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课件+教案+习题

文档属性

名称 11.《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课件+教案+习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05-27 07:15:28

文档简介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了解西汉初立的基本脉络、掌握“文景之治”的基本史实。
2.通过思考“文景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
3.认识“文景之治”是西汉王朝的强盛的基础对后世的巩固和发展十分重要。
【教学重点】
“文景之治”
【教学难点】
休养生息政策
【教学过程】
利用缇萦救父故事导入,解读学习目标,采取圈点批注,明确学习目标。
方法指导一:
让学生认真阅读第一模块,从教材中提取信息,培养学生归纳要点的能力。
方法指导二:
学生认真阅读第二模块,教师适当补充相关资料,助力学生解读本课难点。
方法指导三:
采用比较学习法,比较汉高祖与文帝、景帝的休养生息政策异同及发展,准确把握重要内容。
方法指导四:
歌谣记忆本课内容。
“文景之治”谋发展,
社会面貌大改观,
轻徭薄赋得民心,
奖励农桑重生产。
带头节俭把事办,
“以德化民”民心安。
文帝景帝治江山,
国库钱粮都丰满。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你听说过缇萦救父的故事吗?汉文帝初期,
( http: / / www.21cnjy.com )朝廷的刑罚还是相当严厉的,除死刑外还有肉刑,不是刺面削鼻就是剜膝砍脚。有一次,齐国的太仓令淳于公犯了罪,按法当判肉刑。汉文帝下诏把他逮捕到长安治罪。淳于公的小女儿缇萦下决心拼死救出父亲。她到长安后给汉文帝写了封信,说:“我的父亲是齐国的一个小官吏,齐国的百姓全都称赞他为官廉明。如今触犯了法律,当被处以刑罚。我感到很难过,因为我父亲很想悔过自新,但人死了不能复活,被损毁了的肉体就不能再恢复,即使想悔过自新却不可能了。因此我愿意把自己卖入官家当奴婢,以赎父亲的刑罚,使父亲有个自新的机会。”汉文帝见到这封信后,觉得缇萦小小年纪竟这样懂事,便赦免了淳于公,并且下令废除肉刑。文帝景帝注重“以德化民”形成文景之治的局面。
自学互研 生成新知
知识模块一 西汉的建立
自主阅读课本P51内容,完成第1题。
西汉建立之初,面临怎样的经济形势,导致这种形势的原因是什么?其具体表现怎样?
经济萧条,国家贫弱;
(2)秦的暴政和秦末长期战乱;
(3)人民流离失所,人口锐减,土地荒芜,皇帝出行无同色马等。
知识模块二 休养生息政策
自主阅读课本P52内容,完成第2题。
2.汉高祖面对西汉初立的经济萧条状况,采取了什么政策?采取这种政策的原因是什么?政策的具体内容(简述)。
(1)休养生息;
(2)吸取秦朝暴政导致速亡的教训;
(3)①让士兵还乡务农;②释放奴婢;③轻徭薄赋。
知识模块三 “文景之治”
自主阅读课本P52~53内容,完成第3~4题。
3.继汉高祖刘邦之后,文帝和景帝采取了什么政策?简述政策的具体内容,出现了什么局面?
(1)休养生息;
(2)①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
②劝诫百官关心农桑;
③进一步减轻赋税及徭役;
④提倡勤俭治国,重视“以德化民”。
(3)文景之治。
4.文帝和景帝的“勤俭治国”和“以德化民”给我们什么启示?对现在的国家治理有何现实意义?
(1)成由俭、败由奢;
(2)我们现在既要依法治国,更要以德治国。
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交流预展】
1.组内交流:
(1)由组长检查自学成果;
(2)相互质疑不明白的问题并进行交流,然后记录在导学案上,在展示完毕后可向展示者提出自己的疑问。
2.组内预展:
根据老师分配的任务,各小组明确展示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内容。小组内先预展,由组长分配任务给组员,确定展示的方式和成员,在组内预展;合作分工时具体明确,做到人人有事做。
【展示提升】
简述“文景之治”局面出现的背景及措施。
2.“勤俭治国”“以德化民”对现今治国的启迪。
当堂演练 达成目标
西汉初年,统治者采取轻徭薄赋,发展生产的措施,其根本目的是为了( D )
吸取秦亡教训 B.减轻人民负担
C.发展生产 D.巩固封建统治
2.“文景之治”是指( B )
A.西汉初年的清明政治统治局面
B.西汉文帝景帝时期的清明统治
C.文帝景帝时期的社会安定局面
D.文帝景帝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今天我们强调要以“以德治国”,而西汉重视“以德化民”是在( B )
高祖时期 B.文景时期 C.武帝时期 D.光武帝时
课堂小结:
由于汉初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
( http: / / www.21cnjy.com ),休养生息,因而出现了“文景之治”。汉武帝在“文景之治”基础上,敢于创新,成就了“大一统”伟业。我们从中可以看到,创新才能求发展,创新是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社会的灵魂!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一、单项选择题:
1.汉朝建立的时间是(

A.公元前221年
B.公元前209年
C.公元前207年
D.公元前202年
2.西汉的都城是(

A.咸阳
B.镐京
C.长安
D.洛邑
3.西汉初年,统治者采取轻徭薄赋,发展生产的措施,其根本目的是为了( )
A.吸取秦亡教训 B.减轻人民负担
C.发展生产
D.巩固封建统治
“文景之治”是指( )
西汉初年的清明政治统治局面 B.西汉文帝景帝时期的清明统治
C.文帝景帝时期的社会安定局面 D.文帝景帝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今天我们强调要以“以德治国”,而西汉重视“以德化民”是在( )
A.高祖时期 B.文景时期 C.武帝时期 D.光武帝时
6.下列与“文景之治”相关的表述不准确是的:(
)
A.指刘邦统治的时期 B.指汉文帝和汉景帝的统治
C.前后近40余年
D.“吏安其官,民乐其业”
7.汉初统治者调整统治政策是对以下哪条历史经验的总结(

A吸取秦亡的教训
B实行“马上治天下”
C采取高度集权措施
D巩固封建统治秩序
8.西汉提倡节俭最为典型的皇帝是(

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景帝
D.汉武帝
9.关于“文景之治”出现的原因,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吸取秦亡教训
B.儒家治国思想占据主导地位
C.汉初“休养生息”政策取得成效
D.秦末农民战争促使统治者调整生产关系
10.以下三个皇帝的在位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汉高祖
②汉景帝
③汉文帝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①③②
D.②③①
二、材料分析题: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兴,接秦之弊,自天子不能具钧驷(四匹毛色相同的马),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
——《史记·平准书》
材料二 (汉文帝)曰:“农,天下之本,其开籍田,朕亲率耕。”
——《史记·孝文本纪》
材料三 (汉景帝)曰:“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 其令郡国务劝农桑。”
——《汉书》
请回答:
(1)西汉初年,国家的经济状况怎样?
(2)汉文帝、汉景帝时重视什么?采取了哪些措施?因而汉初出现了怎样的局面?
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朝建立后,秦始皇令人仿照六国宫殿样式,在咸阳修建了许多宫殿。后来,他又令人建起在当时世界上无与伦比的阿房宫。
材料二
汉文帝宠爱的夫人,也不能穿拖地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长裙。帏帐上面不得绣花。有一次,文帝想建筑一座高台,经过计算,要花费相当于10户中等水平人家的家产那样多的钱,汉文帝就放弃了。
(1)两则材料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
(2)秦始皇和汉文帝的不同做法,带来了什么不同后果?
(3)通过材料和问题的回答,你受到什么启示?
参考答案:
1.D
2.C
3.D
4.B
5.B
6.A
7.A
8.B
9.B
10.C
11.(1)经济凋敝,国家贫穷。
(2)重视农业。
措施:减轻徭役赋税;奖励耕作;提倡节俭。
文景之治。
12.
(1)说明:秦始皇生活奢侈腐化;文帝生活节俭。
(2)秦始皇的奢侈腐化是导致秦朝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文帝的崇尚节俭是出现“文景之治”重要原因之一。
(3)统治者崇尚节俭与否,关系到其统治的兴衰成败。(共23张PPT)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导入新课
咏汉高祖
王珪
汉祖起丰沛,乘运以跃鳞。
手奋三尺剑,西灭无道秦。
学习目标
导入新课
1.了解西汉的兴衰,掌握汉武帝“大一统”的政策和政治及思想上的措施,记住汉武帝时期是西汉的鼎盛时期。
2.掌握汉武帝的“大一统”,文景之治。理解“大一统”的含义。
3.认识汉武帝的大一统不仅是西汉强盛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它对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讲授新课
观察和思考
西汉的建立
楚汉之争双方是项羽和刘邦
,刘邦胜出,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
政治报道
讲授新课
政治报道
公元前206年楚汉战争开始
公元前202年汉朝建立
楚汉战争结束
汉朝建立
讲授新课
民失作业,而大饱饥馑。……人相食,死者过半。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汉书·食货志》
人吃人,死者过半。皇帝的马车都配不上毛色一样的四匹马,将相有的只能乘牛车。
从这则财经新闻你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
汉初经济萧条
讲授新课
财经报道
人相食,死者过半......
汉初经济萧条
汉初经济萧条,国家贫困的荒凉景象是怎样造成的?
秦朝的残暴统治和秦末的战乱造成的。
治国对策
汉初统治者们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发展经济?

讲授新课
观察和思考
修养生息政策
汉高祖刘邦
讲授新课
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汉高祖吸取秦朝因暴政导致速亡的教训,采取了修养生息的政策。
讲授新课
措施:
(1)休养生息;
(2)吸取秦朝暴政导致速亡的教训;
(3)①让士兵还乡务农;②释放奴婢;
③轻徭薄赋。
作用:
①增加劳动力
②减轻负担
③鼓励生产
④缓和社会矛盾
汉高祖死后,继任的统治者继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注重农业生产,使汉初的经济逐渐得以恢复和发展,社会局势稳定下来。

讲授新课
观察和思考
“文景之治”
讲授新课
汉文帝、汉景帝继续推行修养生息政策:提倡节俭、以德化民
夫农,天下之本也,朕亲率天下农耕以供粢盛(zi
cheng)(古代盛在祭器内以供祭祀的谷物),皇后亲桑以奉祭服,其具礼仪。
——《汉书·文帝纪第四》
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其令郡国务劝农桑,益种树可得衣食物。
——《汉书·景帝纪第五》
非常重视农业,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讲授新课
孝文帝从代来,即位二十三年,宫室苑囿(you)、车骑服御无所增益。
——《汉书·文帝纪第四》
汉文帝和汉景帝:提倡节俭、以德化民
治霸陵皆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不治坟,欲为省,毋烦民。
——《史记·孝文本纪第十》
提倡节俭、以身作则
讲授新课
上常衣绨(ti)衣(材质粗糙的衣服),所幸慎夫人,令衣不得曳(ye)地,帷帐不得文绣,以示敦朴为天下先。
——《史记·孝文本纪第十》
汉文帝和汉景帝:提倡节俭、以德化民
尝欲作露台,召匠计之,直百金。上曰:“百金,中民十家之产也,吾奉先帝宫室,常恐羞之,何以台为?”
——《史记·孝文本纪第十》
提倡节俭、以身作则
讲授新课
汉文帝和汉景帝:提倡节俭、以德化民
年八十已上,赐米人月一石(dan),肉二十斤,酒五斗;其九十已上,又赐帛人二匹,絮三斤。
——《汉书·文帝纪第四》
重视“以德化民”
汉文帝和汉景帝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把田赋降到了三十税一。文帝和景帝时期,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了一些严刑苛法,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
讲授新课
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国力有了很大的增强,国家府库充盈。
这一时期的统治局面,历史上称之为“文景之治”。
司马迁:德至盛也
班固:周云成康,汉言文景,美矣。
文景之治:中国封建社会第一个盛世局面
课堂小结
西汉初建,民生凋敝,政权不稳
高祖吸取教训,稳定政权
文帝、景帝继续推行修养生息政策
为武帝大一统打下基础
随堂训练
1、以下三个皇帝的在位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汉高祖
②汉景帝
③汉文帝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①③②
D.②③①
C
随堂训练
2、文景之治是谁统治时期( 

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文帝、汉景帝
D.汉景帝
C
随堂训练
3、“文景之治”这一盛世景象出现的原因有(

①吸取秦亡的教训,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
②注重发展农业生产,奖励耕作的农民,劝诫百官关心农桑
③文帝、景帝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
④重视“以德化民”,社会比较稳定
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用儒家思想进行统治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①③④⑤
D.②③④⑤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