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市一中2017年初三历史第二次质量测试试题及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常熟市一中2017年初三历史第二次质量测试试题及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图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05-27 17:35:00

文档简介

2017届初三历史第二次调研测试试卷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C
B
B
C
D
D
B
D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C
B
D
C
C
D
B
B
C
二、判断题:判断正误,并在答题卡相应的方框内填涂,正确的填涂A,错误的填涂B(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1分,共6分)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答案
A
A
B
B
B
A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每空1分,共6分)
27.天府之国;号为冠天下
28.台儿庄;淮海战役
29.莎士比亚;牛顿
四、材料解析题、问答题:结合材料以及所学知识,根据设问,回答问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30.(1)分封制。(1分)开发了边远地区,巩固了周王朝的统治。(1分)
(2)郡县制(1分)推恩令(1分)(3)行省制(1分)
(4)加强中央集权。(1分)
31.(1)观点:以三民主义改造中国社会,力图建立一个和平、自由、平等的社会。(1分)
(2)主张:多种性质的经济形式并存;(1分)实现社会的平等发展。(1分)
关系:《论联合政府》充分汲取了孙中山新三民主义的思想精华(或点出继承和发展)。(1分)
(3)变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大胆吸收和借鉴资本主义文明成果。(1分)
宗旨:追求社会平等,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关注民生。(写出任意一点得1分)
32.(1)主题:美苏冷战(1分)说明: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冷战的开始。(1分)或主题:两极格局的形成(1分)说明:华约组织的成立标志着两极格局的最终形成。(1分)评分说明:
只要答出其中一个主题。
(2)图5以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为主题,意图是告诉大家,马歇尔计划的目的是美国通过援助复兴西欧从而加强对西欧的控制。(1分)评分说明:只要点出控制西欧。图6把英法德等国的国旗排成风车状,并强调共同前进,其意图是肯定马歇尔计划促进了欧洲的一体化进程。(1分)评分说明:只要点出促进欧洲联合
(3)趋势: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经济全球化趋势;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2分,任答两点即可)2017届常熟市一中初三历史二模试卷2017.5
答题卷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二、判断题:判断正误,并在答题卡相应的方框内填涂,正确的填涂A,错误的填涂B(本大题共
6小题,每小题1分,共6分)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答案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每空1分,共6分)
27.


28.


29.


四、材料解析问答题:结合材料以及所学知识,根据设问,回答问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30.
(1)
;(2分)
(2)
;(1分)
;(1分)
(3)
;(1分)
(4)
。(1分)
31.
(1)
;(1分
(2)
;(2分)
。(1分)
(3)
;(1分)
。(1分)
32.
(1)
;(1分)
。(1分)
(2)
;(2分)
(3)
;(2分)
学校
班级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
……………………………………………………装……………………………订……………………………线……………………………………………………2017届常熟市一中初三历史二模试卷
2017.5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点名称、考场号、座位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准考号、姓名是否与本人相符合;
2.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上,不在答题区域内的答案一律无效;不得用其它笔答题;
3.考生答题均答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和草稿纸上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
在下列图片中,反映长江流域河姆渡原始居民文化特征的是: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③
2.汉字是公认的人类历史上形态最美、使用时间最长的文字。魏晋时期,书法字体由篆书、隶书转化到楷书,草书和行书也逐渐流行。下列作品中,享有“天下第一行书”美誉的是
3.苏州市名人馆位于苏州市人民路2075号公共文化中心内,馆内陈列苏州历代名人447人,其中科举时代苏州的状元人数为47人,反映了苏州自古人杰地灵、人才辈出。科举制正式诞生于下列哪一皇帝时期?
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太宗
D.唐玄宗
4.“国家统一,民族融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以下史实符合这一主题的有:
①秦始皇规定以小篆为全国统一文字
②唐朝时,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
③辽、宋、西夏、金政权的对峙
④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右图是江苏苏州枫桥铁铃关的一张照片。铁铃关建于明嘉靖三二六年(1557年),关上楼阁的题额上写着“御寇安民”四个大字,是苏州仅存的明代军民抗击外国侵略者的遗址。此遗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岳飞抗金
B.郑成功收复台湾
C.威继光抗倭
D.左宗棠收复新疆
6.甲午战争时,日本国内知识界的一般看法是“虽说战争的事实是日中两国之间引起的战争,然而寻其真因却是文明开化谋求进步与妨碍进步之战,决非两国间的战争”即“文明和野蛮之战”,“吾人的目的是为惊醒支那,论定朝鲜战争是义战”。这些观点的本质是
A.认定战争是推动文明的根源
B.坚持认为战争可超越国家利益
C.以狭隘地区观总结战争性质
D.掩盖战争侵略性
7.“1840年以来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一个始而言技,继而言政,进而言教的过程,言教即主张学习西方自由、民主、平等等资产阶级观念。”能够印证“始而言技”的史实是
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洋务运动
8.下图是一幅近代战争示意图,与此相对应的时代主题是
A、“民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
B、“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
C、“共赴国难”
D、“将革命进行到底”
9.阅读下面民国时期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变化统计表,中国民族工业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年份
拥有厂家
拥有资本
工人人数
1913
689家
33亿元
27万多
1920
1795家
50亿元
55万多
A.清政府鼓励民族工业的发展
B.中国民族工业得到大量外国资本
C.民族工业打败了列强在华的企业
D.列强忙于战争,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10.不同时期会有不同的流行语如4G”、“互联网+”等。通过流行语的变化,我们能够感受时代的变迁(如下表所示)。下列流行语符合“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有
建国初期
“人大”“政协”“三大改造”
探索时期
“大跃进”“放卫星”“原子弹”
文革时期
改革开放时期
“大包干”“经济特区”“下海”
①“红卫兵”
②“走资派”
③“上山下乡”
④“两个凡是”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1.票证是某一历史时期经济发展的见证与缩影。图一的取消以及后来图二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新时期
图一
粮票
图二
股票
A.经济体制改革由农村向城市发展
B.分配方式由国家配给向按劳分配转变
C.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
D.经济形态由农业国变成了工业国
12.“百年的耻辱,就在今天洗雪。百年的梦想,就在今天实现。米字旗降落,宣告一个时代的结束。五星红旗升起一个民族的尊严。”这首诗歌所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A.抗日战争胜利
B.新中国成立
C.香港回归
D.澳门回归
13.归纳历史发展线索,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蒸汽时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电气时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确立;信息时代,世界经济联系更加紧密。”从中可以得出,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这一线索切相关的是
A.世界格局的演变
B.科技革命
C.资产阶级革命
D.殖民扩张
14.1919年英国《泰晤士报》曾刊登一副标题为“科学革命”,两个副标题为“宇宙新理论”“牛顿观念的破产”的文章。“宇宙新理论”的创立者应是
A.史蒂芬孙
B.达尔文
C.爱迪生
D.爱因斯坦
15.下列两幅图片最能形象反映的社会现象是

A.工厂制度的形成
B.世界市场的出现C.垄断组织的形成
D.殖民体系的扩张
16.对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苏联的某种政治经济模式,有学者认为:从富国强兵的角度来说,成绩是辉煌的,但从社会的全面发展来说,是不成功的。该模式是指
A.战时共产主义
B.新经济政策
C.斯大林模式
D.罗斯福新政
17.设计知识简图也是学习历史的好方法。下图反映的是世界史上的一些重要会议。决定成立联合国的是
18.《新全球史》中写道:“1962年,整个世界战栗了,等待着超级大国的对抗可能会带来的世界末日。”材料反映的事件是
A.苏联出兵阿富汗
B.古巴导弹危机
C.科索沃战争
D.美国部署导弹防御系统
19.下图是《IT产业对美国实际经济增长的贡献(%)》(IT产业是指信息技术产业)。从图中可知美国在1993—1999年间
①经济增速领先其它国家②信息技术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
③国内总收入持续增长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速度世界最快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0.下面是一幅“中医”为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下全球经济“号脉”的漫画,这幅漫画反映出
A.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唯一推动者
B.中国是世界金融风暴中的受益国
C.中国在经济全球化中的影响力增强
D.世界金融风暴对经济全球化毫无用处
二、判断题:判断正误,并在答题卡相应的方框内填涂,正确的填涂A,错误的填涂B(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1分,共6分)
21.
秦朝实行“焚书坑儒”,西汉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清朝大兴“文字狱”,其根本目的是加强君主专制统治。
22.
“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空前的胜利,它把中国历史划开了两个时代,在今天以前,是我们屈辱悲苦的黑暗时代,自今天起,将是我们富强康乐自由平等的光明时代。……中国五十年及东北十四年的大耻,今日得以昭雪。”文中“这里的胜利”、“中国五十年及东北十四年的大耻”分别是指抗战胜利、《马关条约》、九一八事变。
23.
设计表格,归纳知识,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请判断以下表格设计:
名称
内容
中共十二大
提出改革开放
中共十三大
提出党的基本路线
中共十四大
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中共十五大
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24.
19世纪中期俄国、日本通过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成为两国历史的重大转折点。
25.
史料与推论:科学全面地解读史料,可以得出正确的历史推论。请你判断:
材料:罗斯福说: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陷,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推论:罗斯福新政解决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开创了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干预的先河。
26.
观察下图并结合所学,我们可以得到的认识是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三足鼎立格局形成。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每空1分,共6分)
27.战国时期修建的都江堰,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

”的美称;北宋南方丝织业大发展,蜀地丝织品“

”。
28.徐州
“东襟淮海,西接中原,南接江淮,北扼齐鲁”自古便是北国锁钥,南国门户,兵家必争之地,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在

取得了抗战以来最大的胜利;解放战争时期,发生在徐州地区的著名战役是


29.英国在成为大国的过程中,戏剧家

的作品提升了英国的人文主义精神,科学家

的科学定律开启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大门。他们的名字十分醒目地写在英国走过的大国之路上。
四、材料解析题、问答题:结合材料以及所学知识,根据设问,回答问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30.(6分)中国古代地方管理制度在更替与演变中不断的进步,对中国政治文明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周王朝通过对四土,四国之地的大批封建.....使得西周王朝的千里邦畿和辽阔的四土四国之地已紧密地联为一体,……一统于周天子的统治之下。
——《从早期国家结构的基本形式看秦汉大一统政治的社会基础》
材料二
材料三
(1)材料一中的“封建”指什么?据材料一,归纳西周实行这一政治制度的作用。(2分)▲
(2)根据材料二图一,概括指出秦朝采取了哪些措施来管理地方 (1分)
为消除图二中反映的威胁兵权的因素,汉武帝采取了什么措施?(1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元朝在地方行政制度上的重大变革是什么?(1分)▲
(4)从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演变中,有何共同的趋向?(1分)

31.(6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们改革中国的主义,是三民主义。三民主义的精神就是要建设一个极和平,极自由,极平等的国家,不但在政治上要谋民权的平等,而且在社会上要谋经济的平等。这样做法,方才可以免除种种阶级冲突,阶级竞争的苦恼……。
——1919年间孙中山和戴季陶一次谈话
材料二
我们主张的新民主主义的经济,也是符合于孙先生的原则的。在土地问题上,孙先生主张“耕者有其田”。……按照孙先生的原则和中国革命的经验,在现阶段上,中国的经济,必须是由国家经营、私人经营和合作社经营三者组成的。而这个国家经营的所谓国家,一定要不是“少数人所得而私”的国家,一定要是无产阶级领导下而“为一般平民所共有”的新民主主义的国家。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
材料三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的主要观点。(1分)▲
(2)材料二在经济形态和社会形态上分别提出什么主张?(2分)材料二表明《论联合政府》与新三民主义之间的关系是什么?(1分)▲
(3)与材料一、二相比,材料三在发展经济的思路或手段上有了新的变化,指出其变化之处,(1分)始终不变的是发展经济的宗旨,主要有哪些?(1分)

32.(6分)历史学科素养的培养是中学历史教学的重要任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素养一
时空观念,是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观念。
图1
丘吉尔“铁幕”演说
图2杜鲁门主义
图3北约的成立
图4
《华沙条约》签字仪式
(1)图1至图4反映了一个主题,请从时空观念的角度提炼主题,并作简要说明(2分)
素养二
历史理解,是指将史事的叙述提升为理解其意义的理性认识和情感取向。图5、图6是对马歇尔计划的不同历史理解。

(2)比较两幅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作者各自历史理解的意图是什么?(2分)▲
素养三
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与能力。
图7:截止2015年4月15日是,中国倡议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意向创始成员国增至57个,涵盖了除美国之外的主要西方国家以及除日本之外的主要东方国家。
(3)图7及材料反映了当今世界发展的哪些趋势?(2分)

图6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法国的宣传画。画中的英法德等国国旗排成一个风车状,美国国旗位于风车负责控制方向处,英文意思为:无论在任何恶劣天气下,我们会共同向前走。
图5
漫画家华君武1947年的作品
《黄鼠狼给鸡拜年》,黄鼠狼身上
的文字为“美帝国主义”
同课章节目录