)
32.(6分)(1)
<
(2)2H2(g)+O2(g)=2H2O(l)
;
=-286kJmol-1
②<(各2分)
33.(10分)(1)
_Ar
_K_,
_M__
(2)
____PH3___
,Cl
第3周期ⅥA族,
(3)
Mg(OH)2__>_Al(OH)3_
34.(12分)
(1)___b______。0.0015molL-1S-1
(2)___BD_______
(2)
2;
小于;
(各2分)
8
8
+17
2
稀硫酸
甲
锌
稀硫酸
乙
锌
铜
第16题图
第23题图
X
Y
Z
W
c(mol/L)
t(s)
0
1
2
3
0.005
0.010
a
b
c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