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9张PPT。方寸钤记 藏书印藏书印的定义 藏书印
即藏书章或称收藏印。是藏书者或书籍拥有者专门钤于所藏图书、字画上的印文。其印鉴形制是有别于他人的特有专属标识。并以其独特的艺术性和形式美来表达和张扬达作者或收藏着的个性情趣。
图书收藏者用以标明图书所有权和表达其个性爱好的一种印迹。又称藏书印。中国西汉时期就已出现藏书章。古代藏书家为辨明图书的归属,征信于人,常在自己的藏书上盖上印章。章上通常刻有姓名、字、号、乡里、祖籍、藏书处所、官职、鉴别、授受、告诫、记事、言志等内容。北宋苏耆、苏舜钦有“佩六相印之裔”等印。
古籍藏书印
是指钤盖在古籍上的藏书印章。就其材料而言,或铜或金,或玉或石,明代以来石质者居多。就字数而言,或一印一字,或一印多字,或是一首小诗,或是一篇短文;从其形状来看,有方印、套印、亚字印、六面印、葫芦印、琵琶印等;就字型而言,有大篆、小篆、鸟虫篆、楷书、隶书等。
藏书印的功能1.所有权的标志:
2.身份和地位的象征:藏书印的功能3.保护与管理图书:
4.寄托收藏者的理想与情怀:历史流变藏书印的渊源 大概可以追溯到唐太宗的“贞观”印,到了宋太祖,已开始用“秘阁图书”这枚专门的收藏印鉴了。明清以来,私人藏书尤其重视藏书印的应用,使这一风气逐渐普及开来,一方朱印钤上书端,既为藏书者标志,又可表露藏书者的心曲,可谓方寸之间高低互见,读来意趣盎然。北宋苏耆、苏舜钦有“佩六相印之裔”等印。南宋贾似道有“秋壑图书”等印。明末清初藏书家万贞言的藏书印上刻有“吾存宁可食吾肉,吾亡宁可发吾椁,子子孙孙永勿鬻”等字,情深意切。明清以后,宋元版书倍受藏书家珍惜,家藏宋版书者竞相夸耀,这类藏书印极盛一时。明朝文人多自号“山人”、“居士”等,故多在藏书章印上刻有这种文字,如“文水道人”,“五峰樵客”、“五峰山人”、“墙东居士”等;很多官宦之士喜欢刻藏书章,如明季振宜有印“吾道在沧州”、“柱下史”,叶盛有“镇抚燕云关防”、“巡抚宣府关防”印,表达他们“春风得意马蹄疾”的情感。藏书印的作用和历史价值中国古代藏书章对于后人了解文献的收藏和流传以及鉴别古籍版本等都具有重要价值。
现代图书馆也常在所藏图书资料上加盖藏书章。全称如“北京大学图书馆藏书”、“北京图书馆藏刊”。有的藏书章上还有入藏日期或图案。有的则采用不带色的钢印。图书的藏书章一般盖在书名页的下方正中,也有在书名页盖章以外,还在书中固定的某一页和在最后一页的下方正中各盖一个章。期刊和其他资料则多将藏书章盖在封面上。
藏书印的意趣藏书印可印在目录页或是扉页的右下角,加印此章以示本人对此书曾有过收藏的历史。
藏书印,这可是中国人发明并大力推广的玩意儿。咱们的藏书印五花八门,从极普通的名章,到书斋、书室、堂名印章,金石书画鉴藏印以至抒情言志印。
著名郑板桥的“二十年前旧板桥”。垂诫子孙印,真草篆隶,各体皆精。诚乃天下之大观与奇观也。由此发展出进入版本鉴定行列,据印章以考订收藏源流,以至于印章真伪、印泥年代及优劣。藏书印的鉴别,已发展成版本研究的一大旁证。专门著作《明清藏书家藏书印》等,均为近年来应运而生之作,囿于所见大藏书家范围。
喜欢读书的人大都爱好藏书,每购到一本值得珍藏的图书,就在书上签上自己的名字或钤上一枚赏心悦目的藏书印,以寄托自己的心绪情趣。
藏书印的形制和用料藏书章形状多半是正方形和长方形,也有其他不规则形状。现代图书馆的藏书章形状多样,除了长方形和正方形以外,还有圆形、三角形、棱形、椭圆形等。
藏书章的用料有多种:木质、石质、金属、动物骨、象牙、塑料、有机玻璃等等。
中国藏书文化渊源流长藏书印的制做 选一块印石,将底部用800号以下的砂纸磨平,磨的时候,一定将重心跟 住印章的重心,速度稍慢,以划圆为磨时的动作。磨平的印底有利于钤印泥于纸上。之后,对着镜子把要篆刻的文字,用毛笔或铅笔等工具反向写在印章上。用篆刻用的钢刀,慢慢把字刻出来即可。篆刻刀在一般的文具批发市场都可买到,初学者几元的刀具便可。最后,钤印出图样,斟酌是否在局部修改,反复几次便成型。
制作藏书章的印石,目前已由最早的青田石发展到如今的巴林石、寿山石和昌化石。青田石价格便宜,颜色清雅,适合书生意气;巴林石颜色丰富,质地透润,纹理自然天成,现逐步成为藏书章的热宠,但由于成本较高,一般的多用价格低廉的青田石代替,;寿山石亦为名石,但普通的寿山石质地较糙,且容易变质变色,尤其是芙蓉石,稍好的寿山石价格则相当昂贵,不适于普通消费者。
常用的刀法:冲刀法与切刀法。印文有---朱文和白文之分。制做方法1.印石料的选择:(普通低廉的)青田石
2.刻制的刀法:冲刀法与切刀法。
3.印文:朱文和白文。
4.工具的准备:刻刀、印料(青田石)、砂纸、印泥、拓纸、
笔和墨。印料的辨识:寿山石印料的辨识:寿山石印料的辨识:寿山石印料的辨识:寿山石印料的辨识:昌化鸡血石印料的辨识:巴林石印料的辨识:青田石书籍是人类的知识的源泉她在不断地哺育着我们请爱惜我们身边的每一本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