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4张PPT。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文言文复习文言文篇目: 《曹刿论战》
《邹忌讽齐王纳谏》
《愚公移山》1、识记相关的文学常识;
2、归纳重点的文言字词;
3、掌握重要句子的翻译;
4、理解文章的相关内容。复习要点:文学常识识记:1、《曹刿论战》选自《左传》,旧传为春秋时期鲁国的左丘明所作,近人认为是战国时人所编,是一部编年体史书。
2、《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战国策》,《战国策》是西汉末年的刘向根据战国的史实整理编辑的一部国别体史书。《唐雎不辱使命》也出自这部作品。
3、《愚公移山》选自《列子·汤问》。
下列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2010年四川绵阳中考试题)A.《我的叔叔于勒》作者是法国19世纪后半期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莫泊桑,代表作有《羊脂球》、《项链》等。
B.《战国策》是西汉末年的左丘明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的。我们学过的课文《唐雎不辱使命》和《曹刿论战》就选自该书。
C.古典文学名著《水浒传》中,智取生辰纲、醉打蒋门神、三打祝家庄等故事,生动曲折,扣人心弦。
D.《西游记》中师徒四人能通过火焰山,靠的是孙悟空智取芭蕉扇,于是就有了“三借芭蕉扇”这一情节。B下列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2010年四川绵阳中考试题)A.《我的叔叔于勒》作者是法国19世纪后半期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莫泊桑,代表作有《羊脂球》、《项链》等。
B.《战国策》是西汉末年的左丘明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的。我们学过的课文《唐雎不辱使命》和《曹刿论战》就选自该书。
C.古典文学名著《水浒传》中,智取生辰纲、醉打蒋门神、三打祝家庄等故事,生动曲折,扣人心弦。
D.《西游记》中师徒四人能通过火焰山,靠的是孙悟空智取芭蕉扇,于是就有了“三借芭蕉扇”这一情节。B归纳积累常用实词:
文言实词的理解是文言文考查的重点。除了要注意积累重要的文言实词,我们还应该注意以下几种特殊的文言现象:
1、通假字; 2、一词多义;
3、古今异义; 4、词类活用。通假字归纳:1、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2、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3、甚矣,汝之不惠。
4、河曲智叟亡以应
5、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6、无陇断焉
通假字归纳:1、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徧通“遍”,遍及,普遍。
2、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反通“返”,返回,往返。
3、甚矣,汝之不惠。
惠通“慧”,聪明。
4、河曲智叟亡以应
亡通“无”,没有。 5、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厝通“措”,放置。6、无陇断焉
陇通“垄”,高山。 一词多义归纳:
示例: “故”
A、故克之
B、公问其故
C、广故数言欲亡
D、而两狼之并驱如故所以,因此原因,缘故故意,特意旧,原来一词多义归纳:
请各位同学小组合作归纳整理下列的一词多义:
“间”、“孰”、“朝”、“且”下列各组句子中加黑字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①时时而间进
②遂与外人间隔
B、①且焉置土石
②且壮士不死即已
C、①朝服衣冠
②皆朝于齐
D、①乃悟前狼假寐
②以是人多以书假余B古今异义归纳1、牺牲玉帛
2、小大之狱
3、弗敢加也
4、肉食者鄙古:祭祀用的猪牛羊等祭品。
今:为正义事业而献身。
古:案件。
今:监狱。
古:虚报。
今:增加。
古: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今:粗俗低下。
古今异义归纳5、今齐地方千里
6、能谤讥于市朝
7、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8、操蛇之神闻之古:土地方圆。
今:某空间或区域的一部分。
古:议论。
今:诽谤,讥讽。
古:侍从。
今:表示大致范围。
古:听说,听见。
今:用鼻子嗅。词类活用归纳1、公将鼓之
2、神弗福也
3、朝服衣冠
4、臣之妻私臣
5、吾妻之美我者
6、闻寡人之耳者
7、吾与汝毕力平险
8、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名词作动词,击鼓进军。
名词作动词,赐福,保佑。
名词作动词,穿戴。
形容词作动词,偏爱。
意动用法,认为……美。
使动用法,使……听到。
形容词作名词,险峻的大山。
名词作状语,用箕畚装土石。准确、通顺地翻译重点语句:
1、文言文翻译的基本原则:?? 字字有着落,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做到“信”、“达”、“雅”?。
2、文言文翻译的一般方法: 补:对省略成分,应据上下文文意,适当补充,使语意完整。
调:文言文倒装句应依据现代正常语序进行调整。?
删:句中无实在意义的虚词,可舍去不译。??
换:句中特殊的文言现象用现代汉语的相应词语加以置换?。 留:人名、地名、年代、官名等不用翻译。
3、文言文翻译的大致程序:
(1)先读懂原文大意,再结合上下文翻译句子。(2)分析原文句式的特点。(3)进行字字落实的翻译,特别注意关键字词。
(4)对文句中的一些特殊情况进行处理。
(5)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文言句子准确表达出来。
四、文言文翻译口诀:通读全文,掌握大意;句不离段,词不离句;
难解句子,前后联系;人名地名,不必翻译;
实词活用,考查全局;省略倒装,都有规律;
句子流畅,领会语气;对照原文,务求直译。翻译下面的句子: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3、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4、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5、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中考对文言文语段内容的理解主要通过简答题的形式来考查。主要包括:概括文章中心、分析人物形象、了解故事情节、探究写作思路以及延伸拓展等开放性试题。问题探究:1、读了《曹刿论战》这篇文章,鲁国获胜带给你怎样的感悟呢?曹刿的论述对你的学习有什么启示?
鲁国获胜的根本是取信于民,获得人民的支持;这告诉我们,政治上取信于民,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和掌握战机,是弱国战胜强国的必要条件。
面对中考,我们要像曹刿一样,临危不乱、从容不迫地复习,做到胸有成竹,最后一鼓作气,取得满意的成绩。2、邹忌成功的说服齐威王,他的劝说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
他的劝说方式,即委婉劝说,它的优点就在于充分尊重被劝说者,使之受到启发、明白道理,从而愉快地接受意见。今天的人际交往中仍然值得借鉴这种做法。
3、流行歌曲《愚公移山》中这样唱道:“听起来是奇闻,讲起来是笑谈……无路难呀开路更难,所以后来人为你感叹。”请谈谈你对愚公“开路”精神的理解。
愚公“开路”精神就是挖山不止的顽强意志,就是排除非议的坚定信心,就是勇敢面对,不惧怕任何困难的精神,就是敢于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精神,就是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
我们坚信:无论面前的困难有多大,只要我们有决心,有勇气,有毅力并用行动去面对它,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我们就一定能够取得胜利。敬请提出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