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版七下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课件(33张)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新版七下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课件(33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05-26 16:46:38

文档简介

课件33张PPT。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唐朝对外交往 以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史实为例,说明唐
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1.遣唐使
2.鉴真东渡
3.玄奘西行1.遣唐使遣唐使离开日本
日本长卷古画《东征传绘卷》片断  从630—895年的260多年中,日本朝廷共派遣了十九拨遣唐使团来中国,其中三次因故中止,一次仅到朝鲜,两次为送回唐朝专使的“送唐客使”,一次为特派使团迎接遣唐使回国。日本名副其实的“遣唐使”为十二次。“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
——《日本书纪》(1)国家安定统一;?
(2)经济文化繁荣;
(3)对外开放政策;
(4)对外交通发达。阅读思考:日本为何要派“遣唐使”来唐朝?密切中日两国关系,学习唐朝先进的经济文化。唐朝为什么会具备这样的影响力?日本在哪些方面受中国文化影响? 遣唐使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艺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唐朝的开元通宝奈良时代的
和同开珎2.鉴真东渡——鉴真东渡日本鉴真造舟备粮准备首次东渡鉴真东渡遇大风浪舟破遇险鉴真准备第六次东渡图唐招提寺是公元 年根据圣武天皇之命为鉴真大师修
建的,气势雄伟,集中了中国盛唐时期的建筑和雕像艺术
之大成,成为日本的建筑艺术和雕刻艺术的明珠。鉴真大
师的坐像供奉在御影堂,这尊塑像是 年鉴真大师圆
寂后,他的弟子制作的,被尊为日本的国宝。据说鼎盛时
期有 余名学僧在此学经求法。
7
5
97
6
33
0
0
0坚持不懈不畏艰险 结合鉴真的生平经历,谈谈你从鉴真身上学到哪些可贵的品质?活动探究:鉴真盲目航东海,
一片精诚照太清。
舍己为人传道义,
唐风洋溢奈良城。
——郭沫若3.玄奘西行 玄奘(602-664年)俗姓陈,名祎(yī),今河南人氏,13岁出家,法名玄奘,后人称他三藏法师。是唐代著名高僧,法相宗创始人,也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翻译家、外交家、旅行家、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他西行5万里,历时数年,到印度取真经,并穷其一生译经1 335卷。他的足迹遍布印度,影响远至日本、韩国以至全世界。他的思想与精神如今已是中国、亚洲乃至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627年,从长安出发。
628年,到达天竺西北部。佛学辩论会后的玄奘骑象图 1 300多年前,在古印度的曲女城,曾举行一场规模盛大的佛学辩论会。到会的有国王、僧人、普通百姓,约六七千人。
  担任这次辩论会主讲的是来自我国唐朝的佛学大师玄奘。他对佛学的精辟论述,令在场的人无不为之折服。
  辩论会结束那天,古印度国王按当地的风俗,请玄奘乘上一头装饰华丽的大象,绕场一周。众人歌唱欢呼,场面十分热烈。那烂陀寺遗址 公元645年,玄奘携600多部梵文佛经回到长安,受到盛大欢迎。玄





安  《大唐西域记》共12卷,玄奘口述,其弟子辩机撰文,记述了玄奘西行亲历138个地区和国家的见闻与概况,成为研究中亚和印度半岛等地历史、佛学的重要典籍。《大唐西域记》书影 我们“重走玄奘路”是为了弘扬玄奘的什么精神?为了理想:
执着追求 不畏艰险
勇于开拓 好学不倦 《西游记》中关于唐僧的描述与历史上的真人真事有哪些相同点与不同点呢?一本书:玄奘从天竺回来后,专心翻译佛经,还以亲身见闻口述由弟子写成_____________。两个人物:唐朝时东渡日本的是_____,到天竺取经的是_____。二个国家:本课提及唐朝与_____、 _____频繁来往。鉴真玄奘日本天竺《大唐西域记》1. 重视对外交流是唐朝社会繁荣的原因之一。右下图人物
曾为中日两国文化交流作出了突出贡献,他是( )
A.阿倍仲麻吕
B.玄奘
C.吉备真备  
D.鉴真D2.2016年是中国与印度建交66周年 。中印交流源远流长,
唐朝时期玄奘西游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了巨大贡献。下列
说法表述正确的是( )A.唐朝时称印度为波斯
B.玄奘游学的大昭寺是印度佛学的最高学府
C.玄奘回国后,佛教开始传入中国
D.玄奘以亲身见闻口述由弟子写成的《大唐西域记》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D3.右下面两幅图片人物的对外文化交流充分体现了唐朝对
外交往的特点是( )
A.高度繁荣 共享太平
B.对外开放 双向交流
C.世界领先 求同存异
D.源远流长 泽被东西B 一个有坚强心志的人,财产可以被人掠夺,勇气却不会被人剥夺的。
——雨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